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九合一選舉無家者投票率低 戶籍與政策無感成主因
生活
影音
第1773期
九合一選舉無家者投票率低 戶籍與政策無感成主因
2022-11-30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吳冠緯、梁家柔、林婕宇綜合採訪報導】民眾激動揮舞旗幟,為支持的候選人呼喊口號,這些與民眾生活接近的選舉活動,對無家者來說可能非常遙遠。111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於11月26日舉行,不少民眾返鄉行使投票權,投下神聖的一票,但台灣卻有許多無家者面臨投票困難。致力於無家者議題的社福團體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對此提出看法,他認為以事實層面而言,無家者因戶籍地與居住地不同而難以返家;心理層面上,則是無家者往往認為投票與他們無關,或因對政府不滿而懷有強烈的厭惡情緒,這兩個層面都影響無家者前往投票的意願。除了戶籍與心理因素,許多無家者投票意願低,是因他們需透過打零工維持生計。若因投票而少了工作,下一餐的著落也就成了問題。無家者吳添丁以台北車站街友為例,他說:「看起來一半(街友)都沒有去投票,有些人則會說叫去投票可以,錢拿來就去投。」無家者身為社會中的邊緣群體,普遍對投票無感,因為誰執政對無家者而言並無差異。無家者彭先生(化名)認為,已經身為邊緣群體的他們並不會關心誰勝選、誰落選,所以也不會為了投票花時間與金錢往返兩地,他坦白說:「投票對我們來講是沒有意義的事。」然而,無家者不投票,候選人將更容易忽略他們,相對地,提出政見時也不會考量無家者的權益,進而成為惡性循環。社工師王先生(化名)說:「無家者越不投票,以政治面來看,最直接的就是候選人就更不會重視這個群體。」他也點出,候選人既然知道無家者不太會出來投票,針對他們需求或針對他們的政策,將作為較後面考量的項目。選舉權是憲法列舉的人民基本權利,但對於平時滿足基本需求就有困難的無家者們,比起關心社會事務,他們更在乎自己能否溫飽。面對無家者們逐漸脫離社會的狀況,巫彥德鼓勵他們可以結盟為自己發聲,使群體更被看見,爭取自身權益。他認為,無家者們要讓政府意識到他們是一個群體,而非僅作為多數人欲脫離的狀態,「如果政府意識到這裡有8%至12%的無家者存在,他們肯定不會置之不理。」選舉過後,地方政策也將有所變動,然而,對無家者而言,誰執政都難以改變他們的現況。社福團體期盼未來執政者擬定政策時,能更納入無家者的聲音,將社會角落的他們帶回大眾目光所及之處,使陰暗的角落再度光亮。
【社論】從選戰看媒體亂象,新聞從業人員需要素養教育嗎?
校園
第1769期
【社論】從選戰看媒體亂象,新聞從業人員需要素養教育嗎?
2022-10-25
九合一選舉將至,為了贏得選票,各方人馬不斷互揭瘡疤,從抄論文到戰學歷,候選人的各種黑歷史湧現,但這種花絮超越政策的選舉新聞,有助於選民理解候選人嗎?新聞作為資訊傳遞的重要媒介,這個時代,新聞從業人員還能做好「守門人」的角色嗎?守門人(gatekeeper)理論為傳播學理論中,新聞媒體篩選並編輯訊息的過程,但現今的媒體人真的有做好準備,擔起這項責任嗎?我曾任報社電子報時薪人員,工作內容是將網路上蒐集到的資訊,透過「改寫」變成一篇網路新聞,不需任何採訪與查證。篩選訊息的標準,以閱聽眾有無興趣為最高原則,點閱率至上。然而,我深知,新聞不該是這樣,媒體缺的從來都不是需要一份工作的人,而是懷抱專業與理想的人。在這個強調互動性的社群時代,從按讚、留言、分享數,即可得知哪些主題最熱門。論文抄襲就是比政策辯論更吸睛,於是多數媒體一窩蜂追逐,排擠壓抑其他值得被關注的議題。新聞從業人員都知道,「垃圾新聞」會被唾棄,但讀者謾罵的留言越多,討論度越高,互動性也增強,反而強化媒體影響力。邊罵邊看已成為讀者的慣性,但不能變成媒體墮落的藉口。當媒體養成閱聽眾的壞品味,不該反過來責備他們有不看的權利,而是應從源頭做出改變,重新培養理性客觀的新聞環境。要成為一名醫師,需比一般人受更多年的大學教育,加上臨床、實習、國考等流程,人們相信,「醫生需要教育,因為他關乎到生命。」然而,記者的工作其實也關乎生命,文字的力量以及新聞發布後所產生的社會漣漪不容小覷。過去多少因為新聞報導而衍生出網路霸凌,導致當事人輕生的事件,都是媒體殺人的鐵證。選戰固然重要,但新聞從業人員更應思考,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新聞?接受過素養教育的媒體人,理解新聞的本質是客觀報導、揭露真相,而非渲染情緒、撕裂社會。媒體作為有能力篩選資訊的社會公器,應該更擔起新聞守門人的職責,不要成為網路流量的奴隸。
保障智能障礙者投票權 政府新推易讀指南
生活
影音
第1690期
保障智能障礙者投票權 政府新推易讀指南
2018-11-28
【記者何庭賢、張庭瑀、莊珺茹台北採訪報導】民眾揮舞旗幟,齊聲為候選人加油。今年的九合一大選引起狂熱,台灣憲法保障公民享有投票權,但對身心障礙者而言,投票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常因為大環境的阻礙,限制了參與政治的機會。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理事長陳誠亮表示,他的小孩今年三十歲、罹患唐氏症。由於孩子也許無法獨自完成投票的最終程序,因此沒有參加投票。但理事長提到,孩子所在的日間照顧中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去投票,他們也清楚自己要投選的對象。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智能障礙者人數逐年上升,截至107年8月人數約為十萬人。社會大眾往往認為他們因智力受限不能進行投票。