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逢甲改良量子點顯示器 保留顏色純度降成本
新知
第1707期
逢甲改良量子點顯示器 保留顏色純度降成本
2019-10-03
【記者徐品蓁台北報導】量子點顯示器能夠使螢幕呈現的色彩更加逼真產品卻都要價不菲。逢甲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賴俊峰與其學生團隊創新研發的量子點顯示裝置為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s),也就是將量子點加入LED中。此研發在200多件展品中脫穎而出,獲選為科技部亮點科技,並於「2019創新技術博覽會」登場。 逢甲大學光電系教授賴俊峰在展覽現場向民眾介紹研發技術及成果。 圖/徐品蓁攝為因應現今超高畫質8K(註1)顯示器時代,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量子點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註2)及電視大多使用三星研發之量子點技術,依照螢幕尺寸大小,將量子點製作成薄膠膜,使螢幕能夠顯示的色域增廣,顏色純度更高(不混有其他色調),此舉卻也會耗費大量成本。而該團隊研發之新量子點技術有別於傳統,將現有的量子點縮小改良放至LED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註3)中,不但保留量子點高顏色純度的優勢,也可大幅降低材料花費。 註1:8K ,是目前市面上解析度最高的超高畫質顯示,長寬像素達到7680*4320,總像素也比 4K 多了 4 倍、比 1080P 多了 16 倍。(參考自維基百科)註2: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為平面薄型的顯示裝置,由一定數量的彩色或黑白畫素組成,放置於光源或者反面前方。主要原理是以電流刺激液晶分子產生點、線、面配合背部燈管構成畫面。(參考自維基百科)註3: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為LCD顯示器之發光源,主要由光學薄膜、導光板、LED光條,加上背板及膠框等機構件組成。(參考自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在傳統量子點技術中,將金屬元素鎘以化學合成的方法形成晶體結構,大小約在15到20奈米。此晶體結構製作成膠膜型態時,將會受到保護,不受光線、水氣及氧的影響,但若是將其直接放入LED中,發光效率都會明顯下降。參與研發的逢甲大學光電系碩士班學生田育榤說明,為解決此問題研究團隊將原始的量子點新增保護層,以隔絕眾多因素的影響,維持發光效率。將量子點放入LED的技術,研究團隊也可自行完成,但速率與廠商相差甚遠,賴俊峰表示,因此此次的研發以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田育榤也分享:「手工製作時,膠料沒辦法去控制,誤差會很大,也會花費很多時間。」因此團隊主要由最原始的化學材料開始合成,製作出新研發的量子點,再交由廠商製造成品進行各項驗證,進而負責改善。 展覽桌上擺放研發之量子點背光模組、材料、一般使用之膠膜等展示品供民眾了解。 圖/徐品蓁攝參展民眾王鵬堯,當日在展區被量子點的名稱吸引,他指出,傳統的LCD顯示器是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註4)加上濾色片(註5),透過紅綠藍三色交錯去產生顏色;而LED屬於第二代光源,但因LED顯示出的光譜(註6)寬廣,經過濾色片後,形成的顏色純度差,此次研發的量子點LED因頻譜(註7)較窄,且經過濾色片後,可形成更高色純度的光,「這項技術可能改變LED二代顯示器成為三代顯示器。」王鵬堯大膽推測。 註4: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是一種光源,使用高壓電激發水銀蒸汽產生紫外線,然後紫外線激發管內的螢光塗層以發出可見光,具有輕薄、質量輕、省電等優點。(參考自維基百科)註5:濾色片,是對色光具有吸收、反射和透過作用的染有顏色的透明片。(參考自華人百科)註6:光譜,光源由不同的顏色所組成,各顏色的光有不同的頻率,光的顏色表示其頻率,而明暗表示其比例的多寡,此頻率稱為光譜。(參考自維基百科)註7:頻譜,以振幅來表示一個訊號是由哪些頻率的弦波所組成,也可以看出各頻率弦波的大小及相位等資訊,包括可見光(顏色)、音樂、無線電波、振動等都有訊號可用頻譜檢視。(參考自維基百科) 相較於一般液晶螢幕顯示(左),改良後量子點顯示裝置(右)在顏色顯示度上更加飽和。 圖/徐品蓁攝目前量子點創新技術已通過環境改變測試及可靠度發光效率達到流明數衰減 (Lumen Depreciation) L50測試,也就是LED點亮10000小時後,發光效率仍達50%。通過這些測試的量子點LED已達到可量產標準,而下一個目標便是將可靠度提升至發光效率達到L80,「未來市面上看到的量子點顯示器都會是使用我們這個技術的。」賴俊峰自信說道。
零耗能建築成國際趨勢 台科大團隊推太陽能玻璃
新知
