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注入新世代記憶 「小小導覽員」重塑眷村文化
生活
第1797期
注入新世代記憶 「小小導覽員」重塑眷村文化
焦點
2024-10-25
【記者張博媛新北報導】「你好,歡迎來看展!」稚嫩的聲音在展間此起彼落,吸引民眾駐足參觀。「眷村童話展」由「遊此藝說」團隊舉辦,於9月14日至10月27日在空軍三重一村(以下稱眷村)展出,將先前參與「眷村主播營」孩子的成果集結成展,孩子們更自發性地變身「小小導覽員」為現場觀眾導覽。 20日是「小小導覽員」活動最後一日,走入由防洪樓改造的展間,小小導覽員鄭芮竹、林立崴熱情地為觀眾介紹展間與展品。其實「眷村童話展」原本並未安排孩子導覽,然而展覽開始後,孩子們自主地向團隊提出親自導覽的想法,「小小導覽員」因此誕生。「眷村童話展」是一個透過五感重現孩子對於眷村印象的展覽。在視覺和聽覺呈現上,小小導覽員介紹他們自製的花磚和風鈴,從設計稿到成品都是親手完成。鄭芮竹、林立崴也分享他們最喜歡的作品,是使用眷村土壤為原料,並融合當地特色燒製而成的風鈴。走入隔壁展區則是孩子自己規劃的空間,展示營隊學習的採訪、拍片、製麵成果,連結眷村的嗅覺與味覺。最後則為眷村的觸覺特色,鄭芮竹為觀眾介紹「編竹夾泥牆」,並親手帶領大家體驗眷村建築文化中的編竹技巧。 「遊此藝說」由三位來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的學生陳姿含、何沛蓉、張志瑋成立,透過藝術教育和共製策展,希望將文史內容轉化為孩子的創作根基,為舊有空間注入新的情感記憶。「我們認為眷村是一個可以打開,有很多不同面向的物件。」張志瑋說道。在層層剝開眷村這個物件後,「遊此藝說」期待藉由眷村和大眾產生更多互動,發想出重塑新世代空間與文化的「眷村摺學計畫」。張志瑋表示,孩子的可塑性強、充滿想像力,不會被成人思維框架,他說道:「最重要的是孩子與土地的關係沒有受到太多成年人的價值觀影響,他們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而且跟老文化之間是值得去碰撞的。」 「遊此藝說」藉由策展看見了孩子們自主性的成長。鄭芮竹表示自己學習到最大的技能便是現場導覽,「不僅要不停練習、把東西記起來,還要對應觀眾的反應做出其他調整。」他說。而在展區積極「攬客」的林立崴分享,在參加活動以前連「眷」這個字都不會讀,更不知道什麼是眷村,現在卻能侃侃而談地解釋眷村歷史,「與以往參加過的活動相比,這次活動學習到更多知識,令我大開眼界!」他說道。而鄭芮竹母親也表示,孩子在這裡更加積極,並願意主動向家人分享活動見聞,甚至能將所學與生活經驗連結,令他感到欣慰。 談及團隊未來規劃,張志瑋表示藝術教育與文史空間共製的計畫不會只停留於眷村,他們放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松山文創園區,思考如何轉化其他文史空間為新的學習、藝術場域。張志瑋也注意到展覽中的親子互動,「孩子喜歡在展覽停留,家長也藉由其他孩子的創作來引導自己孩子,驅動了另一種策展人與觀眾對話的互動。」他說道。「遊此藝說」希望未來能以此擴展受眾群體,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文史空間,創造文化與學習的共製環境。
脫口秀串連古今故事 眷文節引青年走「近」眷村
生活
第1795期
脫口秀串連古今故事 眷文節引青年走「近」眷村
焦點
2024-10-04
