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政治進入大學座談風波:學生與校方立場分歧
生活
第1790期
政治進入大學座談風波:學生與校方立場分歧
2023-12-21
【記者吳玟錡、丁盈瑄綜合採訪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議會、政大學生會、政大研究生學會及NOWnews今日新聞,於15日合辦最後一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政大是近日唯一成功舉辦三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學校嘗試舉辦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皆面臨困境。 政大第三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由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與學生對話,運用輕鬆活潑的方式讓同學理解政策。 圖/政大學生會提供各校對於政治進入大學持有不同立場,學生籌備過程因此卡關。雖然國立成功大學成功舉辦兩場總統候選人座談,但成大「青聽南成」學生團隊於19日聲明,因校方、學生、候選人團隊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決定取消第三場副總統候選人論壇。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以校方應保持行政中立為由,強烈反對候選人進入校園演講。 政大副總統候選人座談吸引許多學生與媒體前來參與,學生可在政策講述後向候選人進行提問。 圖/吳玟錡攝「政大(對政治進入大學)抱持著滿開放的態度,還提供駐警隊、場地等資源。」政大學生會長徐致遠提及,學校的輔助是座談能成功舉辦的關鍵之一。他說明,校方需遵守候選人不得進入校園、保持行政中立等原則,因此由學生會擔任主辦單位。他希望學生可以透過座談看見候選人真實的一面,而非透過新聞片面事實、政論節目間接認識候選人們。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生李瑞霖補充,青年可以透過現場提問,更了解各個候選人的青年政策。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長徐致遠認為,學生會可試著透過溝通解決學校考量「行政中立」的難題,但學校不應該自我設限。 圖/政大學生會提供相比政大順利舉辦候選人座談,清大與陽明交大學生籌備過程受阻,清大自主學習小組召集人周永秦說:「看到政大有類似的講座能在學校舉辦,(我)對於清大相對保守的態度,感到可惜。」他無奈解釋,他們想舉辦副總統候選人座談,希望各候選人直接和學生對談,可惜清大校方卻以歷來不讓候選人進入校園的傳統,並以《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等規定,拒絕借出場地。清大自主學習小組之後決定與陽明交大學生會合辦座談,陽明交大學生會交通分會長麻筱祺分享,陽明交大場地租借單位也以有違行政中立原則為由拒絕出借場地。「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想法和傳統,除非是多數學生的共識和期待,不然不太可能為某些學生活動去改。」清大亞洲政策中心副教授方天賜坦言。他提及,每所學校在行政規範上存在差異,決策往往需經過複雜的程序和討論。他鼓勵學生在處理候選人座談、政治交流等活動的申請過程時,可以跟學校多溝通,相信校方也期望學生能參與更多公共事務。 國立清華大學自主學習小組召集人周永秦表示,接下來會以信件向清大校長陳情,詳細講述辦理政治性座談的難處,期待透過分享國立政治大學的經驗,希望校方能抱持更開放的態度。 圖/取自清大官方粉絲專頁「 此次錯失了學生可大展專業長才,展現民主風範的好機會。」清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翁曉玲遺憾表示,校方應大方借用場地給學生們舉辦座談, 從旁觀察並適當給予指導。「大學應是促進學術對話的場域。」徐致遠呼籲各校重新思考大學存在的意義,抱持開放、多元的聲音,才能達成真正的學術自由。而對於政治人物是否可進入大學演講的相關問題,清大學生事務處和公共事務組至截稿前均未提供明確回應。
