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高科大首辦原民音樂會 樂舞展演凝聚文化認同
生活
第1803期
高科大首辦原民音樂會 樂舞展演凝聚文化認同
2024-12-13
【記者周依恩高雄報導】嘹亮的吟唱聲穿透黑夜,伴隨著族人的歌聲與步伐,迴盪在每一位觀眾心中。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於6日舉辦「Mqwas唱出你的心——草地音樂會」,由高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下稱原資中心)主辦,並由原住民傳承文化社(以下稱原傳社)廣邀南部地區大專院校原住民青年共襄盛舉。草地音樂會為原民月系列活動的壓軸,緊扣原民月「泰,想找回你的inlungan(註)」主題,希望透過樂舞文化交流,凝聚原住民青年的文化認同,也增進學生對族群文化的認識。 註:泰雅族語inlungan有「心」的意思,也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個性特質、情緒、思維等心靈活動。 草地音樂會邀請南部各校原住民青年,一同穿上族服,輪流以舞蹈、古調吟唱、口簧琴、自創曲等不同形式,演繹泰雅族、卑南族等族群代代傳唱的部落歌謠,展現族群過去生活的歷史記憶。應邀參與並呈現卑南族傳統歌謠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SAPUY撒布依青年會長沙煥庭表示,傳統歌謠的展演不只是在舞台上,這些部落歌舞可能來自童謠,或出現在工作、聚會及婚禮等時刻,體現了部落生活樣貌,並把人帶進傳統生活之中。 原傳社在草地音樂會中帶來六首傳統歌謠演出,為此他們邀請傳源文化藝術團講師,指導泰雅族傳統樂舞的唱法與走位,藉由深入理解歌謠所傳達的文化意涵,舞出泰雅族部落長老會議、家庭婦女等生活意象。畢業於高科大會計資訊系,過去曾為原傳社幹部的黃家榮感動地分享,參與演出的團員中僅有兩位是泰雅族,多數人都是從頭學起。「文化的種子已經扎根在他們心中。」他說道。他認為,文化是一種知識,他樂見不同族群的學生突破身份限制、一同付出心力學習泰雅族傳統。原傳社公關游琇如回憶起學習歌謠的過程,他認為即使自己沒有原住民的身份背景,但大家齊聲開口合唱時,總會使他感到歸屬。「原住民的歌謠與舞蹈是很有感染力的。」他說道。身為漢族的他看見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因此樂於結交原住民族朋友並深入認識不同部落文化,「每一族的語言、服飾、傳統等,都是台灣重要本土文化,應該被保留下來。」他說道。 高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任助理余柔昀解釋,inlungan有「心」的意思,而泰雅(atayal)具有「真正完整的人」之意。原民月推出系列課程活動,從建築工藝、紋面、飲食、文學等多樣的文化面向,希望建構學生的族群認同。「希望學生可以藉由做中學,慢慢找回原先破碎或需要被修補的心。」他說道。原傳社長Simoy Aniw感慨說道:「其實原住民中,有人不承認自己的血統,而有人想要找到自己的根,卻不知從何找起。」他指出,現在很多原住民並沒有在部落的生活經驗,因此對於自身的原住民身份感到迷茫。在都市長大的高科大文化創意產業系學生Ciwas Suyang認為,自己和部落長大的原民學生間總有些隔閡,「我不像他們,他們真的很『原』。」他說道。在原民月的課程中,他看見了原住民多元共融與正向的精神,激勵他踏上追尋自身文化根基的旅途。 除了幫助原住民學生追溯自身的傳統部落文化,原民月系列活動也希望促進非原住民對原住民族群的理解。Simoy Aniw指出,現今社會普遍還是存在許多對原住民的歧視及貶低,有時連原住民都會互相歧視。「不求大家馬上改變刻板印象,但求大家尊重我們。」他說道。游琇如也坦言,雖然政府有在推廣原住民傳統文化,真正投入並了解部落生活的非原住民仍不多。他期望未來每年都有公開舉辦的原住民樂舞展演,讓學生得以藉音樂與舞蹈交流,親身感受原住民文化的深刻精神,並理解儘管原住民是少數,卻真切地與大家共同在校園裡生活、交織出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
反思人地關係 東吳舞展籲環保
藝文
第1659期
反思人地關係 東吳舞展籲環保
焦點
2017-10-05