【記者林以晴報導】2024新北眷村文化節(以下簡稱眷文節)9月28日在空軍三重一村開幕。今年以「在一村,說眷村」為主題,青年創新為核心,舉辦「初生之犢不畏唬」大專院校脫口秀爭霸賽,希望透過走讀、文創市集,以及短影音挑戰等活潑有趣的方式,帶動年輕人用新角度接觸眷村文化,展現眷村「青風潮」。 今年眷文節的亮點是第一屆舉辦的初生之犢不畏唬脫口秀爭霸賽,冠軍得主為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岩子晅。他以自己遠距離的戀愛經驗作為脫口秀主題,「我等待著不知何時會回來的人,這和眷屬等待家人歸來的心境很像。」他笑著說道。在培訓過程中,選手們參觀了空軍三重一村的展覽,也觀賞了有關過去生活樣貌的紀錄片,認識眷村的歷史、飲食文化、音樂,也將這些融合進表演。 脫口秀專場演出中,觀眾席除了年輕人,也有60幾歲阿嬤帶著六、七歲的孫子前來觀賞。觀眾時而捧腹大笑、時而點頭贊同,十分沉浸在現場的氛圍。空軍三重一村目前的經營單位,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三重一村營業所專案經理陳奕璇表示,選手用幽默的方式將古今故事串聯,不只能喚起老一輩人記憶,也能吸引年輕人了解眷村。 大部分年輕人對眷村的印象,都停留在外省人士居住的地方、低矮樓房等刻板框架中。岩子晅表示,原本對眷村不太熟悉,因為參加脫口秀比賽而有機會貼近眷村,翻轉對眷村古老、不有趣的印象,他說:「眷村承載著過去居民生活的回憶。」 走進眷文節,會發現眷村經過時代更迭,已有不一樣的樣貌。過往空蕩的老房子,現在有青旅、餐廳、酒吧等特色商家進駐,但房屋和街區外貌仍沒有太大改變,只是牆壁多了充滿童心的彩繪,更有展覽、甬道體驗等認識眷村歷史的活動。「希望這些新的故事可以吸引年輕人回來走走看看。」陳奕璇表示。原本單調的空間被活力填滿,但仍然不失本質,保留懷舊氛圍。 眷村文化的推廣仍面臨挑戰。台灣眷村文化學校蒐藏研究員胡朝欽表示,年輕人對眷村文化的關注度仍不高,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它也屬於台灣多元文化的一部份。他認真地說:「眷村文化載體是曾經在那裡生活過的人們。」胡朝欽也希望大眾重視消失的眷村,雖然建築被拆除了,還是可以將原屋主資訊、眷村特色等記憶和故事保留作亮點,吸引年輕人接觸眷村。
脫口秀融入眷村情懷 林昇威笑談跨文化生活觀察
藝文
第1795期
脫口秀融入眷村情懷 林昇威笑談跨文化生活觀察
2024-10-04
【記者何依庭新北報導】第一屆大專盃脫口秀大賽日前落幕,新北市於9月28日在空軍三重一村舉辦新北眷村文化節,邀請前八強選手以眷村為主題輪番表演。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林昇威,不僅榮獲第三名的佳績,更以著名歌曲〈愛拚才會贏〉融入表演,為現場帶來懷舊而活潑的氣氛。 在準備比賽過程中,林昇威深入走訪空軍三重一村,了解眷村的建設、歌曲與文化情感。此外,林昇威小時候曾住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傳統聚落——水上人家,他認為,住在橋邊村民互助的生活模式,和眷村的生活習慣非常相似,這段經驗也有助於他對眷村文化更加理解。 在參訪空軍三重一村時,林昇威無意間看到園區內的黑膠唱片海報牆,啟發自己用熟悉的歌曲〈愛拚才會贏〉作為表演素材,其中這首歌的經典歌詞「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不僅符合眷村人們的刻苦精神,脫口秀大賽評審龍龍(林千聿)也認為這首歌體現林昇威隻身來台求學的辛苦處境。 談及為什麼以脫口秀作為媒介,林昇威表示以前偶然接觸到西方國家的脫口秀節目,「因為脫口秀面對觀眾的靈活性較高。」林昇威會根據現場觀眾的反應調配表演內容,並利用脫口秀輕鬆且平易近人的特性,讓人關注他想傳達的議題。他擅長以自嘲的方式,先讓觀眾覺得內容有趣,再逐漸從表演中融入自己真實的生活觀察,盼聽眾藉此反思、設身處地外國人在台生活的感受。 從初賽看著林昇威成長,評審龍龍(林千聿)讚賞,林昇威在這次以眷村為主題的表演,不僅沒有被題材侷限,更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詮釋一種嶄新的眷村文化理解。第一次接觸脫口秀的觀眾紀錦意則表示林昇威的脫口秀節奏流暢有趣,「很適合作為文化交流的方式,去了解其他國家人們的看法。」
