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董事會干預校長遴選 東海師生控侵犯大學自治
校園
第1742期
董事會干預校長遴選 東海師生控侵犯大學自治
2020-12-31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財團法人東海大學董事會於民國109年12月22日校務會議中,欲剔除《東海大學組織規程》內,校長遴選委員會成員「教師代表人數不得少於總數二分之一」之保障門檻,遭東海學生會與東海教師會強烈反對。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甚至在會場外舉牌,抗議董事會已嚴重干擾大學自治。校務會議當天,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成員身穿黑衣,手拿校長的黑白照片,象徵大學自治與校長權力已逝,並聚集會場外高舉「大學自治名存實亡、董事權力無限上綱」等標語表達抗議,盼與會教師、學生代表能一同抵抗董事會對校園自治的干涉。學生會於校務會議前更已寄發校內信件給校務會議與會委員及代表,期望喚起眾人的關注與表態。 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於第二二五次校務會議當天,身穿黑衣、手舉標語,在會場外抗議董事會干擾大學自治。 圖/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提供東海學生會會長李佾信指出,校長遴選委員會中尚無學生代表席次,因此教師代表是學生向校長、董事會表達意見的管道。東海學生會學生權益部部長李佳穎表示,「教師無人事調動或行政實務的壓力,也通常是站在第一線關注學生的人。」他點出校園的主體為學生,目標是能在委員會中納入學生意見,因此更要捍衛教師代表保障門檻。東海教師會理事長郭應哲亦認同道,校長遴選關乎學校利益,教師作為學校最主要勞動力,「應有更多意思表示的空間。」此次事件最後雖以「收回議案」作結,然相較於「撤案」,董事會未來仍有再次提案的可能性。而會議最終通過教師會之臨時動議,將學生會聲明與教師公開信納入會議記錄之中,同時要求行文董事會,以反映教師與學生之意見。  全校教師藉公開信表達校務會議作為學校最高決策單位的立場,公開信共同連署人包括兩位副校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以及各學院院長。 圖/郭應哲提供面對此次董事會之行事,學生自治組織、學生社團與教師皆高度關注並同聲表達反對。李佳穎點出對董事會的疑慮:「董事會干預學校行政,不只侵害校園自治,往後推動議題、或行政單位在進行決議的時候,董事會都能夠直接插手。」郭應哲亦説道:「大學自治已脫韁成董事會專權。」大學內最高決策中心應為校務會議,然而董事會欲干預校長遴選,「挑著校長的脖子,用以控制整個學校的行政。」事實上,這並非東海董事會首次干預學校行政。103年,時任東海校長湯銘哲向教育部舉發董事會成員疑似介入校內工程,董事會隨即召開臨時會議,並通過決議解聘湯銘哲,當時便遭批介入校園自治。之後董事會與湯銘哲進入官司訴訟,最終,108年最高法院判決湯銘哲勝訴,東海須賠償湯銘哲遭違法解聘期間之薪水及訴訟費,然而其資金卻來自學生繳納之學費,再引爭議。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社長劉品佑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董事會動態,並透過街頭短講、投稿、抑或組織社團,讓更多學生接觸「陌生的」董事會。他期盼發揮更多人的力量監督董事會,避免校園自治再受侵犯。 財團法人東海大學董事會長年遭學生與教師批評過於專權、跋扈,學生團體與教師會皆表示,未來將強力監督董事會的所作所為。 圖/劉品佑提供
拒政治進入大學 匈大生重現「十月革命」護自治
國際
第1734期
拒政治進入大學 匈大生重現「十月革命」護自治
2020-10-29
