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終結空汙】爭呼吸平權 學生遊行籲修法
校園
第1707期
【終結空汙】爭呼吸平權 學生遊行籲修法
焦點
2019-10-03
【記者楊瑞盈台北報導】化身滅絕物種的表演藝術家,一邊以扭曲的姿態赤腳前進,一邊發出哀嚎。他們身後,跟隨著一群手舉「氣候民主,呼吸自由」牌子的青年,正在控訴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為響應全球氣候行動,9月27日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反抗從生態滅絕到人類滅絕」氣候行動,藉此提倡調高《空氣品質標準》,降低碳排放量。 青年高舉著降低碳排放、停止依賴石油等標語,在雨中行走,表達自己對氣候變遷的重視。 圖/楊瑞盈攝主辦單位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期望政府從空氣汙染重災區的中南部著手改善空氣品質,提高《空氣品質標準》,終結「一個台灣,兩個天空」的現狀。根據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資料指出,2018年台灣PM2.5年平均濃度為17.5μg/m³,比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iganization, WHO)建議的10μg/m³高上1.75倍,也比台灣目前的標準15μg/m³高出2.5μg/m³。參與遊行的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學生王威程表示,空氣質量對人的健康影響很大,如敏感體質的人不能在空氣品質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會導致身體不適。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第一科科長蘇意筠回應,PM2.5年平均濃度標準只是目標,台灣要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仍需時間。 表演者扮演滅絕生物的靈魂,赤腳前進,並用肢體動作以及哀嚎表現出滅絕物種的痛苦,以此期盼大眾重視氣候變遷。 圖/楊瑞盈攝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洪崇軒表示,單方面提高空氣品質標準沒有實際作用,徹底改善空氣品質仍需民眾共同配合以減少汙染源頭,如多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控制工廠污染物排放等。洪崇軒更指出,台灣南北部空氣汙染源不同,南部的主要來自工廠排放,北部則來自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國際氣候變遷組織「350.org」台灣團隊的成員、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黃予璿建議,工廠可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材料,以減少環境負擔。本次行動共同發起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學生張庭瑋則認為,政府應建立完善的交通環境,讓民眾減少使用汽機車。對此,他舉例說明,自行車道設置不足,路線無法串連,會大大降低民眾的自行車使用率。 氣候大偶「滅絕生物的幽魂」是極端氣候下,陷入飢餓甚至面臨絕種的生物代表。 圖/楊瑞盈攝除了從源頭改善空汙,張庭瑋認為,台灣目前最迫切的是發展綠能,「地方政府不應再阻擋綠能產業的發展。」洪崇軒補充,目前台灣的供電量主要來自火力發電,如果能以綠能替代火力發電,會對環境更有利。台灣電力公司再生能源發展概況則顯示,107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僅佔總發電量4.9%,離政府期望於114年佔總發電量20%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除此之外,洪崇軒指出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綠能,易受季節影響,會有供電量不穩定的狀況。隨著國際間越來越重視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台灣空汙、環境議題也重新被民眾拿出來討論。王威程認為,民眾應該更積極地為環境發聲,讓政府看見台灣人民對環境的重視,提出具體政策,回應民眾訴求。