開箱新竹將軍村 文化節再現眷村風貌
生活
影音
第1785期
開箱新竹將軍村 文化節再現眷村風貌
2023-11-16
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張雅媜、邱昭華新竹採訪報導】氣勢磅礡、整齊劃一的儀隊表演,為「2023新竹眷村文化節」拉開序幕,此活動在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盛大展開。活動以《開箱・飄香》為主題,藉由蒐集舊眷戶的老物件設置展覽,並邀請眷戶製作中國各省特色傳統料理,舉行美食饗宴,重現眷村文化與過往記憶。活動現場,民眾不僅可以品嚐眷村美食、體驗手作樂趣外,也可以欣賞豐富精彩的中國傳統表演。民眾走進將軍村二期重修眷舍,更可以觀賞《轉個彎,走入將軍村》常設展。策展人蔡乙慈說明展覽設置理念,「我們希望彷彿回到一個眷村的客廳,所以會布置一些老照片、老家具等等,重拾當年眷村的風貌。」展覽開幕當天,吸引許多將軍村眷戶前來參觀。因都市計畫需求,房舍已被拆除的原眷戶梅淑慧站在老照片前邊比劃邊分享:「最旁邊一家,這就是我們的老家。我62年嫁到這裡,102年才搬出來,跟我公婆住了40年才搬到國宅,所以當初拆其實很不捨。」即使眷村承載許多眷戶深厚的情感與回憶,但在都市規劃的需求下,現今台灣許多眷村同樣面臨拆遷命運。導覽員Rick提及:「眷村一定要長期活化下去,如果今天辦了這個活動之後,大家就不太願意來,或者人越來越少,那當然大家會考慮它的長期效益 。」他建議,未來眷村內店家可以透過舉行特色活動,並結合附近社區資源,來拓展民眾對於眷村的認識程度。眷村蘊含許多軍官家屬對於家的記憶,更記錄台灣戰後歷史,但如何讓民眾走進將軍村,了解眷村歷史脈絡,並延續舊時代的特有風貌,是眷村文化將面臨的重要課題。
引民重溫舊時 中科大創眷村實境
生活
第1741期
引民重溫舊時 中科大創眷村實境
2020-12-24
【記者黑立安台中報導】一手拿皮箱,另一手拿地圖跟日記,小朋友們穿梭在眷村的巷弄,仔細地研究得到的提示,拼湊出故事脈絡。臺中市眷村文物館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合作,20日推出「北屯新村實境遊戲— —芋頭番薯 空軍眷村的愛情故事」,遊戲設計團隊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在認識眷村文化同時,也能回顧舊時代的記憶。 臺中市眷村文物館與臺中科技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合作推出「北屯新村實境遊戲」,參與遊戲的民眾會得到一個皮箱,並根據裡面的道具一一破解關卡。 圖/黑立安攝北屯新村實境遊戲為臺中市眷村文物館舉辦的「小眷小時光」系列活動之一,主要設計給國小五、六年級以上民眾玩樂。團隊將舊時代眷村的童玩、生活環境及日常生活元素,像是跳房子、柑仔店等融入遊戲場景。故事包裝為生活在現代的主角「小芋兒」,發現一本講述空軍爺爺與眷村奶奶愛情故事的日記。隨著故事情節發展,民眾跟隨小芋兒一同深入了解眷村生活。遊戲開始前,民眾會領到設計成皮箱的遊戲盒,內容包含奶奶的日記本、北屯新村地圖、正方形透明片。正方形透明片四邊各有不同選項,民眾須依循日記提示到指定地點得到解答,再將透明片上的正確答案朝下擺放,疊放出完整圖案。民眾拼湊完一張圖片即為闖完一關,若六關全數破解,則可獲得獎勵。 20日的北屯新村實境遊戲發表會當天,邀請北屯國民小學學學體驗。小朋友全神貫注地拿著地圖與日記本,核對眷村地點,進行闖關。 圖/黑立安攝北屯新村實境遊戲主要由創意商品設計系講師徐子雲,帶領學生吳心美、黃子瑄、郭伃媗與設計師侯昶賓一同規劃、設計。為了讓沒有經歷眷村生活的民眾也可以體驗遊戲樂趣,團隊花費許多時間研發細節,過程中遊戲規則也經歷多次更動。