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劉欣妍以意識看《規則之外》 多媒材呈內心蛻變過程
藝文
第1819期
劉欣妍以意識看《規則之外》 多媒材呈內心蛻變過程
焦點
2025-11-21
【記者林庭如報導】「我心中遵從的規則,就是不影響別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四年級學生劉欣妍,於9日在澤藝術空間舉辦個展《規則之外》,以三幅創作媒材及立體裝置各異的作品,描述人們受制於規則框架、不斷循環重複的生活。 劉欣妍求學時的住宿學校強調規矩,面對不合理的規範,他往往以實際行動代替妥協。他舉例,學校規定學生穿著統一的襪色與襪長,班上只有他會表示反對,「我就是老師眼中的問題人物。」而父母聽聞他在學校被記警告,也告誡他校規不能違反。劉欣妍認為,他自己心中有一把面對規則的尺,只要不影響到個人自由的情況下,他都會遵守。 在《規則之外》的三幅作品中,錄像〈新生〉展現一具人臉面具從頭到尾被燃燒的過程。劉欣妍先用水泥捏好人臉底座,並在上頭寫滿《心經》,再利用金紙翻模,形成面具的造型。他說:「燒金紙代表著進化,而金紙燒完後才呈現價值。」劉欣妍指出,金紙代表世俗的名利,燃燒則表示從遲鈍到體悟的過程,「燃燒過程中,面具下會慢慢顯現象徵頓悟的經文。」他表示,即使個展名稱為「規則之外」,他仍持續摸索社會運作的方式,如同〈新生〉所呈現的進化意涵。 〈無字經〉作為〈新生〉的延伸,象徵頓悟後自身的修行。劉欣妍說:「文字只是一種符號,思想的真正內化是實踐。」他透過墨水將心經寫在自己背上,隨著每天洗澡的次數與流汗的狀態,墨水會逐漸淡化。劉欣妍約每6個小時拍攝一次墨水深淺的變化,並留下超過400張照片,逐一張貼於6公尺長的牆面上。相片中的人物身體蜷曲,象徵宗教儀式裡跪拜的姿勢,彷彿在祈求心中的平靜;雙手緊握靠在一起,也代表祈求的狀態。劉欣妍表示,肉體最接近根源,「肉體是我們經驗世界的第一個方式。」觀眾Paper(化名)認為,創作者以重複呈現的照片表達時間流逝,也表示內化蛻變的歷程。 第三幅作品〈反射8〉中央有一塊明顯的青紫色瘀青,劉欣妍認為,身體受到衝擊後所產生的瘀青,是肉體的一種必然反饋,也是世界上的初始化規定。他說:「人生像一場遊戲,遊戲中的設定早就規定好作用,等著我們發現。」而那塊青紫色瘀青便隱隱暗示「規則的存在」。觀眾余杰翰表示,生活中有太多能被稱為規則的事物,「小至自我訂下的規矩,大至生老病死。」而〈反射8〉以微觀角度談規則,帶給他特別的感受。 劉欣妍坦言,創作還不足以成為他打破規則的方式,只能呈現突破現階段的自己。不過他表示,好奇心讓他持續往未知的創作領域前進,「我一直在做我以前沒做過的事情。」劉欣妍以薛西佛斯自喻,他不把重複的生活規律視作一種懲罰,「我知道這是規則,但有意識地在規則下生活,我就有方法處理、轉念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