金紙搭上環保潮 實質效力存疑慮
專題
第1702期
金紙搭上環保潮 實質效力存疑慮
焦點
2019-05-23
【專題記者葉伸怡、呂立竹、許芷瑄、何庭賢、李育軒綜合報導】現今許多廟宇為減少空污,紛紛降低香品燃燒量,像是龍山寺在今年五月起禁點蠟燭。不僅廟方響應環保,部分民眾也購買「環保化」的祭祀用品,像是環保金紙及金爐等。然而目前國內卻無法規明確規範環保金紙的成分,有些業者稱環保金紙的原料是環保特點、有些業者則認為提升金紙面額,以減少燃燒量即為環保。業者對於環保金紙定義分歧,政府亦未立法規範,環保金紙是否名副其實達到環保效果,仍無確切依據。<b>各地金紙原料定義不同 環保和傳統差在哪?「我做的環保金紙都使用純竹漿,沒有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永芳環保金紙面製造老闆曾世杰解釋,他將台灣本地的竹子切成小段並加水研磨,不摻雜其他物質,成分單純,因此製成的金紙燃燒所產生的煙以及灰燼較少。金紙製造商黃專員認為,傳統和環保金紙最大的差別在於材質不同,竹漿製成的環保金紙重量輕,燃燒速度快,不易悶燒而產生黑煙。 中南部金紙製造商所製造的環保金紙,多以天然竹子為原料。 圖/何庭賢攝然而,製造商與販售業者對傳統金紙與環保金紙的認知不同,舉例來說,北部金紙販售業者認為竹製金紙是傳統金紙,然而中南部金紙製造商則以竹子做為環保金紙的原料。黃專員解釋,由於全台製造商位於不同地區,長久以來習慣不同,因此對金紙的產製過程及材質定義不同。現今環保金紙除了講求使用天然紙材,金紙上所黏貼的「箔」也有所不同,販售金紙的林姓業者提到,目前金紙上的箔分為三種,分別是機器壓製、手工黏貼及機器燙金。傳統金紙多使用手工黏貼或機器壓製的方式,以含量較高的錫來製作箔。然而,因為錫的燃點高,箔無法完全燒化,燃燒後會留下金屬殘渣。曾世杰表示,他目前改用燙金的手法,將低含量的鋁箔電鍍到金紙上,使其可完全燃燒。 金紙製造的過程包含在紙張成形後,先燙上箔,蓋上紅色印章,最後再裁切成符合的大小,即可包裝出貨。 圖/呂立竹攝有別於曾世杰以鋁、電鍍燙金改善箔的燃燒問題,黃專員提到,他們將環保金紙上的箔改成亦可完全燒化的紙箔。他也補充說明,傳統習俗中,燒金紙主要目的在於燃燒金紙上的「箔」,箔的面積越大,金紙的面額就越大,因此亦有業者藉由加大環保金紙上的箔,提高金紙面額,讓民眾燃燒時能以較少張數的金紙達到需要的額度。 曾使用過環保金紙的民眾林太太認為,環保金紙摸起來比較細緻,厚度也比傳統金紙薄,大約只有傳統金紙的一半。林太太提到,環保金紙燃燒後產生的灰燼與傳統金紙一樣都會飛散,使用起來並無太大差別,因此他仍選擇燃燒傳統金紙。民眾宋小姐表示,雖然環保金紙燃燒速度快,但因其重量過輕,燒化時容易丟不準,灰燼也更容易飛散,因此他認為環保金紙反而更不環保。目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並無相關法規規範環保金紙製造及成份,因此各業者對於環保金紙的定義並不相同,黃專員認為,各業者的環保金紙規格、品質都不一樣,因此「環保」的定義仍處於模糊地帶。<b>環保金紙現無法規定義 僅有金紙成分檢測標準「我們並沒有任何機構去鑑定什麼叫做環保金紙。」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第二科科長陳宜佳表示,因考量燃燒金紙與民俗活動和宗教信仰相關,環保署並未強制規範環保金紙,因此由公會或業者建立自主管理及認證制度。但目前自主驗證機制仍由業者評估當中,待制度成熟後將再研議後續規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以下簡稱檢驗局)為了檢測商品,並把關市售金紙的紙質對人體是否安全,檢驗局針對市面上所販售的金紙訂定「CNS 15095 金、銀紙 國家標準」。「我們依照CNS15095金紙的標準,所以檢測的項目包含了鉛跟鎘(重金屬)以及游離甲醛。」