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新北原民聯合文化活動 15族都原青年齊聚重拾傳統
生活
第1784期
新北原民聯合文化活動 15族都原青年齊聚重拾傳統
焦點
2023-11-01
【記者丁盈瑄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以下簡稱原民局)於10月29日在板橋第一運動場舉辦「原住民族聯合文化活動」,響應聯合國訂定今年為「國際小米年」。原民局長Siku Yaway分享,「新北市的原住民能團聚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他希望活動能讓不熟悉部落的青年們接觸、傳承原住民文化。活動邀請目前居住在新北市的15個原住民族到場輪番上陣,展現多元祭儀。祭典主要是感謝祖靈過去保佑部落,同時祈求小米與獵物能豐收。現年21歲的陸軍阿美族青年陳承銘放假時,特地撥空來參與祭儀,他慎重地說:「小米是我們的作物,也是祭祀中和祖靈溝通的工具。」他在上場前灌下一大口小米酒,讓自己能跟祖靈對話,也順帶緩和緊張心情。 雖然天空不作美,但在祭儀開始前,族人在椰子殼上生火的煙裊裊上升,彷彿祖靈無論在哪,都與他們同在。 圖/丁盈瑄攝領袖一聲高呼,四位站在場中央的阿美族勇士擺出戰鬥姿勢。在一旁的阿美族青年賴旻彥表示,阿美族會按照年齡分階級,他目前19歲,是最低的階級,因此必須順從稍微年長的勇士哥哥們。賴旻彥表演後認為,「我們不只是穿上漂亮的族服而已,而是跟隨年長族人的腳步,將部落『祖靈的力量』傳揚到都市裡。」 陳承銘表示,在阿美族的部落中,阿美族共有九個階級,雖然勇士是倒數第二個階級,但也身兼打獵的責任,並且要當弟弟們的榜樣。 圖/丁盈瑄攝從家鄉移居到市區工作的太魯閣族青年呂文翔則感慨地說:「北部的(祭儀)很制式化,真正部落裡的是很盛大、嚴肅的。」不過他也坦言,如果都市裡沒有部落領袖般的召集人,族人其實很難相聚,遑論辦理大型的原住民活動。由於較少有機會團聚族人,都市原住民青年很難接觸到自身文化和族語。從小在新店長大的太魯閣族青年劉和勁感嘆,「求學時期身邊很少族人,在家也不會用族語溝通,學校更難有族語老師配合教學。」雖然綜合而言,北部的資源較發達,但不友善的環境無法讓他產生學習意願,甚至是對原住民文化的認同。 不論是從小在都市長大,或是搬來都市就學、工作的原住民青年,他們均分享過去被他人開過玩笑,甚至是被歧視的經驗。 圖/丁盈瑄攝同為泰雅族青年的原民局長Siku Yaway泛淚回憶起十多年前,「上一輩的族人來到城市後,教育環境與對他們的敵意,都讓原住民後代難以傳承部落文化。」為了促進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解決原住民青年身份認同的困境,Siku Yaway提及,未來會推出鼓勵大家學習族語的政策,或是給予在新北市工作的原住民補助,讓他們安居樂業。而陳承銘鼓勵,都市將來可以舉辦更多類似「國際小米年」的活動,比如不同族群間交流的競賽,讓都市的原住民青年更能融入社會,重拾自身的文化。 
「後318」座談會  原青:要持續與政治對話
校園
第1618期
「後318」座談會 原青:要持續與政治對話
焦點
2016-03-24
座談會現場,滿席的原青專注聆聽經驗分享。圖/蘇韋宣攝【記者蘇韋宣台北報導】大雨傾盆卻不減原青的參與熱忱,咖啡廳內座無虛席,學生輪流與原住民立委、教授對話。原住民族青年陣線18日於「海邊的卡夫卡」,舉辦「後318‧原青異動的心」討論318太陽花運動結束後的兩年,原青應如何繼續參與政治,以及原運所面臨的困境。活動主辦人之一、法律科際整合所學生曾巧忻是排灣族青年,她說:「318是台灣的一個重要歷程,當時社會用行動向執政者、政策對話。」當時人民對立委監督失職不滿,至今台灣政治氛圍改變,政府對原住民的態度越漸友善,國會內的政黨組成也不同,但原住民仍要思考如何繼續監督國會。 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左一)出席座談會,與原青對談。圖/蘇韋宣攝分享會邀請到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她表示這個活動讓自己與青年之間保持對話,增進彼此了解。她也提到原運偶爾因為與社會重要議題相關而獲得關注,像是318學運時主流社會在反服貿,原住民族因為大多從事技術人員與服務業而參與抗議,但是他們的聲音卻被忽略了,因此她說:「原運要持續下去。」