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基隆還路於民散步節 檢視道路促人本交通
影音
第1804期
基隆還路於民散步節 檢視道路促人本交通
2024-12-19
【記者周依恩、鄭孟佳、張博媛採訪報導】「步行要安全,行人要尊嚴。」「還路於民零死亡願景散步節」14號於基隆市登場,由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發起,帶領民眾走過大街小巷,檢視基隆的道路規劃。促進會呼籲政府遵循「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去除道路設計的「制度障礙」,保障用路人的步行尊嚴與安全。 還路於民零死亡願景散步節召集人陳薇仲說道:「我們想要讓大家透過身體經驗一起檢討,為什麼現在的道路建設,沒有考慮到讓大家可以安全行走的最基本的權利。」他表示,這次的活動主要會帶民眾走過較嚴重的事故路口,並與參與民眾討論交通空間上的改善方案。 記者實際走訪基隆高事故率路口,發現行人穿越道太靠近車輛轉彎處,導致右轉車可能反應不及,事故風險高。放眼騎樓則停滿違停機車,行人被迫走上馬路與車爭道,險象環生。民眾李林延在活動結束後說道:「改善措施應該是要加強取締機車不能停在人行道上,相對他們(政府)也要去規劃停車空間再來,實體人行道一定要做出來。」 為改善交通環境,基隆市政府自2023年持續推動行人友善政策,藉由劃設綠底斑馬線、設置讓行人優先通行的行人早開時相,並針對未禮讓行人的車輛加強取締等。從工程改善、嚴格執法、宣導教育等各面向,提升行人與駕駛的交通安全意識。 根據交通部統計,基隆市今年一到九月的交通事故中,每月行人死傷人數,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8%。基隆市政府交通處副處長黃詩涵表示,基隆市近幾年來積極地推動車輛停讓跟行人友善這一塊,也有明顯的成果,他說道:「執法這一塊有可能會在明年一月的時候,我們這邊就會開始來加強。」 然而,基隆市議員陳冠羽表示,基隆市這兩年做為期兩年的行人友善執法,以行車不禮讓的問題為主,「但是我們終究有一個狀況,今年一到八月上半年來看,基隆市的行人死傷數 ,每十萬人行人死傷數是依舊全台灣最高。」他說。 作為行人主要通行空間的騎樓,則經常因地勢起伏導致通行困難。基隆市政府2024年起推動為期四年的騎樓整平計畫,希望給行人暢通的步行空間。黃詩涵說道:「我們希望可以整頓機車停在騎樓上面的秩序,它(機車)一定要讓出一個寬度,讓行人能夠順暢的通過,那我們目前是希望可以保留至少1.3到1.5公尺以上。」然而施偉政說道:「騎樓要整平,但是市長卻開放騎樓停車,那整平的目的難道是為了讓車輛更好停車嗎?這並不是只是單單一個騎樓整平就可以被完成。」他認為,騎樓整平一定要搭配管理,這樣整平才會有意義。 改善交通環境,需要工程、教育和法制三者俱進。期盼民間與政府為行人安全共同努力,將安全友善的空間,還給每位用路人。
印度移工擬來台 民團抗議倉促決策
校園
影音
第1788期
印度移工擬來台 民團抗議倉促決策
2023-12-06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林詩祐、胡王子行台北採訪報導】「我們不是種族歧視,我們只要政府做事。」身穿黑衣,手拿黑色抗議海報的民眾,喊出對於政府將引進新移工的不滿。「反對增加新移工國」團體3日在凱達格蘭大道發起遊行,抗議政府在規劃不周,且未與人民充分討論下,便臨時宣布將與印度簽署《移工合作協議MOU》。協議期望透過引進印度移工,解決目前台灣缺工問題。「我們其實一開始是沒有想要用遊行的方式,我們想要去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平台,這個政府給人民的發聲平台去做提議附議功能。」反對增加新移工國總召Yuna表示,走上街頭遊行前,團體曾寫信給勞動部,也於勞動部臉書下留言,卻未得到政府積極回覆。隨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又因大選而關閉,讓反對民眾無從發聲。因此,反對增加新移工國提出四大訴求,包含全面暫緩新移工來源國,並要求政府提供有效的人民發聲平台。同時增訂與移工相關的管理辦法,以及改善台灣勞動環境,從根本解決缺工問題。Yuna說明,「政府應該要先去做教導人民,或是給人民一些緩衝,去認識其他國家的時間,而不是冒然很倉促的引進,甚至大多數民眾都不知道。」除了移工與本土文化層面的差異外,移工失聯的問題也層出不窮。根據移民署統計,截至今年10月,台灣逃失聯工人數高達8.5萬人,平均100名移工就有11人失聯。參與遊行民眾Min(化名)談到,「現在政府沒有政策或者是一些法規能夠去處理這個失聯移工的問題。如果今天勞力的缺口,是可以由失聯的移工來補上的話,那今天還有需要去引進這些新的移工國嗎?」除了失聯移工的問題之外,不少民眾也擔心,印度移工在文化脈絡下的性別觀念,將造成台灣更多社會治安問題。「在於女性安全上,如果事情發生了再來講就有點太晚了,所以你不如最一開始就謹慎的處理這一塊。」參與遊行民眾Tommy(化名)表示。數十年前,台灣也以引進東南亞移工作為缺工的解方,當時同樣掀起民眾對於治安的疑慮。如今面對類似事件,政府已有國內的經驗參考,如何制訂相關配套措施,成為政策通過後,須優先考慮的議題。對此,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魏玫娟提出建議,「這種東西都是在他們進來之前,可能就要透過相關單位的一種教育跟訓練的一個課程,或者是已經確保可能要到臺灣來工作的印度的勞工朋友要有一定的了解。」移工議題不只關乎文化與安全問題,更影響國內勞動環境整體結構的轉變,也使本國勞工市場面臨更大的衝擊,政府未來制訂移工的政策與配套措施,仍須與勞雇雙方有更多的討論。
