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融合手語及戲曲 《未命名》尋身分認同
藝文
第1796期
融合手語及戲曲 《未命名》尋身分認同
2024-10-18
【記者李香霆報導】「如果我們對語言的認知,都可以跨出自己的邊界一點點,那這個世界會有什麼不一樣?」來自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的Co-create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邀請不同文化脈絡下的聽、聾表演者共創,以共融劇場的形式推出《語言邊界》展演。其中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的黃祺芳,與來自聾人家庭的手語翻譯員洪紫鳳,結合手語及戲曲,以作品《未命名》探討追尋身份源頭的糾結情感。 「有時候會覺得雖然我是客家人,但我身上卻沒有一個關於客家的深刻感覺。」儘管黃祺芳出身客家村落,但進入台灣戲曲學院學習客家戲曲後,才發現自己對於客家文化的陌生與疏離。加上從小學習的舞蹈和西方戲劇表演,與客家戲曲的身體表現截然不同,種種一切讓他對自我產生掙扎與迷惘。黃祺芳將這些想法帶進此次的共融劇場,告訴觀眾不必一味地尋求認同,理解和包容也同樣重要。 身為CODA(Child of Deaf Adults)的洪紫鳳,日常以口語與外界溝通,而手語則為他搭起與父母對話的橋樑。由於手語的思緒脈絡比起口語更為直接,讓他無法透過手語傳達出隱晦抽象的情緒,洪紫鳳說:「手語對我來說是很親密的語言, 可是我也深刻的感受到我有些思緒沒有辦法完整傳遞給爸媽。」兩種語言使用上的差異,有時也令洪紫鳳對於CODA的身份感到孤獨且存在隔閡。 有別於傳統利用舞台佈景去呈現故事背景,黃祺芳和洪紫鳳在本次表演中僅利用戲曲跟手語的肢體動作向觀眾描繪畫面。「我們想要找到彼此的共同語言,手語跟戲曲手勢好像就有某一種關聯性。雖然我們是不同文化背景,但我們想要試圖有些交集。 」黃祺芳說道。此外,為了在不同語境中,交織彼此的文化背景,黃祺芳和洪紫鳳採用即興的表演方式,讓觀眾抽取與他們生命經驗有關的字卡,隨機排演成一段段的情節,並以戲曲的身段與手語傳遞給觀眾。 直到最後一張字卡「跳舞」,狹小劇場中的燈光全滅,只剩下一道隱晦的橘紅色燈光。黃祺芳想藉由有如黃昏時分般的燈光設計,傳達《未命名》的內涵,「黃昏它其實是一個魔幻時刻,大地正不穩定地轉換空間,很像我們兩個人面對身份的不確定。」 在唯一的光源之下,舞者開始舞動肢體,沒有任何背景音樂,沒有統一的動作標準,兩位舞者各自勾勒著內心世界的呢喃。對於黃祺芳而言,他想像著客家八音的旋律,而洪紫鳳則回憶起兒時與媽媽互動的記憶。觀眾林郁如分享:「有種把耳朵關起來,用聾人的視角去看這個表演,會讓我更專注地去看舞者的動作和表情。」 演出除了融合兩位創作者的生命經驗,也透過戲曲中的肢體語彙和手語語言呼應本次展演主題《語言邊界》,在不同的語言之間找出共鳴。洪紫鳳說道:「我們不單只是所謂的手語和戲曲代表人,我們其實是把生命經驗帶到這裡,讓大家看到我們不一樣的生活背景在這個場合運用同樣的肢體元素,會如何創造出什麼火花。 」希望透過戲曲和手語表演相輔相成,連結不同文化間的互相理解。
SignLens翻譯手語 打造無障礙溝通環境
新知
第1771期
SignLens翻譯手語 打造無障礙溝通環境
2022-11-16
