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龍華科大創智能補光機 即時打燈擄攝影師芳心
新知
第1754期
龍華科大創智能補光機 即時打燈擄攝影師芳心
2021-10-20
【記者許如鎧綜合報導】近年來,閱聽人對影片品質的要求日益提升,而光源正是影響畫面優劣的重要因素。龍華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葉明豐及助理教授張明弘率領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智慧機器人專班團隊研發「智慧型追蹤打光機器人」,能透過電腦程式運算出最佳打光角度,在2021台港澳大學生人工智能機器人邀請賽奪得最佳團體獎。 龍華科大PBL團隊參加2021台港澳大學生人工智能機器人邀請賽,從13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最佳團體獎。 圖/龍華科大PBL團隊提供該發明由三台機器人組成,利用領隊機上的鏡頭追蹤補光對象,並經演算法計算路徑及機械手臂的打光角度,隨後透過WiFi訊號傳輸給另外兩台補光機器人。操作者也可用手機操作補光機器人,達到理想的補光效果。團隊成員彭沛賢補充道:「目前是一機控制二機,未來會想增加成一機控制四機,讓拍攝時的燈光更全面。」此外,發明中使用的麥克納姆輪(Mecanum wheel)(註)可以讓機器人360度靈活作業,比一般輪型機器人擁有更多維度的操作選擇。註:麥克納姆輪,也稱艾隆輪(Ilon wheel),是一種全向輪,可讓裝配上此輪的裝置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橫移、斜行、旋轉等運動方式。 智慧型打光機器人可偵測目標、辨識並追蹤人臉進行補光,為拍攝現場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圖/龍華科大PBL團隊提供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多為定點式補光燈,尚未出現能自主判斷並移動補光的燈光設備。因疫情關係,團隊尚未實際接洽攝影團隊拍攝,彭沛賢說:「也許在婚宴會館、婚攝、外拍上能夠應用到這項技術。」他指出,由於打光機器人的操作容易受拍攝環境影響,在婚紗攝影、外拍等環境穩定的場合或許更加適合使用這項發明。時常出入拍攝現場的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楊平宇說:「機器比人更精準更快。」他表示,機器若將光線角度運算完成,可能會在拍攝現場帶來一些便利性。同為政大廣電系的學生謝名鈞則提出疑問:「機器人的美感該如何設定?」他認為,燈光是否好看是相當主觀的事,在片場中人工智能運算的打光結果不見得符合導演的需求。 競賽過程中,團隊成員專注地操作智慧型打光機器人,向競賽評審團展示研究成果。 圖/龍華科大PBL團隊提供在拍攝需求蓬勃提升的時代,拍攝輔助器材也與日俱增,智慧型追蹤打光機器人具備機動性與打光穩定性,都為拍攝現場帶來全新的可能。然而,彭沛賢提到,受限於製作成本高昂、拍攝現場需求不同,若要將智慧型追蹤打光機器人推入市場,客製化將是更為可行的銷售模式。
AI輔助判案 預測監護權裁決
新知
第1706期
AI輔助判案 預測監護權裁決
2019-09-26
【記者賴辰瑀綜合報導】將各項條件輸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系統中,即可讓意圖離婚的夫妻快速預測子女撫養權判決結果。在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物理組副主任暨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道維與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林昀嫺的帶領下,清大跨領域學生團隊在20日發布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即像siri能聽懂人話一樣的AI,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研究計畫。 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維與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林昀嫺所帶領的跨領域團隊。  圖/王道維提供 藉由此研究計畫系統,事先讓想打離婚官司的父母預測小孩的撫養權歸屬,如此便有較大可能私下達成協議,減少對簿公堂的機會,也提升法官審理複雜案件的品質與效率。結合現有的兩千多篇法院公開判決書與AI技術,使用者只要依指示勾選選項,或用一般語法輸入雙方有利及不利的扶養條件,如經濟狀況、與孩子相處關係等,系統就會在幾秒內運算撫養權歸屬的百分比。 