徐子雲提到,透過本次計畫,他教導學生工作繁重時如何溝通與整理資料,「他們工作量很大,但同時我也看著他們的履歷慢慢豐厚。」此外,黃子瑄分享,有次因為展場更動,導致已經設計完成的遊戲需配合展覽內容修改,「很多東西要重新弄,就花了很多時間。」即便如此,黃子瑄看到小孩樂在其中,自己也感到相當開心。身為遊戲設計團隊一員,他在籌劃過程中也對眷村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臺中科技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學生在北屯新村實境遊戲發表會當天,用懷舊民謠搭配活潑的舞蹈,讓現場許多民眾都回憶起在眷村成長的記憶。 圖/黑立安攝 北屯新村占地不廣,但為了讓民眾可以深入了解眷村文化,臺中市眷村文物館館方規畫許多展覽、活動,希望能讓民眾在園區內多做停留。 圖/黑立安攝除了北屯新村實境遊戲,「小眷小時光」系列活動亦規劃「女子當自強」展覽。以國民政府遷台後女性在家中留守為題材,介紹並展出眷村女性的生活文物,像是麻將、旗袍、鍋碗瓢盆等。展覽搭配照片展示,還原當時眷村女性的生活樣貌。由於北屯新村占地不廣,許多民眾造訪後都認為「村子非常小」,臺中市眷村文物館館長趙家祥期望藉由「小眷小時光」系列活動,吸引民眾駐足,讓北屯新村有翻身的機會。他說:「我們希望透過實境遊戲的方式,讓民眾多停留一些,更能夠把在地知識傳達給各位。」此外,臺中市眷村文物館明年預計推出冰菓室、男士理髮文化展覽,期盼民眾能在北屯新村得到豐富的懷舊文化體驗。 臺中市眷村文物館舉辦「小眷小時光」系列活動,並規劃「女子當自強」展覽,展出眷村女性的生活文物,還原當時的生活樣貌。 圖/黑立安攝  
走進彩繪巷弄──你的旅途,我的生活
專題
第1699期
走進彩繪巷弄──你的旅途,我的生活
2019-04-18
【專題記者林宛賢、林子淇、劉苑杉、郭又華綜合報導】走進老舊村落,一幅幅色彩鮮豔的畫作映入眼簾,三三兩兩的人們隨意在村莊內走動、參觀,這或許是許多人對於彩繪村的印象。繼台中的彩虹眷村爆紅後,台灣各地村落紛紛模仿,並增至80座以上。遊客或許只將這些彩繪村當成一個拍照打卡的景點,但對於居民而言,彩繪已漸漸滲入生活,帶來影響。<b>遍地開花的彩繪村台中彩虹眷村掀起全台各地彩繪風潮,完全是個意外。2008年退伍軍人黃永阜得知自身所居住的村落面臨拆遷命運,突發奇想開始在村內揮起畫筆。彩繪畫作曝光後,引起附近嶺東科技大學和弘光科技大學師生們的注意。經過他們多方奔走,部分彩虹眷村順利保存。彩虹眷村現已晉升為人氣觀光景點,目前也有文創公司進駐,販賣文創周邊商品,並將部份收益轉為營運彩虹眷村的資金。 台中的彩虹眷村為彩繪村的發跡地,至今仍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觀賞黃永阜的畫作。 圖/林宛賢攝負責台中彩虹眷村營運、彩虹文創公司設計師林揚凱表示,在黃永阜的彩繪畫作曝光後,許多村落里長曾向黃永阜取經,「他們希望能以彩繪的方式,讓村子活絡起來。」爾後,許多村落紛紛模仿其彩繪形式,全台大大小小的彩繪村也如雨後春筍般先後增至80座以上。對於彩繪村遍地開花的現象,交通部觀光局技術組科長王智益認為,許多彩繪村落汲取台中彩虹眷村的成功案例,以當地特色為作畫內容,少部分則以卡通人物為特色。他也補充,觀光局並未主動編列預算或推動彩虹眷村相關項目,但若地方政府申請,觀光局則會在審查後決定是否核准。雖彩繪村成功帶動人潮及觀光收益,但由於過於氾濫,觀光局近年來明文規定,不再受理彩繪村的補助。<b>彩繪牆內的百樣情從大眾的角度看來,彩繪村數量過多,社區彼此差異性不高,但對當地居民而言,當初繪製村落的動機未必出自觀光商業考量。繽紛的顏料讓社區變得更美觀,也為居民的生活增添不一樣的色彩。最初受到台中彩虹眷村的啟發,新竹縣軟橋彩繪村的創作者吳尊賢從2010年開始作畫,「希望給村裡帶來一些遊客,陪陪老人家說話。」他補充,由於近年來軟橋人口嚴重流失,村裡僅剩長者,加上軟橋是通往張學良故居和山上露營區的必經道路之一,因此他期望能藉由彩繪的形式,為老舊村莊添加色彩,吸引觀光人潮駐足。