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學生示威反職場霸凌 呼籲政府正視吹哨者權益
影音
第1802期
學生示威反職場霸凌 呼籲政府正視吹哨者權益
焦點
2024-12-06
【記者林以晴 陳樂怡台北採訪報導】由學生發起的「台灣反霸凌護吹哨遊行」,於11月29號齊聚勞動部前示威,表達對職場霸凌文化的關注與不滿。抗議成員手持「反霸凌,護吹哨」的標語牌,呼籲政府重視吹哨者的權益。遊行發起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李超群說:「我覺得這是應該要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善良,我也看到很多人這幾天打電話告訴我,他吹哨了,他很害怕,他也分享他以前被霸凌的經驗。那如果今天沒有人站出來,沒有人喊出來,大家都會忘記這件事情。」 團體提出三大訴求,第一,要求徹查霸凌事件真相,公開事實並追究加害者責任;第二,呼籲政府加速制定《吹哨者保護法》,保障吹哨者免受報復;第三,推動完善揭弊者保護機制,確保揭弊者的基本權益。參與民眾趙頌穎說:「我覺得起碼以台灣現在的環境,應該保護吹哨者是最重要的,等到他的情緒已經到極限,只能透過自殺的方式來吹哨的時候,對雙方都是傷害。」 吹哨者是指,為了阻止不公或危害發生,舉報貪污、欺詐、環境破壞、職場霸凌的人士。然而,吹哨者往往面臨重大風險,可能遭到報復性解僱、威脅、職場孤立,甚至法律訴訟等不公對待。吹哨者洪瑞壕分享他的經驗:「我曾經在疾病管制署做政府採購,那個時候疾管署的長官就是對我施壓,要把不合格的廠商,透過補件的方式來讓它變成合格。但是事實上我拒絕了。那我拒絕的結果就是,不僅調離採購職務,而且還在短期內,就是大概在兩年的時間之內,換了三次位置。」 為避免吹哨者受到不當對待,立法院已在11月7號初審揭弊者保護法草案,通過以下兩項條文。一,揭弊機關接到檢舉後,應展開調查,並可要求揭弊者或相關單位提供證據協助。相關人員若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配合。二,如果揭弊者依照法律程序檢舉的內容涉及國家機密、營業秘密或其他依法保密的事項,則不會因此承擔洩密的法律或倫理責任,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及職業上的懲戒 但洪瑞壕仍擔憂道:「其實我並沒有辦法相信,在目前的法制下,可以保護我這個吹哨者。他們完全可以對我做更多的職務調動,或者是阻擋我休假,甚至影響我調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林志潔分析道:「我覺得值得討論的就是,不同的人他需要的保護不一樣,你到底要開放到怎樣的揭弊。那到底應不應該內部揭弊先行,是不是也應該以公司的大小, 來區隔揭弊的對象。」 台灣推動吹哨者保護法已行之有年,仍有許多立法細節待專家討論,民眾期待政府盡快完善相關法規,讓吹哨者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下發聲。
反對《憲訴法》修正案 百位律師上街抗議
影音
第1800期
反對《憲訴法》修正案 百位律師上街抗議
2024-11-22
【記者王立昊、王振驊台北採訪報導】逾百位律師發起的「1116律師界守護憲法遊行」,16號從襄陽路出發,並於濟南路進行集會短講。300位律師換上律師袍走上街頭,反對憲法訴訟法(簡稱憲訴法)修正草案,擔心此法案造成憲法法庭停擺,危害人民權益。 今年9月27號與10月24號,立法委員翁曉玲分別提出《憲法訴訟法》第四條、第三十條等四條修正草案,此修正草案不僅將大法官出席人數標準由「現有總額」修正為「法定總額」,要求需10位以上的大法官出席才能開庭及通過判決,更將憲法法庭作成裁判的門檻由原先過半數同意,提高為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律師林俊宏表示:「這次遊行主要的目的,我們是希望說立法院不應該通過翁曉玲所提出來的《憲法訴訟法》的修法版本,因為我們認為這一部修法的版本,它會造成憲法法庭的實質癱瘓。」 目前我國大法官為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上任。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規定,司法院大法官法定總額為15位。