青年辦《鬆勢三日節》 重現社頭織襪魅力
生活
影音
第1789期
青年辦《鬆勢三日節》 重現社頭織襪魅力
2023-12-14
【記者丁盈瑄、吳玟錡、蔡愷恆彰化採訪報導】民眾接連上台大展歌喉, 在和煦陽光下, 伴隨歌聲,揮舞扇子,盡情搖擺。 第四屆「鬆勢三日節」8日至10日在彰化縣社頭鄉再次舉行。 活動以台語「鬆勢」命名, 與英文「Sunset」巧妙形成諧音, 期望以輕鬆、有趣的系列活動, 帶領民眾認識社頭逐漸沒落的織襪產業。 鬆勢三日節總召劉孟豪表示,織襪產業雖然被叫夕陽產業,但是在像他一樣的社頭年輕人眼中,仍是一個有趣的產業。劉孟豪期望透過活動,將社頭人最愛說的「阮自細漢到大漢穿的襪子都免錢」改變成「阮自細漢到大漢穿的都是真好、真媠的襪子」讓社頭的織襪產業被更多人認識,提升在地居民的認同。將襪子一隻隻接連放進長柱狀的翻襪器具,民眾分秒必爭地將12隻襪子翻成正面。第一屆鬆勢三日節翻襪大賽精彩登場,除了社頭當地的民眾反應熱烈外,也有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賽,體驗社頭人的童年回憶。鬆勢三日節核心成員石佩姍回憶,「社頭人的客廳就是工廠,以前經過鄰居家的門口,看到的不會是電視,也不會是沙發,而是一台一台的織襪機台。」他進一步補充,社頭當地四、五十年以來,織襪已形成家家戶戶賴以維生的技術。鬆勢三日節不僅藉由翻襪比賽帶民眾了解社頭歷史,也以市集、走讀的形式帶領民眾走進社頭人的日常。民眾跟著鬆勢三日節團隊的腳步,走過農田、經過圳溝,到社頭人家裡做客,聆聽在地故事。來自外地的民眾陳脩云分享參與走讀的心得,「走讀就是有去參觀他們的工廠,或是他們的房子,配合當地的故事,我覺得有種身歷其境的感覺。」鬆勢三日節團隊多由返鄉青年組成,他們結合自身背景舉辦活動,此次他們更帶入廢料再生思維,運用織襪廢料製成聖誕掛飾、社頭地圖等佈置展覽,為廢料創造生機,也為傳統產業注入新能量。社頭居民蕭麗惠熱情地說:「經歷這麼多年,我們幾乎忘了這一段小時候的回憶。今天在鬆勢三日節,能夠重溫這個非常好的童年經歷,感到非常地高興。」鬆勢三日節透過走讀,讓青年與當地居民建立連結,成功打造「社頭人的活動」,期許未來能持續舉辦,讓更多人認識社頭在地文化。
青年大秀茶葉時尚風貌 「茶浪潮」特刊首嘗實驗性攝影
生活
第1788期
青年大秀茶葉時尚風貌 「茶浪潮」特刊首嘗實驗性攝影
焦點
2023-12-06
【記者劉芯妤新北報導】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以下簡稱茶博館)於3日首度舉辦「新茶潮 La Nouvelle Vague du Thé」新刊座談,邀請坪林青年茶業發展協會(以下簡稱茶青協會)、茶博館長與本次發行的新刊主編一同探討「茶的新印象」,書籍以時尚包裝茶業,掀開民眾對茶的想像頁章。 本次特展以時尚風格展出特刊內容,螢幕上展示茶業青年白順楊的拍攝花絮。 圖/劉芯妤攝本次活動發表的新刊「旅人食通信《不二味 》Vol. Pouchong Tea 茶浪潮」是透過「實驗性攝影」手法拍攝返鄉致力發展茶業的青年,結合大膽、創新的色彩和穿搭。攝影師讓茶青們把自己當作茶葉,攝下一連串製茶功夫,呈現「人茶轉換」的逗趣畫面。主編魏曉恩說明:「這次跳脫一些既有框架,我想讓茶觸及到各種群眾。」他補充,在與茶青協會學習品茶時,當時的會長對他說道:「你想怎麼喝茶,就怎麼喝。」頓時讓魏曉恩了解其實可以自由塑造茶的形象,特刊才得以誕生。 照片以鮮綠、精神抖擻、活力等等元素拍攝,使茶青表現出製茶工法的採摘(圖左)。 圖/旅人食通信《不二味》提供茶慶酒也是活動亮點之一,以包種茶作為基底,透過窨製薰香技術,將酒的香氣留於茶葉,使其成為不含酒精的茶酒。茶青吳柏諺說明:「茶慶酒常出現在慶祝、歡樂的場合中。」因此茶青協會選用高粱酒、威士忌與宜蘭縣酒紅露酒搭配包種茶。