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當失序的善意湧入台北街頭 物資發放不均的管理窘境
專題
第1779期
當失序的善意湧入台北街頭 物資發放不均的管理窘境
2023-04-27
【專題記者陳孟樺、鄧芯怡、黃𦲽湄、程心綜合報導】「哇!我繞了一圈 ,發不完,之前發100個便當可以、200也可以,但今天350太多了,好像也有別人來發過了。」自發性到臺北車站(以下簡稱北車),分送食物的睿(化名)低語著。晚上八點鐘的北車,善心人士們抱著沉甸甸的物資,卻宛如打游擊戰,在北車與艋舺公園之間四處尋覓,找尋尚未領取物資的無家者們。無論是北車或艋舺公園服務的第一線人員皆指出,無家者協力團體越來越多,民眾、民間協會亦積極發送物資。但當資源缺乏協調,就會出現資源過剩的現象。在台北市,有85%的列冊無家者(註一)集中在北車與萬華區龍山寺的艋舺公園,因此大多數的民間團體會聚集在這兩處發放物資。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中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正社福中心)主任邱慶雄直言:「街友物資常常只有過剩沒有不足。」註一:社會局在106年起執行「街友專用置物袋政策」,列冊管理北車無家者,實施行李一人一袋為放置原則,提供街友置物空間,也讓車站更有效率管理和運作。甚至還有未列冊無家者會在北車領取物資,北車無家者吳先生(化名)就曾看過一家人早上騎機車或腳踏車到北車等待發物資,拿完物資就回家。「排隊!排隊!」曾為北車無家者,現為中正社福中心派工探訪員(以下簡稱派工)(註二)張耀庭在北車K1出口指揮著秩序,當發送物資遇上未列冊無家者時,他會適時阻止領取。張耀庭認為物資是要來照顧無家者的,不過他提及,許多民間團體發放物資的出發點與社會局不同,無法做到十全十美。註二:社會局近年在北車培育12位能力、條件良好的無家者,負責安排每個團體發放物資的時段、維護環境整潔與秩序。待派工經濟穩定後,社會局便會輔導他們離開街頭。 根據中正社福中心2023年第一季統計,全台北市約有550位無家者,其中有258位為北車無家者。 圖/程心攝即使民間團體有意參與資源協調,仍會面臨無法配合中正社福中心分配發送時段的問題。以社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萬芳浸信會(以下簡稱萬芳浸信會)為例,教會志工兩年來固定在週六晚間自行發放物資,難與中正社福中心協作。萬芳浸信會連祈生說明,教會的「愛加倍惜食餐廳」以搶救不符合市場規格的農產品、推廣惜食為理念,與社會局的立場不同,不完全是針對無家者,因此並不會限制領取便當的資格。根據記者實際蹲點觀察與採訪後發現,台北市另一處物資熱點艋舺公園也存在物資發放問題。因為物資捐贈者之間缺乏溝通連結,跨單位整合經常面臨困難。在艋舺公園生活超過一年的龍貓(化名)說道:「很多單位會同時送來,像昨天晚上就很多,兩、三個單位吧,結果整個早上那邊(走廊盡頭)都堆滿東西,就是吃不完,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龍貓還觀察到附近低收入戶時常到艋舺公園領取便當,他忽然放低音量輕聲地向我們解釋,在艋舺公園常駐多年的大哥大姐會嚴厲限制未列冊無家者或便當族(註三)等領取的物資數量。龍貓則是認為該處的食物十分足夠,因此若其他弱勢族群有需要,分送給他們亦無妨。註三:便當族為隨著物資據點到處領取物資的民眾,有時會互通訊息得知最新物資派發據點。北車與艋舺公園人流龐大、人口組成複雜,各單位捐贈食物的動機不同,對於受助者的實際需求可能缺乏完整了解。