第1686期
零耗能建築成國際趨勢 台科大團隊推太陽能玻璃
2018-11-01
【記者林宛賢台北報導】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統計,建築建設佔全球電力消耗量的55%。為實踐零耗能建材的目標,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楊錦懷帶領學生團隊,在近幾年持續改良「太陽能節能玻璃」,今年獲得科技部補助,有望將此產品應用於全球最大的國際機場——杜拜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零耗能建築」,在建築設計概念上講求節能與能源效率提升,並利用再生能源、搭配能源資通訊智慧化管理,使房屋的耗能與產能達到平衡。台科大太陽能節能玻璃計畫團隊執行長陳浩明說:「在楊博士的想法中要達到零耗能建築的目標,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降低傳統的耗能,另一個是增加它發電的能力。」 在世界各地響應節能減碳的浪潮下,零耗能建築的概念已逐漸成為趨勢。 圖/葉時逢提供此款太陽能玻璃分別有兩片4毫米的強化玻璃、一片12毫米的熱硬化玻璃,中間層夾有發電光伏膜、反射膜以及中空層。團隊技術經理葉時逢解釋,反射膜使得太陽光在通過玻璃後能再次反射到發電模組中,形成二次發電,增加16%的發電機率,更能將多餘的電力送回台灣電力公司。而玻璃中的反射塗層另有一大功用,能將太陽光中紅外線的熱反射出室外,以降低室內溫度。陳浩明指出,塗層除了將太陽光二次反射發電外,更能降低80%的紅外線照射、增加70%的隔熱效果,使室內溫差至多達20度。 節能玻璃中的隔熱層有效增加隔熱效果,使室內外溫差至多達20度。 圖/林宛賢攝台科大營建工程系暨研究所學生劉晉豪指出,近幾年研究皆是著重於改良太陽能玻璃的厚度、重量和材料等製程上的方法,目前已順利減少20%的重量,將更能順利運用於玻璃帷幕的建築上。而針對未來改良方向,台科大營建所學生胡皓翔表示,將會持續往輕量化的設計,以及如何取代反射膜的技術上改良。對於太陽能節能玻璃的設計理念,葉時逢表示,楊錦懷當初是希望能將英國、歐洲對於「零耗能建築」的概念引用至台灣的建築材料上,並創造出能因應未來、節能減碳的產品。而對於零耗能建築的未來發展,陳浩明認為,太陽能絕對是未來趨勢,若能有效應用至建築材料上,有望大幅降低傳統建築對地球的碳排放量。葉時逢說:「個人對於零耗能建築的前景是樂觀的,但仍需要政府去推動。」  
補助下修 大專院校專利申請數減
新知
第1640期
補助下修 大專院校專利申請數減
2016-12-08
【記者楊采翎綜合報導】大學研發型學術強調創新,發明作品通常會走上申請專利一途,但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民國104年統計,本國大專院校專利申請數不升反降。申請件數在102年達到高峰4817件,但於104年即縮減至3787件,兩年下來減少21%。智財局公告「105年上半年主要大專院校申請發明專利情形」,顯示專利申請件數前十大的大專院校,有八所大學專利申請數量下滑,以國立交通大學跌幅最高,多達34%。國立中央大學研究發展處專任助理李孟芬表示,受科技部調降專利補助費用比例影響,若專利沒有技術移轉(Technology Transfer, 簡稱「技轉」)的可能,校方其實不鼓勵教授申請專利。從105年1月起,科技部專利申請補助從八成下修至六成、領證核准補助則從八成降至五成,造成校方及教師負擔沉重。加上目前台灣產業景氣不佳,企業若無技轉需求,並不會與學界合作。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技術移轉中心主任王丞浩表示,早年教授多發表論文,但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行後,補助12所大學、34個研究中心申請專利。短期急速衝高專利申請數,隨後卻因為技轉不成及維護負擔沉重,造成徒有專利數量卻無實質效益,成為校方龐大的經濟負擔,導致現今各校放慢申請專利腳步。「專利不是房地產。」王丞浩指出,房地產放著會增值,但專利在獲取專利權後,必須繳年費來維持其合法權利。以發明專利為例,前二至三年每年須繳新台幣2500元、第三至五年年繳5000元,十年以上每年則須繳1.6萬元。若專利只是放著沒有實際收益等於是養越久越花錢。本次智財局公告中,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是國立大學少數發明專利申請數呈現上升趨勢的大學。北科大研究發展處表示,根據校內研發管理等辦法,老師若有申請到科技部經費補助,只需自費三成的申請經費;若無向科技部申請補助,校方也會提供經費,老師只需自付五成。而專利若技轉成功則可拿到八成的補助經費,如此一來有助專利推廣及真正的技轉。雖然大專院校專利申請數下滑,但王丞浩認為這並不是壞事。「反而能重新檢視專利,確認是否有技轉可能。」他表示,校方也會給予行政上的協助,例如:為專利鑑價、發展交易平台、透過發明展主動觸及業界。李孟芬也表示,專利申請應追求質而不是量,確定有發展趨勢才會提出申請。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