民眾賴姿伶驚豔地說:「我不喜歡濃烈的酒,但茶慶酒不但能削減高粱的刺激,也保留香氣。」他認為茶慶酒在市面上容易取得,非常推薦給不適合飲烈酒的民眾。 參與民眾賴姿伶最喜歡的照片是眾多茶青一排排站在茶園中,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準備引領茶走向光明未來。 圖/旅人食通信《不二味》提供茶青協會長鄭祐昇表示,想讓大家知道不只有老茶農會製茶,「其實有一批新的年輕活力正在注入茶業。」新刊拍攝便是最好的例證,然而過程卻也遇上一些困難,他笑著坦言:「就是羞恥程度有點高啦。」鄭祐昇解釋,因為茶業大多是務實工作,忽然要他跳進時尚圈,確實有些不自在。魏曉恩也提到,拍攝服裝較花裡胡哨,穿著方式更複雜且布料不舒適。不過鄭祐昇仍然認為,只要能把茶文化再向外推廣,一切都很值得。 座談會中,茶青協會長鄭祐昇侃侃而談茶青協會成立的歷史與對現今社會的影響。 圖/劉芯妤攝茶文化流傳於華人社會上千年,不過手搖飲卻是年輕世代接觸茶的第一印象,顯示精緻茶文化逐漸沒落。民眾陳沂辰舉例,「我朋友大多覺得品茶是一種很慢的生活方式,他們會失去耐心。」鄭祐昇也同意,「雖然改變茶文化很困難,但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民眾對茶的印象。」如同本次活動以潮流結合茶業文化,讓茶文化在持續向下翻頁的社會中開展新篇章。
華梵試辦生命設計週 未來擬納入正式課程
校園
第1786期
華梵試辦生命設計週 未來擬納入正式課程
2023-11-21
【記者張愷文綜合報導】華梵大學10日公告,未來每學期第十週都將規劃為「生命設計週」。本學期訂於13至17日,期許學生在這一週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活動,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從中找回生活和學習的動機。華梵校長林從一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學生重視自主學習,未來也計劃將此擴大為正式課程,以專題形式納入通識教育。 華梵大學於11月10日公布「生命設計週」計畫,大學部學生將從13日至17日停課一週,學生可選擇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課程和活動。 圖/陳慧銨提供林從一為此計畫發起人,他希望學生透過生命設計週,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從而找回學習的動力。生命設計週除了讓學生自行設計活動外,校方也整合各單位的資源,提供學生自由參加不同類型工作坊,如勇氣工作坊、生命設計工作坊等活動。參加工作坊並繳交反思實踐報告的學生,學生經師長核准即可獲得通識一學分;自行設計活動的學生則無此學分。校內工作坊為小班制,一班約12至20人,有利於師生深入溝通。參與勇氣工作坊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梁錦燕表示,參與工作坊後讓他成功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老師介紹學姐帶我到殯儀館誦經,在聽到不同的經歷後,能直面死亡。」除了校內工作坊外,身為外籍生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選擇與同學舉辦營隊,藉此機會促進感情,也體驗台灣特色文化。 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在生命設計週自行設計營隊活動,除了促進感情外,也能讓外籍生感受台灣當台的特色和文化。 圖/陳慧銨提供針對生命設計週的實施,校務顧問、同時也是生命設計工作坊授課教師蔡傳暉表達支持,他分享,工作坊成效佳,學生在工作坊結束後數日便提早繳交報告,「學生不是在交差,是真正打開心胸跟自己和老師對話。」他認為目前大學生被束縛於他人期望,「大眾賦予大學生的期望太高,導致焦慮,在工作坊能掉規範和要求,在無人評價下探索生命。」