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快節奏力壓對手封后 吳宇彤劍指全運會冠軍
體育
第1813期
快節奏力壓對手封后 吳宇彤劍指全運會冠軍
2025-09-26
【記者林婷妤新北報導】114年全國第二次擊劍錦標賽19日至21日於板樹體育館登場,其中女子軍刀項目於20日進行,最終由來自桃園市運動俱樂部劍委員會吳宇彤奪得金牌,代表新北市三重區永福國民小學的徐妤欣獲得銀牌,銅牌則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林韡庭拿下。 擊劍分銳劍、鈍劍、軍刀三個劍種,在軍刀項目中,有效攻擊範圍為上半身且會行使攻擊權,因軍刀是擊劍中唯一能使用刀刃得分的項目,跟其他劍種相比,動作跟攻擊都非常迅速。本次比賽包含公開組與一般組,參賽選手在對決時不分年齡,新秀與資深選手皆可互相較勁,其中不乏出現參與過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以下簡稱全大運)且表現亮眼的選手。 在四進二中,吳宇彤與林韡庭正面交鋒,吳宇彤善用自身的快反應,以15:5擊退林韡庭。吳宇彤表示原本預期會輸下來,但沒想到這次狀態很好,他特別提到:「比賽前有給自己目標,這次一定要拿冠軍。」對於林韡庭而言,他認為這是最不滿意的一場,並說明:「我又被對方的節奏影響,沒有把自己的東西做好。」雖敗給對手,但最終仍獲得女子軍刀組第三名。 談及全大運後的轉變,林韡庭坦言,在113年全大運時就拿過冠軍,但今年拿到第八名有點失落,「中間有一度覺得好像沒有很適合練這項運動,但待在學校一陣子之後,覺得還是想把這次比賽拚好。」吳宇彤則把目標放遠,希望能一直參加全運會,直到無法再參賽為止,「期望之後可以拿到全運會個人冠軍,目前都是團體冠軍連霸。」徐妤欣則建議未來的擊劍選手,反應要快、變化要多,「擊劍不是單純練體能跟戰術就可以打得好,場上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反應太慢,很容易被打下。」 面對近年大專院校擊劍的發展, 中華民國擊劍協會國際長林文鴻說明,早期雖然有許多社團與選手,當面對公開組競爭壓力,一般組的發展空間受限,「要舉辦區隔性的比賽,不要讓一般大專選手跟國手一起比賽,在一個良善的環境做正向的成長。」臺體教練賴明助則認為,現在社團通常都是學長姊幫忙指導,專業度依然不夠。最後,林文鴻也期望未來能多提供誘因及培養明星選手,讓擊劍運動在視野上能變得更廣。
國武術菁英盃登場 望年輕世代傳承文化
體育
第1813期
國武術菁英盃登場 望年輕世代傳承文化
2025-09-26
【記者孟祥宇台北報導】2025全國菁英盃國武術錦標賽20日於臺北體育館登場,吸引各路武林好手齊聚一堂。賽事分為國術與太極項目,並依年齡層劃分為A1至C4級別(註)。南拳A5併B1女子組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昌靖淳以8.76分奪冠;致理科技大學陳子澎則在長兵器B1併B2男子組以8.68分奪金,並以8.73分拿下北拳B1男子組銀牌。 註:A1為16~18歲、B1為19~25歲、B2為26~32歲 國武術比賽項目涵蓋北拳、南拳、內家拳及各式兵器,展現國術多元風貌。其中南拳強調穩健與爆發力;北拳以靈活多變、動作開展見長,強調速度與協調;內家拳則以內在功力的修煉為主,強調「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至於長兵器、短兵器等項目,則透過刀、槍、棍和劍的運用,考驗選手的技術與身體協調。昌靖淳表示,南拳重視力量的展現,他希望自己在比賽時能更有力量,感染到現場每一位與會人員。