而當物資捐贈的方式和時間沒有明確的規劃與有效的協調,就會導致物資集中在某些時段或地區,時而過剩,時而短缺。剩食、治安、衛生疑慮:物資過量衍生問題由誰擔?物資過剩的問題主要發生在「熱週期」,期間會有許多物資會突然湧入街頭,遠超過無家者的需求量。《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點出,熱週期是指特定的節慶和時間,例如端午節、中秋節、聖誕節等大型活動過後,許多人會把剩下的便當發送給無家者,街頭物資會大量增加。其實就算是平日時間,部分團體也會捐贈超量的便當。「北車街友白天可能有打工或私事,領便當的人數幾乎落在100人以內。但以前許多民團一發就是超過200個,請問便當要發給誰?」邱慶雄指出。另外,發放的食物還有可能因為口味不符合無家者食用,同樣導致浪費。邱慶雄舉例,無家者領取素食便當的意願較低,相關團體便需要和社會局協調每日發放的數量,以解決供過於求的問題。不過還是有部分無家者願意收下多餘的便當、囤積熟食,冒著腸胃出問題的風險吃下隔夜便當,「即使艋舺公園物資足夠,還是很多人擔心沒有下一餐,也不在意吃過期食物。」龍貓解釋,囤便當的習慣常是無家者害怕生理需求無法被滿足所致。物資過剩連帶吸引許多「慕名前來」的人,他們會在白天聚集於物資發放熱點,引發更多的秩序或衛生問題。江孟薰指出,發送物資時,會有七、八成的非無家者聚集領取,甚至會有群組互相通知發放便當的據點,還會專程搭車來領取便當。他補充,無家者與便當族曾因為物資競爭而引起紛爭,衍生出治安問題,「無家者會認為便當族有家、有錢,為什麼要來搶我的物資。」江孟薰說道。物資過剩連帶吸引許多「慕名前來」的人,他們會在白天聚集於物資發放熱點,引發更多的秩序或衛生問題。事實上,治安、衛生問題的源頭並不完全是無家者造成的,但責任往往都會被扣在無家者身上。「問題是因為便當族衍生出來的,他們拿完物資後便直接離去,只留下垃圾,但由於便當族不在駐警的管束範圍內,所以駐警會去針對睡在那邊的人。」江孟薰道出無家者背負黑鍋的無奈。此外,部分善心團體夜間發放物資時,無家者已經就寢休息,「我夜訪的時候就親眼看到東西一放下去,老鼠就跑過來拖著那個便當跑,早上他們(無家者)起床後,便當早就壞掉了,就變成垃圾丟在這邊,他也沒有碰這個便當。」萬華社福中心社工師楚怡鈞嘆道,他表示,無家者只能背上環境髒亂的污名。面對治安與衛生問題邱慶雄表明,中正社福中心時常接到環境髒亂的投訴,卻礙於管理權問題而無能為力。 北車不屬於社會局的管轄範圍,因此社會局也難著手管理秩序。 圖/程心攝公私機構協力管控發放秩序 平台能見度仍有未盡之處「這街頭食物物資過剩的問題喔,幾十年前就這樣子啦。」林立青說。不過近幾年中正與萬華社福中心與民間團體的努力之下,晚間時段物資過剩的無家者聚集地大概只剩下艋舺公園和北車。因此記者鎖定兩處進行調查,注意到物資供給方嘗試改善問題的許多方式。以中正與萬華社福中心為例,有意捐贈食物的民眾能事先和他們聯繫預約,將配送的物資、時間與捐物單位等細節列入行事曆,一來能控制物資數量,二來能夠減少單位在同時段前來發食物。單位成功登記後,會讓派工分別在發送日的中午11點和晚上5點,到北車K區南一門出口發給排隊的無家者,派工也會事先安排希望親自參與發送便當的單位一同行動。措施實施至今,已大致穩定北車周圍領物資的秩序。2018年,人生百味曾發起「無家者小幫手」計畫,同樣想藉由行事曆整合物資分發。2019年開始推行的一年內,他們共登記28,032份物資,包含便當、水果、點心、沐浴用品等。然而計畫執行不久後,便遇到許多困境。對民眾而言,個人捐贈的物資可能少至10份,僅此數量若仍需透過平台規劃恐怕徒增困擾。羅靖茹補充,「自行發餐的人常會覺得,我只來這一次,以後不會再來了,弄這個很麻煩。」人生百味與社福中心皆以平台為主要解方,不過目前的使用者多為大型民團,透過定期、定量捐贈與政府合作發餐;偶發性捐物的個人或小團體因動機繁雜,較不傾向主動與社福中心聯絡。