然而,由於計畫適逢學期中推動,陳慧銨提出顧慮:「有些課的期中考時間會延後,影響課程進度。」他認為校方應將學業進度納入考量。長期關注學生權益的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認為,此計畫立意良善,但對於未來是否成為全國大專院校之趨勢,還需待呈現成效後方能推測,「畢竟華梵作為先例,仍需時間讓大眾熟悉。」他建議華梵未來在每學期實施計畫後公布實施狀況,讓各大院校有機會參考。此外,張育萌認為華梵學生人數較少,在計畫實施上為優勢,「華梵師生較容易協調,但若是大型學校,基於人數、內容設計、執行力等因素,執行可能會沒那麼簡單。」生命設計週目前仍處試辦階段,林從一表示未來將如何改進以更融入大學生課業將是一大挑戰,自行設計活動者是否能獲學分也仍有彈性處理的空間。他補充,之後不排除會將此計畫設為通識課,「親自設計一個生命實踐專題,經通識中心老師審核回饋後,可拿兩學分。」他也表示,不應硬性規定內容設計或時程安排,要放手讓學生去做,才得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生命設計週」計畫發起人為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他希望藉由短短一週,讓學生空出時間發現自己的學習目的和意義。 圖/陳慧銨提供
雙城盃圍棋交流賽 台滬青年隔岸對弈
體育
第1785期
雙城盃圍棋交流賽 台滬青年隔岸對弈
2023-11-16
2023雙城盃圍棋交流賽共匯集20位青少年,與上海市的選手一較高下。 圖/林詩祐攝【記者林詩祐台北報導】2023雙城盃圍棋交流賽12日在台北市典空間展開與上海市的隔空對弈,相較一般圍棋比賽中此起彼落的「嗶嗶嗶」計時鐘聲,取而代之的是滑鼠敲擊的聲響。從200多位青少年中脫穎而出的台灣代表選手們,經過一天與上海選手的對弈,最終以14:6打敗上海隊,取得青少年聯棋賽組勝利。 台灣選手年齡橫跨國小至大學生,但無論年紀皆全神貫注於眼前棋局。 圖/林詩祐攝少了計時鐘的聲響,現場安靜氛圍顯得更加的壓抑和緊張,各選手緊盯電腦,深怕自己錯看對手的落子。第二次參與比賽的中原大學張瑋成表示,線上對弈時常會被外在的事物影響而分心,無法像實體下棋時專注在下棋本身。已經參與第三次交流賽的國立政治大學張東邑感同身受。他提到自己現在較常使用線上練習,但缺乏臨場感。他也談到,現代棋手多使用電腦AI進行復盤,經過運算的結果與建議大多相同,導致選手擅長的打法越趨相似,因此如何應對後期對手的變化才是關鍵。雙城盃圍棋交流賽開辦至今已邁入第四年,參與人數不斷上升,也新增許多項目。除了青少年組別之外,更加入職業選手巔峰賽,和職業棋士與企業家的聯棋賽,不僅增加比賽精彩程度,現場參賽的青少年選手也可以在現場觀摩與學習。張東邑進一步補充,過去雙城盃曾納入職業選手與青少年的對弈,但今年沒有保留該賽制。他期望未來能繼續保留,讓青少年更切身學習職業選手對於棋局的剖析和策略思維。談到該賽事舉辦的初衷,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副秘書長鄭建華說明,雙城盃的核心價值在於彼此的交流,相較於營造雙方爭奪勝利的緊張氛圍,更傾向於讓選手放鬆以互相學習的態度交流切磋棋藝。去年也首度加入線上相見歡環節,讓兩岸選手認識彼此,在比賽之餘分享對於棋藝的看法,也給予對方信心喊話。而針對該賽事的未來發展,今年雙方的主辦單位正著手規劃,期待明年能讓兩岸選手面對面下棋。除了在線下切磋棋藝以外,也帶來更多兩岸圍棋文化的交流。 台北市與上海市透過線上連線的方式,觀看到對方比賽現場當下的即時影像。 圖/林詩祐攝 此次職業選手巔峰賽更是派出台北選手前往上海市,與對手面對面對弈。 圖/林詩祐攝
美擬廢大學「傳承偏好」弭平階級 學生疑政策作秀
國際
第1785期
美擬廢大學「傳承偏好」弭平階級 學生疑政策作秀
2023-11-15