陳子澎認為自己今天的表現沒有很好,「太久沒比賽了,在長兵器的失誤蠻多。」 在課外活動方面,陳子澎則說明致理科大沒有國武術的相關社團,「現在人都比較講究速成,但像國武術是需要時間慢慢去累積的,沒辦法在短短大學四年就練出成績。」昌靖淳也分享自己從小就在道館練習,在同儕的影響下沒有間斷。讀書期間也發現運動的重要性,後來才進入國立體育大學武術隊。 大會副裁判長劉岳豪認為,雖然場上競爭激烈,但國武術不僅是競技較量,更是一種培養身心的運動方式,「像奧運、亞運的項目都不是以健康為出發點去設計,訓練過程往往都會受傷。而傳統武術則相反,在訓練過程中會讓身體越來越強壯。」台北市國術會理事長黃鯤忠也表示大會推廣國武術至大專院校已有一段時日,但大專院校各校都有自己的考量,像私校會有招生壓力,「在扎根推廣傳統文化上並不吃香,像有些私校的傳統武術科系被裁減,所以在升學管道其實是萎縮的。」 黃鯤忠強調,推廣國武術需要長遠規劃,協會除了與學校合作,也透過演講、活動讓更多年輕世代認識國術的價值。「不要讓現在練習國武術的小朋友這麼多,但教育環境讓孩子到了高中、大學就銜接不上。」期盼透過持續推廣,讓傳統武術在校園中找到更多新血,延續文化傳承。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體育
第1804期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記者張傳儀新北報導】 擂台上激烈搶攻,選手受到重擊。第22屆踢拳全國錦標賽於14日及15日於新北市新莊國民運動中心舉行,來自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王鈺婷獲得低踢項目女子成人60公斤級第三名。來自香港的王施慧則在女子成人低踢比賽45公斤級獲得冠軍。 踢拳道(Kickboxing)也稱作自由搏擊,是由跆拳道和空手道等運動項目演化而來,以拳和腿作為攻擊的方式,比賽項目分為擂台賽和地墊賽,擂台用於精進選手的技擊能力,而地墊項目主要用於推廣,讓民眾可以更輕易接觸此項目。擂台賽又分為全接觸、低踢和K1項目,依據使用技巧及攻擊範圍作為區分,低踢相較於全接觸加入了可以踢擊腰部以下的規範,而K1的規定則在低踢的基礎上加入膝撞的技術。 王鈺婷表示,自己是先接觸到泰拳才接觸到踢拳運動,加上和泰拳相比,踢拳比較沒有肘擊和膝擊的攻擊方式,整體出拳節奏也較為快速。對於此次比賽狀態,他認為相較於過往的比賽,技術層面上有明顯進步,過去在面對對手攻擊時,原本也佔有優勢,但後續因為體力消耗龐大遭到對手逆轉,「距離的掌握上沒有很好,腳步上的移動也沒有很好」。 此次比賽首度邀請到中國香港自由搏擊總會參與比賽進行交流,來自香港隊的王施慧認為自己可以再更積極,增加更多閃避的技巧。談及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他說:「以前打的時候打傷了眼睛,現在打的話很容易受傷,就是經常會突然痛。」但即使多處疼痛也仍持續訓練。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的洪胤哲參與57公斤級低踢賽事。他分享,此次比賽為了減輕量級,在準備過程中面臨不少困難,「要減重的關係,原本是60幾公斤,然後這次比的是57公斤,所以減了蠻多的,過程中其實蠻累的,都要克制自己的飲食,不能太放縱自己。 」此外,在比賽中還發生嘴唇流血的意外,但他認為此次比賽有將學習到的表現出來,移動速度也更快,但抗擊打能力和體能還需加強。 談及目前踢拳在台灣發展的狀況,清虎拳擊教練王璽翔認為目前踢拳的發展在南部比較不普及,可以多舉辦南部比賽,增加曝光度。