然而,憲法法庭中7位大法官於上個月底任期屆滿,以致目前僅有8位大法官在職,需等到今年12月底,待立法院審理通過,才有機會補齊名額。倘若此次修正草案通過,需要至少10位大法官參與憲法法庭,才能做成裁判,一旦大法官人數不足,憲法法庭將被迫停擺無法運作。引起此修正草案存在「癱瘓憲法法庭」的疑慮,並擔心破壞憲法中所保障各院「權力分立」與「權力制衡」的原則。 律師林俊宏補充:「我們台灣現在的狀況是實際上只有八個大法官,那憲法的規定是說,其他的大法官的人事權應該由立法院行使,可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立法院並沒有行使這樣的人事同意權,也沒有開始在進行。所以實質上的目標,其實在我的觀察,他不是真的要去修法,他是要癱瘓我們的憲法法庭。」民眾黃少寰說:「我覺得說這是一個國家政府的組成權力分立,所以如果它被破壞的話,就算現在沒有被影響到,未來有什麼案件的釋憲案會被擋住。」 而是否應提高憲法法庭門檻,民間眾說紛紜。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明:「我們所有合議制機關都有的制度,就是最基本的門檻,那這一點我覺得是本來就該有的,希望大法官不要空轉,應該去施壓給總統跟立法院,叫他們認真執行他們該有的憲法職責,我覺得這是兩個應該要分開處理的事情。」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林永頌認為:「台灣曾經四分之三(同意)。要走回去嗎?你走回四分之三,當然也可以,(憲法法庭)很難成立或者很難通過,但是人民的權利就很難救濟。」 相較此案,各國的類似法案備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外界呼籲修法需具備縝密的規劃,才能避免人民權益受損。
秋鬥遭警方舉牌警告 再掀《集遊法》爭議
影音
第1799期
秋鬥遭警方舉牌警告 再掀《集遊法》爭議
2024-11-15
【記者李香霆、林芷彤、林偌甯採訪報導】「已經違反集會遊行法之規定,我們現在依集會遊行法25條第一次舉牌警告、第一次舉牌警告。」一年一度秋鬥大遊行在凱道展開,抗議民眾因行經未申請停留的路段,遭警方以《集會遊行法》舉牌警告。 《集遊法》自動員戡亂時期訂立,因法條有限制人民言論自由的疑慮,至今已提案修法四十多次以上,但多以朝野無法達成共識收場。近期台灣民眾黨再次提出修正草案,希望重新檢討此法的核心規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林佳和表示:「集會遊行法誕生在臺灣民主極度不成熟的時期,所以它充斥了非常多從近代眼光看來已不合時宜的規定。」他認為越是自由民主的國家,應盡量避免事中的追緝,更不要事前的許可。 《集遊法》第八條規定,集會遊行需要事前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第四條則指出「集會遊行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也就是說,主管機關能審查人民的政治言論,並能夠藉此剝奪人民集會的自由,對此,大法官解釋,若審查涉及集會遊行的言論、內容,便違反憲法。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王曦分享實務狀況,「台北市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發生過,因為言論或者是因為拿不到其中某些文件,所以沒辦法拿到集會遊行許可這件事。」他認為現行《集遊法》具有言論自由遭事前審查的嫌疑。 另外,政府為保障國家重要機關的安全,也規劃了許多禁止集會遊行的區域,包括總統府、法院、司法院、國際機場等地區。《集遊法》在這些建築物周圍劃定300公尺的安全區域,相當於30部公車的長度,民眾無法接近此區表達訴求,導致傳遞意見困難重重。此次秋鬥遊行總指揮林子文即表示:「像我們這次申請的遊行其實也有碰到一些阻礙,中正一分局因為我們經過的地方正好對面是官邸,所以就不予核准。」林佳和認為理論上不應設置禁制區,他建議政府應具體定義集會遊行中不可逾越的紅線。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指出:「國家應該要朝報備制修法,因為只要我們沒有修法,就代表我們仍然把這個允許不允許(集會遊行)的權利交給政府與國家。」近年來,《集遊法》爭議不斷,對於法律究竟是用來限制還是保障人民集會言論自由,仍待朝野與人民共同檢視。
