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97期
注入新世代記憶 「小小導覽員」重塑眷村文化
焦點
2024-10-25
【記者張博媛新北報導】「你好,歡迎來看展!」稚嫩的聲音在展間此起彼落,吸引民眾駐足參觀。「眷村童話展」由「遊此藝說」團隊舉辦,於9月14日至10月27日在空軍三重一村(以下稱眷村)展出,將先前參與「眷村主播營」孩子的成果集結成展,孩子們更自發性地變身「小小導覽員」為現場觀眾導覽。 20日是「小小導覽員」活動最後一日,走入由防洪樓改造的展間,小小導覽員鄭芮竹、林立崴熱情地為觀眾介紹展間與展品。其實「眷村童話展」原本並未安排孩子導覽,然而展覽開始後,孩子們自主地向團隊提出親自導覽的想法,「小小導覽員」因此誕生。「眷村童話展」是一個透過五感重現孩子對於眷村印象的展覽。在視覺和聽覺呈現上,小小導覽員介紹他們自製的花磚和風鈴,從設計稿到成品都是親手完成。鄭芮竹、林立崴也分享他們最喜歡的作品,是使用眷村土壤為原料,並融合當地特色燒製而成的風鈴。走入隔壁展區則是孩子自己規劃的空間,展示營隊學習的採訪、拍片、製麵成果,連結眷村的嗅覺與味覺。最後則為眷村的觸覺特色,鄭芮竹為觀眾介紹「編竹夾泥牆」,並親手帶領大家體驗眷村建築文化中的編竹技巧。 「遊此藝說」由三位來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的學生陳姿含、何沛蓉、張志瑋成立,透過藝術教育和共製策展,希望將文史內容轉化為孩子的創作根基,為舊有空間注入新的情感記憶。「我們認為眷村是一個可以打開,有很多不同面向的物件。」張志瑋說道。在層層剝開眷村這個物件後,「遊此藝說」期待藉由眷村和大眾產生更多互動,發想出重塑新世代空間與文化的「眷村摺學計畫」。張志瑋表示,孩子的可塑性強、充滿想像力,不會被成人思維框架,他說道:「最重要的是孩子與土地的關係沒有受到太多成年人的價值觀影響,他們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而且跟老文化之間是值得去碰撞的。」 「遊此藝說」藉由策展看見了孩子們自主性的成長。鄭芮竹表示自己學習到最大的技能便是現場導覽,「不僅要不停練習、把東西記起來,還要對應觀眾的反應做出其他調整。」他說。而在展區積極「攬客」的林立崴分享,在參加活動以前連「眷」這個字都不會讀,更不知道什麼是眷村,現在卻能侃侃而談地解釋眷村歷史,「與以往參加過的活動相比,這次活動學習到更多知識,令我大開眼界!」他說道。而鄭芮竹母親也表示,孩子在這裡更加積極,並願意主動向家人分享活動見聞,甚至能將所學與生活經驗連結,令他感到欣慰。 談及團隊未來規劃,張志瑋表示藝術教育與文史空間共製的計畫不會只停留於眷村,他們放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松山文創園區,思考如何轉化其他文史空間為新的學習、藝術場域。張志瑋也注意到展覽中的親子互動,「孩子喜歡在展覽停留,家長也藉由其他孩子的創作來引導自己孩子,驅動了另一種策展人與觀眾對話的互動。」他說道。「遊此藝說」希望未來能以此擴展受眾群體,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文史空間,創造文化與學習的共製環境。
生活
影音
第1785期
開箱新竹將軍村 文化節再現眷村風貌
2023-11-16