清大跨領域團隊AI人工智慧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示意圖,可測試輸入文字意向有利或不利。 圖/王道維提供 雖然目前準確率已達九成,「AI應用幾乎都是協助加快處理比較常見、不算複雜但耗費人心的事情。」王道維表示,因此對少數或極端的個案,不見得有好的成效。而在外國法庭應用上,AI系統可能因演算法的偏見,強化歧視的可能,例如AI輸入的資料推斷出規律,便會利用既定的數據自行學習,乍看很有效率,但若資訊不完整,套用到未知的狀況就可能造成偏見。 清大跨領域團隊AI人工智慧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示意圖,使用者可參閱過往案例。 圖/王道維提供 「系統中資料可能有的偏見與歧視,理論上是可以被消除的」王道維說明,但他同時也提出考量,若這些資料來自法官的判決書,又該如何界定所謂的偏見或歧視。「這不是AI出現才有的問題,而是本來就隱藏在社會中,只是以前沒有被注意到而已。」他說。 王道維也提到,目前這個系統還有許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已規劃諸多步驟要逐漸完成,希望能和更多法學學者與司法人員討論。他們相信與相關單位並行才能提升正面功能,並將科技帶來的副作用降低,也將系統功能調整得更切合實際需要。 夫妻雙方鬧到要離婚,背後的因素非常複雜,民眾賴永森(無意圖爭奪子女撫養權)提出,「單靠AI系統冷冰冰的資料、沒有考慮到法官判個案時的溫度。」面對類似的質疑,王道維與林昀嫺表示,「此研究絕對不是要以AI代替人類判決,也不認為這個系統要被賦予任何形式的法律效力。」而是希望能和現有法律系統互相配合,更有效率的協助當事人評估自身狀況,同時也提升法官審理複雜案件的品質與效率。 
迎人工智能時代 創客機器人改善生活
生活
第1685期
迎人工智能時代 創客機器人改善生活
2018-10-24
【記者張庭瑀桃園報導】「TIRT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暨桃園觀光工廠嘉年華」中的「生活應用類型機器人競賽」於20日在桃園巨蛋熱鬧展開。為因應「工業4.0」高度自動化時代,此競賽著重機器人與生活的連結,強調人工智能成為人類生活的幫手,其中華夏科技大學更包辦多場比賽的前三名。 「工業 4.0 智慧循軌避障賽」選手們將機器人放在桌子上供主辦單位檢錄,陳列的機器人頗為壯觀。 圖/張庭瑀攝賽場可見機器人緩緩地循著寬僅1.8公分的黑色軌道行走,身後的選手正小心翼翼地用手機操控它們,挑戰在最短時間內避開障礙抵達終點。這是「工業 4.0 智慧循軌避障賽」,而獲得第三名的是來自華夏科大機器人學士學位學程的學生莊予禛。他表示,為了因應場地變化,他調整機器人反射率及行走速率。現場不乏參賽者把障礙撞倒而宣告出局,莊予禛為此特別設計程式,讓機器人遇到障礙要先後退再前進。相較其他沒有設計「後退」程式的參賽者更有優勢,他認爲這是他獲得季軍的主要原因。 選手將機器人擺在預備位置,準備開始起跑進行「工業 4.0 智慧循軌避障賽」。 圖/張庭瑀攝接著舉辦的「工業 4.0 自動搬運機器人」比賽,由同樣來自華夏科大機器人學程的學生陳世祺奪冠。完賽時間是爭奪首獎的關鍵,選手須用最短時間,操控機器人將裝有水的寶特瓶搬到指定位置。陳世祺談及努力的過程說:「一下課就去練習、跟其他老師借時間準備,不斷重複同樣動作。」比賽過程中,許多選手在搬運寶特瓶時,因機器人爪力不足寶特瓶滑落而被判失格,反觀陳世祺則穩定發揮實力,完成比賽。 「工業 4.0 自動搬運機器人」準備將放置在地上的寶特瓶舉起,搬回指定位置。 圖/張庭瑀攝除了搬運重物,機器人的用途非常廣泛。其中機器人在災難救助上,可以代替救災人員進入危險區域,進行救援工作,而生活應用類型機器人競賽中的「急難救災遠端遙控機器人競賽」即以救災場景為主軸,選手利用無線影像遠端遙控機器人,模擬救災情況。參賽者必須背對競賽現場,在看不見災難現場的情況下,操作機器人使其進入救災現場將「傷患」的寶特瓶抬出。 選手運用手機上的程式,控制機器人的各個動作,直走、轉彎、放下爪子、抓起等。 圖/張庭瑀攝在眾多選手中,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科技組學生嚴雪綾,是競賽中少見的女性選手。他提到,急難救災遠端遙控機器人競賽難度很高,「因為只透過無線影像來看現場,會有很多死角,導致機器人一直走不到想去的地方。」此外他認為透過比賽,各校好手齊聚一堂,「平常寫程式的思維和別校學生不一樣,我也可以多看多學互相交流。」 延伸閱讀:跨領域機器人賽 陸海空同場較勁機器人足球賽 城市科大奪冠仿生機器人闖關競技 挑戰真人運動機器人划龍舟搏快 馬達成致勝關鍵無人操控 相撲機器人較高下決戰擂台 格鬥機器人激烈攻防無人機競技 國際飛手相互較勁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