【記者徐湘芸台北報導】城市投影在撐著傘的黑衣人身上,舞者機械式地前後移動。頭上繫著藍色羽毛髻的長裙舞者,倒臥在充滿塑膠垃圾的舞台上,燈光漸暗,「磅!」原本懸空的垃圾墜下,宣告劇終。東吳親善民族爵士舞團25周年舞展《墨舞魂》,1日於東吳大學傳賢堂演出,吸引近500人慕名前來欣賞。 布幕投影著紅色城市,四色光照射著舞者,手執黑傘的黑衣人面無表情地來回,代表著都市冷酷與疏離。圖/徐湘芸攝「拉起串滿垃圾的塑膠繩那幕滿震撼的,就覺得人類真的製造了很多垃圾。」東吳中文系學生陳薇筑表示,旁白開始時特別提到環保的重要,再搭配布景道具,令她印象深刻。對於其中一幕,舞者身穿學生制服以代表過去純樸的美好,她說:「因為都是學生,就有一種很貼近自己的感覺。」《墨舞魂》由〈墨淵〉、〈迷失的青春〉、〈消失的記憶〉三幕組成,分別談論關於自然之美、現代人的迷失,與環境的嬗替。提起舞展主題的發想,此次舞展行政總召、東吳企管系學生陳寬毅表示,主題並不是一蹴即成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從校園與我們身邊的現象出發,如自然的美好、人類的迷失,或是環境的消失。」 代表芒種的舞者輕盈地躍起,左手揮舞著五彩地長絲帶,代表著大自然的美好與生命力。圖/徐湘芸攝身著紅、綠、橙、藍的舞者,以小碎步踩成圓陣型,揮舞著彩帶、圓扇與水袖。她們分別代表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芒種、寒露、小寒。表演者搭著古箏與簫的樂音,舞動手中的黑紗,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自然的歡愉美妙。東吳社會系學生楊淯琳表示,最喜歡〈墨淵〉中代表春、夏、秋、冬的四位獨舞者,「我很喜歡她們的服裝是那種水袖,很有流動感的感覺。」  身穿白絲綢衫的舞者,手上奮力舞動著的黑紗,代表著東方珍貴的墨韻,盡情揮灑著文化的美妙。圖/徐湘芸攝窗戶映射在屏幕上,舞者換上灰色的寬鬆睡衣,在舞台來回翻滾,眼睛卻始終凝視著手機。隨著非洲鼓節奏漸強,舞者的肢體彼此糾纏,象徵混亂的自我認知,反諷現代人總是在狂歡、社交之中迷惘。現任社長、東吳中文系學生莊琇硯說:「第三幕第三景〈Who you are〉就反映了我們在忙碌之中迷失,可能是迷失在Party或是社交。」東吳親善民族爵士舞團致力在校內推行民族、爵士等較非主流的舞風。編舞家汪屏帶領親善舞團已25年,陳寬毅表示,老師是以正式藝術團隊的標準來訓練舞團,看似較為嚴格,舞團卻因此能持續成長。他也語重心長提到,目前社內編制其實只有九人,不過每年舞展過去畢業的學長姐都會回來共同參與表演。也因舞團一直都有明確的分工架構,加上代與代的傳承,才能一直良好地運作。 代表「恆」的舞者,慢慢地聚集、成長、升起,而屏幕投射著象徵生命的樹。圖/徐湘芸攝
演繹紅樓 蔡億霖舞出東方印象
藝文
第1659期
演繹紅樓 蔡億霖舞出東方印象
2017-10-05
【記者羅文妤台中報導】《意想東風 蔡億霖個人舞展》首場演出於9月30日在台中中山堂完美落幕。舞展製作人蔡億霖將東方音樂、文學及禪學三種元素融入舞蹈,在舞蹈中詮釋個人對於東方的想像。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暨碩士班的蔡億霖,這次同時兼任演出製作人以及主要舞者。他表示平時對於文學作品頗有研究,這次的作品〈夢倚紅樓〉便是他揣摩《紅樓夢》中任性妄為的賈寶玉,身處在偌大的賈府中心境的變化。表演使用紙傘作為道具,透過六名男舞者旋轉的舞步營造出環境的緊湊感,搭配中國古典樂曲〈梅花三弄〉的經典歌詞 ,讓觀眾彷彿置身於《紅樓夢》的故事情節。觀眾陳怡臻表示〈夢倚紅樓〉讓她感受到舞者的生命力。 〈夢倚紅樓〉中蔡億霖化身為《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六名男舞者則取代十二金釵為演出帶來新意。 圖/蔡億霖提供「嘎洛湧」是少數民族傣族語中的孔雀之意,〈印象・嘎洛湧〉打破過去孔雀舞只有男性或女性為舞者的特色,讓兩種性別的舞者同時現身舞台;女舞者以優美的舞姿展現柔軟身段及線條,男舞者則身著華麗的孔雀羽毛服飾,以俐落動作展現孔雀華麗的風姿,搭配由「相」、「竹邦子」、「竹沙錘」等古典樂器演奏而成的樂曲〈竹樂青〉,顯得相得益彰。觀眾林蕙彬認為整場演出都十分精彩,音樂的安排最令她驚艷,「可能我特別喜歡這種東方的感覺吧!」林蕙彬表示,她對演出裡東方音樂的運用特別有共鳴。 〈印象•嘎洛湧〉中男女舞者的舞姿一柔一剛,揉合了新舊的孔雀舞,帶給觀眾豐富的視覺饗宴。 圖/蔡億霖提供「如果能回到過去我一定會更堅持要去高中舞蹈班報到。」蔡億霖表示由於家人觀念傳統而不接受男生學舞,直到大學才不顧家人反對進入舞蹈科系,家人也為此停止對他的金援。迫於現實的他曾轉而從事珠寶鑑定,雖然最終回歸舞蹈這條路,但他表示高中在戲劇班的編創訓練以及從事珠寶鑑定師所學到處理行政事務的方式,都是造就這場舞展的大功臣。 蔡億霖雖然並非由舞蹈科班出生,但是多元的成長軌跡也為他的舞蹈之路帶來意料之外的幫助。 圖/蔡億霖提供