【記者周佩怡綜合報導】23日向晚,學生排成一列形成人牆,帶領手持火炬的上萬民眾遊行,重現匈牙利西元1956年「十月革命」(註)的情景。匈牙利布達佩斯戲劇與電影學院( University of Theatre and Film Arts, SZFE)學生因不滿學校被親政府的董事會控制,9月1日發起示威並佔領校園,其餘波延續至今。註:發生於1956年10月23日,是由學生主導、旨在反抗共產壓迫的革命。 遊行參與者配戴的口罩,黃色底加上黑色的手,象徵抵擋權勢滲入校園,上頭寫有「#free SZFE」字樣。 圖/加布里埃拉・喬索佐提供匈牙利布達佩斯戲劇與電影學院學生朵拉.伽羅斯(Dora Galosi)指出,遊行自當年革命起始點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 Budape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BME)碼頭出發,最後回到匈牙利布達佩斯戲劇與電影學院舉行紀念活動。雖然少了過往對抗共產的色彩,但抗議和64年前的「十月革命」一樣,皆為了反抗來自政府的壓迫。這次學生配戴黃底黑手樣子的口罩、別著自製紅白胸花、揮舞標有「藝術是自由的」、「夠了!」的旗幟,強調學術自由與革命的連結,呼籲社會大眾緊握得來不易的民主。 遊行隊伍前方的抗爭者手持紅白色的封鎖線引領隊伍向前,紅白條紋象徵著學生對於大學校園的佔領。 圖/加布里埃拉・喬索佐提供執政近10年的極右翼「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Fidesz – Hungarian Civic Alliance, Fidesz)」今年推出法案,陸續將多所大學交由政府指派成員組成的基金會管理,宣稱新營運結構將提高教育品質、保持大學財務上的獨立。根據《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RFE/RL)》報導,此舉被外界視為欲渲染保守民族主義、重塑匈牙利社會風氣的措施。該法案要求基金會成員取代教職員工生,組成新的董事會,作為校務決策核心。雖然大學有權提議成員名單,但任命決定權最終仍掌握在政府手中,而校方至今的提議均被駁回。一旦親政府的新董事會接管學校,作為第一線的教職員工生將失去經費監督、校長遴選、教師聘用等權利,嚴重損害大學自治權益。當已有155年歷史的布達佩斯戲劇與電影學院傳出將被私人化時,學生在學校粉絲專頁「戲劇與電影大學(Színház- és Filmművészeti Egyetem HÖK)」發文抨擊,具有政治意圖的改革缺乏公眾參與,將破壞大學自主權。 8月底校方與政府任命的董事會談判破裂、校方管理階層集體辭職的隔日,學生即佔領校園,提出學術自主權、現任董事會辭職、國家繼續資助大學等13條要求,更拒絕與政黨合作,以保持抗議的單純性。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Corvinus University of Budapest)學生多米妮卡.馬瑞克(Dominika Marek)未參與抗議活動,但批評政府試圖破壞學術自由,同時也認為反對黨實際上在背地裡操弄抗議,「我希望能看到一個中央集權的政治力量,取代現任政府及反對黨。」抗議持續至今未見緩和,過去五個月來,布達佩斯戲劇與電影學院持續舉辦零星的活動以延續討論度,如不定期召開記者會、製作懶人包及影片。學生們更草擬一份強調分離大學與政治經濟力量、著重大學道德和精神獨立性的《大學憲章》,並分別用人民手握紅白布條排成一列、騎自行車的方式,將其傳遞至國會。校友、多所大學師生、劇院亦發布影片或聲明應援;由匈牙利國內各大學串連組成的「秘密大學(TItkos Egyetem)」聯盟,同樣響應抗議行動。「我們都為自由而戰。」莫霍利.納吉藝術與設計大學(Moholy-Nagy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學生馬頓.羅斯扎利(Marton Roszali)表示,即使抗爭可能失敗,「但能告訴後代他們已經盡力了。」 遊行隊伍手中握著火炬,意味著克服恐懼和壓迫的烈火,並戴著寫有抗議標語的口罩,在夜間行進。 圖/加布里埃拉・喬索佐提供佔領校園的學生依舊不屈服於政府包括威脅扣留員工工資、關閉攝影器材場地以禁止學生紀錄事件在內等漸趨激進的壓迫手段。他們反倒固定派出巡邏員管控非教職員工生的出入,且在自囚於校園內的同時,仍維持線上和現場授課、開辦百餘場論壇。足見在訴求達成前,他們已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台大校長遴選案爭議未解 教育部聘任管中閔惹議
