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晶片結合Wi-Fi技術 冷暖機創個人化調溫
新知
第1668期
晶片結合Wi-Fi技術 冷暖機創個人化調溫
2017-12-06
【記者薛惟中綜合報導】宏國德霖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師生團隊研發「WIFI冷暖機」,解決多人共處一室時對室內溫度要求不一的困擾。此設計也獲得「全國電資類群實務專題暨三創競賽」大專硬體組第二名。團隊成員、學生陳瀚翔表示,團隊將細小水管植入床墊,並以馬達推動水的循環,再輔以致冷晶片控制溫度,設計出WIFI冷暖機。使用者可藉由手機網路調整裝置溫度並定時,調溫範圍可達攝氏18至40度之間。「每個裝置都有自己的IP,手機程式輸入不同IP後可控制溫度。」陳瀚翔補充,多支手機可控制同一裝置;同一手機亦可遙控多台裝置。陳瀚翔指出,WIFI冷暖機不同於冷氣、電熱毯、涼蓆等產品。「電熱毯只有升溫的功能,而冷氣是針對整個空間降溫,不是針對個人。」而涼蓆無法保持恆溫,使用時須不斷翻身保持冰涼感,影響睡眠品質,不如WIFI冷暖機的恆溫設計。此外,冷氣需要冷媒以調降溫度,但WIFI冷暖機只需電力即可,較冷氣更為環保。指導老師、德霖科大電子系助理教授沈誦修說明,此設計為針對老年照護的產學合作,方便護理師能夠遠端遙控床墊溫度。除運用於照護層面外,此設計亦可運用於生活層面。陳瀚翔補充,夏天和家中長輩同住時,由於他較為怕熱,但長輩怕冷,因此他經常必須遷就長輩而無法開冷氣,「所以想做出能滿足個人溫度喜好的設計」。陳瀚翔表示,因缺乏致冷晶片與Wi-Fi技術結合的案例,因此在研發時花費一番功夫。最終他透過將程式寫入晶片,並修改手機程式的方法成功將晶片與Wi-Fi連動。沈誦修補充,此技術可運用於同樣需調溫的領域,例如漁業養殖的水溫控制。陳瀚翔則認為產品未來可再裝設壓力感測儀,以掌握使用者是否離床而調整機器溫度。 「WIFI冷暖機」結合直流電供應器、水箱、馬達及寫有程式的致冷晶片,透過手機網路即可調控裝置溫度。  圖/陳瀚翔提供
收集無線訊號 PoWiFi隔空充電省麻煩
新知
第1601期
收集無線訊號 PoWiFi隔空充電省麻煩
2015-06-10
【記者呂欣綜合報導】你還在辛苦找插座和收起連接線嗎?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團隊1日在舊金山的「新興科技會議(EmTech Digital, 2015)」發表「無線網路充電器(PoWiFi)」,它可以收集空氣中的無線訊號,藉此隔空補充電子產品的電量。 團隊研發「背向散射環境(Ambient Backscatter)」充電法,在路由器中裝入「射頻功率計算器(RF-Power computer)」穩定捕捉無線傳輸中的訊息參數。並經由整流器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讓電流朝特定方向發射電波。最後透過直流電調節器將輸入的直流電壓數值增強至24億赫茲,華大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休恩.哥拉科塔(Shyam Gollakota)說:「這種頻率能與電子產品達成電頻交流,不但不會降低網路速度,還可補充電源。」由於此充電法電流量低,因此較適用於低耗能用品如相機和智慧型健康手環。 西元2013年哥拉科塔曾率領團隊發表無線網路充電技術,然而這是他第一次擺脫被動式連接網路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 Reader)」,改採使用現有的電視廣播台或無線網路訊號。直接操作既有的網路訊號需克服許多電壓不穩的困難,不過團隊仍以各式匯流器克服問題。 華大電機工程系博士生凡西.塔拉(Vamsi Talla)說,團隊分別在五個家庭進行測試,將路由器設置距離電子設備5公尺以內,結果發現使用背向散射充電法的智慧型手機並無網速變慢的情形,「原本使用劣質網路發射器的用戶甚至認為網路因此變快。」 塔拉表示,團隊也嘗試讓一個沒有電量的相機透過背向散射充電法拍出一張需要10.4毫焦耳的黑白照片,後來發現相機能在每35分鐘存取一張畫質清晰的照片。另外,團隊試著以同樣的方式對智慧型健康手環進行充電,兩個半小時後,電量提升至41%,塔拉說:「速度雖不驚人,但效用顯著。」 哥拉科塔表示,背向散射技術尚無法快速充電,暫時沒有推向市場的打算。團隊目前致力於加強電流量,希望未來能應付高耗能的電子產品。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