他也認為此次比賽給予技擊運動破除刻板印象的空間,「因為很多家長的刻板印象就說,好血腥喔,好像都會隨時都會受傷,那如果是輕接觸不以擊倒為目的的話,那就可以來試試看,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 香港隊教練穆嘉俊則認為此次比賽帶給雙方更多不同的經驗,香港雖然在踢拳項目上發展盛行,但地墊項目才剛發展,看到台灣有不少參與人數,甚至幼童選手也不少,希望未來在國際上可以和多個國家相互交流,並期許未來可以進入奧運的殿堂。 中華民國踢拳道協會秘書長蔡豐穗則說明,希望和鄰近國家加強教練及裁判間的交流,另外,在國內也已經開始協助成立地區性協會,期許能透過多舉辦教練和裁判講習,藉以將踢拳項目推廣出去,讓踢拳運動更加普及。
越重重障礙展自我特色 全國跑酷大賽打造獨特賽制
體育
第1803期
越重重障礙展自我特色 全國跑酷大賽打造獨特賽制
2024-12-13
【記者王振驊台北報導】「跑酷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態度!」2024全國跑酷大賽第四屆8日、9日在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公園開跑,賽制分為挑戰賽與風格賽(註一),現場聚集眾多年輕選手,透過賽事一拼高下,並互相交流,在本屆挑戰賽與風格賽中,分別由國內知名跑酷運動員王信傑與年僅十歲的馬善鍚奪冠。 註一:挑戰賽(Challenge),設有公開組與兒童組,需依照指定路線從起點到達終點,最快完賽即獲勝。此外,選手需在指定地點做指定動作,非指定動作區可自由選擇穿越方法,沒達成指定動作、掉落在指定區域外將額外加秒數;風格賽(Style)則是在指定場地內由選手自訂路線,在時間內,需展現個人跑酷技巧與風格,總成績最佳者為優勝,評審分四項做評斷:困難度、流暢度、執行度與創意度。 挑戰賽作為本次的重頭戲之一,來自輔仁大學的吳培辰以總成績86.52秒完賽,他認為,這次比賽準備不夠充分,很多基本動作需再加強,「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欄杆平衡。」在經歷一天的激戰後,王信傑最終以47.43秒笑納公開組冠軍,他表示,過去曾受過大型國際賽事(註二)的洗禮,因此相較其他選手,他的經驗更豐富。針對賽後成績,他說:「兩年前我是亞軍,跟冠軍差0.8秒,去年我受傷棄賽,今年我拿下冠軍,所以我覺得蠻不錯的。」 註二:王信傑曾於2023年8月參加SPL跑酷世界盃,止步預賽;2024年8月參加LCG新加坡跑酷賽,榮獲冠軍。 本屆賽事邀請日本知名跑酷選手泉光(Hikari Izumi)擔任風格賽評審,他認為,動作整體的流暢度是評分重點,並分享:「我注重動作的流暢度、速度,但我更感興趣的是每位選手動作的特別之處。」文化大學的跑酷選手謝鎮遠表示,自己是第四度參與,過往也都繳出不錯的成績,在2022年與2023年皆拿下風格賽亞軍。對於本次比賽,他提到,上大學之後,自身重心轉往課業與工作,練習跑酷的時間減少,所以很多技巧和動作都有退步,「今天的比賽就是做自己還可以做的。」 悍酷跑酷工作室執行長螞蟻(化名)作為賽事主辦,他提到,不同於國外將速度賽和技術賽拆開,跑酷大賽將兩者結合為挑戰賽形式,「國外速度賽和技術賽是分開的,我把它合在一起,找到比較適合臺灣的風格,因為臺灣場地很小,沒辦法做很大型的器材。」跑酷目前在國內並不普及,常因安全疑慮,受到外界的質疑,因此,他希望能持續舉辦賽事以克服困境,他強調,自己的目標就是辦十屆跑酷大賽。吳培辰認為,若要擴大跑酷規模與參與人數,勢必要破除負面標籤,他說:「如果要改變的話,還是要從教育,或是我們練習的方式。」未來若舉辦更多相關賽事,使跑酷走進大眾視野,這項運動的發展才能更健全。
