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植物製界面活性劑 有望打造無毒親膚產品
新知
第1732期
植物製界面活性劑 有望打造無毒親膚產品
2020-10-14
【記者石學儒綜合報導】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民眾在選購保養品、衣料等親膚性產品時,也開始在意其中成分是否對健康無虞。萬能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學系教授林麗惠指導兩組學生團隊使用天然原料製成的界面活性劑,研發出「生物型界面活性劑於化妝保養品之應用」和「蔬果型萃取液於染色之應用」兩項技術,分別創造具防曬功能且不傷皮膚的保養品,以及解決蔬果色素難上色的困境。並且,兩作品於「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獲得一銀一銅。 萬能科技大學兩組團隊分別在「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得到一銀一銅的殊榮。 圖/石學儒攝學生團隊意外發現由神秘果製成的生物型界面活性劑,具市面上界面活性劑所沒有的防曬功能,因此突發奇想,將其加入化妝與保養品中作為應用。團隊成員、萬能科大妝品系學生林思妤說:「只要不是運動,或長時間在太陽底下,擦的話都可以達到防曬效果。」林思妤也提到,目前已利用該技術開發乳液、面霜和精華液。同時,藉由微調內容成分比例,改善產品色澤混濁的問題。 利用「生物型界面活性劑於化妝保養品之應用」技術所開發出來的產品,目前包含乳液、面霜和精華液。 圖/石學儒攝林麗惠補充,一般化妝品或保養品會添加多種界面活性劑,通常有環境污染、對皮膚造成負擔等缺點。團隊推出只加入單種界面活性劑的美妝用品,且該界面活性劑原料為神秘果,雖然製造價格會隨著神秘果的市價有所浮動,但由於團隊有檢測臨界微胞濃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註),能以最低量的方式添加界面活性劑,成本甚至可低於市面上的產品。註:臨界微胞濃度指的是界面活性劑形成微胞的最低濃度,也就是達成預期反應效果所需的最低濃度。除了神秘果製成的生物型界面活性劑,團隊另將林麗惠研發的榭皮素界面活性劑,應用於染料固色劑。過往用蔬果型的萃取液(意即純天然色素)當作布料染劑時,都會有上色困難的問題,需額外添加含有害物質酚甲醛的固色劑。團隊解釋,榭皮素界面活性劑製成的固色劑運用苯環達成固色效果,且對人體無害。 團隊以「蔬果型萃取液於染色之應用」技術,打造微型居家織品,並讓娃娃穿著天然染製成的服飾。 圖/石學儒攝專門製作天然染服飾的FREE輝盟國際行銷業務經理黃文福說明,自然染劑最大的缺點就是會褪色,至於成本,主要取決於原料的價格。對於團隊開發出的天然固色劑,黃文福說:「基本上固色劑絕對是化學的,要先定義無害,無害是指完全沒有,還是有害物質低於政府機關設立的標準。」他認為,團隊若要標榜產品完全無害,需要進行更長期的實驗測試與觀察。針對有固色效果的榭皮素界面活性劑,團隊成員、萬能科大妝品系學生陳怡君闡述,希望未來能將此技術應用在美髮領域,目前他們選用與頭髮材質相似的羊毛纖維,作為染色布來實驗;而對於由神秘果所製成的生物型介面活性劑,林思妤也表示,他們著眼於防曬功能的優勢,期望能開發出防曬效果更好的保養品,以此來取代傳統商品。
【專欄】柔珠非汙染主因 專家籲應減少海洋廢棄物
新知
第1671期
【專欄】柔珠非汙染主因 專家籲應減少海洋廢棄物
2017-12-27
【記者徐湘芸綜合報導】市面上部分主打去角質的洗潔產品,會添加塑膠微粒(microbeads),俗稱柔珠。但柔珠易造成環境汙染,故年中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宣布柔珠禁用相關政策,新制也將於明年上路,但另有專家稱汙染主因並非柔珠,籲大眾需更加重視塑膠垃圾問題。 主打洗淨、磨砂產品的潔淨產品多添加柔珠,又易吸附汙染物進入食物鏈,進而對環境造成傷害。 圖/環境資訊中心提供柔珠化性穩定、不易分解或孳生細菌,近年漸取代天然纖維顆粒,添加在訴求「深層潔淨」的產品,如洗面乳、磨砂膏等。然柔珠難以過濾、回收,隨廢水排放後又因顆粒具親油性易吸附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汙染物質,一旦海洋生物誤食,毒物便進入食物鏈,進而危害生物健康與環境。近兩年各國開始立法限制柔珠,我國也於明年1月起禁止製造、輸入,7月禁止販售。「即使禁藥妝產品添加柔珠,還是不能降低多少整體上的汙染。」藥妝品牌霓淨思(Neogence)創辦人、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研究所博士謝玠揚,援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PANS),指出,造成海洋汙染的微粒直徑多介於1-5毫米,但市售清潔產品所添加的柔珠大小主要落在 1毫米以下,「在數據中的佔比極小,可說是幾乎沒有」。相較保養品中添加的柔珠,謝玠揚認為工業製程的塑膠微粒才是主要汙染源,如塑膠袋、免洗餐具甚至煙火。然近年柔珠成為被撻伐的對象,進而立法限制,汙染海洋的塑膠垃圾卻仍舊被忽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長期關注海洋廢棄物的陳姿蓉則認為,即使柔珠產品不是海洋主要汙染源,仍對環境有所影響。他也舉證指稱業者曾於公聽會上坦承添加柔珠清潔成效有限,「柔珠又不是必需品,只是因為產品設計錯誤,讓每個使用者都成為汙染海洋的幫兇」。「台灣在海洋汙染和廢棄物這塊的研究非常少,」陳姿蓉說「台灣一直用陸地、而非海島國家的方式去看待海洋。」他認為,台灣把海洋當作資源庫掠奪如漁獲,卻不關心其環境與或整體海洋生態。每年政府會計算淨灘垃圾公斤數,但他認為,若不找出垃圾源頭,海洋的汙染就不會有消失的一天。「希望政府可以從各方面全盤地思考海洋廢棄物。」陳姿蓉提到,目前海洋廢棄物仍無主要的管理機構,如民生垃圾便屬廢管處,水質檢測屬水保處,若與掩埋場有關則屬環境督察總隊的管轄範圍,管理責任分散且力度不彰。謝玠揚也表示環保仍需身體力行,「若禁用了柔珠卻還是濫用塑膠製品,那對環境來說有什麼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