關渡節歡慶「食」歲 北藝大藝陣妝點本土風貌
生活
第1798期
關渡節歡慶「食」歲 北藝大藝陣妝點本土風貌
2024-11-08
【記者李宸緯台北報導】鼓樂齊鳴,花車與表演隊伍繽紛穿梭,隨著遊行隊伍將歡樂的氛圍帶入街道,為鬧熱關渡節揭開序幕。2024鬧熱關渡節(以下簡稱關渡節)在10月26日以踩街遊行作為開場,踩街團隊由關渡國小管樂隊、關渡宮、跆拳道館等組成,從關渡知行路行至活動主場地關渡棧橋水岸公園,活動現場更有森林市集、社區匯演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陣表演,透過在地團隊的演出,增進和關渡地區的連結,展現當地人文特色及樣貌。 今年的關渡節以「食歲」為題,除了用諧音來表達活動十周年外,「食」也傳達「民以食為天」的理念。關渡節策展人,現就讀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的方怡婷表示,圍繞「食」的概念,本屆首次舉辦「關渡宴體驗餐桌」,與15間在地店家合作,藉由藝術呈現關渡的飲食特色,藝術家發揮美學擺盤各類美食,說書人則娓娓道來在地美食故事,為關渡人打造一場視覺、味覺與聽覺的饗宴。 除了體驗餐桌活動外,北藝大藝陣是校內多年的傳統文化,對關渡地區而言也是頗具代表性的表演。藝陣表演以舞蹈、戲劇、音樂等多樣形式進行演出,並融合系所特色,讓觀眾感受到學生對於藝術的熱愛。北藝大課外活動指導組長王玉玲分享,今年為北藝大創校42年,以42的諧音「舍」表達宿舍的概念,以學校是學生們第二個家為題發揮創意,「同學們藉由藝陣設計發揮創造力之外,更能學習團隊合作的能力。」王玉玲補充道。 藝陣表演由動畫學系與美術學系學生進行演出。動畫學系以廣受大眾喜愛的動畫片為主題,利用道具生動呈現城堡與公主的形象,搭配戲劇表演和最後的合舞,將觀眾帶入童話般的夢幻世界。「結合『舍』的概念與系上特色,呈現大家熟悉的動畫片,一同回到童年時光。」參與本次演出的北藝大動畫學系盈承(化名)分享道。美術學系的藝陣表演則以戲劇形式呈現,劇中加入蒙古包、東方部落元素與北藝大校牛等特色,並靈活運用美術學系的專業設計能力,為全場帶來驚豔的視覺享受。北藝大美術學系黃翊婷談及發想過程,說道:「我們融合多位同學的理念,最後再進行統整。」將每個人獨特的想法融入到表演之中,才得以呈現具層次感的演出。 「希望藉由北藝大的藝陣演出將藝術的能量帶給關渡社區,打造出藝術小鎮的概念。」方怡婷說道。透過打造藝術村,吸引更多人了解這塊土地的人文風貌。談到關渡節與在地活動的未來規劃,他提到,「關渡宴體驗餐桌」首次舉辦便收到相當好的迴響,因此期許未來每個月都至少舉辦一場辦桌活動,不只讓在地民眾藉由「吃」來認識關渡,更能利用美食與藝術的特點,以關渡節作為起點,透過多元活動吸引外地人前來觀光,讓更多人了解到關渡的文化。
加國大學生上街倡教育普及化 「全國行動日」抗高昂學費
國際
第1785期
加國大學生上街倡教育普及化 「全國行動日」抗高昂學費
2023-11-15
【記者劉芯妤綜合報導】加拿大學生聯合會(Canadian Federation of Students, CFS)於8日在加拿大各省舉行全國行動日(National Day of Action)遊行。許多大學學生會走上街頭,倡議各省政府推行免費大學教育,使大學教育普及化,讓經濟因素不再是學習的阻礙。 學生手舉遊行標語「FIGHT THE FEES」與「FREE EDUCATION NOW」,希望能夠以走上街頭倡議來實施全民教育普及化的願景。 圖/Jether提供(Instagram: jeeetherrr)加拿大安大略省學生聯合會(Canadian Federation of Students-Ontario, CFS-O)婦女代表米特拉.雅庫比(Mitra Yakubi)在聲明中指出,大學生長期以來一直被政府拋在後面,而不斷增加的生活成本加劇了學生的困境,組織因此提倡大學免學費,「因為這是唯一能確保所有人獲得教育的途徑。」就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心理學系三年級的Jane(化名)贊同地說:「免費大學教育使學習變成所有人的權利,這對於想讀書的學生們是件好事。」 學生在遊行中向政府提出訴求,除了高額學費嚴重影響學生就讀意願外,上漲的生活成本也是影響學生就讀的因素之一。 