文大穩住心態Popping封王 北市大奪College High雙料冠軍
體育
第1803期
文大穩住心態Popping封王 北市大奪College High雙料冠軍
焦點
2024-12-13
【記者范瑞勻台北報導】音樂一下,選手隨著節奏舞動身體,CH20 - 113年度COLLEGE HIGH vol.20全國大學街舞高峰會(以下簡稱College High)stage4,於8日在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舉行,比賽項目有Hiphop、Popping以及Locking,Hiphop和Locking皆由臺北市立大學拿下冠軍,Popping則由中國文化大學奪冠。 College High八強賽為團體過關賽(註一),每隊分別派出五人上場競賽,每回合對戰限時30秒,雙方各SOLO出招一次,勝者留下,負者淘汰,比賽至剩下一位勝者為止。北市大Locking奪冠,北市大運動藝術學系學生詹秉驊表示,因為個性內向,所以前段賽事手腳無法完全伸展開來,「打到Final的時候才真的處理自己的內心,所以只有最後一場的時候我跳得比較開心。」文大運動與健康管理促進學系學生BADNEWS(洪胤紘)認為,在團體過關賽時雙方都清到剩最後一位選手,身為最後一棒他穩住身心,他說:「好險我們有Hold住,我覺得心態上還不錯。」 註一:College High預選為團體排舞賽,晉級的八所大學,派出場的五人代表該校的最強人選,與其他隊伍進行5vs5的團體過關賽。 談及遇到的困難,BADNEWS提到文大Popping平時擅長Battle,很少做排舞,因此他們還找兩位專業的排舞老師幫忙。北市大運藝系學生王宏宇提到,因為大家都很忙,因此很難抽出時間一起練習,而本身還有參與其他比賽,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就要進行下一個排練,雖然辛苦,但當站在台上和大家一起跳舞時,就會重新找回對跳舞的熱情。 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影響文大體育運動健康學院不分系學生林家禾走上Popping之路,談及對跳舞的看法,他說:「跳舞是人生中唯一一件,我付出200%的力量去做的這個事情。」詹秉驊則是因為在國中時看到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影片,燃起他對Locking的興趣。BADNEWS認為跳舞對他來說,就是他自己,「跳舞對我來說不是一件事,我,就是跳舞。」 雖對跳舞有熱愛,但久了仍難免產生疲乏,舞齡七年的詹秉驊說:「有時候會有一些算是職業倦怠的感覺,就是可能比賽有進,但是不會特別開心,可是看其他學校進了,他們會高聲呼喊,就會想到自己以前也是這樣子。」他鼓勵大家莫忘初衷,最重要的是要開心跳舞。 BADNEWS認為跳舞是現代人生活的解藥,因為現代人在高壓下會有很多文明病,而跳舞與聽音樂,是可以最簡單治癒自己的方式。北市大運藝系學生許志卉則認為跳舞像是他的朋友,需要花很多時間相處,與它在一起時會很快樂,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交給他,跳舞也可以成為舒壓的一種表達方式。
南韓一夜撤銷戒嚴令 全國學生掀彈劾尹錫悅浪潮
國際
第1802期
南韓一夜撤銷戒嚴令 全國學生掀彈劾尹錫悅浪潮
焦點
2024-12-05