記者實地踏訪台北車站與龍山寺兩處物資熱點,確實常碰見小規模單位正自行發便當或點心。像是明志科技大學急救暨野外求生社每年固定舉辦一次社團活動,會在晚間9點左右到北車發放便當,社長莊寀瓔表示,發送餐食的活動屬於社團傳統,依循學長姐經驗的情況下,並未針對無家者物資發放不均的議題深入琢磨,也未有管道進一步了解社會局與民團所提供的平台,更遑論主動聯繫社福中心。發餐失衡難根除 食物券、在地管理補足平台漏網除了使用平台轉介物資,食物券是另外一種推行已久的發放方法。比起北車附近的高單價餐廳,萬華一帶聚集許多小吃店、商店街,因此社會局、民間團體會與店家合作,發送食物券給無家者。哨子先生表示,「附近便當店有發行名片,有些善心人士會前一天晚上來發給在睡覺的無家者,讓他們隔天再自己去便當店領飯。」食物券讓無家者能自行調配領取便當的時間。然而林立青提醒,食物券可能會排除精神障礙者的領餐機會,身障者也不便移動至店家取餐。除了不利於部分身心障礙無家者,食物券可能也不適用於他們的生活模式。當夜色漸黑,街頭便準備上演一場睡位爭奪戰。無家者為守護得來不易的好位置,常不願放下行李走到餐廳兌換便當。另一方面,旺旺集團早期在北車採餐券形式,後來卻出現變賣問題而停止使用。邱慶雄直指,「有些人就把餐券轉賣,街友要的是現金。」食物券因為無家者的生活方式而有諸多不便。為了抑制無家者餐券變賣現象的猖獗,芒草心調整為少量發放餐券的方式,並在每張發放的餐券上註記他們的單位名稱,以便控制亂象或追溯轉賣的源頭。物資集散平台和食物券都是目前廣泛使用的解方,不過還有一項特殊途徑——「在地物資發送者」。翁玉珍長年到艋舺公園發食物,在龍山寺人稱「蛋糕」的翁玉珍,常用名片當作領物資的條件,他十分熟悉當地,能清楚辨別哪些不是無家者,還有哪些無家者習慣領很多份。所以在他眼皮底下,即使在夜間發放,也較少發生物資過剩的問題,他因此不考慮仰賴政府平台分配。而龍山寺的翁玉珍好比北車的張耀庭,身為派工的張耀庭,統籌物資發放與北車周邊環境維護。羅靖茹告訴我們他眼中的張耀庭:「張大哥一週七天每年365天每天都在北車,所以9.9成的無家者他都認識吧!」因為張耀庭認得每一張臉,如果遇上不是露宿北車卻要領便當的人,除非有多餘餐食,不然他都會以北車無家者為主。 張耀庭在協調無家者領取物資後,提著預留好的物資派發給行動比較不便的無家者。 圖/程心攝冰山一角的街頭問題 物資分配待多項制度齊頭並行邱慶雄認為北車目前最適用「平台行事曆」管理食物配給,但中正社福中心並未擴大宣傳,因為各方對無家者仍有認知差異。「我們不能假設所有人都是支持我們服務街友。」邱慶雄一語道破癥結點,現在中正社福中心平均一週會接到100多件陳情來咒罵無家者,若這些民眾看見平台宣傳資訊,恐怕會引起更大反彈。可見平台雖能有效管理物資,也亟待觸及更多捐贈者,但社會上民眾對無家者議題都持不同看法,使得政府單位陷入宣傳與否的兩難。綜觀北車與龍山寺特定時段食物過剩的現象,牽涉發送物資者、無家者,以及第一線服務單位。三方對街頭物資運用的立場皆不同,同時有各自的堅持。小至每一位發送物資者與無家者,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但議題始終是關乎「人的生存」,因此服務單位需要更細膩、謹慎地處理,使得很難有一項統一的物資發放原則適用所有情況。邱慶雄深吸一口氣嘆道:「這個遊戲規則雖然不盡完美,但是它已經是符合多數街友需要的了。」羅靖茹也點頭表示,「現在的發送制度其實真的已經可以說,我自己的滿意度有七、八成。」夏日已近,氣溫逐漸上升,看著幾乎原封不動的便當被放在垃圾桶上,台北車站清潔人員林先生慨嘆:「他們應該更有組織地開會討論分發物資,不然晚餐一人有四五個便當,哪吃得完!」