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北藝大團隊接力創作 提問人類尋「好」來由
藝文
第1733期
北藝大團隊接力創作 提問人類尋「好」來由
2020-10-21
【記者蕭淳云台北報導】影像中的舞者身穿白衣,敷著黏稠面膜在青青草原上舞動身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團隊「畢竟深愛過」參與「2020北藝大妖山混血盃」,於17日起在竹圍工作室展出作品《三萬塊》。透過將影像與聲音環環相扣,質疑現今美容產品的有效性,探尋人類追求「好」的緣由。 影像中的舞者們敷著面膜,輪流擔任領舞者,在草原上盡情舞動,創作者邱霈恩也是其中的表演者。 圖 /蕭淳云攝作品以團隊成員陳幸妤的行為藝術〈第n顆鏡頭〉拉開序幕,影片紀錄草原上敷面膜的模特兒與攝影師相互舞動的奇景。成員劉子寧再接力將舞者影像剪輯成迷因影片〈I tried〉。另外,成員許國玢則採訪敷面膜的舞者,詢問他們追求美好的理由,並將舞者求好的原因串流成音樂作品〈積極正向〉。這幾部作品看似各自獨立,卻因接力的創作方式而緊密連結,陳幸妤強調,他們試圖顛覆大眾對「合作」的既定印象,他說:「我們期待達成新的合作可能,每位創作者似乎各自表述,但卻相互交融。」 木箱上的手機,是許國玢的作品〈積極正向〉,集結〈第n顆鏡頭〉舞者的口述音檔,探討人求「好」的原因。 圖 /蕭淳云攝團隊欲透過合作模式的突破進一步探討「好」,他們認為,敷面膜是人類追求美好的表現,但過程卻與美好的感受產生衝突。因此,團隊將面膜作為展場的重要元素,並以此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成員們笑著說道:「看到朋友在敷面膜,但是他們拿下來之後說很痛(不是很舒服)。」這樣的矛盾讓他們產生疑惑,劉子寧表示說:「我們想知道什麼是好,這個好又是誰定義的。」 團隊透過電視、投影機、手機等媒介於現場呈現作品,提供觀眾欣賞創作的不同視角。 圖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提供《三萬塊》跳脫傳統藝術框架,用新世代的創作方式切入主題。劉子寧以鮮豔、奇幻的手法剪接迷因作品,畫面中的巨大面皰不時絆倒溜滑板的少年,搭配面膜廣告字幕「煥發水潤光采,晶瑩剔透」,呈現衝突、詼諧的視覺效果。觀展民眾張大仁認為,作品談論美容產業的手法十分特殊,團隊並非直接批判產品帶來的影響,而是用幽默的手法模擬美容產品廣告。他說:「(作品)重現美容產業的運作模式,留給我們更多的想像。」 劉子寧的作品〈I tried〉,將舞者表演的影像重新剪接組合,搭配鮮明的色彩與逗趣的梗圖,探討何為「好」。 圖 /蕭淳云攝除了三部接力的創作作品,展場展出另一件影像作品〈天氣預報〉,由邱霈恩揣摩氣象員的播報方式,機械地唸出面膜廣告台詞。他提到,不同於其他相互影響的接力作品,〈天氣預報〉以揣摩美妝YouTuber的表演形式扣緊主題。他解釋,因保養品僅透過儀器測試,且只是業者提出的主觀假說,他試圖提出對美容產品的質疑,「不一定有效,就像天氣預報偶爾會不準一樣。」展覽期間,邱霈恩也會每日更換影片的播報內容,如同天氣預報的內容每天皆不一樣。「2020北藝大妖山混血盃」總監趙瞬文表示,過去的妖山盃強調個人創作,近幾年希望學生走出舒適圈跨領域合作。團隊「畢竟深愛過」由美術學系、電影創作學系學生共同組成,美術學系的陳幸妤認為,創作觀點的差異可以讓雙方在討論期間激盪出精彩的火花,「對我來說是很特殊的經驗。」邱霈恩也透露,此次展出後,團隊也希望未來以藝術突擊行動的展演方式,將敷面膜的舞者們帶到更多場域進行演出。
反映新北精神 學生影像刻畫社會現象
藝文
第1658期
反映新北精神 學生影像刻畫社會現象
2017-09-28
【記者謝宜臻綜合報導】新北市文化局舉辦「2017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今年首度增設「新北精神獎」,由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一瞬》奪得,反映新北精神。「不分類首獎」得主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翔翼》,內容描述成長與死亡課題。「非劇情類」第一名則為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的《迷海龜途》,探討塑膠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威脅。 《一瞬》場景設定在新北市重新橋下,刻劃當地人物的生活以及小男孩的日常。 圖/黃立承提供《一瞬》的場景設定於新北市三重區重新橋下的市集,是導演黃立承深刻的兒時記憶,從台北回新莊的奶奶家必經的地方。《一瞬》刻劃了主角小男孩的日常點滴,劇情沒有很強的衝突點;黃立承說,成長像是一瞬的事情,「不一定是經歷了什麼戲劇化的過程,但你可以開始感覺到有些事情不太一樣。」他表示,最後一幕特別安排拍攝器材的影子,投射在小男孩房間的牆壁上,是想要傳達,「觀眾看著小男孩,小男孩也觀看著這個世界。人們都在看與被看的感受之間成長。」而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玟認為重新橋是三重到台北的重要橋樑,《一瞬》成功刻畫與記錄了許多在地與往返雙北的人們,共同的情感與記憶。黃立承補充,有別於原先想像,市集內五花八門的商品的主要客群是沒有工作,或是放假沒事做的中年男子,商品則是二手家具、老式DVD、卡帶或是幾百元的服飾等等,「那裏感覺有一個氣味或是味道,是新北市獨有的。」新星獎不分類首獎《翔翼》講述台灣喪禮文化與孩童的成長觀察。緩慢鏡頭下描述了從母親入院到過世的變動,兄弟小翔與小翼雖內心害怕,日常生活依然如故,「我認為小朋友很堅強,某方面可以說成是殘酷。小朋友不會像大人一樣,因傷痛而駐足不前。」導演吳季恩認為,小朋友會非常快地「習慣」改變。探討生與死的不只《翔翼》,新星獎非劇情類首獎《迷海龜途》以紀錄片呼籲大眾正視塑膠垃圾未被妥善處理的問題,影片主角海龜小利因為誤食塑膠,搶救四天後不治身亡。鏡頭前海龜奄奄一息的身影,一直到解剖後體內清出成堆塑膠垃圾,例如瓶蓋、棉繩等等,幕幕刻劃人類濫用塑膠製品的結果,使海龜們的「龜途」充滿阻礙。「想要透過小利這個感性角色,在影片當中的生與死,去改變那種以往大家看片被說教的感覺。」導演萬恩晶說。新星獎評審沈可尚認為這次的作品題目都和創作者切身相關,且得獎作品也都適當地反映作者真實的觀察,這是在以往經驗較少出現的現象。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