【記者張博媛、鄭孟佳報導】大韓民國(以下簡稱南韓)總統尹錫悅於3日深夜10時23分,透過直播談話發布緊急戒嚴令,指出國內受到北韓勢力威脅。然而,談話中尹錫悅並未提及有關北韓的威脅情勢,反而將矛頭指向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批評其刪減預算妨礙行政運作、破壞國家憲法,使國家陷入危機。戒嚴生效後,卻旋即在6小時內解除。 緊急戒嚴令是國家在戰爭等極端情況下,所採取的最嚴重管制手段。戒嚴後,民主、自由、法制都將受到大幅限制,對民主憲政產生極大影響。多數南韓民眾認為,本次戒嚴比起北韓問題,更像總統躲避彈劾風波的手段,是將自身政治利益置於民主之上的嚴重濫用。「大家都覺得很突然,但大致有共識,認為比起北韓問題,應該更傾向是總統鞏固政權的手段。」來自成均館大學的何宜庭說。 國會警衛在宣布戒嚴後,立即封鎖南韓國會,讓戒嚴軍駐守國會。建築周遭聚集大批政黨人員、民眾,發生軍民對峙的混亂景象。現場民眾持續高喊「逮捕尹錫悅」的口號,並反對緊急戒嚴令。期間更有民眾試圖衝撞警方架起的柵欄、阻擋裝甲車。參與國會外抗議的學生李多慶說道:「我們希望讓國會了解公民的關注,呼籲政府立刻解除戒嚴,讓國會重新運作。」他表示,現場聚集許多學生抗議,也有學生發表演說,表達憤怒。4日凌晨00時04分,國會議員以190票全票通過解除戒嚴令的提案。國會議長禹元植要求軍警撤出國會,然而國防部表示,總統未向大眾宣佈解嚴前,國家仍處於戒嚴狀態。最後,尹錫悅於4日凌晨3時26分發表公開演說,宣布接受國會要求,解除戒嚴,戒嚴令只維持約6小時。 南韓政府無預警的戒嚴令與解嚴的鬧劇,引發南韓民眾怒火,其中不乏學生發聲抗議。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以下簡稱高大)校園各處貼滿彈劾尹錫悅的海報,且有師生於4日下午1時舉行抗議遊行。海報表達學生對總統執政以來的不滿,以及對緊急戒嚴的恐懼,他們也批評總統不顧國民安全,任由軍民對峙。高大學生李星庚同意同學觀點,他說:「我希望下一代也可以生活在民主環境裡,我也為自己能與公民站在同個陣線感到驕傲。」 「對很多韓國大學生來說,是第一次經歷戒嚴,大家都非常害怕。」來自京仁教育大學的鄭智宇說。他分享,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因不在首爾,無法親自參與國會前的抗議,但大家都透過直播積極關注事件發展。就讀嶺南大學的李周娟補充,大多數的學生對本次事件感到十分憤怒,眼看身邊在首爾的朋友紛紛參與抗議,他對自己未能加入行動而感到非常羞愧。 李周娟強調,南韓是民主國家,言論和集會結社的自由皆受到保障,「和平抗議遊行是一種民主的表達方式。」他說。在國內各處綻放的行動,讓他想起南韓過去民主化抗爭的歷史,當時的公民行動為如今南韓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4日,南韓各地的抗議行動高達28場以上,總統府幕僚集體請辭,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要求尹錫悅退黨,國內六大在野黨更於下午啟動彈劾程序。南韓國民的激憤情緒仍持續發酵,傍晚首爾、大邱、光州等地廣場擠滿示威人潮,「所有聚集在國會外的人都有同樣的訴求,就是彈劾尹錫悅並逮捕他。」李星庚說。國會已在4日提交彈劾案,最快將於6日進行表決。
林慈恩傷癒奪總統盃金牌 黃稘芝自信續戰拳擊路
體育
第1801期
林慈恩傷癒奪總統盃金牌 黃稘芝自信續戰拳擊路
2024-11-29
