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東華新設圓環引爭議 校方加強宣導盼減少事故
校園
第1795期
東華新設圓環引爭議 校方加強宣導盼減少事故
2024-10-04
【記者張恩爾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9月15日在該校志學門前的路口新增圓環,此措施讓許多東華學生在Dcard校版發文抱怨,認為設置圓環後產生更多交通問題,質疑圓環的必要性。此外,文章一出,多位東華學生留言表示不熟悉圓環的使用規則及交通號誌,擔憂導致意外,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上升。 針對東華設置圓環的原因,東華駐警隊長洪國華說明,志學門前十字路口的車輛時常未遵循路旁的標誌及路上的標線,或是發生支線車輛沒有禮讓主線車輛,搶快而造成擦撞的情況,因此在路口設計圓環。談到圓環的功能,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陳勁甫表示,圓環會處理大於四個方向性的車流,藉此降低車速,方便車輛進入不同的方向道,「透過圓環車速就會自動降下來,透過減速的方式讓車輛去尋找要去的方向。」 雖然設置圓環的立意良好,但圓環完工後卻引發諸多問題。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學生盧政綺表示,原本腹地不大的路口加裝紅綠燈和圓環後,縮小了路口的空間,容易在車流量大時發生事故,「學生們要去校外買東西時,容易導致交通混亂。」另外,東華臺灣文化學系學生蔡心晟補充,設置圓環後,四條匯入的車道線沒有劃設導引道進入圓環,而是維持原有十字路口的直線設計,容易造成用路人誤解。他也提到,進入校門的車道將機車道設在外側,導致機車靠左進入圓環時必須在汽車道和內側直行的汽車交會,提升意外的發生率,他說:「原本立意良好的圓環,在校方的魔改下已成為只為汽車方便的機車陷阱。」 針對圓環方向線問題,東華總務長何例真說明,圓環設有遵行方向指示牌面、路面劃設行車方向導引箭頭,以及慢字等標誌標線,方便讓駕駛人了解行駛動線。至於圓環設置初衷和目前效果不一致的原因,陳勁甫解釋,新的道路工程如果與用路人使用習慣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在缺少充足宣導及初期現場引導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用路人誤解,甚至發生潛在的交通問題。何例真對此回應,目前校內已經準備宣導圓環的遵行方向,以及「環外讓環內」等使用規則,也將安排交通講習課程,「加強停讓及觀察來車方面的觀念,將對後門交通改善有很大的助益。」期望在正確行駛圓環的情況下可以維持圓環系統的順暢,降低車禍肇事率。
電動自行車亂象多 拉曼學生安全存疑慮
國際
第1781期
電動自行車亂象多 拉曼學生安全存疑慮
2023-09-28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UTAR)學生於23日騎乘機車時,因電動自行車騎士不遵守交通規則急停,閃避不及而跌倒受傷。拉曼大學學生Jay(化名)事後在Facebook發文控訴電動自行車騎士魯莽,引發多位學生抗議電動自行車上路的安全疑慮。「電動自行車騎士突然減速,我為了閃他緊急剎車,導致機車損壞,還跌倒造成膝蓋皮外傷。」Jay描述事發時的驚險過程。雖然學校附近有為電動自行車設立專門行駛道路,事發時的電動自行車騎士卻出現在汽機車的交通幹道上,增加出事風險。 拉曼大學學生期待電動自行車的道路規劃能更完善,避免電動自行車和汽機車爭道的危險。 圖/黑筆(化名)提供拉曼大學學生黑筆(化名)指出,拉曼大學所處的金寶(Kampar)有許多小路,除了學校附近少數範圍,大部分的路段都沒有設規劃區供電動自行車騎乘。「電動自行車其實是非法上路的,但是沒辦法,因為學生不是很有條件能買一輛車或者機車。」他無奈道出學生的難處。他補充,即便設有規劃區,規劃區的藍漆已褪色,也造成電動自行車騎士無法清楚辨識。 