吳尊賢的畫作中,融合許多客家特色文化,包含客家俗諺以及客家人農耕過程,「希望能以不那麼嚴肅的方式,教導遊客一些客家文化。」 受到台中彩虹眷村啟發的吳尊賢,將軟橋在地的客家特色會至於牆上,供遊客欣賞、拍照。 圖/林宛賢攝位在高雄後安社區的彩繪村,起初不是為觀光而規劃。社區整體彩繪可大致分為兩部分,除了公共區域結合社區意象的圖案外,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李文星也將私人巷子旁的圍牆漆上各種卡通人物。李文星提及社區位處工業區,週末了無人煙,因此以彩繪來美化社區,增添生命力。他解釋:「建立彩繪巷是因為姪子姪女愛看卡通人物,不是為推動觀光,爆紅完全是無心插柳。」<b>敞開大門 遊客為社區添新色彩繪社區的居民多為年長者,社區老舊房子伴著繽紛彩繪,與都市的繁忙氛圍大不相同,遊客願意為此停留、拍照與朋友分享。在彩繪社區裡,許多居民時而散步、整理花草,時而和鄰居閒話家常、做社區服務,偶爾他們也會與遊客相互交流。「我們很歡迎遊客來呀!都把他們當家人!」軟橋彩繪村當地居民許興爐表示,因為觀光人潮眾多,所以選擇在軟橋彩繪村開設手工披薩店,接待前來休息的旅客。他更解釋,以往遊客目的地都是上游的露營區或張學良故居,但自從村莊披上彩繪新衣後,許多遊客便將軟橋彩繪村當作旅途中繼站,停車駐足小歇片刻。「我可以從遊客口中知道外地的事,也喜歡別人來跟我聊天。」居住在台南市銀同彩繪社區的莊千惠表示,彩繪之後很多遊客會打擾他們的生活,民宿附近偶有機車油門製造低頻噪音和廢氣,大人小孩也常在當地熱門景點「貓咪高地」駐留,小巷子只要三五人交談便會非常吵雜,里長更因此貼出「請勿喧嘩」標語。整體而言,遊客大多守規矩,居民也希望社區能更熱鬧,因此很歡迎遊客來到社區。住在後安社區彩繪巷附近的廟公柯結在表示,「很多遊客稱讚畫作很好看、與原作相似。」他也認為繽紛彩繪可讓社區變得更有活力,居民也不必大費周章跑到其他地方,便能一睹彩繪村模樣。起初彩繪牆走紅時,後安社區每日會有幾十輛遊覽車到訪,廟裡的廁所也因遊客的使用變得髒亂。雖然人潮帶來不便,他仍然希望外地人的到來增加社區的熱鬧度。 台南銀同社區的景點旁是狹小街道,三五人聊天音量就會很大,因此里長貼出公告提醒遊客。 圖/林子淇攝雲林虎尾頂溪社區是曾受到國內外媒體關注的彩繪社區。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副教授、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委員梁大慶與其學生,是此社區的彩繪內容規劃者。梁大慶表示,許多初期規畫以翻新社區窳陋空間及修復危牆為目的,並非想要帶動觀光人潮。翻新過程中,他與當時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坤福探討社區營造的可能性,後將社區景點及農產特色融入設計中,化為社區中隨處可見的彩繪及裝置藝術。「當時我們在一位阿嬤的牆壁上畫了天使,她很生氣的抗議:這不是要我趕緊升天嗎?」梁大慶回憶,在工程進行時,儘管大部分居民支持此項工程,但依然有少數居民反對,需持續進行溝通。經過師生們不斷與社區發展委員會及居民多方討論,了解他們的喜好與需求後,梁大慶表示「阿嬤高興得要我們在另一道牆也畫畫!」「像有位賣蒜頭的阿嬤,最高紀錄在一天就賣了一萬元的蒜頭給觀光客!」頂溪社區在觀光上的成功出乎梁大慶的預料,後續他也帶著數屆的學生回到社區,加強行銷企劃與修復彩繪牆,為居民帶來了微型經濟的可能。當地農民蘇江漢也因觀光客的湧入,在家門口賣起自耕的番茄,與觀光客互動的同時也推廣了社區的農產品。 頂溪社區在最初進行社區營造時,是以整理窳陋空間為目的進行設計的。圖中壁畫本為危牆,在翻新過程中也成為了村內藝術作品的一部分。 圖/梁大慶提供<b>彩繪村與居民的距離 觀光客湧入彩繪村,進而影響當地產業與居民生活並非常態。梁大慶也提到,虎尾科大也有許多師生在其他社區嘗試以彩繪形式進行社區營造,然而這些嘗試並未如頂溪社區一樣吸引到源源不絕的遊客。