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718期
【大選企畫】選舉劃世代傷痕 異溫層對話邁向和解
焦點
2019-12-19
【記者陳子瑜綜合報導】民國107年11月24日,是許多年輕人難以忘懷的日子。107年九合一選舉公投第14案「民法保障同婚(註)」以約300萬張同意票、700萬張不同意票宣告不通過,青年與長者間,從此撕扯出一道鴻溝。隨著109年第15屆總統選舉(以下簡稱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世代之間的傷痕仍未痊癒,又恐再度面臨創傷。註:由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提出公投第14案:「公投第14案:您是否同意,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結果以338萬2286張同意票、694萬9697張不同意票,宣告不通過。依據《TVBS新聞網》、《品觀點》等民調結果顯示,年輕族群(20至29歲)多支持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組合,父母輩(50至59歲)則多支持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組合。根據本報《總統大選企畫》民調蒐集的1166份有效之大專校院學生意見,有近三成受訪大學生與父母親政治立場不一致,顯示不同世代的政治傾向有所差異。而問卷中71.9%受訪大學生曾主動與家中長者討論政治議題,但談論狀況不盡相同:吵架、迴避、保持理性等皆有。但對於國立中興大學的大兵(化名)而言,與親戚理性談論政治、尊重彼此選擇,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知道我要投蔡英文會殺掉我。」在支持國民黨、非韓不投的家庭當中,大兵永遠只能把話吞回肚子裡,選擇「裝死」。「跟我們家那些人講(政治議題),其實就跟中國人講差不多。」大兵無奈地表示。祖父一輩懷著對國民黨的忠心,遠從大陸遷台,那份忠誠薪火相傳,使大兵父親也同樣堅定支持國民黨。不過,大兵反感部分國民黨員的親中傾向,也反對國民黨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決定在總統大選投蔡英文。但也因此,大兵在家只能噤聲,「他們會來逼問我:『你有投票權了?那會投韓國瑜吧?』」在國立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學生彭嘉芸的家中,則是另一副光景。他不常關心政治,和家人在客廳看電視,是了解時事、互相交流的時光。「只要尊重彼此想法不同,我都能接受意見分歧。」家人對部分政黨有偏見,彭嘉芸會開口反駁,「我會想說服對方,主要的原因是想讓家人可以容納不同觀點,並非為了說服他們採納我的政治立場。」不過,彭嘉芸也了解並非每個家庭相處模式皆是如此,「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溝通解決,特別是本來想法就不一樣。」育有兩個女兒的母親曾玉琪也同意此觀點,「你不可能改變他們(年輕世代)。」迴避衝突,是兩個世代間自我保護的方式,同時卻也是產生隔閡的隱憂。曾玉琪的女兒會找他聊香港反送中、中國西藏問題。但自幼便生長於台灣戒嚴時期,在曾玉琪眼中,他對極權沒有實感、也從未感覺「不自由」。曾玉琪說:「上課、玩樂都沒有被限制。我們可能會唱愛國歌曲,但也沒有覺得不好。」反之,曾玉琪表示,只要完成本分,就可以安全地生活。隨時代變遷,政治不再是禁忌,資訊來源也更廣泛。但曾玉琪擔憂,媒體炒作正在影響年輕人的思想,「大家都是聽到表面上的,我們不是當局者,都只聽到一部分。」就如曾玉琪的女兒曾和朋友一起參加反核大遊行,實際上卻對核能一知半解。此外,曾玉琪也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想法激進,「常常很激動。像是在發洩情緒。」育有一個大三女兒的母親雷光潔觀察到世代隔閡的原因,他說:「生活環境、資訊來源和同溫層差異過大。」曾玉琪也補充,世代間的經濟發展不同也是一大差異。在父母成長期間台灣正逢經濟起飛,但現在年輕人甚至已無法買到自己的房子,這都間接導致兩代想法不同。來自徹底不同的時代背景,面對不同資訊來源、經濟狀況、政治立場,青年與長者的間隙看似越來越大。於是有一群人選擇走上街頭,試圖用對話走出同溫層。 行動山棧花於6月成立,主要由年輕族群組成。成員上街隨機找陌生人,聊當時的社會議題,主題不拘。 圖/紀鈞庭提供「行動山棧花」自6月成立,由二到四人組成一小組,不定期上街找陌生人聊天。談話主題主要是各式社會議題,香港反送中、假新聞、中國紅媒等,他們希望透過實際行動,以談話取代隔閡,成為聯繫不同族群之間的橋樑。總統大選也是聊天的主題之一。行動山棧花成員紀鈞庭分享,他曾遇到政治立場不同的長者,但紀鈞庭選擇不改變對方,而是仔細聆聽他們的想法。他也分享和長者的溝通技巧,「要聽他說、要捧他。不一定要認同他。」若要嘗試反對對方言論,紀鈞庭會說:「對啊,你這樣是對的,但我這邊有個另外的想法。」另一名行動山棧花成員、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李立丞也分享,他曾和一位中年婦女聊假新聞,發現對方只看特定新聞頻道,獲得片面資訊。李立丞耐心和他溝通年輕人的想法,對方最後竟說:「謝謝你們喔,我們年紀大的比較不知道從哪裡看正確的資訊,會不小心被媒體帶著走。」 紀鈞庭(右二)於台北市西門進行街聊活動。行動山棧花曾就假新聞、中國紅媒、總統大選等主題,與陌生人聊天。 圖/紀鈞庭提供行動山棧花團隊,以用心聆聽,使用與長者的共通語言傳遞資訊與想法,成功打破世代隔閡。紀鈞庭也鼓勵大學生回家和長者溝通。就如大兵說:「同溫層會讓你很舒服,但永遠待在那就不會知道自己的錯誤。」世代隔閡仍是漫長又難解的議題,但唯有踏入異溫層、展開對話,才會邁向和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