拉曼大學附近的少數範圍設有規劃區供電動自行車騎乘,但規劃區部分藍漆已褪色。  圖/黑筆(化名)提供除了道路規劃不佳,黑筆認為部分電動自行車騎士不負責任的駕駛行為也為道路使用者帶來危險。據Jay和黑筆的觀察,電動自行車騎士騎行時不開燈、隨意轉彎、不戴頭盔等,危害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全。黑筆嚴肅指出:「他們(電動自行車騎士)當自己是「路霸」,想轉就轉,其他駕駛來不及刹車就會導致悲劇。」2022年,台灣立法院因電動自行車事故增加而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訂定電動自行車的上路規範。公民幫推理事長鍾慧諭提到,若要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必須從小宣導交通安全。他舉例說:「歐洲、日本,特別是北歐國家,從小學就納入自行車騎乘教育,教導安全騎車,台灣也應效仿。」部分拉曼大學附近的道路使用者,都反映曾遇過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騎士。黑筆認為此次發生的事故,必須引起校方重視,並期望校方不但要做好校內工作,也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交通安全問題。 拉曼大學學生發生交通事故,黑筆期望校方能重視學生的交通安全問題。  圖/黑筆(化名)提供
雲科大造交通安全裝置 雷射警示破解行車死角
新知
第1757期
雲科大造交通安全裝置 雷射警示破解行車死角
2021-11-17
【記者單師樵綜合報導】社會上的車禍事件往往怵目驚心,其中大型車「視線死角」和「內輪差」造成的事故尤其嚴重且數量多。行政院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數據顯示,在民國10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中,「大型車案件導致死亡」人數高達405人。為此,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副教授彭立勛帶領碩士生林愛詠研發「交通安全距離裝置」,獲得2021第十五屆波蘭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金牌。此裝置可主動標示路上的危險區域,並及時提醒駕駛人,以保障其行車安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副教授彭立勛,帶領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生林愛詠,研發「交通安全距離裝置」。 圖/彭立勛提供研究團隊提到,裝置靈感源自商標投影機與雷射筆,故此裝置使用「區域劃分警示雷射」,投放區域型的警示網。駕駛可將裝置固定於車體,啟動時便會向車體附近投射警示網,確保周邊行人和車輛的安全。林愛詠說明,警示網的安全距離會根據車型大小而設定,最遠可投射7.5公尺。 警示網的安全距離根據車型的大小設定,各向左右兩邊後視鏡的側邊投射扇形,並向後方投射一個三角形方式警示網的範圍。 圖/彭立勛提供此外,裝置為了讓駕駛視野的兩側死角畫面更為清晰,設有高像素的感光耦合元件。林愛詠解釋道:「裝置能看到比人眼更佳的畫面,在靈敏度和解析度上,有更優質的成效。」他補充,感光耦合元件中的畫面,會即時傳回到駕駛的螢幕上,除了增強行車安全性,更能夠全程錄影。相較於傳統的警示器較為被動,此裝置更為主動地標示行車時的危險區域,彭立勛強調,「裝置能依據天色的狀況改變警示的光線,達到最大程度的提醒,用意在全時段及全路段保護用路人的安全。」他表示,此創新也可應用於建築及施工工程,作為施工及工程上的警示,例如在進行炸藥爆破時,可預先使用雷射光束,標示出爆炸可能波及的範圍,警示現場的人員應遠離危險區域。 