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學生自發安置校園浪貓 中國貓屋集中管理成挑戰
國際
第1802期
學生自發安置校園浪貓 中國貓屋集中管理成挑戰
2024-12-06
【記者黃伊晨報導】中國崑山杜克大學的學生因天氣轉冷,日益關注校內流浪貓的處境。為此,學生自發購買貓屋,在校園各處為貓咪提供庇護。然而,隨著貓屋數量增多,散落的貓屋逐漸引發管理問題。近期,學生組織DKU Animal Protection Academy (以下簡稱APA)與學校合作,將貓屋集中安置,並於學校社群發布貼文,希望學生協助在8日前將貓屋遷移至他們和學校討論出的集中地。 崑山杜克大學學生孫雅雯指出,部分校內學生熱衷於跟貓咪互動,並自發餵食貓咪,許多宿舍或大樓門口都會放置貓屋和貓糧,確保校內流浪貓不愁吃喝。然而,APA成員張童童表示,崑山氣候多雨,下完雨後的貓屋容易潮濕,也會滋生細菌。而大家放置的貓屋品質不一,散落在校園各處容易導致校園環境雜亂。貓屋放置在宿舍門口,也使不願意和貓互動的人被迫近距離接觸牠們。 面對貓屋散落的問題,APA開始與學校溝通,在該校其中一棟大樓邊找到一處遠離人群的安靜區域,此處不但有屋頂遮蓋防止貓屋淋雨潮濕,地勢較高也能防止積水損壞貓窩。APA成員弗拉基米爾・普列斯諾夫(Vladimir Presnov)則表示,團隊成員本來就會餵食和定時登陸流浪貓資訊,這次將貓屋集中,往後APA管理照顧校園流浪貓行動能更順暢。「貓窩集中放置也讓同學們更熟悉小貓的棲息場域,在想提供微薄之力的時候,能夠知道小貓的聚集地,更方便實施幫助。」孫雅雯道,這次的貓屋集中計畫也讓關心流浪貓的同學方便找到牠們。 APA於近日在社群上發布公告,呼籲大家協助移動貓屋。不過張童童提到,貼文發出後近一週都沒有學生主動遷移貓屋,組織在社群上的呼籲由於缺乏強制性,可能較難促使組織外的學生主動提供支持。弗拉基米爾・普列斯諾夫也提到,大多數的校內學生跟流浪貓的互動大多僅止於和貓咪遊戲,無法解決流浪貓健康問題,甚至會餵流浪貓一些不適合的食物,加重校內流浪貓的健康負擔。為了更有效地保護校內流浪動物,崑山杜克大學學生去年秋天學期開始籌備APA,希望能藉由學生組織的力量,將保護行動系統化。 APA的保護行動包括自發性的流浪貓照顧和管理,進行絕育手術、緊急醫療、教育活動,並建立貓咪資料庫等。張童童指出,學校部門在校內流浪動物管理上較為被動,往往不願投入額外資源處理,這次遷移貓屋行動也僅是同意APA提出的貓屋集中地點,並沒有提供其他的輔助。「這非常令人氣餒,畢竟這類型的學生社團在沒有足夠的經費或政策支持下,是很難運營的。」張童童說道。APA希望校方可以積極與學生團隊合作,促進全校師生關注流浪動物議題。
中國大學學歷貶值 失業率過高致青年就業壓力大
國際
第1798期
中國大學學歷貶值 失業率過高致青年就業壓力大
2024-11-08
【記者周元曦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於10月22日發布9月分失業率數據,排除在校生的16至24歲群體中,全國城鎮失業率為17.6%。9月數據雖然比8月下降1.2%,但仍為今年第二高的失業率。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0月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整體就業形勢穩定,但他也坦言目前中國就業結構性矛盾凸出,「青年就業壓力比較大,失業率還是偏高,但製造業仍存在招工難的問題,像是技工仍供不應求。」 「(政府)失業率會將(準備)考研究所和公務人員的年輕人算進去。」現就讀復旦大學的學生小未(化名)在受訪時表示自己不認為青年失業率高。但就讀廣州暨南大學的學生戈同學(化名)透露自己時常在網路上感受到朋友、同學找工作的焦慮感。他說:「據我所知整體的就業情況不是很好,工資不高,內卷也很嚴重。」他認為學歷對就業的影響變大,過去大公司如字節跳動(ByteDance),只要是頂尖大學的學生都有申請成功的機會,但現在人資都要求應徵者需有985院校(註)的大學與研究所學歷。「尤其最近研究生擴招,這又會是一個(普通大學)學歷貶值的大潮。」他補充。 註:985院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大學,在綜合實力、學科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表現,都位居中國大學中的領先地位。 