許多彩繪村居民未能感受到彩繪前後的明顯變化。他評論,許多彩繪村缺乏創作主軸,且未與當地文化或農產品特色結合,「不是底蘊的文化,所以就沒什麼人願意去。」雲林二崙湳仔彩繪村居民王安全表示,村子成為觀光景點後並沒有為生活帶來太多變化。「沒有人做觀光客生意,就沒有影響啊!」與其他雲林的彩繪村情況類似,北溪剪紙彩繪村、虎尾堀頭彩繪村、斗南石龜社區等彩繪村,都沒有以觀光客為服務對象的商店。究其原因,除了村中居民大多年事已高,恐怕也因為觀光人流過少,不足以支持任何型態的商業活動。除了上述的彩繪題材問題,台北淡水老街附近的福佑宮,於2016年進行彩繪改造,但精緻的彩繪卻不被社區認同。由於彩繪圍牆已有近300年歷史,居民普遍的反對聲浪較大。當地居民林加豐表示,因為淡水老街本身人潮熱絡,因此彩繪的出現並未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淡水福佑宮的歷史將近300年,廟方耗資上百萬元彩繪斑駁圍牆,但外界批評此舉是「破壞古蹟」。 圖/劉苑杉攝<b>居民決定彩繪村價值對於彩繪村的價值,遊客持有不同意見。造訪台南市銀同社區的遊客高于捷認為,當地彩繪適合有孩童家庭,或是想體驗獨自旅行的遊客。他表示,遊客來到彩繪村,除了拍照,無法在當地獲得其他體驗。他坦言結果與預期有些許落差,「展示面積應擴大,若能多點變化,前來參觀的遊客在視覺感受上也會比較豐富。」對於部分人批評彩繪村不該畫卡通圖案,高于捷不以為然表示,若要吸引不同年齡層的遊客,彩繪不一定要以在地建築、生活型態來展現,對遊客而言彩繪的豐富度才是關鍵。對此,造訪桃園蘆竹區坑口村的蕭安智認為,雖然各地彩繪村的差異性不大,村子牆面上的故事同樣都描繪早期農業時代的圖像,如水牛、打穀機、農田等,但正因為這些圖能展現居民生活,所以讓人放鬆心情。全台灣的彩繪村都有些共通點,他們的前身多半為工業區、老舊社區或是人口流失嚴重的村莊,大多景色單調、了無生機,因此居民們希望能在牆面漆上繽紛圖案,增加視覺上的豐富度,遊客進而可能造訪社區,和當地居民交流,帶動當地生氣。比起彩繪村能為居民帶來多少觀光收入,他們更重視社區是否更加活潑,希望遊客的拜訪能為現有的日常注入活力。
【拆遷歷史實錄】《物塚》捕捉眷村記憶
藝文
第1689期
【拆遷歷史實錄】《物塚》捕捉眷村記憶
2018-11-21
【記者林宛賢高雄報導】展場中大大小小的照片,高低錯落的排列,牆上投影樹木枝枒的剪影,紀錄了高雄左營眷村荒廢的景象。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研究所的藝術家林羿綺及校友呂易倫於高雄伊日藝術駁二空間舉辦《物塚》雙人聯展,展出二人於左營駐村五年間,對眷村拆遷過程的觀察與情感。呂易倫解釋,展覽名稱「塚」被視為生命最終歸宿的場域,而眷村拆遷過後所遺留下的物件如同生命死亡一般,被掩蓋於地底,「很像進到了一個墳墓、我們看不到的、已經死去的存在。」他說。展場一側的牆面上,掛著五位眷村居民的獨照,呂易倫的影像作品〈五根釘子〉記錄下在眷村遊蕩或不肯搬遷的居民身影。他舉了影像中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為例,「他很常穿著蕾絲、女性衣物,外面再罩一件T恤在村裡亂晃,他說這叫『陰陽調和』。」呂易倫說。 〈五根釘子〉紀錄了二藝術家在左營駐村時所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們及其背後的故事。 圖/林宛賢攝「小時候住在眷村的經驗對我來說,是我創作跟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林羿綺解釋,小時候住的眷村因都更被拆遷,但他對於眷村的拆除過程卻是一片空白,這部分的記憶空缺成了他環島時,決定駐紮左營眷村,紀錄其拆遷、變化的動機。「對我來說,有點像是移情的心態。」他補充。展場中另一角堆疊數個電視機,播放著眷村一隅的光影變化,呈現村落最後的身影。