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藉外星人觀看科技社會 《地球站》揭自媒體怪象
藝文
第1741期
藉外星人觀看科技社會 《地球站》揭自媒體怪象
2020-12-23
【記者石學儒台北報導】陣陣的馬達聲響起,影像中的人正在剃掉自己的長髮,再用藍、白色的顏料暈染胸部以上的皮膚,成為「外星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學生沈思坦於11日起在髮廊「()藝文沙龍」舉辦個展《地球站》,藉由刻板化的外星人形象,討論當代人與人的關係。展覽舉辦於髮廊的地下室,成為外星人的秘密基地。沈思坦說明,此次個展雖以外星人為主體,但討論核心依然是「人」,他欲描述眼中的科技與人產生的交互作用,「很多時候無法完全理解彼此的想法,那種意識上的隔閡,就很像對方是外星人,或我是外星人。」 展覽舉辦於髮廊的地下室,在一樓的髮廊也有許多與外星人有關的作品,暗示這裡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 圖/沈思坦提供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直播平台或YouTube等自媒體成為許多人展現自我的舞台,作品《好想變成外星人》以手機播出沈思坦剃光頭髮、眉毛,再將自己上色的儀式。他將社會對女性應具有的特徵退去,藉以展露自我。他在手機旁懸掛光柵板材質的相片,去「不符合」這個社會的審美價值,「這是一個嘗試,我想要逃脫這個社會,把我變成遠離這個社會的人。」沈思坦說明。觀展民眾Joyce(化名)說:「單看這件作品的結果衝擊不會那麼大,但錄像讓我可以慢慢看出一些他想講的故事。」 展出空間充滿冰冷的白光,策展人沈思坦透過巧思,營造人與人之間冰冷的關係,與分離的感覺。 圖/沈思坦提供現代人常於社群媒體上傳影像,作品《阿剛的一天》正是嘲諷此現象。沈思坦以常見的YouTuber影片為模型,記錄外星人觀察員模仿地球人一天的行程。影片結尾,主持人稱讚主角阿剛做得很好,而阿剛也予以回應:「這是我應該的。」影片除揭開人類被社會形塑的樣貌,也說明人類在影片中展露自我已成為現代社會化的範疇。觀展民眾徐敏碩說:「他用一種能與一般大眾溝通的方式,用另一個角度去講這件事情。」 《阿剛的一天》以YouTube為模型,但作品中的角色始終沈默,僅以字幕讓觀眾了解影片內容。 圖/沈思坦提供銀灰色的柱體矗立在展間,走近後可看見如行星般的小球漂浮於半空中,作品《S星球初登場》以木球仿製的彈力球置於柱狀裝置上的凹槽,並利用凹面鏡的反射原理,讓球投影在柱體上方,像是一顆真實的星球漂浮在半空。沈思坦解釋,他利用簡單的光學原理,投影出一顆像星球的球體,說明人們經常端看表面即認定事實。同時,沈思坦也暗示,在網路時代中,使用者失去辨識資訊是否真實的能力。 《S星球初登場》以木球仿製的彈力球放置於金屬柱體上的凹槽,以光學原理讓球體看似漂浮在金屬柱體上。 圖/沈思坦提供碩大的螢幕投影出藍色外星人的臉龐,他用貓眼般的瞳孔緊盯前方,但他同時又被觀展民眾看見。作品《觀察員》除試圖塑造日新月異的科技下,現代人透過社群媒體緊盯他人的生活且渴望被看見的樣貌,也呼應沈思坦欲討論的人際關係。他表示,科技使人際關係變得模糊,就好像與外星人溝通,使人產生分離與不適應感,讓不善科技的他感到生不逢時。 策展人沈思坦以巨大的外星人投影在牆上,營造外星人監看整個展場的意象,以此隱喻現代社會人被看的慾望。 圖/沈思坦提供
【社論】網路創作者求爆點:被犧牲的樂生記憶
生活
第1714期
【社論】網路創作者求爆點:被犧牲的樂生記憶
2019-11-22