然而,智能障礙者無法參與投票的主因為缺乏資訊,而非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政府今年首度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出「易讀版投票指南手冊」,讓智能障礙者能輕鬆了解投票流程與內容。今年第三次投票的智能障礙者青年曾昱誠說:「手冊幫助我了解,忘記帶印章可以用簽名的方式或指印代替,也讓我知道投票時什麼動作屬於違法。」曾昱誠也指出,希望選舉公報及政見能推出易讀版本。家長總會理事長陳誠亮則強調,協會選擇提供易讀服務並非因為智能障礙者不會投票,而是意識到社會是有一群人獲得資訊的方式及認知,與大眾較為不同,因此願意盡全力協助他們。中央選舉委員會近年推出許多友善身障者的服務,像是投票所的無障礙設施、政見發表會的手語翻譯服務等等。為了讓智能障礙者也可以參與投票,今年新增的易讀手冊在內容上採用大量圖片,並搭配淺顯易懂的文字。在編輯過程中,更邀請智能障礙者青年擔任手冊審查顧問,確保內容能被清楚地理解。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郭惠瑜說明,在台灣推動易讀服務較為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翻轉大眾普遍對於智能障礙者的認知。郭惠瑜建議,應將智能障礙者視為一位專家,並借用他們的經驗協助易讀手冊製作的流程,提升易讀服務的品質。智能障礙者經常因自主能力不足而備受質疑,也往往被視為無法獨立的個體。因此,中選會為了使智能障礙者也能夠參與投票,首先推出易讀手冊,作為落實平等的第一步。未來政府還可以針對候選人政見提供易讀服務,藉此達到真正的資訊平權,讓所有人都擁有投下神聖一票的機會。https://youtu.be/ZuyoiLwqCY8
【大選企劃】外地學生任選務員 恐成返鄉投票阻力
校園
第1688期
【大選企劃】外地學生任選務員 恐成返鄉投票阻力
2018-11-15
【記者劉信秀綜合報導】24日將舉行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綁十項公投案,本次選舉共需招募約28萬名投開票所選務人員,中央及各地方選舉委員會積極招募大專院校學生,盼彌補選務人員缺額。然而選委會卻連同外縣市學生也納入招募範圍,間接導致首投族投票率下降,前中選會主任委員劉義周因此建議應施行「不在籍投票」,解決現有問題。 九合一選舉綁公投,共需約28萬名選務人員,地方選委會招募大學生出任,卻恐降低首投族投票率。 圖╱取自中央選舉委員會官方網站中選會統計本次選舉大學生擔任投開票所工作人員人數,全台灣共有6547名大學生受招,其中3861人將因選務工作而無法返鄉投票,佔全部大學生選務人員的59%,恐降低首投族投票率。據《中國時報電子報》報導,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回應:「 選務人員原本就可在戶籍地跟工作地投票,所以如果大學生是選務人員,也可以在他的工作地投票。」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學生李承彥質疑,中選會只是在操弄文字遊戲。目前投票所工作人員雖可選擇在戶籍地或工作地中的任一投票所進行投票,但工作地必須和戶籍地在同一選區內,「因為這次最小單位的選舉區是里,所以工作地要和戶籍在同一個里的投開票所,才能辦理工作地投票。」他表示這樣的適用範圍意義根本不大,也沒有解決到選務人員無法返鄉投票的問題。戶籍地位於彰化縣,政大公行系學生胡安妤因考量返鄉交通成本,以及對於選務工作的新鮮感並想賺取選務工作金,而放棄返鄉投票的機會,在台北市文山區擔任選務人員。他補充,自己對於家鄉的公共議題關注度不高,也是使他留在台北擔任選務人員的主要原因。金門籍的政大公行系學生王詩瑜則因返鄉成本過高,選擇在台北市擔任選務人員,他說:「如果我真的回去投票的話,候選人的那幾張選票其實都是我不認識的人、也不清楚他們的政見,這樣亂投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立法委員洪宗熠在質詢時曾提議中選會未來可修法與大專院校生合作,提升大學生返鄉投票意願並同時解決選務人員缺乏的問題。劉義周說明,選務人員的招募制度與首投族的投票率並沒有相關性,因為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會關心不同的事物,即使修改選務人員招募制度,也不見得能提升首投族投票率。為避免有投票意願者,因擔任選務人員而失去投票權益,劉義周認為「不在籍投票」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不在籍投票」指選民在選舉日因某些特殊因素無法到達指定的投票所親自投票,事先向選務機關申請,以其他合法方式行使投票權的制度。有鑒於美國、韓國、菲律賓及印尼等92國已陸續施行不在籍投票,國內也曾多次提起實施不在籍投票的修法提案,卻因台灣民眾重視投票的透明性及公開性,對此制仍有不信任,且海外華僑的投票方式具爭議,因此目前提交立法院的提案都被退回。 去年6月,中選會召開選舉改制公聽會,與會各方共同討論台灣修法施行不在籍投票的可能性。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王宏仁於會中表示,不在籍投票應採階段性實施,應從移轉投票做起,讓選民可以在選舉當天選擇跨縣市的就學地或工作地就近投票,再逐漸擴大為通訊投票,讓選民在事前接受選務機關資格審核,於法定日期前以郵寄方式完成投票程序,提升投票便利性。本屆選舉結束後,若立法院提出《公民投票法》進行修法提案,中選會也將合併研議公投施行不在籍投票的可能性。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