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模擬感官限制 無障礙生活節邀民同理身障困境
生活
影音
第1770期
模擬感官限制 無障礙生活節邀民同理身障困境
2022-11-03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古宇恩、李念庭、陳孟樺綜合採訪報導】由伊甸基金會主辦的第九屆無障礙生活節於10月28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本屆活動以「感官生活圈」為主題,藉由互動展覽與身障者現場短講,希望讓民眾體驗視覺、聽覺等感官受限的生活障礙,了解身障者的不便與困境。本次展覽共有七大展區,主辦方以身障者的角度出發,設計互動式的情境體驗,帶領民眾感受視覺障礙的視野限制、輪椅使用者的行動困難,以及聽障者在生活中辨認聲音的方式。參展民眾邱于庭也分享自己的觀展心得,他認為此次體驗確實有助於拉近民眾與身障者的距離,「我們生活中沒有那麼多身障朋友,所以很難去聽到他們很真實的感受。」展場中也設置「負能量語錄區」,透過文字與聲音,呈現大眾對身障者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期望讓觀展民眾換位思考,同理身障者的心理挫折。對該展區深有感觸的身障者林欣蓓說:「我發現那些文字有很多都是別人對我說過的話,譬如說:『哇!你好可惜哦,漂漂亮亮怎麼會坐輪椅?』」除了生理障礙,身障者也常面臨外在環境的考驗。由於國內公共空間仍缺乏完善的無障礙設計,常見的人行道與無障礙坡道時常過於狹窄或陡峭,而這不僅增加身障者的行動成本,也威脅他們的外出安全。針對現行的無障礙公共設施,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周淑菁也點出待改進之處,「對於這些行動不便的人來講,他們都要走很遠甚至繞一大圈,有時候根本是找不到,指引很混亂。」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北區資源中心組長謝妤萱說:「活動能使民眾了解身障朋友外出或者生活上的困難,願意轉換心情去同理並尊重,努力一起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除了希望喚起民眾更多的同理與尊重,身障者和相關權利倡議團體也呼籲政府在制度規劃面能納入不同障別的需求,減輕他們生活的不便,藉此建立友善的無障礙環境。
創新都更 草地白日夢供民眾自由展演
生活
第1669期
創新都更 草地白日夢供民眾自由展演
2017-12-13
【記者柯宜妤台北報導】「台北村落之聲(Village Taipei)」9日於華山大草原舉辦「草地白日夢POP-UP」快閃行動,將草地劃分成100格,開放民眾認領、自由規劃活動。草坪上,有表演者以鍋碗瓢盆打節拍,有畫家素描現場景況,熱鬧至極。 草地白日夢將華山大草原劃分成100格,民眾得以自由認領、發揮創意規劃活動。圖/柯宜妤攝台北村落之聲企劃編輯謝昀軒表示,華山大草原作為台北市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URS)已有七年。URS的精神是「用文化創意進行都市更新」,但華山大草原之前多承辦大型展演,因此想藉本次活動,讓每個人都能使用,呈現多元創意。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學生作品「茶空間」為一木製平台,提供各格草地主人使用。團隊成員、東海建築研究所學生姚雄翊指出,建築教育重視圖面模型,但將作品等比例建造出來,是相當重要的能力。他也補充,選擇「茶」為主題,是為了延續早期台灣「奉茶」的概念。以前農家體諒往來趕路的人們,會將茶置於路旁的樹下,讓經過的旅客能飲用並稍作休息。團隊期望推廣這份人情關懷,讓使用者能以舒適的方式體驗茶空間。 「茶空間」提供各格草地主人使用,有表演者便在木製平台上以鍋碗瓢盆打節拍。圖/柯宜妤攝舞團皮塔製料(PITA Production)的演出便以「茶空間」為舞台,一路延伸到草原與人群。他們在潮濕的草地上翻滾、跳躍,不畏身上沾染泥巴,盡情舞動身軀。負責編舞、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的李明潔表示,舞團的演出是以街舞為基底,再加入劇場元素,「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泥巴中,但在喧囂的台北,能如此貼近大自然是很新鮮的體驗」。 皮塔製料劇場式的舞蹈表演,在潮濕的草地上翻滾、跳躍,不畏身上沾染泥巴,盡情舞動身軀。圖/柯宜妤攝謝昀軒談到,明年華山大草原即將結束URS計畫,改為新大樓的基地。除了華山大草原,URS多為曾經繁榮的場所,如南港瓶蓋工廠、大稻程故事工坊等。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於民國99年起推動URS計畫,目標讓都市更新不只是硬體建設,更藉由文化為舊街區注入新的生命力,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負傷迎戰 林嘉翔攀登錦標賽「抱」回亞軍
體育
第1663期