圖/Jether提供(Instagram: jeeetherrr)「從1979年到2019年,政府補助大學的營運資金從原本的85%下降到46%。」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 YorkU)教育學院名譽教授保羅.阿克塞爾羅德(Paul Axelrod)提到,加拿大經歷經濟蕭條與新冠疫情後,各省政府減少對學校的補助。他解釋,大學被迫以提高學費的方式維持校園良好運作,缺少的資金由學生負擔。「這場全國性的學生抗爭活動凝聚學生的力量,能有效地克服目前加拿大高昂學費的困境。」參與活動的攝影師Jether(化名)說道,表達對遊行的支持。針對學費年年上漲,Jane表示,加拿大有許多學生傾向選擇專科學院就讀,而非學費較昂貴的綜合性大學,甚至許多人高中畢業後就進入職場。他補充,即使順利進入大學,也有學生因為就讀時無力負擔學費,被迫轉學至學院。 學費不斷攀升,加上住在學校周遭租屋處需付的龐大租金開支,使得許多大學生不得不在課業之外兼職多份工作。 圖/Jether提供(Instagram: jeeetherrr)阿克賽爾羅德表明,政府為避免高額學費引發學生抗議,因此限制學費的上漲幅度,但依舊可以觀察到學費每年穩定增加。Jane坦言:「我覺得學費對我而言是很沉重的負擔,因為我就讀的學校學費每年都在上漲。」他提及,身邊許多同學因不堪學費上漲,必須在課業之餘打工補貼學費。阿克賽爾羅德也提醒道:「如果無法保證政府將填補空缺的大學營運資金,即便大學免費,也不能增加一般人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他認為學生須持續向政府施壓,使政府提供更強而有力的學生援助計畫,提高學生就讀大學的機會。
遊行抗議地獄職場 醫事人員上街爭勞權
校園
影音
第1783期
遊行抗議地獄職場 醫事人員上街爭勞權
2023-10-26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黎昕俞、王華琳、李雨羲台北採訪報導】民眾變裝成不同角色走上街頭,高喊心中的不滿。眾多醫療人員於22日集結於立法院前,舉辦醫療勞權大遊行。活動結合萬聖節,將高壓的工作環境比喻為地獄,控訴現今的醫療亂象,爭取勞工權益。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郭蕢瑩表示:「如果是像一般的遊行方式,我們覺得有些人他是不敢出來的,所以希望用比較輕鬆、有趣的方式,鼓勵大家一起站出來。」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等第一線醫事人員,於此次遊行提出四大訴求。希望政府正視醫療人員過勞的問題,明定三班護病比與制定合理工作量,同時期望確保職場安全,改革輪班與跨科支援亂象。更呼籲政府重視醫療專業,提供執業保障與合理薪資待遇,最後要求公部門依法履行健保制度,並在會議中納入醫療勞工代表。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周佳欣說:「《職能治療師法》已經10幾年沒有修法了,但是修法沒有成功,我們很多事情不能做。其實我們要服務很多的民眾和個案,可是卻會變成是違法的行為,這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權益。」自疫情以後,醫療體系因過勞、低薪等問題未能改善,加上成效不佳的改革政策,使職場環境持續惡化,讓基層人員離職率再創高峰。臺大企業工會理事長楊心慧補充:「護理人員的薪水幾乎是沒有長進的,近30年來甚至是持平的狀況。而我們也會遇到很多職場霸凌,或是醫療環境上跟病人有一些醫療糾紛。那其實整體來說實習生都看的出來,我們的工作CP值真的很低,並不是新進人員會想要選擇的行業。」低薪、工時長的職場現況,除了造成醫護人才大量流失,更間接影響學生就讀相關科系的意願。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生劉柏均提到:「現在對醫護有興趣的人,反而不敢去做,因為看到這麼慘的待遇跟工作環境,反而就卻步了。」醫療前線人員惡劣的職場環境,政府若無法改善,留不住舊人,新人也不願進入職場,惡性循環之下,危害的依舊是廣大民眾的健康。
【大學事】藻礁遊行籲關注:青年看生態與能源轉型兩難
校園
第1760期
【大學事】藻礁遊行籲關注:青年看生態與能源轉型兩難