挑戰多元舞風 東吳舞團重「星」演繹小王子
藝文
第1603期
挑戰多元舞風 東吳舞團重「星」演繹小王子
2015-10-09
舞者以現代舞蹈詮釋「迷航」時的迷惘。 圖/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提供【記者鄭晏欣台北報導】「或許每人都是星星的碎片,從天際滑落下來,在對錯之間迷航」。柔軟、俐落的肢體伸展搭配素雅的舞衣,舞者以現代舞蹈詮釋「迷航」時的困惑、迷惘。東吳大學親善民族爵士舞團與「下一站舞蹈地圖」(N.S. Dancemap)舞團於4日在東吳傳賢堂合作演出年度舞展《星星的碎片》,故事發想自法國著名文學《小王子》,並分別以四種舞風詮釋四個主題。舞者們滾動著一顆顆韻律球進場,躲藏在球後表現迷惘,帶著滾動的球相互碰撞。舞展主題《星星的碎片》從《小王子》的精神出發。共分為<迷航>、<相遇>、<停留>、<離別>四個舞碼。舞者各從不同的星球出發,帶著自身的故事及迷惘,與他人的星球相遇、對話,並且衝突;學習成為他人的玫瑰,為彼此停留,直到離別之際,學會笑著說再見,藉此探討人生階段的心境成長以及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別於詮釋抽象概念的現代舞,舞者們選擇用華麗的爵士舞表達「相遇」時的歡愉。在桌椅道具之間穿梭的舞者們,以鞋跟碰撞地面的聲音,踏響整齊的節拍,搭配鮮豔的假髮、螢光色蓬裙,展現活力。而第三個舞碼則以兩種方式道出「停留」時的自我探索、人際的相處。首先,以典雅的中國古典舞蹈表現自我探索。舞者身著繁複的古代服飾進場,代表著受拘束的困境,而隨著舞碼的進行,她們一一褪去受縛的木屐、水袖,逐漸活出真正自我,並加入吸睛多變化的彩帶舞,表示著自我探索的成長。<停留>的第二部份,則以「網路成癮」為題,演繹出融合現代元素的《小王子》,他們運用戲劇和舞蹈來暗喻現代人與人間的相處。韻律球上坐著正在使用手機的網路成癮者們,一名舞者以柔軟的身段與成癮者和球體互動,希望得到成癮者的些許目光,卻被拒於門外,演繹出現代人的相處因科技而形成疏離。觀眾、華夏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學生楊佳穎對此表示,看完演出後,會開始反思自己是否過於依賴網路、手機,「應該要更注重面對面的相處才對。」最後,舞者身著鮮豔、代表著鳳凰的傳統服飾,以民族舞蹈細膩的手部動作與身段詮釋「鳥」的意象,演出行政兼舞者、東吳企業管理系學生吳庭瑋說:「鳥有團體。有雙飛,也有單飛的鳥。但無論歷經了多少,到了最後,終究要學會怎麼告別以及獨處。」藉此表達「離別」時學習笑著說再見的豁達。 舞者以民族舞蹈細膩的手部動作與身段來詮釋「鳥」的意象。 圖/東吳親善爵士民族舞團提供此次舞展耗時一年籌備,東吳親善民族爵士舞團邀請到下一站舞蹈地圖舞團共同合作。吳庭瑋說:「N.S. Dancemap和我們社團的理念是相同的,都是喜歡用舞蹈、戲劇、影像和音樂來做結合,也都希望能把表演藝術推廣給大家。」舞台監督、下一站舞蹈地圖成員李柏辰對此也表示,和東吳親善舞團合作讓他感受到學生們滿滿的熱情與毅力,也能在作品中融入非科班學生不一樣的創意。吳庭瑋也提到兩個團體的不同之處,主要是在於下一站舞蹈地圖的舞風比較多元。於是此次演出東吳親善舞團決定突破,共結合了上述的現代、爵士、中國古典及民族舞蹈四種舞風來詮釋《星星的碎片》。吳庭瑋表示,每種舞風所要求的身段、表情或情緒都不盡相同,服裝也各有特色,要在短時間的換場做出不一樣的轉換,「很考驗舞者的基本功。」身為舞者中少數男性的東吳企管系學生陳寬毅表示,此次舞展是他首次參與演出,四種舞風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身為舞團裡面少數的男生,有時候蠻容易會成為焦點,所以必須要很努力、下更多功夫。」他也表示,這次的舞展準備了很久,對他來說是非常特別且收穫滿滿的經驗。《星星的碎片》舞展不僅結合跨領域的藝術與多元化的舞風,更嘗試使用不同的道具及豐富的服裝造型,擴大戲劇張力。此次舞展,兩個團體的合作,就猶如不同的星星碎片相遇,碰撞出燦爛的火花。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