校園
第1694期
台大校長遴選案爭議未解 教育部聘任管中閔惹議
2018-12-27
【記者涂葦慈台北報導】教育部長葉俊榮2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勉予」聘任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講座教授管中閔為台大校長。台大校長遴選案自1月結果出爐後爭議不斷,如今教育部迅速宣聘,讓台大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於25日發布聲明,質疑教育部僅考量台大師生長時間無正式校長的「不利益」,而未針對遴選程序正當性進行考量。 台大學代會於教育部宣布聘任管中閔後發布聲明,提出對遴選程序的質疑。 圖/截自台大學代會粉專今年1月,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以下簡稱遴委會)選出管中閔為校長,隨後因管中閔與遴選委員蔡明興,具同一企業獨立董事及副董事長身份,遭外界質疑兩人未在遴選期間遵循利益迴避原則,教育部因而拒聘管中閔為校長。遴選案爭議期間,教育部一度裁決台大須重啟遴選程序,台大校方則以「無法源根據」為由拒絕,並向行政院提起訴願,訴願結果原定於明年1月中旬公告。未料訴願結果尚未出爐,教育部卻突然通過管中閔的台大校長人事任命案。對此,台大法律學研究所學生、台大學代會議長游哲綸表示,教育部於行政訴願尚未有結果前,即宣布聘任管中閔為校長,等同認定遴選爭議不復存在,將導致教育部無法透過訴願結果釐清爭議。台大學代會亦發表聲明指出,此次遴選案與《大學法》、《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簡稱《遴選辦法》)維護大學自治權之原則相違背,亦凸顯台大內部遴選制度的不備。游哲綸說明,現行《遴選辦法》雖針對迴避原則進行規範,卻未說明詳細執行辦法。他認為遴選委員聘任過程中,應明訂候選人需主動揭露與自身利益相關身份的義務。教育部調查台大校長遴選爭議近一年未果,台大法律學系學生蔡嘉璇認為,由於管中閔具敏感政黨身份,導致本次校長遴選過程,受到過多政治因素干預。除與大學自治理念相違背,也造成校務由代理校長郭大維主持期間,許多校內重大決策無法如期定案。對此,台大經濟學系學生何青儒認為,教育部應於遴選結果出爐後,先發布新任校長聘書。若發現問題可依相關法律程序,更動人事任命結果,而非一再拖延人事聘任案。管中閔的人事任命案通過後,教育部除要求台大需針對遴選爭議提出檢討,也發予台大新任校長聘任公文。台大隨後回文表示,管中閔預計於明年1月8日上任。面對本次爭議,葉俊榮為負起政治責任,25日宣布請辭教育部長一職,他也成為第三位因台大校長遴選案請辭的教育部長。 
南海藝廊遭裁撤 師生盼重劃閒置空間
校園
第1659期
南海藝廊遭裁撤 師生盼重劃閒置空間
2017-10-05
【記者劉芳妤綜合報導】日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退休教授黃海鳴,於社群軟體上以南海藝廊前負責人的身分,發表有關國北教大收回南海藝廊的聲明。他提到校方「逕自裁撤藝廊,事前未徵詢、事後拒溝通」,在無完善規劃下級裁撤藝廊,引發多名校友及藝術相關工作者關注。裁撤半年至今,南海藝廊目前仍為閒置空間。 前身為校長宿舍的南海藝廊,外觀樸實而貼近人心。 圖/陳姵潔提供南海藝廊13年前開始,轉型為校內學生及校外社區皆可使用的藝術替代空間。除了提供國北教大藝術相關科系學生經營館所、規劃活動、執行專案的實習空間,更聯合鄰近社區和文創系,一同舉辦全台最早的創意市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然而,市集因為南海藝廊被收回,今年確定停辦。多名校友及學生今年4月發起連署,要求學校能正視外界對於突然收回藝廊的質疑,並公開向在校學生說明未來規劃資訊。連署發起人之一、文創所校友張玉漢提到,學校可以依大學自治收回南海藝廊,但他認為,國立大學的資源應屬於大眾社會資源,校方不應在無完善規劃時,就貿然將藝廊裁撤。 夜晚的南海藝廊,閒置半年的藝廊在路燈照耀下顯得格外安靜。 圖/劉芳妤攝「參與連署的動機並不是以一個『希望它被保留』的角度參與,我是在意它的『在與不在』都未曾給予任何對話的空間。」