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戴碧玲創凝香體敷料 緩解犬隻潰瘍出血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708期
改善聽力兼保暖 耳罩式助聽器促血液循環
2019-10-09
【記者張珮慈綜合報導】聽力是人類和世界交流重要的感官之一,但隨著年紀增長聽力卻容易退化。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的學生陳廷宇與陳廷軒,發明「提升人體小腔體微血循環」的裝置,盼預防與改善老年聽力衰退的現況,並於1日獲頒2019海峽兩岸高校「長河金秋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金獎。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陳廷宇和陳廷軒獲2019海峽兩岸高校「長河金秋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金獎。 圖/陳廷宇提供因考量到耳掛式可能造成耳朵的負擔,陳廷軒說明,「此裝置的外觀我們設計成耳罩式,除了美觀,在冬天還有保暖效果。」而若為耳道式則擔憂支撐力不足。此外,人體耳朵構造分為外耳、中耳與內耳,耳蝸為內耳中一構造,用於感受聲波並傳送至大腦,而聽力損失的原因大多源於耳蝸內微血循環不良。 此裝置外觀設計如同耳罩式耳機,在戶外使用能減少他人異樣的眼光。 圖/陳廷宇提供因此團隊選擇在裝置內設計軟性加熱片,即易與機器貼合的平面狀加熱體,首先提高其溫度後,方使內部零件上的鍍膜產生遠紅外線,再經由聚焦射入用於傳送電磁波的元件最後導入內耳。由於在此波段內的遠紅外線頻率,與人體細胞內水分子的頻率相同,因此能使水分子產生震盪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細胞的生命力與新陳代謝,進而改善聽力不良的問題。 「由於手指末梢循環與內耳微血循環相似,因此我們使用遠紅外線照射手指前端實驗。」陳廷宇解釋,在經過40分鐘後發現血流量明顯增加21.6 L/min,血流速則增為每秒10.5公分。現行助聽器的原理在於放大音量,但經常連同環境雜音一起放大,有時會使人耳無法承受,而同為改善聽力不良,此裝置更著重平時保健與預防,透過遠紅外線照射內耳微血管的方式改善聽力。依據內政部的老年人口比率資料顯示,直至107年8月底全國平均每3.3戶就有1戶內含65歲以上老人,陳廷宇提到,由於觀察到老年人說話聲音都需放大好幾倍,不但對生活十分不便也極易影響他人,「因此想由平時保健做起進而預防這個問題。」他說。 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數位助聽器,1萬至10萬以上的價格都有,並非普遍家庭能夠負擔,因此團隊期盼聽力的保養不因貧富而產生落差,「此裝置目前預估價格一定會比現有助聽器來得低,若未來大量生產,價格還能再下降。」陳廷宇強調。 推廣這項產品的難處在於,「一般人對遠紅外線認知的不足,甚至會誤以為是某種輻射。」指導教授郭宗德表示,此裝置未來若普及化,團隊預計會先讓有需求者試用,口耳相傳後自然能提高它的接受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哲玄則認為,此裝置立論基礎有經過相關資料的考據,且具臨床價值,但尚未經過動物實驗,具體的效果仍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