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69期
歷經試煉再重生 黃敬中以黑炭拼出生命光輝
2022-10-27
【記者古宇恩台北報導】黯沉的炭時而整齊、時而紛亂地排列,在黃敬中的手下重新煥發不朽生命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黃敬中,入選本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MIT新人推薦特區,展出一系列以「炭」為媒材的作品,傳達浴火重生的意象。展覽於21至24日在世貿一館展出。「我自己詮釋不要靜靜走入就是要大張旗鼓走到最後。」黃敬中解釋,《不要靜靜走入》系列作品下方一律以馬賽克鑲嵌手法規律地排出線條,上半部則均以筒形竹炭及不規則木炭相互交錯,讓畫面展現爆炸般向外擴張的能量,鼓舞曾歷經挫折的人。他表示,此系列作品取材自詩意呼應自身背景的詩作〈不要靜靜走入良夜〉(註一),詩中書寫對象即是年衰的父親,希望他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並把握生命餘光。註一:〈不要靜靜走入良夜〉為英國詩人狄倫.湯瑪斯(Dylan Thomas)為鼓舞自己風中殘燭的父親所創作的詩作,內容⼤意為要為⽣命繼續戰鬥,不要輕易放棄。 〈不要靜靜走入 #5〉上方筒狀竹炭及不規則木炭相互交錯,下方以馬賽克鑲嵌技法規則排列,同時展現衝突及共榮的美感。 圖/古宇恩攝展場中另一系列作品是《止於無窮》,其概念源自於泰戈爾的詩歌〈漂鳥〉(註二),以炭的性質連結人歷經苦難、突破試煉的過程,並以作品圓形的框架呼應最終達到圓滿的狀態。本次展出的〈止於無窮 #3〉,以立體的手法將筒形竹炭及不規則木炭排列成台灣島的形貌,佇立於以馬賽克手法拼貼而成的整齊「炭洋」。黃敬中表示,這件作品靈感源於對台灣曾被多次殖民、遭受諸多天災的歷史,「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在經過這些考驗之後,重新成長茁壯,成為一個新台灣的樣子。」註二:〈漂鳥〉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作,作品名稱取用詩中的一句:「讓生命美如夏花,讓死亡麗如秋葉,終止於衰竭的是死亡,但圓滿卻止於無窮。」 〈止於無窮 #3〉以位於畫面中央、透過筒形竹炭及不規則木炭拼湊而成的台灣島為特色,象徵台灣在經過淬鍊後,重新勃發新生命。 圖/古宇恩攝談及使用炭的契機,黃敬中表示最初想以竹創作,但礙於竹藝術品的發展已經相當廣泛,創作難以突破,於是進一步思考如何轉化,最後想到火煉後的炭。他認為炭是從有生命的有機體經過火燒形成彷彿死寂的狀態,但重新編排後,生命的力量得以再次體現。「利用曾經的苦難或是疼痛,進行轉化,使炭變成一股再生的力量。」他說。從事奈米碳管材料業的觀眾顏超德表示,這項驚豔的作品使他在閱覽整個展覽後,仍想要回頭欣賞,「炭的應用生活中無處不見,但在藝術呈現上卻從未見過。」他說。 除了透過竹炭之外,藝術家後期也運用其他種類的炭如木炭、橄欖核炭等,讓畫面的呈現充滿更多可能性。 圖/古宇恩攝炭單一且灰暗的性質,常使黃敬中受其他媒材吸引。然而他認為炭的作品在台灣極為罕見,抱持著期望炭在藝術界發酵的想法,會堅持目前路線。藝術經理人譚竣鴻也說:「藝術家去掉彩度上的表達,以單色系聚焦媒材意涵、家庭及詩意,反而更能體現他個人內斂的特質。」他表示,這樣的特質也是黃敬中的作品在眾多繽紛作品環伺下突出的關鍵。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黃敬中的父親為南投縣竹山鎮人,祖父曾從事竹造紙事業,因此以竹作為媒材發想的出發點。 圖/古宇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