甫畢業於文創系的校友王科元表示,學校其實還有給予學生許多展覽空間,例如「壹參肆共同實驗室」和「嘸純實驗室」,但這兩者同樣也遭學校收回。她擔心自己曾為管理團隊的「臥龍九二」空間,也會面臨「沒有經過對話」就被收回的窘境,因而參與連署。面對外界質疑,國北教大教務長周志宏表示,因應原管理計畫提案人黃海鳴老師退休,學校依法將南海藝廊收回,再經由公開徵件,向校內系所徵求接管提案。他指出,校方於9月底召開評選會議,暫定由博物館管理科技應用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所提出的「北師實驗藝廊方案」作為使用規劃,將在簽約後執行後續計畫。國北教大文創系學生江羿潔去年是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攤位工作人員之一,她認為,南海藝廊聚集了許多創新的想法和人才,被校方收回相當可惜。但她也提到,若學校能統整南海藝廊及其它被收回的空間,做出讓這些地方彼此之間更有連結性的規劃,對於學生及社區來說,會更有幫助。 2016年南海藝廊工作坊「跳島城南」,學生正熱烈討論中。 圖/陳姵潔提供 南海藝廊2014年的「中文書寫-城南藝事」展覽,展覽空間乾淨明亮。 圖/陳姵潔提供 南海藝廊2016年的「與正本相符」展覽,具有想像空間的展覽設置,帶給參觀民眾自由想像的空間。 圖/陳姵潔提供
越推大學自治 財務成申請障礙
國際
第1633期
越推大學自治 財務成申請障礙
2016-10-19
【記者黃昰熏綜合報導】西元2003年起,越南政府開始推動大學自治政策,至今已有十餘年,近日卻遭指出成效不彰。據當地媒體《越南網》(VietNamNet)報導,越南境內200多所大學中,目前僅14所大學向教育部申請,引發越南高等教育界討論。越南2003年正式通過《大學規章政府決議第153號》(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153 on University Regulations),政府須賦予境內大學自治的權力,包含學費及學術發展策略等政策,各大學均不需要事先徵得教育部同意。法案實施至今僅14所大學申請。越南國會文教暨兒少委員會前副議長(National Assembly’s Committee for Culture, Education, the Youth and Children)阮明水(Nguyen Minh Thuyet)表示,雖然申請自治的大學數量上有所提升,但多數大學對於申請自治的態度消極,甚至並未規劃自治後的新註冊方案,「事實上自治申請數已近乎停滯。」胡志明市國家大學(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Ho Chi Minh City, VNU-HCM)副主任黃長達(Huynh Thanh Dat)透過媒體中心指出,自治確實有助高教體系進步,但現行機制太過僵化,「申請自治後首當其衝的就是學校的財務狀況。」他強調,這是多數大學對邁向自治感到卻步的主因。據《越南網》調查,2015年越南境內大學每月平均學費約為越南盾1300萬元(約新台幣1萬8689.3元),其中又以胡大聯盟校的越南盾1450萬元(約新台幣2萬845.8元)最高,實施自治的大學學費明顯較高。「但我不會因學費而改變志願。」現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的施越兒是越南僑生,曾到胡大修習越南文,她指出,「學校是否『自治』,學生其實沒太多感覺。」因此越南學生多以專業科目作為選校標準。但施越兒也表示,若自治政策能讓學校提供更好的教學,未來會考慮至推動自治的大學就讀研究所。對於上述質疑,副總理武德擔(Vu Duc Dam)則發表聲明回應,他說明,「實行自治並不代表政府將『拋棄』學校。」他承諾政府仍會對各院校進行投資,但各校應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
改革陣線盼修改《大學法》 辦公聽會納意見
校園
第1624期
改革陣線盼修改《大學法》 辦公聽會納意見
焦點
2016-05-04
