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深沉色彩畫出當代掙扎 蕭湘柔探討人生百態
藝文
第1797期
深沉色彩畫出當代掙扎 蕭湘柔探討人生百態
2024-10-25
【記者林芷彤報導】幽暗的色彩注入畫布,情感豐富的筆觸呈現人生中不同狀態。就讀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所的蕭湘柔,16日起在天成文旅-華山町舉辦個展《存在於光明之前》。蕭湘柔使用壓克力顏料結合多種繪畫手法,交織光明與黑暗,具象描繪人於生命中的多種樣態。 談及個展主題的動機,蕭湘柔表示他想展現人生中的黑暗時刻,然而將展名取為「黑暗」過於直白,因此以更婉轉的方式,盼大家在迎來光明的同時,也不忘曾於深淵中的掙扎與磨練。他的作品以兩種不同技法來呈現,奔放的線條筆觸代表打破框架後的重生,另以壓克力薄塗的手法壓制住色彩張力,暗示現代人在深淵中掙扎、無聲抗衡的狀態。 「把蝴蝶釘在最漂亮的時候,我覺得跟女生追求年輕的感覺有一點像。」他認為蝴蝶作為美麗及自由的象徵,卻也深刻映照出社會對女性的種種框架與期待。蕭湘柔在〈蝴蝶標本〉中,將蝴蝶定格在最完美的姿態,就如同現實中女性追求年輕貌美而尋求醫美手段。對他而言,社會給予女性的標籤,就如同標本中的蝴蝶,是一個難以輕易逃離的深淵。 在作品〈金絲雀〉中,蕭湘柔刻意不將金絲雀畫出,畫作僅留下一把鑰匙與籠子。談及創作歷程,他表示過往作畫、念書的過程時常是獨自一人,常有一種被關起來的感覺,然而後來他發現,其實那是自己的選擇,因此他將自己化為金絲雀,籠子則代表曾束縛他的枷鎖,「鑰匙其實在自己的手中。」蕭湘柔認為只有自己能決定要停留在黑暗,還是邁向光明。 與其他含有隱喻的作品不同,蕭湘柔在〈薰衣草花園〉中運用奔放的線條筆觸,描繪記憶中的一片美好風景,展現薰衣草隨風搖曳的畫面,與其他幅色調較為陰暗的作品相比,顯得富有生機與力量。蕭湘柔表示,他希望觀者能直觀地去感受這幅畫作想傳達的情感,經歷過黑暗而後迎來的重生。 蕭湘柔認為,觀眾不需刻意理解他的創作理念,反倒希望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能與自己的生命經歷產生共鳴。觀眾小郭(化名)分享畫作〈金絲雀〉帶給他掙脫束縛、重獲自由的感覺,是他最喜歡的作品。觀眾Rosy(化名)則表示他能感受到畫家創作過程中處於低潮的狀態,但〈蠟燭〉在漆黑中燃起的火苗卻又使其看見希望與光明。
千人點燭光祈福 緬甸點燈節照亮華新街
生活
第1710期
千人點燭光祈福 緬甸點燈節照亮華新街
2019-10-23
【記者陳妍如新北報導】白金兩色相間的裙擺飛揚,緬甸傳統舞者在台上靈巧地躍動、腳尖輕盈點地,千盞祈福的燈火照亮街道上充滿緬甸風情的小吃店招牌。一年一度的「緬甸光明點燈節」於19日在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盛大登場,現場超過千名觀眾手持蠟燭,在倒數聲中點亮華新街,一同向佛祖祈求身體健康、平安。點燈節是緬甸國慶假日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傳說釋迦牟尼佛這天會在眾神陪伴之下降臨人間,因此人們會以點燃燈火或蠟燭的方式歡迎佛祖到來。下午5時,由鑼鼓隊帶領的大型踩街隊伍手執燈籠、彩繪傘,身著緬甸各民族的特色服飾華麗亮相,為點燈活動拉開序幕。點燈前夕,緬甸舞團以男女雙人的點燈舞,迎來三位緬甸佛教高僧。他們手持火燭、低聲頌佛,並帶領所有與會民眾倒數,以蠟燭祈福,點亮華新街的夜晚,祈願國民幸福平安、身體健康。 由鑼鼓隊帶領的踩街隊伍於下午5時,與身著緬甸傳統服飾的居民,拉開緬甸光明點燈節的序幕。 圖/陳妍如攝新北市中和區是全台最大的緬甸華僑聚落,有超過4萬名緬甸華僑聚居於此,且多數集中在華新街一帶。而鄰近華新街的華夏科技大學也因時常接觸緬甸文化,使不少學生能在點燈節中發揮所學技能,與民眾同樂。華夏科大數位媒體設計系學生劉哲亨就在現場負責人物速寫的活動,他解釋,多畫素描就容易發現緬甸人外觀的特色,「他們的顴骨大都比較圓、五官也比較深邃一點,有些人的膚色則比較深一些。」除了擺攤進行人物速寫、手背彩繪等活動之外,華夏科大學生也開發出一款手機應用程式,民眾只要在華新街街頭、街尾「踩點」,將手機靠近當地知名的緬甸小吃店和雜貨店,就能以藍芽感應方式「簽到」並換取禮物。開發者之一、華夏科大資訊工程系學生饒廣福本身就是一名緬甸華僑,他表示,由於在年輕世代中抓寶遊戲相當盛行,所以他們設計這款應用程式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帶動大學生認識學校周遭的環境,「這次把技術應用在點燈節上,希望很多沒有來過華新街的人,希望能夠透過遊戲認識這一整條街。」 舞者在台上表演緬甸傳統舞蹈「裙擺舞」,輕巧地跳躍配合華麗衣裳,成功抓住觀眾目光。 圖/陳妍如攝點燈節會場不僅帶領民眾認識緬甸文物及語言,當地許多居民更穿上緬甸傳統服飾:顏色亮麗的無領上衣,搭配柔軟的披巾、貼身長裙,使整個華新街頭洋溢著濃濃的異國風情。現場還有緬甸奶茶、果凍、辣湯麵等當地特色料理供民眾品嚐,華新街居民蔣斌紅表示,緬甸的食物大多很甜,「剛來台灣時覺得很不甜,現在也習慣了,回去緬甸總覺得太甜!」他笑著展示自己身上的傳統披巾、無領上衣及沙龍(裙子),「現在在緬甸,很容易看到人們穿牛仔褲跟T恤。」他感嘆傳統文化正在漸漸流失,期待緬甸傳統服飾能被更多人看見。 參加點燈節的民眾手持蠟燭,與緬甸佛教高僧一同祈福,以燭火點亮夜晚的華新街。 圖/陳妍如攝台灣的「緬甸光明點燈節」今年已邁入第21屆,在居住著眾多緬甸華僑的華新街上,1000盞祈福的燈燭亮起,不但讓新北市民認識緬甸的傳統文化習俗,也讓僑胞得以抒發思鄉情懷。不論是台灣人或緬甸人,都伴隨著緬甸傳統音樂,在點燈儀式中虔誠地祈願,希望佛祖保佑全家身體健康、生活安穩。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