負傷迎戰 林嘉翔攀登錦標賽「抱」回亞軍
2017-11-02
【記者劉穎為台北報導】「2017全國抱石運動攀登錦標賽」決賽10月29日於南港舉行,選手們憑自己的雙手雙腳攀越過重重關卡,完成路線。不幸於初賽時負傷的大華科技大學學生林嘉翔,以意志力克服手指的疼痛,拿下男子甲組亞軍。抱石運動是不使用繩索等安全裝備的室內攀岩活動,選手須按規定攀爬過困難重重的攀登路線。完成整條路線的選手依失敗的次數決定分差,未完成則依所達的最高階數給分。本次競賽總共有四條路線,選手須依次攀爬每條路線,最後結算出總成績。 林嘉翔僅憑手臂之力懸吊在完攀點上,引起全場歡呼。 圖/劉穎為攝林嘉翔雖未完成難度極高的第一、四條路線,但在第二條路線表現優異,以極快速又順暢的動作擺盪橫躍過岩點極少的岩壁,雙手懸吊在完攀點上時,現場觀眾齊聲驚呼「像野獸一樣!」於崎嶇的第三條路線也迅速擬定策略,發揮絕佳的手腳協調能力,攀越多面不規則的岩壁,以零失敗之姿一次完攀。林嘉翔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接觸攀岩,訓練過程中雖受過大小傷,但仍努力調整心態。面對一般人對攀岩有危險的既定印象,林嘉翔則認為任何運動皆有受傷風險,只要了解攀岩運動的保護措施後便能安全進行。不同於多數選手自幼開始訓練,女子乙組的黑馬冠軍得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學生盧樂絃大學才開始接觸攀岩,她不曾聘請專門教練,由於屏東縣內並無抱石攀岩館,僅能於校內岩場勤加練習。她表示此次只以平常心參賽,能得獎十分意外。盧樂絃也提出由於攀岩運動拿不到學校補助,校外比賽總需要自費高額車馬費與報名費。 今年已經大四的盧樂絃,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攀岩運動。以黑馬之姿奪得乙組冠軍,開心的穿上學士服上台領獎。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秘書許瑄表示,比起國外,台灣目前的攀岩人數非常少,因此抱石攀岩館的營運常有困難,比賽常侷限在既有的幾個團隊,難以推廣出去。
無國界醫生「穿梭救援間」展 民眾化身醫生體驗最前線
藝文
第1624期
無國界醫生「穿梭救援間」展 民眾化身醫生體驗最前線
焦點
2016-05-05
【記者蘇奕菲台北報導】「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的「穿梭救援間」亞洲巡迴展覽,首次來台展出,展期至8日。展覽以三個緊急救援任務為主題,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搭建三個帳篷,放置真實醫療用具及物資,仿造伊波拉疫區、戰場和營養不良三種情境,讓民眾有如無國界醫生的醫護人員,親身體驗無國界醫生的救援現場。 「穿梭救援間」展覽的帳篷中充滿專心聽導覽的觀眾。圖片/蘇奕菲攝。民眾在入場前可以使用展區機器拍攝大頭照,製作自己的救援工作證。展場內民眾安靜聆聽語音導覽,不同於一般的語音導覽,解說員模擬救援前線的情境,不時放出跑步聲及嬰兒哭聲等音效,並假裝聽眾是救援人員,藉由對話方式介紹救援現場的執行流程。 民眾再進入展場前,製作自己的救援工作證。圖片/蘇奕菲攝。伊波拉疫區的帳篷中,擺設著真實病毒保護衣及顯微鏡等設備。2014年時賴國受伊波拉病毒侵襲,共有近5千人死亡,無國界醫生邀請護理師趙卓邦分享當時救援經驗。趙卓邦向聽眾介紹帳篷診間,帳棚分為低危險區及隔離感染病人的高危險區,救援人員必須穿上從頭到尾緊密的防護衣,他們每次進入危險區時,都會圍起一圈並祈禱,「因為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得病。」 伊波拉帳棚旁擺設出真實的病毒防護衣。圖/蘇奕菲攝聖約翰大學國際商務系學生林佳麟表示,參展後她更了解無國界醫生最前線的實際救援情形。她說,伊波拉疫區的帳篷讓她感覺置身危險,並體會到救援人員以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的感覺。在戰爭現場的帳篷,則有圖表介紹將病患檢傷分流的程序,也擺設真實的手術用品,語音除了時時傳出槍響,甚至會突然發出「碰!」一聲的爆炸聲響。解說員陳述曾有病患兩手扶著頭部來到診間,因為脖子兩邊都被砍傷。也有救援人員目擊當地人開心揮舞一隻遭砍斷的手臂,藉以慶祝打仗勝利。 營養不良帳篷中,有嬰兒體重測量器及玩偶。圖片/蘇奕菲攝。對於想加入無國界醫生的大學生,台灣辦事處經理鄭巧鈺建議,必須先了解並尊重救援目的地的文化,以加強與病患的溝通。趙卓邦則表示,心理準備也很重要,「不要想像無國界醫生是英雄。我們是被動的」,救援人員並不會衝到爆炸現場救援,救援人員經常必須在防空洞中躲避砲彈攻擊,只能在雙方停火時才能外出,從事任何任務仍以自身安全為主,「我們自己安全才能救人。」無國界醫生台灣辦事處在4月初甫成立,目前規模仍較小,只有4位工作人員。鄭巧鈺指出,許多民眾誤以為無國界醫生的救援人員皆為醫生,但其實醫護人員只佔總體成員的58%,42%為工程師、水利專家、財務管理等非醫療救援人員。台灣辦事處未來預計舉辦更多展覽,希望讓台灣民眾更知道世界各地的人道危機事件。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