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機器人格鬥競賽登場 決戰程式設計擂台
生活
影音
第1685期
機器人格鬥競賽登場 決戰程式設計擂台
2018-10-25
【記者徐佳渝、蕭佳宜桃園採訪報導】機器人揮拳擊倒對手,下一秒快速站起身,準備組織下一波攻勢。「TIRT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集結海內外高手一同競技,首度舉行的機器人格鬥項目,選手必須於限時三分鐘內,操控機器人擊倒對手,得分較高的一方即可獲勝。機器人的攻擊招式也是比賽的一大亮點。就讀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學生蔡昇恩指出,依據格鬥賽制規定,機器人不能三點著地,「我(的機器人)蹲下時手太低了,所以招式被鎖起來。」他進一步解釋,當招式被鎖之後,即使自己想要發動必殺技,機器人也難有可以發揮的動作。比起一般招式,用必殺技擊倒對手能獲得三倍的分數。因此,如何有效率地設計必殺技,便會成為比賽決勝的關鍵。選手遙控機器人看似容易,但實際上若要讓機器人能順利完成翻滾、移動、起身等動作,選手除了要懂得組裝機器人的硬體結構,在程式設計方面更要下足功夫。近年來,隨著AI與互聯網技術的提升,機器人應用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由於設計機器人需要跨領域的合作,所以大專院校科系也開始著重培養擁有多元能力的人才。蔡昇恩分享,早期學校是電機科、機械科一起合作,「到現在我們機械科是全領域發展,需要同時學習資訊、軟體和機構的知識。」透過舉行機器人競賽,不僅能讓更多選手投入研發領域,也可以向大眾推廣機器人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本場活動的公關專員林易宣表示,為了準備這類型的比賽,近年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培訓相關師資及選手,藉此散播機器人技術的種子。未來的AI技術可能取代大部分的勞動力,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對於現代教育而言,機器人教育已是不容忽視的一環。https://youtu.be/vG4LEkoaAo4
仿生機器人闖關競技 挑戰真人運動
生活
第1685期
仿生機器人闖關競技 挑戰真人運動
2018-10-23
訪【記者何庭賢桃園報導】機器側身、趴下、 蹲低跨越層層障礙,桃園市政府舉辦的「TIRT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暨桃園觀光工廠創客嘉年華」中「人形機器人全能挑戰賽」於20日登場,來自華夏科技大學的學生組 「臻元巧羽」成功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勝利,奪下冠軍寶座。 許多選手的人形機器人都在上下樓梯的關卡被淘汰,這考驗選手的機器人能否在努力跨越障礙的情況下,又能平衡機器人。 圖/何庭賢攝在人形機器人全能挑戰賽中,參賽機器人仿若真人,擁有頭、軀幹及四肢,皆由參賽者親自設計與改良。參賽機器人也必須在比賽中完成跨欄、鑽障礙、側向行走、上下樓梯及滑雪等五項任務。只要成功完成任務可得100分,闖關失敗,則從總積分扣除50分,來決定最終勝負。冠軍隊伍「臻元巧羽」的機器人以全黑的造型登場,吸引眾人目光。「(比賽前)要預想闖關動作,並找朋友來做動作並拍下照片來做調整。」 華夏科大資訊管理系學生陳奕臻在分享獲獎心得時提到。他也指出「跨欄」是比賽中最具挑戰性的關卡,「因為人做任何動作都可以得到平衡,但不見得可以用在機器人身上,」機器人的重心會不如設想般,在跨越障礙時,找不到平衡點而失敗。最終,「臻元巧羽」以298分領先對手46分擠下對手,奪得冠軍。 賽場上,一些機器人因為無法在障礙物中自由穿行,而在滑雪的關卡中不幸淘汰。 圖/何庭賢攝「臻元巧羽」團員之一、陳奕臻也表示雖然其他選手都以快速完賽為取勝目標, 「不讓自己在比賽中被扣分,我覺得更重要。」但他卻通過觀察其他隊伍的比賽獲取經驗,發現不投機取巧而按部就班的跨越每一個障礙才是致勝關鍵。 主辦方希望選手們在賽前將各自的機器人擺在賽場旁,避免選手在比賽期間私下為機器人做最後的調整。 圖/何庭賢攝總裁判長謝澄漢教授強調,每位選手都需自己動手組裝機器人,增加實務上的經驗及更有創意,期盼接下來的比賽會有更多的選手踴躍參與。 延伸閱讀:跨領域機器人賽 陸海空同場較勁機器人足球賽 城市科大奪冠機器人划龍舟搏快 馬達成致勝關鍵迎人工智能時代 創客機器人改善生活無人操控 相撲機器人較高下決戰擂台 格鬥機器人激烈攻防無人機競技 國際飛手相互較勁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