對此曾巧忻也提及,原住民的權益時常被遺忘,服貿影響觀光產業甚大,業者開發時經常大量收購原住民土地,他們的文化也容易在觀光業中被消費、商業化推銷出去,但是這些視角卻很少在318中被主流社會提起。政大民族系學生鄭宇荃本身並非原住民,因系所與本次議題相關而前來參加。她表示318時,新聞上幾乎看不到原住民的身影,參加今天的活動才知道他們並沒有缺席,至今仍在繼續對抗這個忽視他們的社會。318之後,原運青年還要繼續努力喚起社會的注意,也一直要面對部落裡異樣的眼光。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學生胡哲豪(Valagas Gadeljemen)是排灣族青年,他提出部落裡敢於發聲的年輕人,很容易被部落裡的長輩貼上標籤,成為異議份子。政大民族所副教授官大偉在與談中為部落壓力的問題解套。他提出現在許多都市中長大的原青,回到部落時會被質疑是不是族裡的一份子,遭到另眼看待。但是官大偉認為,原青不要因此把自己限制為「不能移動」,就算生活在部落中,也要與都市往來,形成政治、經濟的互動網絡。像是許多原青回到部落從事農業改革或行銷,一樣要將農產品往都市販售。分享會後,原青陣成員圍坐一圈,帶著剛獲得的想法,談論接下來每年舉辦的「共識營」,讓各地青年集結發想議題,規劃原運策略及相應行動。曾巧忻說:「要讓原運維持熱度,不要消散。」
都市原青辦豐年祭 演出尋根經驗
藝文
第1601期
都市原青辦豐年祭 演出尋根經驗
2015-06-11
《啊!都祭·都計》開場,學生演出在都市生活的原住民,進行一年一度的豐年祭歌舞表演。 圖╱莊于德提供 【記者謝佳穎台北報導】世新大學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7日於管理學院大樓演出戲劇《啊!都祭‧都計》,成員拜訪新店溪州部落和中正國宅等都市內的原住民聚落,蒐集原民在異鄉失根的故事,再加上原住民青年演員北上讀書的經驗,改編成此劇。 「咿呀喝嗨呀—嗨呀咿嗨喲咿」一開場,中正國宅內的阿美族居民手牽手、圍成圈,高歌傳統歌曲,慶祝一年一度的豐年祭,卻遭到漢人鄰居嫌棄,並報警處理。飾演主角Kulas的景文科技大學環境與物業管理系學生Kulas(漢名李志勤)分享,自己就是中正國宅居民,「警察驅趕豐年祭是我的實際經驗。」他覺得,如果漢人可以在街上辦廟會、放鞭炮,為什麼原民不能舉辦自己的祭典,所以在劇中加入這段深刻的回憶。飾演漢人鄰居的世新觀光系學生Tebi(漢名周于婷)表示,自己身為原住民,卻要飾演不了解原民文化,甚至排擠原住民的角色,感到很難過。 劇中,主角Kulas在都市成長,對自己的文化一無所知,缺乏認同感。另一位原青Calaw背負父母的期望來台北念書,仍掛記部落的人事物,上大學後仍加入原民社團、回部落服務。受到Calaw影響,Kulas也想學習族語,開啟尋根之旅。但兩人母親卻都認為文化不能當飯吃,小孩應該在城市找份好工作。 演員Kulas說,當他意識自己是原民,想學族語時,爸媽卻覺得沒必要追溯文化,好好學習課業就好,劇中角色與母親的衝突正反映這段經驗。世新廣播電視電影系學生Sera(漢名張永政)飾演Calaw,他分享,自己上大學後只有豐年祭才會回家,但因為沒有參與籌備,感覺離部落文化越來越遠,所以將本次表演作為尋根的方式之一。 Sera表示,由於計畫成員缺乏舞台經驗,他們參與多場工作坊,在菲律賓原住民文化行動聯盟(Dap-ayan ti Kultura iti Kordilyera)講師的指導下,學習用傳統歌舞和戲劇,呈現原青尋根的議題。他說:「老師教我們觀察人如何『表達情緒』,例如表演生氣時,不是一瞬間就出現表情,應該在前幾句台詞就透露出些許不耐煩和微微的怒意。」 觀眾、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Kaniw(漢名楊植勳)分享,劇中離鄉求學、和部落朋友分開的場景都曾發生在他身上,而且和Kulas和Calaw一樣,他未來也很想回家鄉工作,感到很有共鳴。
原青吟古調鄉情流露
生活
第1598期
原青吟古調鄉情流露
2015-05-21