江孟薰和林立青都認為,與其發送容易腐壞的便當或水果等即時食品,善心人士可以選擇捐贈與無家者生活模式較符且保存期限較長的保久食品,以解決偶爾未領到餐時的溫飽問題。而社會局更著力於物資協調業務,除了平時會透過電話、Line與民團調配物資發放時間,今年也撥款補助社團法人台灣思安慈善服務協會(以下簡稱思安),預計六月開始共同討論如何將平台流程標準化;若民眾仍不清楚哪些時段適合發餐,可選擇捐款至社會局或民間協力團體,民間團體會將財務報表公布至官網及粉專,社會局也會根據民眾指定用途,讓會計單位分配金額購買物資。除了餐食議題,部分民團也著力於需求提供不同服務,醫療照護同樣是街頭十分缺乏的資源,思安在多年的街頭關懷下,看見北車無家者往往無法負擔沉重醫藥費而延宕最佳就診時機,因此於2022年底展開街頭家庭醫生服務計畫,與社會局密切聯繫,為北車周邊無家者的健康把關。儘管在無家者的物資分配上,無法有真正全面且完善的措施,但各單位依舊將各自力所能及的發揮極致,羅靖茹則分享:「各單位可以在確保不重複的情況下,根據自己所擅長或所擁有的資源,提供無家者不同型態服務。」他希望,未來可以透過教育等推廣活動,加強灌輸民眾正確捐贈物資的觀念。民眾從無家者真正的需求去思考,在關懷社會弱勢群體間提供相對的幫助,將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維持社會的穩定運作。 北車的晚餐時間常有不同團體同時派發便當,因此垃圾桶上常放有原封不動或吃不完的便當。 圖/黃𦲽湄攝
【專欄】「譜」出肖像 郭佩奇反思政治
藝文
第1640期
【專欄】「譜」出肖像 郭佩奇反思政治
2016-12-07
【記者朱育瑩台北報導】「那你就把譜畫成人像拿去交給老師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學生郭佩奇不經意的一句話,變成日後創作的契機。她將常見的樂譜轉化為政治人物圖像,譜出台灣人面對兩岸政治的矛盾心情。 郭佩奇改造常見的古典樂譜,融入政治人物肖像,讓觀眾思考隱藏於樂譜中的弦外之音。圖/郭佩奇提供從小專注於繪畫、曾就讀北藝大美術學系的郭佩奇,大學三年級時,受室友之託幫忙看創作曲。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她,看到樂譜上的音符,只將它聯想為圖像。因此,她和室友提議可以將樂譜融合人物肖像,聽起來笑話般的提議,卻成為郭佩奇近年在藝術界竄紅的起點。 郭佩奇創作人像樂譜時,選曲考量政治人物的時代背景,藉以探討音樂、視覺與文化的關係。圖/郭佩奇提供到法國布爾日國立高等藝術學院當交換學生後,郭佩奇接觸許多完全不同風格與媒材的藝術,也下定決心要將過去發想的計畫實現。回國後,郭佩奇開始學習樂理,她笑著說:「因為妳必須要先知道二分音符長什麼樣子。」除了花費心力於樂理外,她同時學習用軟體將音符繪製在樂譜上,以增加作品完整度。 《聲音肖像》系列作品以台灣歷屆總統為題材,呈現出台灣人民面對政治環境動盪的不安與矛盾。圖/郭佩奇提供「真的是很吵的噪音!」郭佩奇創作初期就已預料人像樂譜旋律上的「不理性」,因此聯想到一般民眾觀看檯面上政治人物角力時,常無法理解並認為他們的作為不合理。為了強化「吵雜感」,她選用嗩吶、古箏、大提琴和薩克斯風等多種樂器,並搭配符合該政治人物時代特色的音樂,組合出多樣變化。 互動裝置〈失序〉讓觀眾戴上繪有五星旗的手套,當手套碰觸圍繞白日的指南針,指針會瘋狂亂轉。圖/郭佩奇提供除了人像樂譜外,郭佩奇亦擅長以複合媒材進行新媒體裝置藝術創作。她希望透過作品,讓觀眾從自身角度,反思台灣在兩岸問題、甚至是國際社會,面對不確定的政治處境,心裡充滿衝突與矛盾的心情。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