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國H-1B新政下 臺灣學子該如何規劃留學與職涯?
「美國努力創造了美國希望之夢,但今日美國夢已成了神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專欄中說道。 根據我國教育部統計,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臺灣學生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該命令自今年9月起實施,美國雇主若聘用以H-1B(Temporary Worker in Specialty Occupation)工作簽證申請赴美的境外專業人員,需繳納10萬美元(約新台幣310萬元)的一次性費用。這等於為想在美工作的外籍人士資格與申請條件設下更高門檻。而此舉也恐為許多懷抱「美國夢」的臺灣學生面臨更高的就業門檻與風險。 許多渴望留美工作的臺灣留學生常透過畢業後實習(OPT,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延長在美居留,藉此累積工作經驗,同時尋找願意提供工作機會的企業。若雇主願意為外籍人士提出H-1B簽證申請,申請文件將先經抽籤決定是否獲得名額,若抽中並通過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USCIS)審核,申請人將可取得H-1B身分,並在美國合法工作。新的H-1B費用規定可能使雇主聘用外籍專業人士的意願下降,進而減少國際學生的就業機會。即便擁有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學位者也不例外。對於未來計畫留美的學生而言,可能導致實習與就業機會減少,進一步增加留學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面對美國H-1B新規定帶來的挑戰,若臺灣學生計畫赴美國留學並尋找工作機會,應評估自身專業在美國的就業可行性與風險。 各國不同的簽證制度正改變國際人才的流動。舉例來說,英國於今年5月開啟「高潛力個人」(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的簽證途徑,提供過去5年畢業於英國以外的全球前50所頂尖大學人才的就業簽證。其中擁有學士或碩士學位者可獲得2年,擁有博士學位者可獲3年的工作簽證。澳洲則於去年推出PHEW(Post-Higher Education Work stream)工作簽證,提供為期2至5年的工作簽證給在澳洲當地完成學士以上學位的國際學生。這些簽證制度也促使台灣學生重新思考留學的目的地與留在當地就業的可能性與策略。對於仍在考慮留學地點的學生而言,英國的「高潛力個人」簽證與澳洲的PHEW工作簽證,提供明確的在地工作期限與申請條件,將成為可行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