【記者萬巧蓉台北報導】你也對買新衣服、追求時尚上癮嗎?「我一個室友有38件牛仔褲,每個人都可以開一間服飾店。」甫從國立臺灣大學畢業的洪于捷說。隨著世界颳起「快時尚」風潮,服裝產業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為改善浪費風氣,洪于捷於民國106年創立「衣服圖書館」,倡導衣服「以換代買」的環保觀念,至今已交換超過3000件二手衣。
衣服圖書館創辦人洪于捷參與各地活動市集,傳播二手衣的環保概念,並讓民眾嘗試「以換代買」的模式。 圖/衣服圖書館提供
衣服圖書館的概念十分簡單,洪于捷在宿舍走廊設置一個能自由交換衣物的「共享衣櫃」,任何人都可以在衣櫃放入自己不再需要的衣服,也可取走想要的。一個約莫可容納50件衣服的衣櫃,止住了部分學生浪費衣服的腳步。洪于捷希望能讓人們意識到快時尚其實是嚴肅的環保問題,「因為它(衣服)很便宜,大家毫無節制地買,丟了也覺得沒關係。」
衣服圖書館設立的第一個共享衣櫃位在國立臺灣大學女二舍,至今仍持續經營,每個月約可交換超過80件衣服。 圖/衣服圖書館提供
洪于捷透露自己家境貧窮,小時候不在乎餓肚子,卻羨慕別人打扮漂亮,因此他希望人們透過交換而非購買就能滿足穿衣慾望。「二手衣是有故事的衣服。」洪于捷笑說:「很多人拿來交換的衣服是前男友送的。」與其讓品質良好的舊衣被當作垃圾燒毀,不如透過交換找到新主人。此理念也受到各校學生的認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生團隊「After Fashion」就曾與衣服圖書館合作,在校內宿舍設置共享衣櫃,團隊說:「希望每件衣服在被丟棄前,都有再次被選擇的機會。」
共享衣櫃旁的故事小牆掛滿交換衣物者與二手衣的故事,每件二手衣都陪伴舊主人走過獨特的人生階段。 圖/衣服圖書館提供
衣服圖書館第一個拓展的校外據點是「混血公寓」,讓學生以外的族群也能認識共享衣櫃的理念。 圖/衣服圖書館提供
兩年多以來,衣服圖書館持續經營校園中的共享衣櫃、校外的換衣活動,也透過展覽、講座宣揚「以換代買」的環保概念。脫離學生身份的洪于捷更決定要推出衣服圖書館APP,持續推動二手衣交換。他說:「如果一個(議題的)解決方法無法回歸市場的話,它遲早都會失效。」衣服圖書館期望能以APP形成「雲端衣櫃」模式,突破實體衣櫃的地域限制,讓更多大學生透過網路就能互換衣服。洪于捷也預估APP經營穩定後,一年將可以交換逾12萬件衣物。
衣服圖書館共同創辦人陳慶容點出實體共享衣櫃的問題在於人力管理成本高,成員要定時整理、宣傳二手衣樣式,「雲端衣櫃則完全靠使用者自主上傳、填寫衣服資訊。」他也說明雲端衣櫃的衣服數量、款式將更多元,能讓使用者較順利找到喜歡的衣服,增加衣服與使用者的媒合機會。
衣服圖書館APP已製作完成待上市。組織期望能透過APP形成「雲端衣櫃」,讓二手衣的交換更順利、交換數量更多。 圖/衣服圖書館提供
衣服圖書館盼望,要在這個時代發起一場從衣櫃開始的小型革命。從追隨流行的學生族群,到購衣頻率高的童裝市場,衣服圖書館期待逐漸讓大眾認識二手衣的價值與背後情感,促成「以換代買」的環保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