【記者陳婕柔綜合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與印第安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托德.楊(Todd Young)於7日發起廢除《高等教育法》的大學「傳承偏好」(legacy preference)招生制度,禁止大學招生時,將申請學生與校友或捐款人的關係納入考量,擠壓其他優秀青年入學的機會。 由於美國很多私立貴族學校需要外界捐款,故優先錄取子女成校方與校友建立關係的重要因素。 圖/依萬提供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介紹,「傳承偏好」招收制度在大學中已有近百年歷史,演變至今,政策已成為貴族學校招生的一項要素。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補充,在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禁止依據種族制度招生後,廢除「傳承偏好」制度也引發民眾爭議,政府便聽取民眾意見,推動終止「傳承偏好」招收制度的法案。托德在提案中指出,傳統招生限制其他背景且具有才華的學生入學,期望法案給予美國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 《富比士》雜誌指出,「傳承偏好」招收制度最早是由於擔心猶太人和亞洲學生數量佔據白人新教徒名額。 圖/取自Pexels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學生茱莉亞.歐(Julia OU)認同大學實行「傳承偏好」招收制度,並表示「如果未來有錢我也會捐贈給學校以保障自己小孩就讀的機會。」他說明,由於美國教育階級差異很大,權貴家庭孩子從小就獲得許多學習資源,相比之下出身於中低收入戶且難以取得較好學習環境的學生本就會於大學招生時處於劣勢。哥倫比亞大學學生依萬.曾(Ivan Tseng)認為,儘管政府廢除「傳承偏好」招收制度,仍無法避免校方採取不透明的規定來招生,「政策是否廢除只是政府在作秀,因為學校還是可以在個人經歷、性格上等無法客觀評量的地方選擇性地為學生加分。」他也提出,因政府其實無法完整得知各校招生入學的運作方式,制度廢除還是無法保證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廖元豪解釋,在美國大學自治體制下,錄取學生標準是大學的權利,政府若禁止「傳承偏好」招收制度,恐有過度干預大學之嫌。他也強調,政府應把重點放在美國的基礎教育上,平衡各族群的教育機會、讓所有人在同個起跑線出發,才是真正為弱勢家庭學生考慮。
烏干達大學首辦非洲青年月 助學生領袖提升話語權
國際
第1785期
烏干達大學首辦非洲青年月 助學生領袖提升話語權
2023-11-15
【記者陳婕柔綜合報導】非洲世代議程團體(Jeneration Agenda)(以下簡稱世代議程 )於7日在烏干達坎帕拉大學(Kampala University, KU)首辦非洲青年月(Africa Youth Month)活動,邀請青年學子參與領袖培訓計畫。世代議程領導人本森.奧尼揚戈(Benson Onyango)表示,活動期望藉由培訓提升年輕人領導的能力,改善青年在社會中不被看重的問題。非洲聯盟委員會(African Union Commission)在2022年將11月訂為非洲青年月,旨在改善非洲青年參與公共決策時,面臨不被重視等挑戰。奧尼揚戈坦言:「在烏干達機構中標示的每位青年領袖都只是象徵性的,他們實際上還是需聽從上級指令,無法真正參與政策制定。」他希望藉由課程教學讓青年更懂得運用領導術語,增強青年領袖的權利。 奧尼揚戈表示,非洲年輕人的發言時常被認為過於激進且不夠專業,想法也被限制,導致青年難以向外發展。 圖/ 世代議程團體提供「這場培訓活動,讓各方學生聚集在一起交流與認識彼此在領導上的想法。」參與活動的坎帕拉大學學生吉馬.阿高.馬博爾(Jima Agau Mabor)說明,學生會自行交談不同領域的意見,在過程中更了解自己的想法。坎帕拉大學學生納胡里拉.艾薩克(Nahurira Isaac)提及,參與學生都是坎帕拉大學各學院的學生領袖,他們在培訓中學到許多領導策略。他描述說:「老師教我們如何與被領導者建立信任感、以及與團隊合作的基礎領導能力,讓我們學習如何影響社會對年輕人的看法。」