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801期
吳宏德揭慾望本質 刮刮樂喻人生無窮渴望
2024-11-29
【記者林偌甯台北報導】「慾望一直存在於每個人心中,它既是普遍的情感,也是行動的動力來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生吳宏德以慾望為題、壓克力顏料為材,舉辦個展《慾望破碎》,探討人們追求物慾、情慾後產生的空虛感。展覽即日起於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展出。 隨著經濟能力提升,吳宏德觀察到自己的物慾增加。他認為刮刮樂象徵「慾望的皮囊」,反映人們時常希望以少數金錢取得財富的心理,然而中獎機率低,刮開後只剩下破碎圖痕。吳宏德以此探討人們對慾望的追求及影響,引導觀者反思自身與慾望的關係。藝術家過往多使用油彩的低飽和色彩創作,本次個展《慾望破碎》則轉向外在觀察,採用壓克力顏料的速乾特性,透過平塗法堆疊出高彩度色彩,重現刮刮樂的艷俗美學,營造強烈視覺張力,藉此強調當慾望被滿足後,新的慾望又隨之而生的循環,令人產生疲乏感。 作品〈兔年行大運〉是吳宏德本次展覽的創作起點,他指出,十二生肖與財富、好運之間的聯繫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人們為應用於商業領域而賦予動物的象徵意義。吳宏德透過疊加顏色,突出畫面的飽和度與類似塑膠的光澤感,使其更具動態效果。此外,他也融合多個具有吉祥寓意的元素,例如畫布上方的光束象徵流星,是人們實現願望的媒介,而畫作正中央的元寶則代表人們對金錢的嚮往。 吳宏德創作時觀察大量未中獎的刮刮樂,發現每個人劃刮的方式各異,「大家在刮的時候,顯現出每個人不同的習慣。有些人會想要刮的很乾凈,有些人可能只想刮開數字的部分。」例如畫作〈幸運數字777〉刮痕數量少且畫面整潔,〈拉霸機〉則留下較多漆痕,不同刮除習慣呈現人們多種身體慣性。為模擬刮刮樂的表面材質,吳宏德多次試驗不同銀漆,卻因銀漆緊緊附著在畫布上,難透過刮除展現殘餘銀漆,故他轉而嘗試先用灰色作底,再以壓克力堆疊色彩,勾勒銀色刮痕,達到刮刮樂的反光效果。 在作品〈致命吸引〉中,吳宏德佈置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心型符號,並運用明暗對比的畫面,探討人們面對迷戀與慾望時的矛盾心理。他以飛蟲追光的行為隱喻人類被欲望驅使的狀態,揭示過度追求可能帶來的危險。他說:「我們就像飛蟲一樣,常常不自覺被吸引靠近,但如果靠得太近,或無法承受迷戀的代價,這些事物就可能是致命的。」 觀展民眾林東磬表示吳宏德的作品顯露現代人觀看圖像的方式,「像用Photoshop處理過的圖片,有些破碎或被分割的感覺。」他說明此風格和台灣刮刮樂符號近似,使他聯想資本主義背後的欲望和賭博文化。觀者謝志康指出其他作品是透過「加法」的方式來增添更多的元素,而作品〈豪車〉將重點放在素材本身的質感,「我覺得藝術家找到觀察慾望的另一種方式。」他補充道。
校園
影音
第1739期
公益彩券銷售困境多 助弱勢初衷難落實
2020-12-10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張華真、廖澄妤綜合採訪報導】民眾穿著親手設計的服裝,跟著踩街隊伍步入會場。嘉義縣政府5日於竹崎親水公園,舉辦國際身障者日暨公益彩券嘉年華。期望藉由活動,促進身心障礙者與民眾交流,並宣傳公益彩券「幫助弱勢」的理念。然而,雖彩券的銷售提供弱勢族群就業機會,卻有許多身障者違法出租經銷證,違背了公益彩券的設計初衷。依《公益彩券經銷商遴選及管理要點》規定,販售者以具有工作能力的身障者、原住民及低收入單親家庭為主,而其中,身障者的比例約佔總人數的九成。雖然創辦公益彩券的立意良善,但因許多身障者行動不便或無法久坐,導致販賣時間有限,而沒賣完的彩券,也只能由他們自行吸收。為求生存,不少人冒著販賣資格被取消的風險,出租經銷證以換取微薄但穩定的收入。嘉義縣殘障福利推動協會理事長陳美汝便感嘆:「我們是殘障,怎麼可能騎著摩托車(出)去坐很久。」不僅無法長時間販售者得面臨這樣的窘境,即使是健康狀況較佳的身障者,也因可分得的利潤低而收入有限。以市面上常見的大樂透和刮刮樂為例,每賣一張百元刮刮樂能賺10元,而一注大樂透則是4元,收入最多是售價的一成。因此,對銷售者而言,就算業績良好,月收入也很難超過2萬元,若銷售狀況不佳,甚至有虧錢的風險。彩券經銷商李伯伯表示,賣彩券的利潤比其他商品都要來得低,一天大約只能賺到600多元。對此,陳美汝表示認同,他建議提高彩券銷售的利潤,讓他們至少可以負擔日常開支。對於銷售者的權益問題,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則認為,因公益彩券的盈餘會全數作為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險的資金,所以若調高銷售者可分得的金額比例,將會壓縮回饋給社會使用的資源。台彩公司主張,透過其他方式來協助販售者,像是舉辦優秀經銷商分享會,以及增加商品的趣味性等。藉由促進彩券買氣,提高他們的收入。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法務暨法令遵循部經理曾毅鴻補充,分享會邀請業績較好的經銷商分享銷售方式、地點及品項,「用這樣經驗交流的方式,來讓經銷商學習比較完善的經驗。」 時至今日,台彩經銷商的處境仍然未獲改善,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保障彩券銷售者獲得基本月薪。此外,也需考量行動不便者的交通問題,進而使他們的銷售狀況好轉。由此可見,在這些販售員的待遇改善之前,距離落實彩券「公益」的核心價值,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