移工管理存疑慮 聯盟提案籲政府關注雇主處境
校園
影音
第1737期
移工管理存疑慮 聯盟提案籲政府關注雇主處境
2020-11-25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吳冠伶、陳品融綜合採訪報導】「我們要求的不多,我們只是要有穩定的照護人力,能夠活得比較像人一樣。」全台外籍勞工雇主聯盟理事長賴昱菘說道。10月,全台外籍勞工雇主聯盟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呼籲政府修法改善移工管理制度,並積極處理移工失聯問題,目前有逾2000位民眾附議。依現行《就業服務法》規定,外籍家庭看護若於雇主處所失蹤,雇主須經過三個月才能申請遞補,避免其未善盡管理責任頻繁更換看護。然而,此限制卻讓看護失蹤、又缺乏照護人力的重症患者家庭感到無所適從。全台外籍勞工雇主聯盟顧問張姮燕表示,現行法規使雇主需負擔所有責任,但並非所有雇主都是企業大老闆,還有很多是重症患者及其家屬。面對三個月照護空窗期,雇主雖能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長照服務,並在社福人員評估後,委派照顧服務員至家中協助。不過,照服員無法像外籍看護一樣,提供24小時的居家照護。此外,雖雇主也能選擇聘雇台籍看護,但相比於平均月薪僅1萬9000元的外籍看護,聘請台籍看護每月需花費7萬元以上,多數家庭難以負荷。「我們這些申請不起的,是不是就只能讓政府去安置?」賴昱菘質疑。他表示,自己每月靠街頭藝人賺的錢不過1萬5000、6000多元,身為低收入戶,根本難以聘僱台籍看護。提案者除了希望廢除《就業服務法》中三個月的限制,也提出應改善失聯移工通報系統、加強取締失聯移工,及處以罰款、刑責等措施。對此,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淳淮雖認同廢除時限以改善受照顧者的處境,不過他也指出,由於勞雇雙方為民事契約關係,移工逃跑並不構成刑法犯罪,因此不應以刑責處罰。且該方式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應該正視移工想要逃跑的理由。而印尼籍看護伊蒂.迪亞洛娃(Etty Diallova)則認為,政府應為家庭看護制定更完善的制度,讓他們的薪水得以比照正式員工,才是解決之道。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於民國109年9月的統計資料,目前全台共有5萬1000多名失聯移工,其中超過一半是家庭看護,高達2萬8000多人。張姮燕批評,政府未有完善制度管理外籍移工,使家庭看護容易跳槽至其他產業,造成嚴重的失聯情形。她也坦言,多數時候並非雇主管理不周的問題,而是需要回溯制度的缺漏。面對重症患者的受照顧權及外籍移工的工作權,政府應檢討修正相關移工制度,改善其生活條件、完善國內長照體系。雇主聯盟也希望,藉此次提案呼籲政府保障合法雇傭關係,並關注重症患者及其家屬的處境。
政大新校長上任 公共政策藏隱憂
校園
第1689期
政大新校長上任 公共政策藏隱憂
2018-11-23
【記者葉伸怡台北報導】「領航台灣,勇敢出航,走出校門,走出國門。」國立政治大學16日舉行新卸任校長交接儀式,新任校長郭明政表示,上任後他計畫活化校內空間,並提出能讓政大師生定額免費使用校內運動設施等目標。郭明政提到他預計將四維堂整建為展場形式,提供外借舉辦展覽。此外,過去他曾參訪日本東京大學,發現綠建築設施。他因而計畫於中正圖書館及四維堂中間綠地,建造半開放式綠屋,提供學生策展或是拍片使用。郭明政進一步指出,他打算將學生餐廳、書店、合作社等結合,規劃興建學生生活中心,提升生活機能。政大學生會會長朱震認為,目前校內缺乏半開放式展覽空間,對於郭明政欲打造綠建築,他抱持正面態度。不過朱震也指出,目前校內場地多提供靜態活動使用,希望學校能增建可舉辦動態活動的大型室內場地。政大政治學系學生李子萱則認為,若興建新建築工程浩大及施工時間過長,將影響學生使用校內空間的權益。他希望校方能先改善目前可使用的空間,評估改善後學生的使用狀況,再考慮是否需興建新建築。當前政大校內運動收費設施包含游泳池、網球場及健身房,收費採單次購票或年票方式。為提升校內運動風氣,郭明政提出定額免費使用校內運動設施,讓師生能於週間特定時段自由使用運動設施。政大體育室主任王清欉表示,目前預計開放一週一次特定時段,供政大師生免費使用運動設施,細節待與學生會權益部討論過後才會定案。朱震表示,此措施可能導致設施使用人數過多。政大民族學系學生陳詩妤也指出,同時段過多使用人潮恐影響購買年票會員的使用權益,因此希望能制定使用器材的人數限制。對此,郭明政提出可考慮使用線上排隊預約制解決人潮問題。政大學生會認為線上預約或許可分散人潮使用設施,避免場地過於壅擠。郭明政上任後,共提出十項治校願景。除重新規劃政大校園空間及優惠運動設施,也希望創造優質學術環境,擴大院系所自主、強化校友聯繫,推動鮭魚返鄉計畫等方針,期許打造領航台灣的新政大。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