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寵物衣結合中醫光療 改善犬貓退化性關節炎
新知
第1769期
寵物衣結合中醫光療 改善犬貓退化性關節炎
2022-10-27
【記者古宇恩綜合報導】隨著動物權利日益提升,民眾逐漸注重寵物生理需求。為解決犬貓邁入中老年關節退化的問題,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寵物保健系與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學生組成團隊研發「寵物保健治療衣」,將中醫光療結合寵物衣,讓寵物復健從醫院走向居家生活。此發明亦榮獲2022年烏克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寵物保健治療衣由四個部件組成,分別為寵物衣設計、光照理療裝置、控制器及電池系統以及應用程式。 圖/林育興提供寵物保健治療衣以中醫的光療技術,透過低能量雷射治療刺激細胞中的粒線體,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發炎反應及加速組織癒合的療效。團隊成員洪唯云說明,研發過程從思考如何將傳統光療轉化成穿戴形式出發,接著著手研究合適的光源,並設計間距對應犬貓經常患病的部位。而該治療衣的光照理療裝置設計於衣物尾端,洪唯云對此則解釋,「主要是因為犬貓的髖關節相對容易發生問題。」 光照理療裝置為團隊專利技術,透過雷射LED燈照射寵物經常患病部位,達到保健效果。 圖/林育興提供除光療裝置外,衣物能符合不同大小寵物的技術也是團隊研發重點,兩者皆於今年獲專利。團隊成員廖家興認為,這是整個研發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如果每一種大小的版型都要的話,整體設計會過於複雜,成本也會提高。」團隊曾採用彈性布料設計整件衣物,但經過反覆實驗發現並不耐用。因此,師生在多次討論及嘗試後決定將衣物分割成數片,以具延展性的不透光布作為銜接,透過拼貼形式因應各種尺寸。 圖中央的灰白色布料為具延展性的不透光布,在其上設計卡扣連結其他布料,達到尺寸調整的效果。 圖/林育興提供團隊指導老師林育興認為,此發明受到國際肯定主要有兩個重點,「首先在於穿戴,無須限制狗的行動,再來,符合寵物長照需要。」他說明,市面上的光照理療裝置並不能使用超過40分鐘,並且需由獸醫才能進行,但團隊採用第二級雷射(註)LED燈,民眾在家就可以幫寵物施作,讓毛小孩的保健不再受限於特定時空。註: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雷射光的安全級數大致分成四級,各級又可細分成更小層次,二級以下雷射屬於安全雷射,無需接受風險管控教育即可使用。 圖為寵物實際穿著寵物保健治療衣的示意圖,團隊特別強調動物穿著的舒適性以及移動的便利性。 圖/林育興提供此發明已邁向商品化階段,林育興表示,過去保健醫療衣在獸醫院測試時,常因為療效過於顯著而無法回收,這也加深團隊對於發明的自信。治療衣不需透過侵入方式進行保健,飼主黃文荻認為能提高讓自家寵物嘗試的意願。不過,他也從飼養經驗提出疑慮,「貓咪非常在乎自己的毛色,所以牠們滿討厭身上有任何的物件。」他認為如何讓各個寵物適應也會是發明推廣上必須思考的面向。
人工流產決策權惹議 公民提案籲修優生法
校園
影音
第1740期
人工流產決策權惹議 公民提案籲修優生法
2020-12-17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蕭淳云、崔兆慧綜合採訪報導】已婚女性人工流產權的爭議已延燒近十年,有民眾於11月底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呼籲政府取消《優生保健法》第9條中已婚女性人工流產需配偶同意的規定。根據該法,已婚女性須符合特定條件,例如懷孕影響母體身心健康、強制性交致懷孕等情況,才能自行決定是否要執行人工流產,否則則需配偶同意。然而,不少人認為這項法律並不合理,因此要求修正。該提案於平台上公布約兩週後通過成案門檻,截至14日,共有7000多人附議。衛生福利部於7日回應公民提案,並提出初步規畫。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證實,將於明年3月提出修法草案,擬定取消配偶同意的規範。支持修法的團體認為,懷孕對女性造成較多不便與傷害,應由她們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懷孕,否則將侵犯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然而,依照現行法律,已婚婦女若未經配偶同意進行人工流產,可能面臨墮胎罪刑責。為捍衛性別平權,並符合聯合國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人工流產與女性身體自主權間該如何權衡,是近年社會持續討論的議題。此外,現行的優生保健法規範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需得配偶同意,未成年女性則需經法定代理人允許,不過,未婚成年女性卻不在此限。因此,女性身體自主權因身份不同而有差異一事,也是各方爭論的焦點。 過去國健署曾計劃修正條款,將人工流產應獲得配偶「同意」,改為應「告知」配偶。然而,因各方無法取得共識,多次研擬修法都未成功。部分團體提出疑慮,指出人工流產決策屬於家庭事務,法律不該介入。且因雙方同時參與受孕過程,夫妻應共同決議,若賦予女性單方面決定權,將損害配偶權益。對於這項議題,支持修法的團體期望,女性人工流產決策不受配偶限制,然反對方則擔憂此舉將影響婚姻關係。現今各界仍存疑慮,期待社會能有效溝通。在重視性別平權、相互尊重的時代,如何理性探討人工流產議題,兼顧個人權利和家庭價值,將是政府與社會的一大挑戰。
盲人節倡視力保健 帶領民眾體驗視障者不便
生活
第1709期