檢驗局第二組第二科科長楊禮源說明,檢驗局分別在2007年和2014年進行多次市購計畫,也於2017年6月和2018年1月間配合關務署,查核進口及國產共235件金紙,結果全數合格。楊禮源說明,檢驗局是依照金紙成分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制定檢測標準,舉例來說,鉛和鎘若超標,將影響人的神經及泌尿系統。楊禮源解釋,檢驗局主要關注消費者的安全,業者所販售的金紙只要符合國家標準,便是達到安全性標準。他表示,目前檢驗局並無訂定專屬環保金紙的檢測標準,主因在於金紙皆已通過安全檢測標準,因此將不再另進行其他檢測及研究。楊禮源認為,確認環保金紙的品質或是相關環保標章,證明環保金紙是否環保等工作應屬於環保署的權責。<b>改變金紙原料未必減少污染  燃燒方法及設備乃環保關鍵陳宜佳表示,雖環保署對環保金紙無強制規範,但燃燒金紙仍受限於《空氣污染防制法》(以下簡稱《空污法》)(註),若違反《空污法》,民眾可能遭罰新台幣12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此外,燃燒過程所排放的物質也受《空污法》約束,若排放量超過標準,可能遭罰新台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b>註:《空污法》第32條規範:在各級防制區,不得有從事「燃燒、融化、煉製、研磨、鑄造、輸送或其他操作,致產生明顯之粒狀污染物,散布於空氣或他人財物行為」。陳宜佳補充說明,若民眾在自家門前燒金紙,遭他人檢舉,也將依《空污法》加以規範。嘉南藥理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米孝萱指出,民眾在自家門前使用未淨爐的金爐燒環保金紙,對環境的污染並不亞於燃燒傳統金紙。但由於燒金紙是台灣傳統習俗,政府若要管制民眾燒金紙實屬困難。環保署考量部分民眾仍有燃燒金紙及香品需求,因此建議民眾使用環保材料及金紙集中燒等方式,落實「少香、少金、少炮」,以減少污染源頭。然而金紙燃燒後會產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細懸浮微粒、苯、甲苯、甲醛、多環芳香烴等多種有害化學物質,但其排放量不易估算。根據環保署統計資料估計,2018年國內金紙焚燒數量約為20萬公噸,然而此資料並非金紙確切的焚燒數量。陳宜佳解釋,因金紙的來源、品質及燃燒設備等不定性因素的影響,因此僅能以金紙進口及生產總量推算民眾使用金紙的狀況。「只要在良好的燃燒環境下燃燒金紙,在燃燒的過程中都可以控制這些污染物的生成。」米孝萱表示,不同材質的金紙燃燒產生的物質差異並不大,若燃燒時的溫度夠高、空氣足夠,金紙燃燒後的污染物質也經過適當的處理,如此一來,燃燒金紙產生的污染便能符合排放的上限標準量。他建議,民眾若集中在環保金爐燃燒金紙,並集中處理燃燒排放物質,即可減少污染,像是過去環保署鼓勵民眾集中燃燒金紙,目的在於希望透過處理乾淨的金爐燃燒金紙,後續污染物也可經由污染防治設備統一處理。 近年來,環保金紙的市占率提高,然而,卻無確切數據佐證環保金紙是否真的環保。 圖/何庭賢攝「不論是環保金紙還是一般金紙,基本上它們產生的污染物是不會差太多的。」目前國內並無確切數據顯示環保金紙比起傳統金紙更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米孝萱也提及,燒金紙時,重點在於燃燒方法及技術,紙質則是其次。而民眾在選購金紙時更應注意檢視業者在商品包裝上的說明及商品資訊,並優先選購符合環保標章規格及CNS規範的香品及金、銀紙,且應盡量集中燃燒金紙,以降低環境污染。
【專欄】柔珠非汙染主因 專家籲應減少海洋廢棄物
新知
第1671期
【專欄】柔珠非汙染主因 專家籲應減少海洋廢棄物
2017-12-27