2021-12-15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藻礁公投投同意,非褐護家園!」舞台上與台下的人們共同大聲疾呼著。11日,由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藻礁公投推動聯盟所共同主辦的「搶救藻礁投同意,非褐非核護家園」遊行,於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前的中央藝文公園集合。主辦單位為呼籲民眾於本次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20案(註一)投下「同意」票,邀集各領域的專家與學者進行短講,現場也上演了以海洋生物為主角的行動劇。註一:「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 青年志工們幫忙鋪設支持藻礁的大布條,在炙熱的陽光照射下,展現對於藻礁保育的決心。 圖/黃亭茹攝此次遊行吸引了許多關心公共議題的青年共同參與公投討論,對環境議題展開反思。致力於關切藻礁議題的青年組織「青年挺藻礁」表示,組織成員多心繫台灣土地,因此紛紛加入保護藻礁的倡議行動。而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王偉軒提到,自己加入藻礁志工隊後,才發現台灣其實有很多土地問題,「人類不能只為了『自利』,而認為可以任意傷害其他物種。」天然氣目前是台灣最二大的發電能源,為因應國際減煤、減碳趨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10月下旬將原本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修正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圖中左方為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右方為彰化縣醫療界聯盟前理事長蔡志宏,手中拿著表示支持藻礁保育的導演侯孝賢照片,其因故無法參與。 圖/黃亭茹攝針對此次藻礁公投,同意方與不同意方皆對「台灣能源轉型」提出見解。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曾任公投第20案正方意見陳述人,他認為,​​政府若要階段性提高天然氣發電,那就應選擇適合、安全的位址,但大潭位於台灣海峽最狹窄、風速與風浪最大的位置,不適合蓋大型廠房。「青年挺藻礁」也認為遷離三接和能源轉型並不衝突。他們指出,至三接遷移到台北港之前,目前擴建中的台中第二天然氣接收站其實就足以支撐大潭電廠的供氣量,若有電力缺口,也可以在三接遷離期間在大潭興建「FSRU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註二),以支持短期電力需求,待台北港三接建設完成,便能供氣到大潭電廠。註二: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全稱為「浮動式儲存及再氣化裝置」(Floating Storage Regasification Unit,FSRU)。FSRU主要能用於運輸、儲存液化天然氣,其成本效益較高。近年來許多小型新興市場為滿足天然氣需求,不需花大錢造就陸上型接收站,轉而採用FSRU來接收。王偉軒則指出,燃氣的排碳量就算比燃煤少,對全球暖化仍有很大的影響。他失望地表示,政府目前只顧及短期目標,並未思考能源轉型的長遠規劃,如落實企業的節能減碳目標。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學生魏孝潔認為,減煤期程是國際趨勢下所訂定的,台灣若沒有按時達標,其實不會造成太大傷害,至多為國際的譴責。「不過在藻礁上蓋三接,這對生態的傷害絕對是巨大的。」他說道。 關心環境議題的行為藝術家曾啟明,頭上頂著由麻線編織而成,象徵藻礁的物件,以示其堅定信念。 圖/黃亭茹攝而公投第20案反方意見陳述人、國立臺灣大學助理教授趙家緯則呼籲大眾重視能源轉型的迫切性。他認為,由於其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較低,加上近兩年用電成長率提高,綠能成長速度又延遲,若要達成原預期的減煤目標,三接的可行性最大。