「2021年,未滿18歲的我在總統競選會上發表想法,卻沒有人願意聽我說話。」艾薩克沮喪地說。他解釋,自己很想為國家與社會盡一份心力,卻受到許多阻礙。他提到,烏干達80%人口為青年,但大多數青年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世界,導致他們仍生活在青年領袖極度匱乏的國家。坎帕拉大學就業領導與數位行銷幹事奧洛沃.奧古斯丁(Olowo Augustine)指出,非洲社區居民想法仍較落後,認為受教育的大學生遭政治汙染,因此居民無法認同青年成為社區的領導者。奧尼揚戈遺憾表明,組織很希望為青年籌辦交流工作坊,以及創建平台讓學生與國家有更多對話的空間,但目前經費不足,僅能在校內進行課程教學。馬博爾也期望未來活動可以增加與國外互動的機會,全面發展青年的國際領導能力。 奧古斯丁說明,年輕人有很多創新想法,所以有影響力的社會人士需多加鼓勵社區為青年設置決策的職位。 圖/ 世代議程團體提供
奏出北管新風貌 青年樂團首登彰化傳統戲曲節
生活
第1785期
奏出北管新風貌 青年樂團首登彰化傳統戲曲節
2023-11-15
【記者蔡愷恆彰化報導】「拜六 拜六/聽我放音樂/拜六 拜六/將家己擲挕捒(註)」,百合花樂團的林奕碩在台上同時背著電吉他,還有一把台灣的傳統樂器——長柄月琴。2023彰化傳統戲曲節「北管小搖滾」於11日在彰化縣立美術館廣場演出,首度邀請「青年樂團」參與。表演者將彰化詩人的詩集以及年輕人的日常寫進歌詞,旋律更融入傳統北管音調、爵士、搖滾等多種曲風,希望歌曲能拉近大眾與北管文化的距離。註:讀音為tàn-hìnn-sak,台語指扔掉、丟棄 百合花樂團的歌曲〈蝴蝶雙飛〉用南北管常見的傳統鑼鼓樂做為基礎改編,林奕碩也會在中間加入月琴演奏。 圖/蔡愷恆攝彰化縣為全台灣南北管保存最完善的縣市,有唯一國家級的北管演出團體「梨春園」。自1999年起,文化局每年都會舉辦傳統戲曲節,今年是第一次讓青年樂團站上舞台,期望能多元化北管的演出形式,使其觸及年輕群眾。彰化縣文化局傳統戲曲及文化資源科長巫炯寬認為,青年樂團與以往表演的差異,便是唱出社會議題與土地之間的感情,或是寫下「我就廢、我就爛」等過往沒有在北管文化中出現的精神。他指出,「若是僅展現傳承300年的曲目,便可能阻斷與年輕人對話的機會。」 圓仔花樂團的〈土〉為彰化詩人吳晟的作品譜曲,結合北管工乂譜唱段。台下無論老少都隨著音律輕拍大腿,並投入地唱著歌詞。 圖/蔡愷恆攝奪下第33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的百合花樂團以北管曲調和戲曲改編,並用傳統唱腔吟唱屬於他們的厭世、幽默與日常觀察。〈緊中冷〉開頭的四句對聯取自北管傳統戲曲,「山西饑荒有三載/樹無葉來草無根/老者命喪九泉下/少年逃難奔四方」;後段則描寫新世代在社會中的無奈心聲,「世界愈行愈緊/人就愈來愈冷」。國立臺北大學學生黃琛讚嘆,「他們帶著一點玩世不恭的態度,將西方樂器與北管融合出近乎完美的創作。」 樂團在歌曲中放入古箏、鑼鼓等傳統樂器,讓樂器種類與聲音更加豐富多元。 圖/蔡愷恆攝歌手曾立馨為了北管定居彰化,他的歌曲〈學北管〉帶領民眾一起經歷學習傳統技藝的酸甜苦辣,「先的講就愛會記得/北管的鼓介/嘟嚕啦大/咯咚嘟/吼七吼七七吼七七吼七以七。」寫下北管專業用語,將陌生詞彙轉變為順口的旋律。台下參與的年邁民眾曾秀容過往會聽傳統戲曲,現在聽到年輕人唱北管,「會有種懷舊感,很感動。」在彰化市成長生活的陳亮彤表示,聽到曾立馨的歌才重新發現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其實能夠與兒時記憶中的廟會旋律結合。 民眾陳亮彤特別喜歡曾立馨描繪彰化的歌曲〈心內的地圖〉。雖然他曾經長期在國外與其他縣市生活,但聽到屬於家鄉的歌曲還是會感到十分親切。 圖/蔡愷恆彰化縣政府為傳承北管,推行「南北戲曲教育扎根計畫」,讓學生每週都能接收相關課程,更在去年成立青少年南北管音樂團,期盼國、高中生能有機會持續練習並演奏樂曲。圓仔花主唱Bobo(陳柔樺)身為北管子弟,也到校園教導孩童北管音樂。他期望孩子能在長大後回想,「我以前有玩過這個!」,進而支持北管團體,或甚至成為文化傳承的一份子。 家長帶著孩子特別前往美術館前參與「北管小搖滾」,從小便讓孩子熟悉傳統樂曲的旋律與唱腔。 圖/蔡愷恆攝