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張雅媜、邱昭華新竹採訪報導】氣勢磅礡、整齊劃一的儀隊表演,為「2023新竹眷村文化節」拉開序幕,此活動在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盛大展開。活動以《開箱・飄香》為主題,藉由蒐集舊眷戶的老物件設置展覽,並邀請眷戶製作中國各省特色傳統料理,舉行美食饗宴,重現眷村文化與過往記憶。活動現場,民眾不僅可以品嚐眷村美食、體驗手作樂趣外,也可以欣賞豐富精彩的中國傳統表演。民眾走進將軍村二期重修眷舍,更可以觀賞《轉個彎,走入將軍村》常設展。策展人蔡乙慈說明展覽設置理念,「我們希望彷彿回到一個眷村的客廳,所以會布置一些老照片、老家具等等,重拾當年眷村的風貌。」展覽開幕當天,吸引許多將軍村眷戶前來參觀。因都市計畫需求,房舍已被拆除的原眷戶梅淑慧站在老照片前邊比劃邊分享:「最旁邊一家,這就是我們的老家。我62年嫁到這裡,102年才搬出來,跟我公婆住了40年才搬到國宅,所以當初拆其實很不捨。」即使眷村承載許多眷戶深厚的情感與回憶,但在都市規劃的需求下,現今台灣許多眷村同樣面臨拆遷命運。導覽員Rick提及:「眷村一定要長期活化下去,如果今天辦了這個活動之後,大家就不太願意來,或者人越來越少,那當然大家會考慮它的長期效益 。」他建議,未來眷村內店家可以透過舉行特色活動,並結合附近社區資源,來拓展民眾對於眷村的認識程度。眷村蘊含許多軍官家屬對於家的記憶,更記錄台灣戰後歷史,但如何讓民眾走進將軍村,了解眷村歷史脈絡,並延續舊時代的特有風貌,是眷村文化將面臨的重要課題。
藝文
第1662期
「眷」刻回憶 裝置藝術映社會變遷
2017-10-25
【記者劉蘭辰台北報導】《復甦術—村眠不覺曉》在台北市北投中心新村將軍府開幕,展出眷村文物與駐地創作藝術品。六位藝術家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湯雅雯、魏柏任用系列裝置與空間陳設等,將當地歷史元素融入創作,反映個體如何受社會結構支配、生活與遷移。北投中心新村為「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是台北市少數完整的眷村。此地除保有台灣獨特眷村文化,還是全台唯一擁有溫泉與軍醫院的眷舍聚落。自從去年底村民全數搬離後,此展覽為該村首度開放,也是眷村四年期復興計劃的第一階段。 湯雅雯創作〈動力式肌肉刺激器〉,她將照片、算盤、矮櫃組合為肌肉刺激器,期盼帶出民眾對軍醫院的記憶。 圖/劉蘭辰攝展覽作品散落在將軍府的房間、畫室與車庫,表現迥異卻或多或少契合。〈動力式肌肉刺激器〉利用村民遺物結合醫療器材,藝術家湯雅雯將照片、算盤、矮櫃組合為肌肉刺激器,試圖觸發民眾對軍醫院的記憶。她認為駐地創作帶來靈感,困難的是如何讓村民及觀眾看懂作品。魏柏任以房間老舊的木櫥、鏡面與水罐創作〈不定的數種樣態〉,捕捉村中的溫泉意象。櫥中馬達驅使著「水」循環,象徵居民抗戰時的重要補給品、橫渡台灣海峽的不安,及村裡療癒的溫泉。「我尤其被這只傾斜的櫃子所吸引。」魏柏任表示,櫃子使他聯想到漂泊的眷民,及流動不安的水,最後由壁面螺旋狀的塗鴉發想出回流的水利裝置。 魏柏任以「水」象徵居民抗戰時重要的補給品、橫渡台灣海峽的不安,以及眷村中療癒的溫泉。 圖/劉蘭辰攝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執行長張中模指出,〈不定的數種樣態〉最打動其心,因為「水」成功詮釋眷民心理狀態,亦十分貼近普羅大眾。「我一直在思考人離開後眷村的未來出路?」他表示,身為中心新村第三代,希望以藝術將古老眷村化作年輕人的養分,賦予眷村新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