〈生活在永恆之前〉林羿綺利用無痕的循環剪接,讓三分鐘的影片不斷循環播放。他認為,這些角落的光影變化無法透過單一照片詮釋,所以才透過影片的形式創作。 〈生活在永恆之前〉記錄著林羿綺對左營眷村中光影的變化及觀察,同時也透過文字呈現了左營眷村五年間的變化。 圖/林宛賢攝林羿綺解釋,駐村期間還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讓他能更專注於周遭事物,「你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太陽光是從哪個磚塊移動到哪個磚塊,也可以觀察到螞蟻行走時的路線。」他說,在眷村裡的時間流動非常緩慢、安靜,這些感受對他來說非常難得。參展觀眾李佳錡認為,展覽名稱《物塚》非常符合此次展出的主題,他說:「看完主題的介紹再去欣賞展覽作品,會更加了解到作品的意涵。」而觀眾鍾默竺則表示,對展列作品的方式印象深刻,「我覺得他說故事的方式十分特別。」他補充,因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關係,對這類眷村主題的展覽特別有共鳴。 曾經熱鬧的左營復興新村因都更計畫拆遷,如今已成為一片荒地和廢墟。 圖/林宛賢攝
「眷」刻回憶 裝置藝術映社會變遷
藝文
第1662期
「眷」刻回憶 裝置藝術映社會變遷
2017-10-25
【記者劉蘭辰台北報導】《復甦術—村眠不覺曉》在台北市北投中心新村將軍府開幕,展出眷村文物與駐地創作藝術品。六位藝術家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湯雅雯、魏柏任用系列裝置與空間陳設等,將當地歷史元素融入創作,反映個體如何受社會結構支配、生活與遷移。北投中心新村為「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是台北市少數完整的眷村。此地除保有台灣獨特眷村文化,還是全台唯一擁有溫泉與軍醫院的眷舍聚落。自從去年底村民全數搬離後,此展覽為該村首度開放,也是眷村四年期復興計劃的第一階段。 湯雅雯創作〈動力式肌肉刺激器〉,她將照片、算盤、矮櫃組合為肌肉刺激器,期盼帶出民眾對軍醫院的記憶。 圖/劉蘭辰攝展覽作品散落在將軍府的房間、畫室與車庫,表現迥異卻或多或少契合。〈動力式肌肉刺激器〉利用村民遺物結合醫療器材,藝術家湯雅雯將照片、算盤、矮櫃組合為肌肉刺激器,試圖觸發民眾對軍醫院的記憶。她認為駐地創作帶來靈感,困難的是如何讓村民及觀眾看懂作品。魏柏任以房間老舊的木櫥、鏡面與水罐創作〈不定的數種樣態〉,捕捉村中的溫泉意象。櫥中馬達驅使著「水」循環,象徵居民抗戰時的重要補給品、橫渡台灣海峽的不安,及村裡療癒的溫泉。「我尤其被這只傾斜的櫃子所吸引。」魏柏任表示,櫃子使他聯想到漂泊的眷民,及流動不安的水,最後由壁面螺旋狀的塗鴉發想出回流的水利裝置。 魏柏任以「水」象徵居民抗戰時重要的補給品、橫渡台灣海峽的不安,以及眷村中療癒的溫泉。 圖/劉蘭辰攝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執行長張中模指出,〈不定的數種樣態〉最打動其心,因為「水」成功詮釋眷民心理狀態,亦十分貼近普羅大眾。「我一直在思考人離開後眷村的未來出路?」他表示,身為中心新村第三代,希望以藝術將古老眷村化作年輕人的養分,賦予眷村新的歷史價值。
空軍老眷村原地保存 再現歷史風華
生活
影音
第1632期
空軍老眷村原地保存 再現歷史風華
2016-10-13
