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臺大國文免修門檻高 再掀大學國文必修爭議
校園
第1756期
臺大國文免修門檻高 再掀大學國文必修爭議
2021-11-03
【記者李昀璇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大學於本學期實行國文免修制度,由中國文學系研擬,若學生想報考免修考,須達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15級分,且兩題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皆拿A等第,才能進行申請。在通過認證考試後,始得免修國文。然而,本學期國文免修考申請人數僅有59人,與原先預期的800人相差甚遠,使部分學生代表質疑免修考報名門檻設定過高。 國立臺灣大學於本學期實行國文免修制度,由中國文學系研擬,規定學生須達學科能力測驗國文15級分,且兩題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皆拿A,並通過認證考試,始得免修國文。 圖/李昀璇攝為了給予國文能力較佳的學生更多修課選擇,臺大中文系因應各院提議,提出《國立臺灣大學學士班大學國文免修施行要點》(以下簡稱為《國文免修辦法》)。針對門檻設置,臺大中文系系主任張素卿說明,由於近年來國內越加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除了設定學測國文15級分,也一併將國寫測驗成績納入門檻。而在估算預期通過門檻的人數時,張素卿表示,原先粗估校內每年獲得國文十五級分的1000位新生中,大約會有3/4的同學國寫測驗知性題與情意題成績兩題皆達A,意即將會有750至850位同學符合門檻,再取中間值800位作為預期人數。針對系上研擬的國文免修制度,臺大中文系學生彭浚濡表示,由於大學國文包含系上必修的先修課程,因此大多數同學並無免修意願。但是,談及嚴苛的免修考門檻,他坦言道:「不得不說中文系裡面的確很多人沒有達到這個門檻。」他也指出,系上開了許多古典文學課程,但免修考門檻卻是看重作文成績,「如果今天國文課程都轉變以寫作或現代文學為主,那以作文成績來評比並無問題,但現狀並不是這樣。」顯示免修考門檻不僅過高,其中注重的寫作能力也與當今國文課程注重的古典文學素養不相符。 由於大學國文課程中,包含一堂系上必修的先修課程——〈先秦兩漢文選〉,因此中國文學系的多數同學沒有申請國文免修的意願。圖為國立臺灣大學〈先秦兩漢文選〉課程使用的課本。 圖/李昀璇攝綜觀免修核准名單,醫學系學生就占了1/4,卻未見一位中文系學生,顯示多數人可能皆不及申請門檻。事實上,去年六月中文系在教務會議中提出《國文免修辦法》時,部分學生代表就已質疑免修考門檻過高,將導致許多學生因達不到門檻而被阻隔在外。「那時候教務處和中文系站在同一邊,掌握會議秩序,且擁有人數優勢,就被壓過去了。」臺大學生會長張承宇表示,雖然當時學生代表嘗試爭取更多討論時間,最終仍未成功。在10月22日的教務會議中,學生代表質疑免修考門檻過高,導致申請人數僅59人,與預期的800人相差甚遠。中文系教師代表則解釋,免修考申請人數過少的原因可能為:學生想修大學國文、學生考試意願低。對此,前教務會議電資學院學生代表葉泓佑認為,學生的確可能因為不便到校考試,而降低參與意願,然而,「就算考過免修考,得到學分,一樣有權利修大學國文。」他指出,學生並不會因為想修相關課程而放棄免修機會,認為中文系此說僅是無稽之談。針對免修制度的修訂,張素卿則表示,未來會再研議放寬國寫測驗成績的標準,目前也正在尋求相關數據,希望依賴可靠的資料訂定適當的門檻。今年六月的教務會議上,臺大學生會曾提案將大學國文必修課程通識化,然而最終並未通過。「這些能力培養為什麼要被大學國文壟斷?」主張大學國文必修通識化的張承宇強調,學生會並不完全否定大學國文的內容,而僅是希望改採通識化,讓學習更具彈性。學生不僅擁有更多選擇,不被必修課程綁住,中文系老師也能根據專業,開設更多元與現代化的課程,吸引真正希望學習國文領域知識的學生。「必修課代表畢業生都應該要具備這門課培養的能力,但大學國文到底要給我們什麼能力?」張承宇認為,其他課程也能培養中文系強調的寫作與思辨能力,且大學國文的課程內容差異大,例如新詩或小說賞析與老莊思想就難以與其連結,但是哲學概論與社會學就都能訓練思辨能力。然而,雖然大學國文也有開設寫作課程,但葉泓佑表示,大學生需要學習的是學術寫作而非文學寫作,因此和學生期望的課程內容仍有落差。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於今年六月教務會議上提案,希望將大學國文必修通識化,然而最終提案失敗。