11月12日網路創作者王狗和本本分別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發表了各為兩支和一支,皆針對同一事件的道歉影片,從他們的角度來說,整起事件的起因源自「台灣十大鬼屋」。以台灣鬼屋作為關鍵字到入口瀏覽器查詢,搜尋結果不乏許多廢棄住宅、曾經的軍事堡壘、不曾再使用的醫院等,而「廢棄痲瘋病院」赫然出現於其中,說是「赫然」,主因為「痲瘋病」這個詞彙,看在不諳相關歷史的人們眼中,具有一定的恐懼度。 網路創作者(由左至右)技安、王狗、本本、洛克對樂生療養院道歉聲明。 圖/截取自王狗Youtube頻道樂生議題蔓延數十載,是否逐漸被遺忘?他們口中所謂的「廢棄痲瘋病院」,正是位在新北市新莊的樂生療養院。樂生療養院啟用於1930年代,日本殖民政府用於「強迫收容」痲瘋病患者。當時的醫療技術遠不如今日,而痲瘋病起因為痲瘋桿菌侵害人體之肌膚、末梢神經等,未得適當醫療則會使得四肢潰爛或是皮膚扭曲,由於無法充分理解病因,這些病人便被迫「關」入樂生療養院,同時「痲瘋病」被汙名化,成為很長一陣子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死神代名詞。醫療和社會漸漸進步後,眾人開始意識到「痲瘋病」具有歧視意味,便統一將其名稱改為漢生病,樂生療養院中的患者不再被禁錮,但已經居住於院內數十載的病患,卻也已無處可去,於是樂生療養院便成為他們唯一的「家」。好景不常,1994年,政府預計將全數院區建築拆除以供捷運新莊機廠使用,於是院內的住民在2005年正式成立樂生保留自救會,試圖捍衛這個被他們視為家園的地方。時至今日,樂生許多建築被拆除剩餘不到三分之一,機廠仍持續在施工,部分住民的抗爭在繼續,然樂生院方和住民的意見開始產生分歧。政府規劃興建「懸空天橋」,而由樂生保留自救會提出的「緩坡大平台方案」則被否決。或許是樂生療養院的議題已漫延許久,逐漸失去2007年大遊行六千多人的規模和關注度,現代多數民眾不記得台灣有過這樣一段歷史,因此方才會有了這次網路創作者的道歉事件。網路創作者查證工作不足 忽略對「人」基本尊重王狗和本本透過搜尋引擎找到台灣相關「鬼屋」的建議地點,看到許多「其他人」於此做過相同的探險,於是便在深夜進入樂生療養院院區,以「在鬼屋進行都市傳說遊戲」作為影片爆點。影片上架後,引起樂生院方關注,請求下架後未立即得到回覆、於是提告,最後和解,和解條件包含捐出該影片所得、於網路公開聲明道歉等。值得令人思考的是,樂生療養院並非名不見經傳之處,若上網查詢,相信都能找到相關資訊,然而他們並沒有做這基本的查證工作。據兩位創作者的道歉及事件還原影片中說明,之所以忽略查證,主要肇因於思考不周與誤信網路資訊,而在相關影片中,他們聲明以及道歉的對象多為「院方」,王狗在影片中提及,「我明白雖然我們對院方並沒有造成實質上的損失,但我們在無形之中對他們造成價值觀上的傷害。」這樣的傷害不僅僅是對院方,最受衝擊的想必是久居於此的院民,試想:自己的家被營造為鬼屋、半夜出現陌生人大聲吼叫、攝影機胡亂拍攝,設身處地思考,或許就能理解這並非單純「法律」問題,更是對人的尊重。「歷史,讓我們更明白身而為人的意義。」隨著各式載具的普及連帶改變社會大眾的收視習慣,近年來Youtube儼然成為媒體寵兒,越來越多的「素人」成為「網路創作者」,進而擁有自己的「粉絲」。然隨著這塊市場日漸飽和,觀眾亦逐漸被分散,不難理解他們為留住或者吸引更多點閱率,需要層出不窮的瘋狂新企劃,導致更多創作者開始尋求所謂的「爆點」,但在追逐數字的過程中,他們卻似乎忘記了一些與人相處間的基本準則。時光流動的速度極快,歷史也就越容易被遺忘,但從歷史枝芽中生長出來的人們仍在世間努力地活著,於我們而言的過去,或許尚為某些人的「現在」。在這個網路爆炸的時代,人們習於不斷將新的資訊塞入腦袋,以二分法面對事物,有用的、沒用的… ...。因此捷運機廠的完工會比少數院民的居住權重要、影片的點閱率相比事實查證更為令人在意。但其實多一些思考會發現,這些所謂「無用的」過去歷史,會讓我們更加明白身而為人存在的意義。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