盲人節倡視力保健 帶領民眾體驗視障者不便
2019-10-16
【記者李權洲台中報導】戴上特殊眼鏡,眼前五彩繽紛的世界變成模糊白茫的景象,人們只能依靠身旁的陪伴者,找出前進的方向。「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光公益協會」為響應國際盲人節,於12日舉辦大型園遊會活動,其中的「視障體驗」讓民眾藉由道具感受視障者生活的不便,進而體認到視力保健的重要性。 人們戴上特殊眼鏡,由活動志工協助其前行,體驗視障者生活之辛苦。 圖/李權洲攝每年的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旨在推動社會對盲人之關懷及提升盲人的生活品質。愛之光協會自2016年起在台中市區舉辦盲人節的推廣活動,其中的視障體驗讓民眾戴上降低配戴者視力的特殊眼鏡,在視力不佳的狀態下完成繪畫任務。民眾在戴上眼鏡後往往難以行走,必須要由志工陪同才能前進,此外,原本輕而易舉的塗鴉在失去視力的狀態下,也變得艱鉅許多。 視障體驗活動中,民眾先抽取一樣物品,在到達任務區後把抽到的物品畫出來。 圖/李權洲攝「戴上眼鏡後眼前完全是白茫茫一片,只能隱約看到光跟影子。」活動參與者、擁有百萬訂閱者的YouTuber「黃氏兄弟」其中的弟弟瑋瑋(本名黃挺瑋)說。他坦言自己當時因為看不到,失去方向感而感到迷茫。哥哥哲哲(本名黃雍哲)則覺得戴上眼鏡後降低了測量距離的能力,「很難判斷東西到底距離多遠。」兄弟倆也提到由於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常常會有長時間使用電腦的需求,因此更須重視眼睛的保護。哲哲表示自己用眼一小時就會起來走走,這時也會去提醒弟弟休息,「家人和朋友間可以互相提醒,確保不會用眼過度。」 黃氏兄弟上台分享視障體驗活動的過程和心得,同時向粉絲宣導護眼重要性。 圖/李權洲攝活動志工、嶺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廖維羿表示,他看到很多視障者在家人陪同下參與活動。他認為社會大眾多會對視障者感到同情,正因如此我們更須將這份同情轉為實際行動去協助他們,「像是過馬路時攙扶他們或是提醒前方行人有視障者通過等等。」參與活動的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全盲視障者呂宗儒提到,現在給視障者使用的公共設施仍有些設計不良之處,對他們來說有些不便,「像是導盲磚有些是連到牆壁,我們會被誤導去撞牆。」他除了希望政府能改善基礎設施以外,也呼籲社會大眾要更重視自己的眼睛,「平常沒事多出來走走,不要被手機電腦綁架了。」
改善聽力兼保暖 耳罩式助聽器促血液循環
新知
第1708期
改善聽力兼保暖 耳罩式助聽器促血液循環
2019-10-09
【記者張珮慈綜合報導】聽力是人類和世界交流重要的感官之一,但隨著年紀增長聽力卻容易退化。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的學生陳廷宇與陳廷軒,發明「提升人體小腔體微血循環」的裝置,盼預防與改善老年聽力衰退的現況,並於1日獲頒2019海峽兩岸高校「長河金秋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金獎。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陳廷宇和陳廷軒獲2019海峽兩岸高校「長河金秋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金獎。 圖/陳廷宇提供因考量到耳掛式可能造成耳朵的負擔,陳廷軒說明,「此裝置的外觀我們設計成耳罩式,除了美觀,在冬天還有保暖效果。」而若為耳道式則擔憂支撐力不足。此外,人體耳朵構造分為外耳、中耳與內耳,耳蝸為內耳中一構造,用於感受聲波並傳送至大腦,而聽力損失的原因大多源於耳蝸內微血循環不良。 此裝置外觀設計如同耳罩式耳機,在戶外使用能減少他人異樣的眼光。 圖/陳廷宇提供因此團隊選擇在裝置內設計軟性加熱片,即易與機器貼合的平面狀加熱體,首先提高其溫度後,方使內部零件上的鍍膜產生遠紅外線,再經由聚焦射入用於傳送電磁波的元件最後導入內耳。由於在此波段內的遠紅外線頻率,與人體細胞內水分子的頻率相同,因此能使水分子產生震盪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細胞的生命力與新陳代謝,進而改善聽力不良的問題。 「由於手指末梢循環與內耳微血循環相似,因此我們使用遠紅外線照射手指前端實驗。」陳廷宇解釋,在經過40分鐘後發現血流量明顯增加21.6 L/min,血流速則增為每秒10.5公分。現行助聽器的原理在於放大音量,但經常連同環境雜音一起放大,有時會使人耳無法承受,而同為改善聽力不良,此裝置更著重平時保健與預防,透過遠紅外線照射內耳微血管的方式改善聽力。依據內政部的老年人口比率資料顯示,直至107年8月底全國平均每3.3戶就有1戶內含65歲以上老人,陳廷宇提到,由於觀察到老年人說話聲音都需放大好幾倍,不但對生活十分不便也極易影響他人,「因此想由平時保健做起進而預防這個問題。」他說。 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數位助聽器,1萬至10萬以上的價格都有,並非普遍家庭能夠負擔,因此團隊期盼聽力的保養不因貧富而產生落差,「此裝置目前預估價格一定會比現有助聽器來得低,若未來大量生產,價格還能再下降。」陳廷宇強調。 推廣這項產品的難處在於,「一般人對遠紅外線認知的不足,甚至會誤以為是某種輻射。」指導教授郭宗德表示,此裝置未來若普及化,團隊預計會先讓有需求者試用,口耳相傳後自然能提高它的接受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哲玄則認為,此裝置立論基礎有經過相關資料的考據,且具臨床價值,但尚未經過動物實驗,具體的效果仍有待驗證。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