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北藝大共鳴出新 跨界合作再現傳音風采
生活
第1795期
北藝大共鳴出新 跨界合作再現傳音風采
2024-10-04
【記者鄭孟佳台北報導】右手一托,細緻而有力的音色從琴絃迸出,隨著左手滑動,餘音在樂廳裡如輕霧般迴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於9月29日舉辦「傳音三十:當我們JAM在一起」音樂比賽,除了展現中台古典音樂之美,也鼓勵來自不同領域的樂器彼此合作,展現音樂不受「傳統」二字限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比賽中特別設立的「跨界創意音樂組」,讓來自各領域的傳統樂器融合、共鳴出新的聲音。本次唯一一組參與跨界創意音樂組、同為傳統音樂學系的學生江昀諪和洪立馨,在演奏時利用中國傳統樂器古琴和南管二絃,共演收錄在《梅庵琴譜》中的〈秋風詞〉。比賽作品能在保有兩個樂種本質的基礎上做變化,是彼此的共識。兩人利用講求即興的越南傳統音樂「才子樂」創作,句尾的最後一個音皆會對在一起,讓他們的合作十分順利。 北藝大傳統音樂學系的學生,大學四年主修的音樂專業,涵蓋富有台灣特色的南管樂和北管樂,以及具有中國傳統樂器代表性的古琴及琵琶。這些在過去十分風靡的樂器,隨著精通傳統音樂的大師漸漸凋零,傳承顯得格外重要且緊迫。對此,本次在比賽中擔任評審的魏心怡指出,傳統要被刻意保存,這彰顯了傳統音樂學系存在的價值,「過往的聲音,如果沒有從學院多方面留存的話,真的很有可能會消失在時間洪流。」 「我們常常一提到傳統,就會覺得它是舊的、過時的,甚至是已經消亡的事物。」擔任比賽評審,同時也是傳統音樂學系老師的梁正一說。然而「傳」意為流變,「統」則代表它有不變的特性並形成系統,因此他認為傳統的本意即是在變化中保持不變,而音樂如東方的南管、西方的交響樂,便是全人類歷史上透過融合以創造、尋求新可能的結果。跨界創意本是自然發生的趨勢,學生若把根基打穩,自然會產生富有實驗性和創新性的作品。 對古琴有深厚情感的江昀諪認為,網路行銷、跨年齡層的工作坊以及跨領域攜手演出,都是推廣傳統音樂的好方式。同時,本次比賽的主辦人蘇筠涵認為,傳統音樂在社會上的存在就像小螺絲釘,雖然並非每個人都會注意到,「但一直存在著,這個文化才會成形。」就像活動標語——「Every note has its meaning(每一個音符都有它的意義)」。蘇筠涵希望透過比賽,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利用手中的樂器探索出新聲音,也讓更多人見證傳統音樂的風采。
北藝生泉州話演出 傳唱南管戲曲
藝文
第1684期
北藝生泉州話演出 傳唱南管戲曲
2018-10-17
【記者謝承學台北報導】咚咚的南鼓聲以快慢交錯的節奏帶領著南管樂器,劇中的歷史人物展開步伐,以泉州話唱出他們的故事。傳統藝術南管戲曲保存者吳素霞帶領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的同學,於12日在北藝大音樂廳,演出南管戲《朱弁》中的〈裁衣〉與〈公主別〉(註)。 在〈公主別〉中,公主不因朱弁拒婚而發怒,反而欣賞他的忠貞義節,在朱弁獲釋前給予幫助。 圖/鄭湘蓁提供南管戲的特色是泉州口音的唱腔,和被稱為「身段」的動作、手勢。演出主角朱弁的何宜蓁說:「以前沒演過戲,所以身段的部分練習很久,手勢、腳步等一舉一動都要到位,才能確實展現出角色的風範。」南管戲分成七子戲和九甲戲,本次演出為七子戲,為閩南語系中最古老的劇種。