【記者林宜婷新北報導】左右躲閃,抓準機會,直拳猛攻。113年總統盃全國成年菁英拳擊錦標賽於24日至27日,在輔仁大學中美堂開打。來自臺北市立大學的林慈恩在公開女子組第三量級預賽以5:0的成績打敗對手,並接連在準決賽、決賽取得勝利,成功獲得該組金牌;同樣來自北市大的黃稘芝則在預賽以2:3微小的差距落敗,不過仍拿下公開女子組第七量級第三名的佳績。 拳擊規則以10分制進行評比,共三回合。每回合結束由五位裁判依照選手表現,最高給予十分,其依實力差距給予六至九分(註一),以一位裁判做為一個單位,進行三回合總分計算。 註一:比賽中多以九分做為弱勢方的評分,避免分數差距過大,無法追分。除非實力過於懸殊,也會依情況提早結束比賽。 談及對比賽的感想,林慈恩提到在首場比賽就遇到學妹,心裡其實百感交集,「很久沒有比賽和一起切磋了,感覺自己狀態還是沒有很好。」她解釋,由於之前在國手訓練中受了傷,復健後重回賽場,因此在腳步與距離上還需要再多加調整。對於此次參賽的目標,林慈恩用堅定的口氣說:「就好好表現,然後拿金牌。」身材嬌小的她,將缺點化作優點,拿下不少賽事金牌的林慈恩認為,體型反倒讓她在速度提升與敏捷性上獲得幫助,「再利用體能的訓練,加強力量攻擊,我就可以在同量級中更有優勢。」 此次比賽失利的黃稘芝分享她踏入拳擊的契機,她笑說:「國中因為哥哥加入拳擊隊有披薩吃,我也想吃,就加入了。」在有趣的故事下,也有艱辛的歷程。她坦言,自己不是賽事的常勝軍,容易因為成績的關係沒有自信。「其實我有好幾次都想放棄走拳擊這條路,如果沒有好成績就算了。」不過,每當黃稘芝有這個念頭,她總是能夠突破困境,重獲佳績,「雖然拳擊真的很痛,但調整過後又好像可以了。」 提到拳擊項目的推展,北市大拳擊隊教練謝孟君表示,賽事開始設立一般組,開放未受專業訓練的一般生參加,提供更多比賽管道,是個不錯的發展。不過她也說明,不同選手間可能在力度及技巧上還需多加注意,「拳擊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它在規範下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而不是大家認知中危險的運動。」 隨著拳擊項目在國際賽事上屢獲佳績,拳擊的發展也備受矚目。中華民國拳擊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武男解釋,拳擊作為亞奧運重點項目發展,除了將資源挹注在舉辦賽事、提供賽事獎勵金以及培訓國手外,學校的推廣工作也是不可或缺,「透過國中基礎訓練課程的培養,幫助在高中、大專甚至是社會組各階段的銜接。」針對拳擊未來的發展期許,他說道:「希望爭取更多資源與機會,讓選手前進名古屋亞運、洛杉磯奧運拿下好成績!」
選手克服懼高心理展身手 張齡方全國彈翻床封后
體育
第1800期
選手克服懼高心理展身手 張齡方全國彈翻床封后
焦點
2024-11-22
【記者范瑞勻台北報導】中華民國113年全國彈翻床錦標賽於17日在中國文化大學大孝體育館舉行,比賽依性別、年齡分組,又分公開與一般組(註一),由兩名裁判於彈翻床斜對角線,依據國際評分規則進行扣分,評分含E技術、H位移、D難度、T高度以及P扣分(註二),比賽成績將列入國際選手代表遴選資格參考。 註一:凡曾參加全國性競技體操賽事(包含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全國錦標賽、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國內外相關賽會等),並獲得個人前八名者,限報名參加公開組。 註二:E最高20分+H最高10分+D依自選動作而定+T最高2分-P分 今年首增設大專社會組團體獎,以個人賽三個最佳成績總和,作爲團隊排名依據,此次「神氣小虎(如虎添翼)」拿下大專社會女子一般組(以下簡稱女子一般組)團隊獎第一名,其中來自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的成員蔡昀妤在女子一般組中以29.460分拿下第二名,他表示因為緊張,導致執行時的位移較多,心態上仍須調整。