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69期
傳統精神接軌嘻哈潮流 「客+潮」發揚客家文化
2022-10-26
【記者陳孟樺台北報導】2022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自22日起至24日以「義民35.客+潮」為主題展開活動。義民嘉年華來到第35週年,乘著客家文化的浪,與現代潮流結合,衝上前所未見的浪峰。這次以嘻哈元素貫穿活動,期盼能拉近客家原生文化與年輕一輩的距離,同時也帶給民眾新穎體驗。 2022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以「客+潮」為主題,主辦方希望將傳統文化與嘻哈潮流結合,讓青年對客家文化更有感。 圖/陳孟樺攝本屆以「客+潮」融合傳統與新潮流,更擴大規模舉辦往年的「迎神繞境」與「安座大典」,特別邀請全台35間宮廟參與。廟宇人員聲勢浩大,來自台灣各地的神轎一齊座落在自由廣場中央。安座大典啟動的那一刻,所有民眾肅立,專注地看著廟方將一尊尊義民爺與忠勇公請出轎,接著由典禮人員們小心翼翼地把義民爺牌位一ㄧ接過手傳至主祭台上。 安座大典時,典禮人員高喊「進喔」,向全台35間宮廟的義民爺與忠勇公表示將把他們接上主祭台。 圖/陳孟樺攝今年客家義民嘉年華融合傳統與潮流,主辦方祭出嘻哈主題曲「承蒙臺北」的舞蹈比賽,歌詞以客語道出義民來到台北的故事,詞曲中新舊雜揉與碰撞成為一大特點。而「創意踩街」受風雨影響而取消,令許多表演團隊感到惋惜,原定受邀參與的國立臺北大學熱舞社學生吳俞蓁認為:「平常不會注意到這類型的活動,但有結合熱舞表演就能吸引許多大學生與街舞圈年輕人的關注。」 2022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活動次日遇上風雨,受邀表演的學生不畏場地溼滑仍奮力舞蹈。 圖/陳孟樺攝出身不同世代卻同樣關注、喜歡客家文化的民眾匯聚在義民嘉年華。會場中鑼鼓喧囂夾雜現代嘻哈音樂,針對本次主辦方嘗試結合兩種文化,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徐世勲説:「想讓民眾耳目一新,不見得是要完全顛覆,而是在某種既有的客家特色下變得非常潮流。」傳統與潮流在活動中交會,主辦方期待能重新詮釋當代客家精神。徐世勲認為,客家文化在創新或者與其他文化融合都有所突破,不過「客語傳承」仍是最大困境。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社副社長吳廷宇認為,對客家青年而言,具備客語能力與擁有使用客語的環境同樣重要,「我們對公眾場合中出現這些語言可能還不習慣,像臺大學生會今年迎新傳單使用多元語言,就有些人不習慣而引發爭議。」主辦方這次嘗試交融兩種文化,吳廷宇也表示,大家會感到新潮,或許也有人因活動而想認識客家文化。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徐世勲(左)接受講客廣播電台採訪,與主持人以全程客語的方式趣聊活動。 圖/陳孟樺攝本屆客家義民嘉年華為客家文化翻開嶄新的一頁,談及下一頁該如何續寫,徐世勲表示,未來計畫讓客家結合全球當代文化,「甚至讓大家覺得原來,我們客家人也可以引領潮流。」另一方面,吳廷宇點出,主辦方可以讓民眾體驗客家人的生活,「畢竟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民眾參與過這樣的生活方式後,推廣效度或深度都才會是持續的。」客家精神透過本次活動與潮流接軌,讓客家傳統以新形式發揚光大。
藝文
第1667期
舞渡台悲歌 紅瓦傳承客家精神
2017-11-29
【記者徐安萱苗栗報導】紅瓦民族舞蹈團11月25日於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中正堂演出《黑水溝外的春天》,以舞劇型式訴說客家先民「六死三留一回頭」的渡台悲歌,同時展現無論遷移的環境如何險惡,客家的語言與文化依舊傳承與堅持著「硬頸精神」。 紅瓦民族舞蹈團創作《黑水溝外的春天》,發揚客家民俗舞蹈,期盼人們回歸在地文化。 圖/紅瓦民族舞蹈團提供「硬頸」是客家人的核心精神,也是《黑水溝外的春天》的編舞理念。〈拓〉一曲中,舞者手持鐮刀、身揹包袱,舞出客家族群一路從中國北方向南遷徙,再漂泊至臺灣,移墾時的艱辛與落地深耕的成就。然而在台灣早期移民「一半潮州一半泉」現象下,客家先民不但要克服開墾時的惡劣環境,還面臨泉州人、番族等不同族群的驅離、欺壓、追趕。身著客家傳統服飾的舞者,與面撲白粉、身著泉州服飾的舞者相互纏鬥,除了演繹移墾先民的械鬥場景,更展現各種高超舞蹈技巧,博得全場觀眾喝采。現場觀眾黃芮莛表示,他本身學舞將近十年,〈拓〉不但展現舞者的功力與技巧,舞者的肢體與表情也相當到位、投入。「真剛好,大家共下去河壩洗衫喔!」舞群手持洗衣籃,演出談笑風生的客家婦女溪邊洗衣、一齊唱著客家山歌、舞弄著手上竹簍的場景。氣氛歡快之際,突然節奏一變,劇情急轉直下。身著白色長水袖的舞者進場,象徵無情的大水襲來,客家先民必須和大水搏鬥。兩派舞者猛烈纏鬥,然而水勢湍急,人終究抵抗不了大自然的力量,客民只能簇擁以躲避大水,眼看著辛苦開拓的家園被淹沒。現場觀眾游嘉鈴表示,〈浪濤天〉一曲能看出兩派舞者的團隊默契,儘管自己不是客家人,也被硬頸精神感動。 舞劇中運用具有客家特色的物件,手持米篩的舞者歡快展現客民團結、勞動、安居樂業的生活型態。 圖/紅瓦民族舞蹈團提供《黑水溝外的春天》亦融合許多富有客家特色的物件與文化象徵。舞者手持搗麻糬的木杵、米篩、客家大花布,唱著代表性十足的山歌,〈客家做飯〉一曲歡快展現客民團結、勞動、安居樂業的生活型態。演出中舞者們不僅需要透過肢體表達、吟唱山歌,更加入許多內心情感、表情,才能將最真實的情緒傳達給觀眾。舞者、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學生林詩儒說:「一句客語『大家來去河邊洗衣服喔』,就讓我反覆練習了無數次」。舞者婆娑起舞,展現客家「細妹」如同纏花的美麗身段,女性含羞待放以歌舞傳情,希望能像編織纏花般將男女情愛纏繞一起。〈纏花意象〉將傳統手工藝品「纏花」的編織方式融入舞劇,以現代舞為基礎,再透過民族舞蹈的肢體語言,交織出變化複雜的線條與空間。現場觀眾、民俗舞蹈老師黃捷表示,整齣作品編創風格相當特別,巧妙的將客家文化與多元的肢體展演融入民族舞蹈。紅瓦民族舞蹈團團長劉明仁也說:「未來會繼續創作更多客家的舞劇,發揚專屬台灣的民族文化、客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