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生許冠澤也表示,自己雖然支持「非核家園」政策,但在再生能源發展成熟之前,仍須仰賴天然氣作為基載電力。「台灣能源電力短缺是很明顯的事實。」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金運程則認為,減煤、減碳是國際趨勢下的必要選擇,而建立三接能為再生能源爭取更多發展的時間。 在遊行中可看見青年志工們身著粉紅色背心,共同呼籲民眾於18日投下「同意」一票。 圖/黃亭茹攝為因應環團訴求,政府提出「三接再外推方案」(註三),聲明將不再影響藻礁發展。針對此方案與藻礁保育間的爭議,蔡雅瀅直言,大潭本應被規劃為生態保護區,若在此建造巨型人工構造物,不可能不傷害環境。他強調,藻礁須在風浪巨大、污濁的獨特水域中生長,但建港後水象將趨於穩定,當地生物可能無法繼續存活。註三:分為四大項:一、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離岸邊1.2公里二、不浚挖、不破壞水下礁體三、原外海填區21公頃不填、防波堤從7133公尺縮短至6026公尺以便海域更開放四、工程成本增加150億,且延後兩年半供氣青年挺藻礁認為,政府雖稱「三接再外推方案」可以保護藻礁,其實只是減少直接開挖藻礁的面積,但整個工業港仍把藻礁「圍住」了。「這必須建立在對於政府的高度信任下才可行。」魏孝潔認為,台灣電力公司在施工時就意外剷除500平方公尺藻礁,使他不禁質疑政府的承諾。 遊行民眾們各自手拿「我同意,救藻礁」、「我同意三接遷離」等標誌以示其觀點。 圖/黃亭茹攝而趙家緯指出,「三接再外推方案」是以「對生態衝擊最小化」作為規劃標準,他認為此方案已是政府在民意壓力下所做出的讓步,也是許多環保人士共同討論而得出的共識。許冠澤則感慨表示,政府更新方案,即表示他們願意回應正方訴求,「我從2016年開始接觸環境議題,其實這是對環境運動來說很難得的結果。」不過,金運程仍對政府所聲稱的「不浚挖」抱持懷疑態度,他認為這仍有可能衝擊生態。「從校園開始公開討論公共議題,從學生開始產生對話的空間。」王偉軒表示,學生的話語權雖然不大,但只要團結一心,仍有能力改變局勢。許冠澤則認為,雖然公投是二元的選擇,至少社會正努力形成共識,以公共決策的過程來說已有所進步。正反雙方皆呼籲政府,在公投前舉辦更多公聽會,才能真正落實審議民主,達成有效溝通。 台上與台下共同隨著歌舞搖擺,倡議民眾有關藻礁保育的重要與急迫性。 圖/黃亭茹攝
希臘反帝主義大遊行 悼念理工大學起義事件
國際
第1758期
希臘反帝主義大遊行 悼念理工大學起義事件
2021-12-01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11 月17日,逾3萬希臘人上街,進行每年定期的「反帝國主義遊行」,以悼念發生於1973年的「雅典理工大學起義事件」(以下簡稱理工大學事件)。民眾控訴當年希臘軍政府的血腥鎮壓,同時抗議支持該政府的美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下簡稱北約)。此次遊行大多參與者屬於左翼(註一)、無政府主義團體、工會團體和希臘共產黨。註一:在希臘,左翼(左派)人士通常支持平等原則、女權主義、社會進步主義,且反法西斯主義和反種族主義。 遊行民眾拿著一部分沾有污點的希臘國旗,以表示這段黑暗歷史的存在。 圖/克里斯.德梅蒂克提供參與民眾​​博爾塞.尼基 (Mpolse-Niki)說道:「獨裁是由美國和北約所煽動的,這就是為什麼這次遊行具有強烈的反帝國、反資本主義特徵。」參與民眾​​瓦格里斯.科雷斯(Vaggelis Korres)表示, 理工大學事件對希臘人來說是一堂重要的歷史課,使每個人都能了解極右翼政府(註二)對於希臘人民的迫害。註二:極右翼政府主張排外思想和以反菁英為訴求的民粹主義。 孩子在11月17日遊行當天上街放置花朵以示悼念48年前犧牲生命的年輕人們。 圖/截自瓦格里斯.科雷斯推特自1967年希臘軍政府掌權後,政府基於政治、信仰等差異迫害異議人士,限制人民討論政治,故抗議者高呼「麵包、教育、自由(Psomi - Paideia - Eleftheria)」的口號,要求政府振興經濟、提供免費教育,並放寬對人民的意見表達限制。1973年11月16日,學生運用自製的廣播電台重複播送:「希臘人民,理工學院是我們和您的鬥爭旗幟,也是我們反對獨裁政權和爭取民主的共同鬥爭旗幟! 」隔日清晨,希臘軍政府以坦克攻入校園,造成至少40位平民死亡、超過100人受傷。 