南管戲主要由後場的南管樂器,加上前台的演員所組成,其中南鼓掌握全場的節奏,甚至可以表現出當下戲中的氣氛。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傳統藝術逐漸式微,南管戲面臨失傳危機,吳素霞說:「南管戲幾乎沒有職業戲班,教學也大都是口傳心授的方式。」她自西元2000年起擔任文化部指定藝師,希望能讓更多人學習或接觸到傳統藝術,更為了彌補口傳心授的缺點,自己發明一套系統式的教學方法,以求將南管戲正確地傳承下去。「要是沒有觀眾,學生學得再好也沒用。」吳素霞解釋,特別在北藝大學生主辦的關渡藝術節演出南管戲,為的就是讓年輕族群認識甚至喜歡南管戲。就讀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的觀眾翁于喬說:「本身是學西樂的,以前不會特別來看傳統戲曲,但看完今天的表演後,發現其中有很多特別的部分值得欣賞。」 演出結束後,吳素霞老師與〈裁衣〉與〈公主別〉中的所有演員合照。  圖/謝承學攝(註:本次演出的〈裁衣〉與〈公主別〉,敘述身為南宋大使的朱弁,去金國探望被俘虜的徽、欽二帝,卻被金國拘留。〈裁衣〉講述朱弁的妻子在丈夫不在家時,悉心照顧婆婆的感人故事;〈公主別〉則是描述朱弁獲釋時,與照顧自己多年的金國公主道別的橋段。)
現代劇詼諧串場 南管展演玩創意
藝文
第1643期
現代劇詼諧串場 南管展演玩創意
2016-12-28
【記者吳謙台北報導】「在生活南管 Fedee Art Band」處女作《遙想古今》音樂會,27日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精彩上演。由九首南管經典曲目組成,保留古風的同時增添現代戲劇元素,並引入推銷員角色串場,為觀眾帶來美妙的聽覺盛宴和歡笑逗趣的故事。以名曲〈望明月〉打頭陣,講述元代戲曲家王實甫《西廂記》中,男主角張君瑞在月夜下,期待愛人崔鶯鶯前來赴會,在書齋裡企盼又恍惚的內心。舞台上執拍者居中,伴隨兩旁琵琶、三弦、洞簫和二弦的演奏,以南管獨特的唸唱法,娓娓訴說張君瑞輾轉反側、患得患失的心情,彷彿一場淒美的愛情就在眼前上演。第四曲〈懶繡停針〉為樂團的新編曲目,加入國樂琵琶即興樂段與南管琵琶相互呼應,描繪四季百花以譬喻人生短暫,警惕人們應珍惜光陰,以免老來空嗟歎。舞台上琵琶演奏者千變萬化的指法下,節奏時快時慢,聲音圓潤清脆。 「格格推銷員」串場,以無厘頭的表演,引出表演曲目〈梅花操〉,讓觀眾明白曲目的意境,帶來歡笑的同時也將南管音樂推銷給大眾。      圖/「在生活南管 Fedee Art Band」提供本次演出也加入「推銷員」角色串場,看似無厘頭的表演,卻總能將表演曲目引出,為觀眾帶來歡樂。飾演推銷員的琵琶演奏者張琪萍一人分飾五角,她表示,在台灣了解南管音樂的人很少,融入現代戲劇的元素,希望以逗趣活潑的方式,讓觀眾明白曲目的意境,也將南管音樂推銷給大眾。舞台上座位安排也暗藏玄機,執拍者居中,琵琶、三弦在左,洞簫、二弦在右。演奏者、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研究所學生賴昱丞表示,南管音樂是文人思想的體現,彈撥樂器音色呈顆粒狀、簫弦樂器曲調綿延,一左一右的位置象徵陰陽五行融合。觀眾徐宇宏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現場聽南管音樂,戲劇概念的融入對他這樣年紀小的觀眾頗具吸引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