【記者何予綜合報導】現今手語辨識模型多以學習手語為目的,尚無法成為聽人(註一)與聽障間的溝通工具。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團隊開發「SignLens——手語語音辨識於混合實境應用」,透過智慧型眼鏡進行雙向辨識,提升溝通效率。此發明獲得第27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第一名。註一:聾人稱聽覺正常的人為「聽人」。 語音辨識系統可以將語音即時轉換成文字,透過混合實境裝置可以同時看見對話框和實景,提供聽障使用者即時且具機動性的翻譯服務。 圖/SignLens團隊提供SignLens軟體包含語音辨識系統和手語辨識系統,能夠即時地將語音和手語轉換成文字,出現在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MR)裝置的螢幕上。團隊透過MediaPipe(註二)建立手語辨識的學習模型,經由大量動態影像資料訓練過後,模型可以學習手部運動,辨識出手語動作對應的語意。註二:MediaPipe是一項機器學習模型,其中的手部姿態辨識功能,可以追蹤21個手部關鍵3D定位點在空間中的位置,進一步辨識手勢。 手語辨識系統可以將手語動作翻譯成文字,以對話框形式出現在穿戴式裝置Hololens的螢幕上。 圖/SignLens團隊提供團隊成員宋志謙說明,目前市面上正在開發的手語辨識模型,多以資源和使用人口較多的美國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ASL)為主,而台灣尚未有具統一規格的手語資料庫和辨識系統。「資料集一直都是模型訓練最重要的、最核心的部分。」指導老師簡士鎰說明,面對詞彙資料搜集的困難,團隊初期聘請手語老師提供專業意見和指導,學習手語後自行錄製影片,更開發出「手語辨識資料集收錄平台」,讓使用者能自行錄製、上傳手語影片,補充給模型學習。此外,團隊成員曹子涵補充道,美國手語翻譯系統大多以網頁為主,需要依賴桌電或筆電的攝影機,而團隊結合MR技術,透過眼鏡內建的攝影機進行拍攝、辨識,使SignLens更具機動性和即時性。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理事長魏如君樂見其成地說:「只要是能夠幫忙溝通的工具都是好的。」然而,他也建議,手語解讀速度和詞彙量應再提升,才能夠實際發揮作用。台灣手語翻譯量能缺乏,政府不提供金融開戶等私人場合公費申請翻譯服務,因此團隊開發產品時以金融服務場景為出發。團隊成員朱芷伶說明,「我們傾向以訂閱制的方式,將軟硬體整套一包租借給銀行。如果是有哪些專業詞語的手語資料想要增加,或者是系統需要改進,就可以馬上反饋給他們。」團隊也希望能夠利用平台蒐集到更多手語資料,擴展使用情境。 台灣目前沒有提供一個泛化且有固定規格的手語資料庫,為解決詞彙資料搜集困難,團隊開發出手語辨識資料集收錄平台,讓使用者能自行錄製、上傳手語影片,補充給模型學習。 圖/SignLens團隊提供 
「爵士手」取代拍手 曼大打造友善校園
國際
第1683期
「爵士手」取代拍手 曼大打造友善校園
2018-10-11
【記者蕭佳宜綜合報導】將雙手舉起、擺動手掌的動作,在英國手語(British Sign Language, BSL)中被稱為「爵士手」(jazz hand),用來表達鼓掌之意。據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學生代表投票通過,禁止傳統的拍手鼓掌,改以「爵士手」取代。曼大學生會自由與權利部門(Liberation and Access Office)的部長莎拉・克罕(Sara Khan)表示,這是希望為患有自閉症、感官障礙及聽覺障礙的學生建立一個友善的環境。曼大學生喬・赫德曼(Joe Hurdman)雖然肯定此政策,但也提出疑慮,「如果沒有人以具體行動支持,學生會的推廣也可能無濟於事。」他認為,曼大應該與校內身心障礙和邊緣群體更直接地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而不只是單方面為他們建立舒適圈。