「現在推行延遲退休,年紀大的人不退位讓出新的工作崗位給年輕人。」戈同學說道。他表示隨著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有頂尖大學學歷的學生越來越多,公司不可能繼續為這麼多大學生提供匹配的就業環境。現就讀蘇州大學的學生和平哥(化名)表示同儕之間失業問題不嚴重,並認為失業人口主要來自學術水平較低的大學,或甚至是家境有困難沒上學的同齡人,「雖然中國有九年義務教育,但光靠罰錢,也無法讓環境不好的家庭送小孩去上學。」 戈同學和小未表示學校會提供畢業生就業輔導,校園中也會有職涯博覽會如秋季和春季招聘會,學校也會將工作資訊與機會放在微信公眾號上讓學生自行瀏覽。「就業機會是永遠不會缺的,但是薪資跟待遇對大學生來說不匹配。」戈同學強調。和平哥希望未來政府可以提高勞動業者的待遇與社會地位,才有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技術業等勞力密集工作,「主要是年輕人不會想做(社會地位不高的)勞動工作。」
各校入境許可標準不一 外籍醫學生盼重回中國校園
國際
第1773期
各校入境許可標準不一 外籍醫學生盼重回中國校園
2022-11-30
【記者鄧芯怡綜合報導】中國2020年初因疫情關閉邊境,至今仍對出入境實行嚴格管控,但於10月底宣佈有條件允許外籍學生回到中國繼續學業。然而,允許入境的條例標準不一,引發學生不滿。醫學系學生(Bachelor in Medicine and Bachelor in Surgery, MBBS)因此在Twitter上發起「#takeUsBackToChina」活動,要求中國外交部給予回應。 仍滯留國內無法前往中國就學的學生們在Twitter上發起「#takeUsBackToChina」的發聲活動,聚集學生提出發放無異議證書的訴求。 圖/截自愛吃的胖哥Twitter巴基斯坦外籍醫學生聯盟(Foreign Medical Students Union Pakistan, FMSUP)表示,他們從兩年前就申請回到中國就學,目前粗估仍有超過4000名醫學生等待許可證發放。雖然中國已開放外籍學生入境,但最關鍵的無異議證書(No Objection Certificate, NOC)(註)是否發放還是取決於各個大學。此外,入境中國的程序相當繁瑣,天津大學博士生亞西爾・伊克巴爾(Yasir Iqbal)說明,取得無異議證書入境後,仍必須輾轉各地,隔離至少21天才可入校。註:無異議證書是由任何組織或特定情況下的個人簽發的一種法定證明,證明其不反對某個事項。 巴基斯坦外籍醫學生聯盟在Twitter上為還在等待無異議證書以回到中國繼續學業的學生們發聲,並標記中國外交部官員以期獲得關注。 圖/截自巴基斯坦外籍醫學生聯盟Twitter「醫學系學生應該更被重視。我們沒有實作經驗,難道我們未來看診時要用Google搜尋嗎?」目前就讀於醫學系三年級的學生Abigail(化名)無奈說道。他相當擔心未來就業會遇到困難,除了患者不願意信任他們,巴基斯坦醫學委員會(Pakistan Medical Commission, PMC)也不承認他們通過線上授課得到的學位,因此失去當初選擇至中國學習的意義。「我的心情很低落,我的朋友甚至都快崩潰了。」另一名仍在等待回到中國就學的印度學生Caroline(化名)說道。他也解釋,長期待在家中上課必須面對親戚朋友的質疑,讓他備感壓力。Caroline也控訴,線上上課都是觀看預錄的教學影片,學校除了不認真檢查出席,更不會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他的家長因此認為孩子受到的教育品質不值得他們繳納高昂的學費,感到相當不滿。巴基斯坦外籍醫學生聯盟表示,目前有超過20所大學尚未發放許可證,而這些大學都是處於疫情高風險的地區。他們也補充,部分學生雖然也想為自己發聲,但擔心校方針對他們,因此不敢採取行動。「當初政府不允許我們入境,現在開放了,校方卻一直拖延,最後遭殃的還是學生。」Abigail表明他們目前處於兩難的狀態,每天都在希望和絕望中徘徊。他憤慨地說:「我們不能再等了!」 Twitter上的「Sapand Singh」賬號説明仍未獲得許可證的學生們愈發壓力,並號召他們發聲。 圖/截自萨潘德·辛格(Sapand Singh) Twitter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