大學法改革陣線舉辦公聽會現場。 圖/蘇韋宣攝【記者蘇韋宣台北報導】「大學法改革陣線」4月27日、29日於陽明大學及台灣大學舉辦公聽會,針對改革陣線提出之《大學法》修法草案逐條討論,學生熱烈發表意見。發起人台大學生會副會長、法律系學生鄭婷尹表示,希望透過修改《大學法》落實大學校園學生自治,並提高校園內的民主參與程度。近日陽明與交通大學的併校事件引發校內學生關注。陽明學生會長陳佳菁表示,併校事宜的工作小組並無學生代表參與。她認為,在關乎學生受教權的重大政策上,學生應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因此針對《大學法》第7條的大學合併計畫,補述學生權益應由教育部另訂辦法保障,避免讓學生的學籍、課程及生活需求可能因併校而受害。草案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校務決策的機會,將第15條有關校務會議之學生代表列席人數比例之規定,「人數不得少於全體會議人數十分之一」,提高至五分之一。並在第33條增補,經選舉產生之學生代表應有權出席大學「各種會議及因應重大校務設立之任務型工作小組」。針對校務會議之學生代表出席比例,現場學生指出,全台大學的學生自治組織人數不一,未必可以足額選滿校務會議人數中的五分之一。對此,改革陣線提出是否適合以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三的彈性範圍規範學生代表比例。但現場學生認為制定比例的最高限度,會限制住學生代表參與校務會議的人數。另外,在第33條的修改草案中,新增了學生會費的收取方式,學校依學生會請求代收會費,或經學生同意,直接自學雜費中代扣會費,轉交學生會。目前多數學生會採用學生自由繳交會費的形式,修法後學生會費將變成強制收取。此修法引發現場學生討論,指出強制收費恐造成學生反彈。陳佳菁認為,當學生會為學生爭取權益或謀福利時,所有學生都可以享受得到,儘管多數人並未察覺,仍應繳納會費,學生會才有足夠資金為學生做更多事。但現場學生回應,若該校之學生會運作不佳,強制收取會費對該校學生並不公平。「大學法改革陣線」在3月底成立,目前已有台大、陽明、政治大學、中原大學等超過33所大專院校加入。鄭婷尹表示,基於希望改善學生會在校園內的定位,提升學生自治權才組成此陣線。她認為,台大學生會現隸屬於學生事務處之課外活動組,儘管學生會跟校方關係不錯,可充分溝通學生事務,但「學生能做的事,還是受限於學校。」改革陣線曾將《大學法》改革草案委託前立委鄭麗君交付立法院審查,但因尚未經過全台所有大學的討論,陳佳菁表示鄭麗君建議學生收集更多意見後再交出草案。鄭婷尹強調,改革陣線將繼續與其他大學聯繫,也會在六月召開記者會,宣布草案的修改內容,盼引起媒體、立法院及學生的關注,目標希望在9月的國會會期時送件審查。
立特別法為助理納保爭議解套?法學者看法不一
校園
第1607期
立特別法為助理納保爭議解套?法學者看法不一
焦點
2015-11-08
台灣法學會於10月29日針對助理納保爭議舉辦論壇。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兼任助理納保引發大學自治法與勞基法何者優先的爭議,台灣法學會於10月29日舉辦論壇探討。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吳秦雯指出,大學自治若侵害學生基本權利,應受公權力限縮。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劉士豪認為可立特別法為爭議解套;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張鑫隆則認為兼任助理應適用勞基法,目前爭議皆可在技術層面解決。吳秦雯:大學不享治外法權 公權力必要時可介入針對日前成大兼任助理訴願案爭議,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援引大法官釋字380號理由書,表示對「學習」的定義屬於大學法保障的學術自由範疇,教育部、勞動部不應干涉。吳秦雯表示,380號理由書中寫的是,對於大學「研究、教學及學習等活動,擔保其不受不當之干涉」。法律應尊重大學自治核心領域,但不代表大學享有治外法權,當學生基本權利受到侵害時,國家公權力仍可介入。事實上,並非只有釋字380號解釋大學自治。吳秦雯指出,根據釋字626號、釋字684號,當大學制定的規則或處分侵害到學生受教權、平等權、受教權等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時,公權力得限縮大學自治權。