中國文化大學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學生張齡方以30.0分獲得女子一般組冠軍,對於比賽的表現,他說明,因在比賽當下有調降彈跳高度,以確保協調性,所以位移變較少。他認為彈翻床最大的挑戰是只要一失誤,後面全部的動作都不算分,必須要從頭到尾都很專心。 去年大專社會女子公開組(以下簡稱女子公開組)冠軍,國立臺東大學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學生吳重蕙本次以27.750分拿下女子公開組第二名,他分享,比完賽的當下沒想到會有名次,但今天成功將練習時做不好的招式完成。對於比賽的挑戰,他則提到,因為每項運動都具受傷風險,需要相信自己,並大膽去做,才能克服高度與難度。同樣來自東大的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學生李怡君則以28.950分獲第四名,他認為賽前練習時有比較適應新的彈翻床,因此比賽時動作銜接得比較好,今天的腹落接臀落(註三)招式也有成功銜接,他說:「不要害怕,因為之前害怕高度,所以腹趴一直練不起來。」 註三:腹落接臀落是指運動員先以腹部著地反彈,接著迅速轉換為臀部著地的連續動作。 蔡昀妤從大學開始學習彈翻床,他分享學習過程得到的心得:「做不好難免會很挫折,或者是想說要不要放棄,可是就會想說那就再多試試看,成功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開心。」他認為彈翻床很好玩,但僅有一次機會,所以要把握每一次的比賽,並表示,未來會繼續走彈翻床體操這條路;張齡方提到,他很喜歡彈翻床在空中的滯空感、失重感,因對於彈翻床的喜愛,所以也希望能在未來參與國際賽事;吳重蕙說道:「每一個階段都有困難,只是就是要自己學會克服,每一項運動都很累很辛苦,就是自己的意志力要很強。」,他希望下一次可以重奪冠軍。
全國艇球賽好手雲集 線上轉播盼增曝光度
體育
第1800期
全國艇球賽好手雲集 線上轉播盼增曝光度
2024-11-22
【記者張恩爾新北報導】113年全國輕艇水球(以下簡稱為艇球)錦標賽於11月16日及11月17日在新北市的微風運河盛大舉行,全國艇球錦標賽依據年齡分為公開組、高中組、國中組及國小組。艇球可以比做水上籃球或是足球,比賽方式為兩隊各有五個人在場上,需要透過輕艇和船槳移動以攻擊對方的球框,船槳同時也可以用來運球、抄截及封阻。比賽時間上下半場各十分鐘,得分高的隊伍獲勝。公開男子組最終由以台北市立大學為班底的SHARK運動空間隊以3:4敗給基隆高中隊,而公開女子組則由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隊擊敗琪琪隊奪得冠軍。 賽後來自SHARK運動空間隊,目前就讀於北市大的宋典陽表示,這陣子球隊正在換血階段,會歷經一段磨合期,因此相當考驗彼此間的默契與經驗,不過他也說到:「也可以藉此向大學長們學習他們的經驗,及球場上的應變能力,所以每一次的比賽都會有很大的收穫。」另外代表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隊在本屆賽會拿下公開女子組冠軍的李姮燕談到今天球隊的狀態,他表示對於整體隊伍的表現感到滿意,特別是在減少失誤及團隊合作的部分,「每個隊員都很明確知道自己的工作,替補上來的人也是馬上就進入狀態,我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溝通協調的過程。」 