【記者徐湘芸綜合報導】市面上部分主打去角質的洗潔產品,會添加塑膠微粒(microbeads),俗稱柔珠。但柔珠易造成環境汙染,故年中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宣布柔珠禁用相關政策,新制也將於明年上路,但另有專家稱汙染主因並非柔珠,籲大眾需更加重視塑膠垃圾問題。 主打洗淨、磨砂產品的潔淨產品多添加柔珠,又易吸附汙染物進入食物鏈,進而對環境造成傷害。 圖/環境資訊中心提供柔珠化性穩定、不易分解或孳生細菌,近年漸取代天然纖維顆粒,添加在訴求「深層潔淨」的產品,如洗面乳、磨砂膏等。然柔珠難以過濾、回收,隨廢水排放後又因顆粒具親油性易吸附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汙染物質,一旦海洋生物誤食,毒物便進入食物鏈,進而危害生物健康與環境。近兩年各國開始立法限制柔珠,我國也於明年1月起禁止製造、輸入,7月禁止販售。「即使禁藥妝產品添加柔珠,還是不能降低多少整體上的汙染。」藥妝品牌霓淨思(Neogence)創辦人、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研究所博士謝玠揚,援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PANS),指出,造成海洋汙染的微粒直徑多介於1-5毫米,但市售清潔產品所添加的柔珠大小主要落在 1毫米以下,「在數據中的佔比極小,可說是幾乎沒有」。相較保養品中添加的柔珠,謝玠揚認為工業製程的塑膠微粒才是主要汙染源,如塑膠袋、免洗餐具甚至煙火。然近年柔珠成為被撻伐的對象,進而立法限制,汙染海洋的塑膠垃圾卻仍舊被忽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長期關注海洋廢棄物的陳姿蓉則認為,即使柔珠產品不是海洋主要汙染源,仍對環境有所影響。他也舉證指稱業者曾於公聽會上坦承添加柔珠清潔成效有限,「柔珠又不是必需品,只是因為產品設計錯誤,讓每個使用者都成為汙染海洋的幫兇」。「台灣在海洋汙染和廢棄物這塊的研究非常少,」陳姿蓉說「台灣一直用陸地、而非海島國家的方式去看待海洋。」他認為,台灣把海洋當作資源庫掠奪如漁獲,卻不關心其環境與或整體海洋生態。每年政府會計算淨灘垃圾公斤數,但他認為,若不找出垃圾源頭,海洋的汙染就不會有消失的一天。「希望政府可以從各方面全盤地思考海洋廢棄物。」陳姿蓉提到,目前海洋廢棄物仍無主要的管理機構,如民生垃圾便屬廢管處,水質檢測屬水保處,若與掩埋場有關則屬環境督察總隊的管轄範圍,管理責任分散且力度不彰。謝玠揚也表示環保仍需身體力行,「若禁用了柔珠卻還是濫用塑膠製品,那對環境來說有什麼用?」
校園推廁紙入馬桶 管線舊政策難落實
校園
影音
第1641期
校園推廁紙入馬桶 管線舊政策難落實
2016-12-16
【記者邱舒恬、周瑩慈台北報導】行政院環保署8日在立法院宣布,未來將推動民眾將衛生紙丟入馬桶,一改過去政策引起民眾熱烈討論。國立台灣大學研究生莊繼凱對此政策表示疑慮,「以前就是習慣丟垃圾桶, 以前會有聽過一些理論說會造成馬桶堵塞之類的。」同樣來自台大的學生陳冠瑜則認同政策理念,但表示「我是覺得還是依照個人習慣為主,再慢慢適應這樣子。只要把環境弄得不會很髒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雖然中央政策立意良善,但地方單位卻難以同步更新。僅少數學校表示可跟上腳步,而有些大學則回應,因馬桶堵塞維修不易且無法管控衛生紙材質,或化糞池使用壽命降低及建築管線設計老舊,加上無法負荷短時間的大量使用等原因,短期內恐怕無法配合這項政策。國立政治大學總務處營繕組組長姚建華表示,校內除部分老舊建築有堵塞疑慮外,應可配合此政策實施。但他強調移除垃圾桶尚須商討,「除了衛生紙以外的一些雜物還是要丟到垃圾桶裡面,不是全部東西都可以往馬桶裡丟。」熟悉政大管線狀況的外包廠商,三代衛生工程行老闆王謝錦則分析植物跟驚恐成堵塞元兇,「因為管線比較舊很多都是樹根鑽進去,因為樹根在裡面的話,你衛生紙還有我們的排泄物容易讓樹根阻擋住。」針對學校疑慮,環保署回應會再跟教育部研議,一同協助改善現狀。並承諾三個月內將邀請衛浴及衛生紙廠商,訂出配套措施,希望無論衛生紙或面紙都能安心投入馬桶中。行政院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科長李長平表示將協同教育部輔導大學配合政策,並說明此次政策是希望能改善如廁環境,「我們廁所會變得更乾淨,那就是不濕不髒不臭的如廁的優良環境。」透過垃圾入馬桶的新觀念,政府希望能解決現有的異味及蚊蠅孳生問題,讓民眾享有良好的如廁環境。https://youtu.be/fweP2XfBMS0&nbs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