尤天予吟唱魯凱族傳統組曲,以清亮的嗓音細膩詮釋對遠行情人的堅定心意,在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圖/高中屏攝 【記者高中屏台北報導】參賽者打赤腳緩步上台,鮮艷的傳統服飾在燈光照耀下更加奪目。拉拉裙擺、輕輕調整頭飾上的百合花,原住民青年吟唱祖先流傳下來的優美旋律。「第八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民族音樂大賽」決賽16日在台灣科技大學登場,12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原青帶來傳統古調及流行歌曲,最後由屏東大學教育系學生尤天予奪得冠軍。 尤天予手握麥克風,閉上雙眼融入旋律,時而微笑、時而皺眉,在吉他伴奏下細說等待戀人歸來的思念心情。尤天予解釋,演唱魯凱族古調最困難的就是轉音,傳統唱法和流行歌曲並不同,對不常接觸傳統歌謠的年輕人而言較難揣摩。此外,演繹歌曲的情感也很重要,「你的音多高、多準,若不能感動人就沒有意義。」 「就算很久沒回到部落,但只要有音樂和母語,我們就可以和老人家溝通。」尤天予表示,古調組曲中,有一段是奶奶教她唱的第一首母語歌,在舞台上演唱時想到外婆和奶奶就坐在台下聆聽便覺得很感動。 亞軍、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學生高偉勛穿著卑南族傳統綁腿褲,背著吉他自彈自唱創作曲〈來嘛,MuMu〉。「MuMu」是卑南族「祖母」的意思。高偉勛表示,家族中與他同輩的小孩都是奶奶帶大的,他想起小時候跟著外婆到處跑的回憶寫出這首歌。而歌曲中一句卑南語的歌詞「amana malaya’ picukap mu」,意思是「出去玩要記得穿鞋」,高偉勛解釋,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卻是小時候出門玩耍時奶奶最常掛在嘴邊的叮嚀。他將這句話寫進歌曲中,懷念童年時期細心照顧自己的奶奶。 中原大學生物環境工程系學生闇鴻麟吟唱排灣族傳統歌謠〈思念〉,唱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並感謝上帝使族人團聚,其滄桑低啞的成熟音色驚豔觀眾,奪得季軍。闇鴻麟表示,上大學之前都在部落生活,比起其他更早到外地求學的青年,他對母語較為熟悉,更能唱出古調的韻味。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希望藉比賽鼓勵原青關心自身文化,也讓更多人欣賞原民之美,「畢竟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的重要資產。」
原青歌舞快閃 籲大眾重視原民議題
生活
第1596期
原青歌舞快閃 籲大眾重視原民議題
2015-05-07
原住民青年在高雄中央公園快閃,身穿傳統服飾,舞蹈融合各族文化,例如老鷹飛翔。圖/曾筠涵攝【記者游育慈、曾筠涵高雄報導】身穿原住民族傳統服飾的青年現身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火車站、新崛江等鬧區快閃跳舞,其嘹亮歌聲引起全場注意,民眾也熱情的向他們揮手呼喊。義守大學大眾傳播系學生鄭亦秦2日發起「跳吧!大地的孩子!」快閃活動,希望藉此讓大眾重視原民議題,同時喚醒族人的族群意識。空曠的高雄中央公園忽然傳出原民樂團MATZKA的歌曲〈V-ao V-ao Ni〉,赤著腳的原青從四面跑入。他們牽著手,跳起融合各族元素的舞蹈,如阿美族的撒網動作、排灣和魯凱族的勇士舞、原民男性的戰鬥動作等,展現豐沛的生命力。當所有人舉起雙手模仿老鷹飛翔時,天空恰有一群鴿子飛過,引起民眾一陣驚嘆。同時,他們也高舉「土地是永遠的國」、「捍衛原民主權」兩面斗大旗幟,讓民眾了解這不是表演,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穿族服不是來表演的,而是原民文化本來就自然地存在社會中。」高雄大學東亞語文系學生林君語認為,穿著族服上街和一般人穿牛仔褲一樣平常,「這是很值得驕傲的的衣服,要抬頭挺胸地讓大家看到。」原青族服上的鈴鐺在行走間發出清脆聲響,參加快閃的義守觀光餐旅學院學生鄭孟軒說:「那是種驕傲的聲音,聽到就有種回家的感覺!」他離開部落去高雄念大學後才意識到原民文化正在流失,因此想要穿著傳統服飾上街,希望大眾看到後,會因為好奇或感動,更願意認識原民文化。此外,許多都市原民因怕遭歧視而不願承認身份。鄭亦秦表示,盼藉此喚醒族人的文化意識與信心,並在合作過程中交流文化,學習團結。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的中國交換生伍悠則覺得能遇到快閃很幸運,「讓我看到他們在捍衛自己的文化。」她不但全神貫注地看完全場,還向原青留下聯繫方式,希望能有機會去到東部親眼認識他們的文化原鄉。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