裝置能依據天色的狀況改變警示的光線,達到最大程度的提醒,在全時段及全路段保護用路人的安全。 圖/彭立勛提供臺灣警察專科學校交通管理科副教授王銘亨說明,大多數車輛只有安裝影像監視系統,死角處並無自動警示系統,且駕駛人容易忽略影像的內容,通常發現時已來不及。他建議,「此裝置若能依所測得相對的距離,由系統設定採取警示或自動煞車等功能,應可大幅提升該設備的實用價值。」彭立勛認為,裝置未來可以安裝在小型車、機車等交通工具,或是為其他具有危險性的工程機具客製化設計及應用,作普及化發展,打造更全面的安全環境。他說:「希望能夠和有這項需求的汽車廠商合作,並進行改良,將裝置安裝在出廠的汽車上。」團隊期望裝置讓汽車駕駛人提早注意到危險,避免意外發生,及時保持安全距離。
車禍率全縣第一 聯大生籲政府拓寬車道
校園
第1708期
車禍率全縣第一 聯大生籲政府拓寬車道
2019-10-09
【記者王品淇綜合報導】9月29日國立聯合大學一位新生於聯大路上自撞喪命,讓聯大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學生羅生昊發起組織「還我安全聯大路學生自救小組」,於2日至14日在校內呼籲聯大學生加入「還我安全聯大路」連署,向苗栗縣政府呼籲聯大路修建工程的迫切性。 羅生昊於9月30日自行組織「還我安全聯大路學生自救小組」,在2日便擬出連署書,在校內呼籲學生加入連署行動。 圖/羅生昊提供連接聯大二坪山校區與八甲校區的聯大路經常發生車禍,自民國99年9月聯大路開通後,曾就讀聯大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學生林天琪於《Peopo公民新聞》投稿,100年的車禍案件數從年均76件上升至100多件。此外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近五年共有150名以上的學生曾在這條道路上發生車禍。《台視新聞》也報導,聯大路為107年苗栗縣車禍率第一的道路,且大多是因超速失控與未注意車前狀況。但羅生昊持不同看法,他從道路設計方面來討論聯大路容易出車禍的原因,他表示由於聯大路被設計成景觀用道路,有較寬廣的人行道,相對壓縮車道空間,導致汽機車經常有搶道問題,因此不符合學生通勤的需求。羅生昊希望能透過改建道路,讓交通尖峰時段容納更多的車流量,降低學生因搶快出車禍的機率。因此羅生昊在連署中提出三大訴求,分別是:廢除八甲往二坪的人行道、種植軟枝灌木叢以緩衝車禍撞擊力道、將S型彎道的中央分隔島混凝土壁改成軟性材質,期望縣政府盡快進行道路改善。不過也有學生認為車禍率高,主要是學生不夠注意騎車安全。聯大化學工程學系學生石佳平說:「聯大路我騎了四年也沒有出車禍,學生要先改變騎車的態度比較實際。」他認為比起改善道路狀況,調整學生騎乘習慣更加重要,「區間測速照相比較實際,罰錢比較有可能改善狀況。」目前聯大路上僅架設「前有測速照相」告示牌,並沒有設置固定式測速照相。截至9日,參與連署的師生已達1000人,但討論聯大路交通安全的活動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像在4月25日,聯大學生會曾舉辦「交通安全教育委員會——提案討論會」,彙整學生對聯大路的想法,並向校方提案。另外9月29日聯大學生車禍喪命時,與出事學生同為電子工程學系的學生們亦有一同向苗栗縣政府陳情。聯大校方對於這次的連署表示十分支持,聯大秘書室公共事務組組長邱燕松說:「校方一直以來都認同學生合理的訴求,除了針對道路工程時常與縣政府溝通外,對學生也有宣導騎乘安全。」 「還我安全聯大路」連署截至9日連署師生已達1000名,圖為副召張皓祖(圖右)與連署學生(圖左)。 圖/羅生昊提供苗栗縣政府土木科科長林朝陽針對本次連署活動回應道:「8日前往聯大再次視察,有和連署代表學生說明目前工程進度。」他解釋,修建方案未來將會縮小人行道範圍,減少汽機車爭道情形。目前交通部已通過聯大路的工程預算,但由於行政院尚未核定,導致工程的確切日期尚未定案,對此林朝陽則是表示通過後會儘速開始相關工程。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