圖為大學國文課本示意圖。 圖/李昀璇攝對此,張素卿認為,通識課程是培養學生在不同學術領域間進行對話,而必修課程則是培養各領域皆須必備的基礎能力。他表示,每個科目都會涉及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且語文能力增強更能夠有效整合、深化專業知識,而大學國文與英文都是屬於基本語言能力,因此不僅是英文,國文也有作為必修課程的必要性。針對學生的質疑,張素卿表示,未來會持續追蹤學生與職場注重的語文能力,更改課程設計。雖然目前國文免修申請人數不如預期,但張素卿提到,過去校內推動英文免修制時,經過三年的時間才研議出理想的制度,並實際符合預期的申請人數。而國文與英文同為基本語文能力,他也期許能透過儘早修正國文免修制度,以在三年內達到預期效益。張承宇則表示日後會繼續統整學生的意見,持續進行倡議。
【政大課程精實】預排幾近完成 部分專業課程可充抵通識
校園
第1614期
【政大課程精實】預排幾近完成 部分專業課程可充抵通識
焦點
2015-12-31
【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政大課程精實方案已於11月底通過,12月21日教務會議通過「一般通識課程開課暨專業課程充抵暫行要點」,未來各院一、二年級的專業課程經審核後可充抵一般通識,可望解決精實後各系無力支援通識課的問題。截至12月31日為止,全校僅餘商學院一系尚未提交預排課表。政大教務處23日召開「課程精實方案執行說明會」說明執行進度,並公布「課程精實方案相關配合執行事項時程表」。各院須於105年3月18日前提交精實計畫書,105年4月11 日送校課程委員會審查。105年6月將完成各院課程手冊編撰,載明院教育目標、課程地圖、畢業門檻、課程規劃、課程總覽等,105年7月起供線上查閱。會中公布教育學院的課程手冊作為範本,也要求各院提供課程檢核表協助學生確認修課進度。新版授課大綱增列學生學習投入時間及教師office hours。校方於會議中提供「課程精實及教師授課鐘點調整計畫書格式」,各院必須填寫院內系所精實前後的必修、選修及畢業學分數、開課量及總時數、專兼任教師時數總時數。英文系副教授林質心指出,校方提供的計畫書只是一個個的表格,供系所填寫精實前後的開課數。這可能有助系所討論如何減課以符合時數;卻未讓系所討論「如何讓課更紮實」,思考「這個課精減後有什麼好處、這個課併班後的壞處怎麼解決」。她認為計畫書應該詳列被精實掉的課程、說明精實後的優缺點、彌補缺點的辦法等。精實方案通過 一票之差維持全校實施政大精實方案主要有三項原則:「專任教師每學年授課時數12小時、不超過四門課為原則」、「逐步調降各系畢業學分數至128學分」、「三年內各系調降必修學分至畢業學分之40%為原則」。校長周行一曾於11月21日校務會議中口頭指示,將精實方案中「各院『應』參加」改為「各院『得』自主參加」。11月30日校務會議中,周行一表示事後有老師反應,精實方案應一體適用,避免一校多制,因此當天會議針對「『應』是否改為『得』」進行無記名投票,結果以46:45一票之差,回歸全校一體適用的規定。會議最後以44:18通過精實方案。表決前有教師要求清點現場人數,學生代表立刻全數離席,但所餘與會人數仍到達法定人數。學生代表最後全數返席投下反對票。校務會議學生代表許翔甯表示,並非反對精實,但認為應在各院自主的情況下推行,因此投下反對票。學生代表葉乃爾則針對表決結果提出三點訴求:一、呼籲校方應將公聽會程序明文化,確保各院確實開會收集學生意見的管道。二、各院院課程委員會應有學生代表出席並擁有表決權。三、方案應加入「煞車條款」,若未達到成效,各院系仍能回復實施前情況。針對第一項,會中表決通過,各院均須召開公聽會邀請學生參與。方案提供彈性    自主程度待檢驗精實方案部分條文在多次討論後已放寬;無法調降畢業學分的系所,應說明理由後送院、校課程委員會及教務會議審查,通過後得暫緩調降。無法降低必修學分數的系所,敘明理由後送院課程委員會及教務會議備查,得暫緩調降。舊版本不核發超支鐘點費,新版本改為三年過渡期間仍依照現行辦法核發。至於放寬後的方案是否真的具備彈性,許翔甯認為,所謂的彈性只在三年過渡期內適用,暫緩期結束後仍需達校方規定,無法解決教師員額不足及大班制的問題。課程手冊範例(教育學院課程手冊) pdf檔新版授課大綱範例【相關報導】從專業走向多元 大班制恐影響教學品質政大課程精實轉向各院自主 月底臨時會續審 政大課程精實方案相關配合執行時程表。 製表/張方慈(資料來源:課務組)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