【社論】青年受貧困鉗制 《山道猴子的一生》映年輕人焦慮心理
校園
第1784期
【社論】青年受貧困鉗制 《山道猴子的一生》映年輕人焦慮心理
2023-11-14
今年七月,一部上架在YouTube的短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在網路上火速爆紅。雖然這部動畫的製作手法粗糙,配音也是使用低成本的AI智能語音,但至今上、下兩集,卻已累積超過1400多萬的觀看次數,相比國內許多製作精美、高成本的動畫或是MV都還要高出許多,點閱數相當可觀。 《山道猴子的一生》投射時下普遍年輕人的價值觀與對未來抱持的心態,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 圖/截自YouTube《山道猴子的一生》之所以在網路上迅速竄紅,是因為它呈現出普遍青年在社會壓力下的心理狀態與面臨到的困境。片中的男主角彷彿是現代不少年輕人的縮影,在月領37k低薪、長工時的高壓就業環境下,使他對未來不抱持期待,開始注重「活在當下」的快樂,不惜花大錢購買重型機車。這也映出現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即使舉債,仍會以炫耀型的消費尋求慰藉,形成所謂「精緻窮」的現象。另外,隨著近年來社群媒體的興起,人們透過拍照發文來包裝自我形象,導致人與人之間萌生比較心態,更加劇精緻窮的行為以及內心的人際焦慮感。不只台灣的青年遭逢龐大的社會壓力,在中國也產生了類似的現象。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今年7月的青年失業率為21.3%,創下歷史新高,相當於每五名中國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今年十月,抖音上的一首《躺平歌》,唱出了中國時下年輕人的心聲,同時也在掀起討論後遭到官方強行下架。所謂「躺平」,意指人們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對生活開始感到疲憊、倦怠,因而產生與其努力,不如躺平耍廢的生活態度。不論是台灣《山道猴子的一生》的「精緻窮」議題,還是中國《躺平歌》的「躺平」心理狀態,其實皆是源自於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隨著資本家採用大規模生產、壓低勞工薪資等方式來達到最大利益,使財富累積於特定階級,導致貧富差距持續擴大,進而出現一群社會邊緣者。然而,這群貧困階層的年齡,也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根據今年勞動部的統計資料,民國111年平均畢業生起薪約為3萬4000元,相比民國88年的2萬7462元,只增長了23.8%,再回看這段時間內的通貨膨脹率,則增長到27.2%。可見薪資漲幅難以追趕物價上漲的速度,外加近年來節節攀升的房價,社會新鮮人的存錢買房之夢,更是遙不可及。現今年輕人生存在此般不友善的大環境下,「精緻窮」、「躺平」成了他們對於現實世界感到失望的回應。如今身處網路世代、先進社會的我們,看似擁有很多的選擇與自由,但當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階級焦慮來襲時,仍會感受到相較上個世代更處於劣勢的剝奪感。《山道猴子的一生》的男主角因積累已久的情緒壓力和情感上的波折,讓他在心情不佳之下,騎重機與他人較勁,最終在山路上與卡車對撞,不幸喪生。評論區有網友抨擊主角沒有理財觀念、太過個人主義且缺乏自省能力,但也有人欣賞他的樂觀心態以及堅韌的生存意念。的確,新世代的我們,雖然難以撼動舊有的社會體制,但卻擁有比上一個世代更活潑外向、靈動的性格,同時也有更多的創意,具備可塑性。但當「精緻窮」、「躺平」的行為太超過而不自知時,反而容易變得過於自大,讓貧窮現象惡性循環下去,甚至年老時仍過著中下階層的生活。因此,值得讓人反思的是,若片中主角最後沒有意外撞上卡車,他的未來又該如何?