不過由於艇球並非國際比賽的正式項目,奧運及亞運也未曾舉辦過艇球,大部分的艇球選手們並不會以這項運動當成自己的職業。來自國立體育大學,代表琪琪隊的陳琪說明,艇球不像是輕艇標桿或是競速一樣有成為職業選手的管道,因此艇球相較於其他輕艇運動是以興趣為導向的項目。談到未來的發展,陳琪表示,國內艇球教練的年齡層也偏低,所以不會有太多因教練退休而產生的缺額,因此通常不會以艇球教練為目標,取而代之的反而是進入校園擔任體育老師,陳琪也以自己和隊友為例子,「我們有好幾位隊友已經是學校的體育老師,我目前也在修教育學程,目前也是往老師這個目標邁進。」 中華民國輕艇協會副理事長楊明恩認為,若想增加艇球熱門程度,勢必得提升從事艇球的人口數,「像是這次的比賽就有許多國小及國中的隊伍參賽,能夠向下扎根是非常好的現象,他們未來長大之後也會帶領更多人認識到這項運動。」另外增加曝光度同樣是推廣冷門運動的方式之一,像是本屆全國艇球錦標賽教育部體育署就有安排轉播團隊在現場,進行比賽的直播,楊明恩表示,在YouTube和中華民國輕艇協會的Facebook轉播比賽,可以大幅度增加比賽和選手們的曝光度,藉此達成推廣艇球的目標。
總統盃無懼風雨開賽 匯集射箭菁英一同切磋
體育
第1800期
總統盃無懼風雨開賽 匯集射箭菁英一同切磋
2024-11-22
【記者李昱靜嘉義報導】113年全國總統盃射箭錦標賽於11月13日至16日在國立中正大學舉行,吸引眾多射箭菁英參賽,其中包括國立體育大學學生林子翔、國立台北大學選手戴宇軒與湯智鈞等多位巴黎奧運國手。本次大專反曲弓男子組競爭激烈,最終由林子翔奪得冠軍,戴宇軒與湯智鈞則分別獲得亞軍與季軍。   本次比賽採用國際規則,射箭個人對抗賽每輪射三箭計總分,勝者得2分,平手各得1分,先取得6分者晉級。如戰成5:5,進行加射直至分出勝負。男子組1/4決賽中,戴宇軒對戰來自輔仁大學選手蘇于洋,蘇于洋為去年本組比賽的季軍,雙方戰至5:5平手進行加射,最終由戴宇軒驚險勝出,展現穩定心理素質。   16日賽程受天兔颱風影響,雨後的強風與陽光交替成為射箭準度的考驗。戴宇軒指出,其實這個天氣的變化,對我們來講都是要去適應。林子翔表示,比賽過程中心理難免受到些許影響,但他認為射箭比賽的重點在於享受當下的過程,而非在比賽中感受到過多的壓力。湯智鈞則坦言因為知道自己有能力達到不錯的成績,便想要保持甚至突破更高,導致今天狀態不好,動作跑掉,影響自己的穩定,他說:「這是我們身為選手最需要去改變的一個地方 。」   回想當初為何選擇投入射箭運動的原因,林子翔說道:「我只是想多接觸一些不同的運動項目,覺得射箭挺新奇的,所以就想試試看。」戴宇軒則提到,因為國小時,學校正在推展射箭作為專項運動,體育課也設有相關的體驗課程。在這過程中,他發現射箭是一項很酷的運動。對小學生而言,能接觸到射箭這樣的運動,確實充滿新鮮感。至於湯智鈞,他嘗試過許多運動後,認為射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獨特魅力,讓他深深著迷。   提及如何讓射箭在台灣成為更受歡迎的運動項目,選手、教練、射箭協會皆表示需要企業或政府投入更多資源與關注。國立體育大學射箭教練郭振維認為,國際賽成績是提升射箭關注度的關鍵。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秘書長林政賢則提出,應將射箭運動品牌化,提升其質感以吸引企業合作與大眾興趣。林子翔也建議,在台灣增設運動中心體驗射箭,讓更多人能親身感受射箭的魅力。湯智鈞則表示,傑出的選手可以成為推廣射箭運動的關鍵。透過近距離的接觸,例如安排民眾觀賞比賽,了解射箭的精髓,最後再進行實際操作體驗,可以讓更多人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