赫德曼進一步舉例,學生議會在其他政策中,致力於為校園中的少數種族爭取代表席。他認為若是對身心障礙族群能夠比照辦理,不僅更有效,也能降低爭議性。由於爵士手政策引起爭議,曼大學生會於3日發表聲明,表示這項政策是期望從學生會舉辦的活動開始,鼓勵參加者使用英國手語中的鼓掌,目的是讓更多學生族群願意參與學生會舉行的校園活動。學生會也說明,這項政策並沒有禁止傳統的拍手鼓掌,他們理解對部分人而言,拍手鼓掌是較習慣的表達方式。同樣就讀曼大的學生露西・沃勒爾(Lucy Warroll)則提到,這項政策能讓校園更有包容性,因為有些學生確實對鼓掌、歡呼等聲響非常敏感。但沃勒爾認為,以爵士手取代,雖然顧慮到患有自閉症、感官障礙及聽覺障礙的學生,但反而沒有考量視覺障礙的學生。可以理解的是,學生會正在盡力滿足校園裡更多人的需求。對此,曼大學生阿拉斯泰爾・華納(Alastair Warner)認為,手語是一種值得學習的語言,更是一項實用的技能。他分享在橄欖球隊中,很少人能夠有效地和具聽覺障礙的隊友交談,讓他們難以順利溝通想法。華納提出,手語也是一種語言,就如同到外地旅遊使用當地語言,不僅能和他人溝通,也能表明自己所需要的幫助。 英國手語中的拍手鼓掌,是將雙手舉起、擺動手掌,被稱為「爵士手」(jazz hand)。 圖/蕭佳宜繪製
手語入歌 引青年參與
生活
第1640期
手語入歌 引青年參與
焦點
2016-12-07
【記者黃昰熏彰化報導】悠揚歌曲響起,舞台上的參賽者卻沒有開口演唱任何歌詞,而是以自信表情跟隨節奏打出句句手語。「卦山盃全國手語歌比賽」3日於彰化演藝廳舉行,吸引近百位手語愛好者共襄盛舉。 選手利用選曲《血腥愛情故事》傳達由愛生恨的意境,猙獰表情搭配極具張力的手語,震撼力十足。圖/黃昰熏攝「手語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就讀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的蔡佳伶與李彥鈴是聽障組別中唯一的大學生隊伍。同為聽障學生的兩人,以默劇方式呈現歌曲中男女朋友吵架的逗趣畫面,活潑的詮釋和精確的手語成為兩人獲得季軍的關鍵因素。蔡佳伶說明,「手語不僅是溝通方式,也是表演形式。」因此決定嘗試突破手語一直以來給人的僵硬印象,將戲劇元素融入演出內容。李彥鈴則表示,手語不僅讓她愛上表演、更給予她展現自我的機會,「有時比起聲音,手語更能傳達我的意思。」她也提到,會持續精進手語能力,「希望有一天能和全聾人士順暢溝通。」 手語歌比賽除要求選手感情投入,手語精確度與擺放位置也是評分要項,唯有兼顧才能脫穎而出。圖/黃昰熏攝除了聽障組,社會組戰況也非常激烈,最後由甫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林泓杰奪下冠軍。他表示,「身為聽人,能和聾朋友溝通是最大的成就感。」林泓杰高中加入手語社團後便積極投入手語教學工作,擁有全場年輕參賽者中最深厚的手語資歷。他強調,很多人覺得硬把手語套進流行歌裡很沒意義,但是「事實上,這是讓更多年輕族群對手語產生興趣的重要推廣方法。」 社會個人組冠軍林泓杰輕鬆克服選曲的快速節奏,成功將手語融入熱情的森巴舞蹈中,驚豔全場。圖/黃昰熏攝主辦人、社團法人彰化縣聾人協會成員林子期表示,聽障者很難用手語與一般人溝通,手語推廣不易是主要原因。聾人評審之一、手語翻譯類技能檢定講師謝漢和更指出,學習手語者的年齡正逐漸偏高,若無法吸引新血加入,手語教學的人才斷層將難以避免,為創造友善聾啞人士的環境,應運用貼近年輕人的教學方式推廣手語。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