新北原民聯合文化活動 15族都原青年齊聚重拾傳統
生活
第1784期
新北原民聯合文化活動 15族都原青年齊聚重拾傳統
焦點
2023-11-01
【記者丁盈瑄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以下簡稱原民局)於10月29日在板橋第一運動場舉辦「原住民族聯合文化活動」,響應聯合國訂定今年為「國際小米年」。原民局長Siku Yaway分享,「新北市的原住民能團聚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他希望活動能讓不熟悉部落的青年們接觸、傳承原住民文化。活動邀請目前居住在新北市的15個原住民族到場輪番上陣,展現多元祭儀。祭典主要是感謝祖靈過去保佑部落,同時祈求小米與獵物能豐收。現年21歲的陸軍阿美族青年陳承銘放假時,特地撥空來參與祭儀,他慎重地說:「小米是我們的作物,也是祭祀中和祖靈溝通的工具。」他在上場前灌下一大口小米酒,讓自己能跟祖靈對話,也順帶緩和緊張心情。 雖然天空不作美,但在祭儀開始前,族人在椰子殼上生火的煙裊裊上升,彷彿祖靈無論在哪,都與他們同在。 圖/丁盈瑄攝領袖一聲高呼,四位站在場中央的阿美族勇士擺出戰鬥姿勢。在一旁的阿美族青年賴旻彥表示,阿美族會按照年齡分階級,他目前19歲,是最低的階級,因此必須順從稍微年長的勇士哥哥們。賴旻彥表演後認為,「我們不只是穿上漂亮的族服而已,而是跟隨年長族人的腳步,將部落『祖靈的力量』傳揚到都市裡。」 陳承銘表示,在阿美族的部落中,阿美族共有九個階級,雖然勇士是倒數第二個階級,但也身兼打獵的責任,並且要當弟弟們的榜樣。 圖/丁盈瑄攝從家鄉移居到市區工作的太魯閣族青年呂文翔則感慨地說:「北部的(祭儀)很制式化,真正部落裡的是很盛大、嚴肅的。」不過他也坦言,如果都市裡沒有部落領袖般的召集人,族人其實很難相聚,遑論辦理大型的原住民活動。由於較少有機會團聚族人,都市原住民青年很難接觸到自身文化和族語。從小在新店長大的太魯閣族青年劉和勁感嘆,「求學時期身邊很少族人,在家也不會用族語溝通,學校更難有族語老師配合教學。」雖然綜合而言,北部的資源較發達,但不友善的環境無法讓他產生學習意願,甚至是對原住民文化的認同。 不論是從小在都市長大,或是搬來都市就學、工作的原住民青年,他們均分享過去被他人開過玩笑,甚至是被歧視的經驗。 圖/丁盈瑄攝同為泰雅族青年的原民局長Siku Yaway泛淚回憶起十多年前,「上一輩的族人來到城市後,教育環境與對他們的敵意,都讓原住民後代難以傳承部落文化。」為了促進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解決原住民青年身份認同的困境,Siku Yaway提及,未來會推出鼓勵大家學習族語的政策,或是給予在新北市工作的原住民補助,讓他們安居樂業。而陳承銘鼓勵,都市將來可以舉辦更多類似「國際小米年」的活動,比如不同族群間交流的競賽,讓都市的原住民青年更能融入社會,重拾自身的文化。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