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中藥產業人才缺 衛福部修法引爭議
2024-11-28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2期
改造養蠶建築群 聯大學生增值苗栗文化
2020-10-14
【記者鍾晨沅綜合報導】換上新的地皮,綠色植栽充斥廣場,古色古香的建築配上新的造景,構築城市全新的樣貌。由國立聯合大學設計學院創院院長吳桂陽帶領多校學生,與科技部合作,於7日起在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展出研究成果展《苗栗城市美學新形塑》。透過建築理念改造苗栗地方建築,賦予在地景觀與文化嶄新面容。 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近日於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展出研究成果展《苗栗城市美學新形塑》。 圖/鍾晨沅攝展覽作品來自聯大與科技部合作推動的地方人文發展與跨域治理計畫。苗栗縣大湖鄉近年藉由草莓產業建構新文化意象,但在日治時期,當地曾是台灣養蠶業的重地,如今養蠶業沒落,原養蠶建築群也逐漸改做他用。為延續在地文化,聯大建築系學生以「文化場域再造式工坊」為主軸,創意改造歷史建築,為建築增加新的附加價值。聯大建築系助教李濟仲認為,文化本身就會存在,唯有被看見才有意義,「我們是希望藉由研究與設計,增加在地文化的附加價值,讓民眾有機會看見。」建築作品〈農業文化聚場〉以大湖鄉忠孝路與民族路口的養蠶建築群為基礎,參展同學黃亘懋在其中設計流線性十足的開放式天橋,串起歷史建築群,讓周遭廣場達到聚集人流的效果。整體景觀以白色地板結合植栽,創造舒適的空間,廣場可用來舉辦文創與農產市集,天橋下緣則提供半戶外的座位區和草地音樂場地。黃亘懋表示,天橋以玻璃為側牆,配合燈光造景,讓光與歷史建築交織,吸引人群夜晚在此聚集,「希望能讓民眾倘佯在歷史建築的氛圍之中。」 黃亘懋以流線性十足的空橋串連歷史建築,水泥地板與植栽結合,提供民眾聚散的好處所。 圖/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提供 黃亘懋配合燈光的照射,在夜晚讓光與建築交織,引入民眾在晚間聚集。 圖/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提供養蠶建築群為當地日治時期的文物資產,另一項作品〈繭思〉以日式建築的「緣側」概念來創作,緣側為日式建築中圍繞主要房間外圈的廊道。參展同學莊婷媓以玻璃為媒材,做為長廊的罩頂,讓建築在下雨時仍可保持開放,民眾在雨中仍能自由穿梭各個建築。長廊的罩頂分為好幾個區段,莊婷媓解釋,他欲藉由改變長廊在不同區間的高度與寬度,表述養蠶的意像。因此,他在造型上參考蠶繭與明代《便民圖纂》中的養蠶步驟,規劃長廊的空間體驗。 莊婷媓以繭與養蠶為意像,打造有頂長廊連接建築群,讓民眾不分天氣都能於建築間活動。 圖/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提供除建築設計圖畫,展場的另一側也展出素描與攝影作品,藉由速寫陶色公路、黃金小鎮和出礦坑等大湖鄉的特色歷史景點與巷弄,喚起觀展民眾的在地記憶。儘管研究成果展的想像離落實還有一段距離,苗栗縣民眾徐惠玲仍樂觀說:「讓年輕人來改造,或許能吸引年輕人回來發展阿。」他也認為,促進地方創生,能改變大眾對苗栗的印象,「也許苗栗不只是能養老,也有很多發展機會。」
藝文
第1712期
藉養蠶喻親子關係 《鼻屎兒》談為母心境
2019-11-07
【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起先愣住,接著掩面大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學生鄧靳琦、沈佳穎及陳穎蓁共同創作動畫《鼻屎兒》,入選第九屆關渡國際動畫節。此動畫描述母親在承擔母職的責任時,壓抑的心理狀態,並於10月29日在北藝大藝文生態館首度公開放映。 《鼻屎兒》開頭講述主角養蠶寶寶的過程,此動畫用蠟筆結合粉油彩達到手繪質感。 圖/沈佳穎提供劇情描寫主角費心飼養蠶寶寶,然而蠶寶寶卻仍死亡,使主角因同儕間的比較心理,產生失望的情緒。接著,主角於睡夢中彷彿被蠶絲圍繞,蠶絲將主角帶入家中的衣櫃,主角從衣櫃縫隙窺見坐在沙發上的母親,便興起嚇唬母親的念頭。而當母親忽然撞見主角時,母親的第一個反應是舉起手作勢要打主角,但在同一瞬間,母親對於無法給予主角愛感到失落,最終母親便放聲大哭。觀眾、北藝大動畫學系張芃璿說:「動畫中的母親看起來憂傷而感性,母親的哭聲更顯得淒厲,讓人不捨。」 蠶寶寶吃桑葉特寫,故事發想來自沈佳穎兒時的記憶,他回憶,當看到同學的蠶寶寶都蛻變成蛾,自己的蠶寶寶死掉時,心中的比較就產生失望。 圖/沈佳穎提供 主角從衣櫃偷窺媽媽,沈佳穎認為,此次是從小孩的視角創作,衣櫃像是主角自己的世界。 圖/沈佳穎提供劇中將主角照顧蠶寶寶與母親照顧主角相互對應,描繪親子間以「愛」互相扶持的關係。陳穎蓁提到,起初便想做跟女性有關的題材,他說:「媽媽不會輕易在家人面前掉淚,哭是真正崩潰的時候。」沈佳穎也說:「我們討論過後,發現彼此與媽媽的關係有共通點──媽媽其實不是一直都很強大,而是和孩子互相依賴,同時也很脆弱、想從孩子身上得到愛。」 動畫後段,主角從衣櫃跳出嚇唬媽媽後,媽媽嚎啕大哭。陳穎蓁表示,想要藉此呈現媽媽的脆弱面。 圖/沈佳穎提供此部動畫以粵語配音,身為香港僑生的鄧靳琦說:「當配音為不熟悉的語言時,觀眾就會因為陌生感而更投入觀影。」至於配色方面,蠶繭內使用黑白色調,而主角家中使用明亮的彩色去表現,他解釋,如此安排是想要將虛幻的蠶繭與實際存在的房間形成對比。沈佳穎也指出,濃烈的色彩能呈現情緒升高的狀態。 動畫中的蠶繭是用壓克力與透明膠片製成,以黑白色調呈現虛構的蠶繭世界。 圖/沈佳穎提供家中一景,從動畫中的現實世界角度呈現,以濃烈的色彩表現情緒的高點。 圖/沈佳穎提供《鼻屎兒》不僅傳達「沒有人生來就是母親」的想法,也讓導演們得以梳理與母親的關係。沈佳穎用溫柔的語氣訴說:「對我來說這部作品是一種抒發,那時候和媽媽的關係不是很好。」陳穎蓁則說:「當我看到感謝名單放上我媽媽的名字時,我才真的覺得我有為他做了些什麼。」 《鼻屎兒》導演為三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學生,左起為:沈佳穎、陳穎蓁、鄧靳琦。 圖/張佳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