劉士豪:助理性質與勞工不同 應立特別法保障學生權益劉士豪認為,兼任助理工作具有學習性質,與一般勞工性質不同,不見得完全適用勞基法,政府應制定特別法保障助理的權益。吳秦雯也認為,助理納保的問題牽涉國家政策方向,不適合由兩部會自行認定。若透過立法院立特別法,所有受影響的利益團體的聲音也可在討論時納入。劉士豪表示,勞動者即使符合從屬性(註1),是否適用勞動法規,仍須看政策決定。他舉例,民國89年《工會法》修正後,教師可以組織工會;但考量到公立學校教職員投保的是公教人員保險而非勞保,如果要把教師變成一般勞動者,整個社會保險需重新翻盤,因此政策便將教師排除在勞基法外。他指出,立特別法的情況不是首例,102年教育部即針對建教生公布《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部分內容比照勞基法,給予建教生應有的勞動保障。張鑫隆:納保爭議技術面可解決 不宜立特別法張鑫隆指出,勞動者只要符合從屬性就是勞工,勞動權受憲法保障;不能因為目前沒有一個適用的法律,就否定勞動者應擁有勞動權益的事實。政府可以依據勞工特性制定適用的政策、法令,但不能侵害勞基法保護的核心權利。張鑫隆認為,目前納保爭議主要在於低薪高保與雇主職災責任,這些問題皆可在技術層面解決,重點是國家的社會政策方向是否願意立法保障微量工時勞工。他在受訪時解說,德國依一定工資額的門檻來免除雇主的社會保險強制投保義務;對各種保險設有不同的分擔比例和投保門檻。儘管如此,微量工時勞工的雇主仍有繳納勞工工資15%之總保費的義務,提供失業保險以外的職災保險和部分退休、健康醫療、照護保險的保障。日本規定,勞工若每週工時20小時且受僱一個月以上、或每週工時40小時以上,其雇主需負擔失業保險。健康保險和年金保險則必須是經常受僱者或時數、薪資超過一定門檻者才納保。設置門檻的目的,「在於減輕雇主的負擔藉以創造更多的就業;」不過張鑫隆也提醒,勞動視野工作室曾發表評論指出,德國的制度造成企業不聘正職而大量聘僱迷你型工作者,導致大量勞工只能困在失業或低薪中(註2),這樣的工作型態也拉低了整體受僱者的平均薪資。他表示,目前勞動部僅同意臨時性工讀生可以「日」為單位投保,而波段型的工讀生無法適用,因而增加校方成本。他認為,若允許兼任助理以工作日數投保,或參考日、德,讓微量工作者適用就業保險、年金及健保的門檻,則可解決低薪高保爭議。對於職災保險,張鑫隆認為應改為實質強制制,即不管有無加保,只要有實際勞動就適用勞保。如果讓職災保險和其他保險脫勾,以月為單位投保的成本應該是學校可以負擔的。此外,兼任助理的雇主並非老師,而是學校,過失的損害賠償也是學校要負責。學生憂立法不利運動初衷台大工會成員、社會所博士生林凱衡表示,要求納保只是兼任助理抗爭的第一步,學生運動的目標在於確認與校方的勞僱關係。他擔心立法解決納保問題後,勞僱關係的爭議可能被擱置,如此將失去抗爭的初衷。林凱衡指出,很多人以為學生出來抗爭要的只是勞保、勞退年資;造成這樣的誤解與學生運動的策略有關。事實上,助理最初會出來抗爭,是因為自己與學校之間的勞僱關係不被承認,造成薪資遲發、被任意減薪等情況,也因此無法組織工會與校方對等協商。在兼任助理爭議的抗爭過程中,學生發現「確認勞工身分」的概念並不易動員,後來考量到一般人對勞動的想像,多半將勞保視為重要的一環,因此才在策略上主打爭取納保。針對成大兼任助理訴願案,10月7日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判成大勝訴,撤回勞動部原處分。根據高教工會轉述,雖然成大助理邱鈺萍不是訴願案的原訴願人,但仍會主張同為利害關係人,在法定期限內提起行政訴訟。註1:從屬性是勞動者是否為勞工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其中又分為人格從屬性及經濟從屬性。人格從屬性是指受僱人在企業組織內,受他方監督指揮、懲戒等工作規範。經濟從屬性則指受僱人的勞動成果歸屬於他方。(參考資料)註2:勞動視野工作室〈兼任學生助理「勞動從屬性」論爭與出路(下)──微量工作者之勞動保護政策分析〉一文指出,迄2011年止,德國已有約740萬名迷你型受僱者,其中有493萬人僅是依靠此一工作謀生。大學報相關報導不滿成大助理案訴願結果 學生赴政院靜坐抗議大學校長反對助理納保 師生籲:莫成惡質資方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