 【記者吳謙、楊采翎新北報導】整齊的步伐,華麗的操槍,儀隊為新北眷村文化節揭開序幕。眷村媽媽上菜秀是本活動的一大亮點,媽媽們用簡單的食材,做出江浙蜜糖蓮藕、辣椒鑲肉各式特色佳餚,讓民眾品嘗眷村滋味。參與上菜秀的眷村媽媽陳家麗說,她是眷村第二代,對做菜很有興趣,也很喜歡吃。自己是廣東人,但還是吃辣,看到辣椒鑲肉這道菜就很願意去做。 除了美食饗宴,現場的軍服cosplay走秀,更將時光倒流,帶領民眾重回民國40、50年代的眷村光景。TRG台灣重演團體張義莒表示,今天他們用穿軍服的方式,跟三重空軍一村作對應,把當時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襯托當時的一個場景。 建於1954年的空軍三重一村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實施後,面臨拆遷命運。經眷村居民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多年爭取,政府決議將空軍三重一村「全村」保存,並整建為文化園區,預計將在後年1月完工。 談到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價值,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專員林威廷說道,這邊其實是甲乙丙丁式房舍都有的一個眷村,其實是可以讓這個村子裡的空間釋放出來,讓人知道眷村裡的房子長什麼樣子。觀眾陳美君也說,這些歷史文物可以保留下來,都是一個古蹟,可以讓下一代或是下下一代都可以了解到歷史變遷的過程。. 眷村原居民馬培英回想起眷村生活,最懷念童年的遊戲時光,只要玩伴楊弟一喊「要躲貓貓的這裡來,這裡才是好寶財」,全村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新北眷村文化節已舉辦第七年,眷村乘載著上一代的共同回憶、見證歷史變遷,期盼未來文化園區落成後,讓更多人一同體驗眷村文化。https://youtu.be/0oGVcnkPxtM
空軍老眷村原地保存 再現歷史風華
生活
影音
第1632期
空軍老眷村原地保存 再現歷史風華
2016-10-13
【記者吳謙、楊采翎新北採訪報導】整齊的步伐,華麗的操槍,儀隊為新北眷村文化節揭開序幕。眷村媽媽上菜秀是本活動的一大亮點,媽媽們用簡單的食材,做出江浙蜜糖蓮藕、辣椒鑲肉各式特色佳餚,讓民眾品嘗眷村滋味。參與上菜秀的眷村媽媽陳家麗說,她是眷村第二代,對做菜很有興趣,也很喜歡吃。自己是廣東人,但還是吃辣,看到辣椒鑲肉這道菜就很願意去做。 除了美食饗宴,現場的軍服cosplay走秀,更將時光倒流,帶領民眾重回民國40、50年代的眷村光景。TRG台灣重演團體張義莒表示,今天他們用穿軍服的方式,跟三重空軍一村作對應,把當時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襯托當時的一個場景。 建於1954年的空軍三重一村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實施後,面臨拆遷命運。經眷村居民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多年爭取,政府決議將空軍三重一村「全村」保存,並整建為文化園區,預計將在後年1月完工。 談到空軍三重一村的保存價值,台灣種子文化協會專員林威廷說道,這邊其實是甲乙丙丁式房舍都有的一個眷村,其實是可以讓這個村子裡的空間釋放出來,讓人知道眷村裡的房子長什麼樣子。觀眾陳美君也說,這些歷史文物可以保留下來,都是一個古蹟,可以讓下一代或是下下一代都可以了解到歷史變遷的過程。. 眷村原居民馬培英回想起眷村生活,最懷念童年的遊戲時光,只要玩伴楊弟一喊「要躲貓貓的這裡來,這裡才是好寶財」,全村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新北眷村文化節已舉辦第七年,眷村乘載著上一代的共同回憶、見證歷史變遷,期盼未來文化園區落成後,讓更多人一同體驗眷村文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oGVcnkPxtM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