此為小孩用手繪畫下希臘軍政府於1973年11月17日的血腥鎮壓畫面。 圖/截自克里斯.德梅蒂克推特「1973年的歷史與當今希臘政治局勢關係緊密。」科雷斯說道。擔任地方媒體「NEWS 24/7」主編的克里斯.德梅蒂克(Chris Demetics)表示,疫情時代賦予遊行更新的意義。他解釋,近年希臘社會問題叢生,示威的新目標是要求政府建立更強大的衛生系統並尊重勞工權益,且抗議者也藉此呼籲減少過去兩年希臘街頭盛行的警察暴力行為,以呈現希臘人民對於當今政府的不滿。 希臘年長者們一同為48年前的歷史抗議與悼念,許多人為此落淚。 圖/克里斯.德梅蒂克提供科雷斯提到,這段歷史是不同年齡與立場的人們進行辯論和溝通的機會。德梅蒂克說道:「軍政府結束後,我們了解到兩極化帶來的影響。」他認為對於政治的討論不應只局限於左派與右派。他也補充,當今學校課程談論專制統治時,將其描述為希臘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代表希臘人永遠不能忘記的教訓。
酒吧下藥文化猖獗 英青年上街控訴惡行
國際
第1756期
酒吧下藥文化猖獗 英青年上街控訴惡行
2021-11-03
【記者張珈爾綜合報導】「我曾喝下摻有強姦藥物的飲料,幸好朋友及時發現神智不清的我。」參與遊行的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學生梅根.巴洛(Megan Barlow)心有餘悸地說道。大批英國青年於10月27日晚間上街遊行,從曼徹斯特各地匯集至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呼籲夜店、酒吧營業者以及警方重視英國逐漸失控的「下藥文化」(Drink Spiking)。 曼徹斯特大批青年上街遊行,盼引起更多人關注「下藥文化」的猖獗。 圖/阿齊.理察斯(Archie Richards)提供「下藥文化」是指顧客遭不明人士將烈酒或藥物摻入他們所點的飲料,較常發生在夜店或酒吧。近年來英國各地已有多人受害,表示喝下飲品後感到虛弱、暈眩,甚至因而遭到侵犯。「我有不少朋友遭下藥,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走上街頭。」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學生班傑明.哈伯斯(Benjamin Hobbs)語氣堅定地表示。抗議當天,受害者在廣場輪流痛訴自身遭下藥且侵犯的經驗,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哈伯斯說明,抗議者不僅透過遊行表達訴求、聯合抵制酒吧及夜店等場所營業,也希望相關業者及警方挺身而出,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當地民眾的權益。哈伯斯補充:「我們要求當局、警方及業者積極宣導以提高民眾的警覺,同時加強夜間的街道照明。」巴洛也指出,該遊行不僅希望引起曼徹斯特當地民眾的注意,更期盼在全國發揮影響力。 抗議者高舉「這不只是女性的問題」標語,呼籲相關業者及警方挺身而出,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當地民眾的權益。 圖/莉莉.凱文(Lily Cavan)提供此外,當地也有許多酒吧及夜店業者表達對於該遊行的支持,夜店「42街(42nd Street Nightclub)」經營者透過Instagram貼文宣導,希望提高民眾對於飲料遭摻入不明物質的警覺,也表示每個人都有權利在夜間安心地外出玩樂。同時,該夜店也在遊行當日自主歇業,一同抵制「下藥文化」。此外,42街業者也在官網強調,未來會繼續將飲料「封口」處理,確保店內飲品安全無虞。 夜店經營者貼文支持該遊行,並以圖文方式宣導如何辨別遭下藥之飲品。 圖/截自42號夜店Instagram「我們正在等待曼徹斯特市議會和其他地方當局的回應,期望他們提出對應的預防措施。」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學生莎恩.伍德(Sharne Wood)表示。除了曼徹斯特的抗議活動,英國各地民眾也紛紛響應「反下藥文化」倡議行動,愛丁堡、格拉斯哥、卡地夫以及倫敦等地將於近日接續遊行抗議,期盼當局、警方以及相關業者能落實對於所有民眾夜間安全的保障。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