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大學事】強颱災損致通勤困難 師生盼大學視災情自主停課
2024-11-15
國際
馬大服儀指南多次惹議 學生呼籲校方修改多次穿依規定
2024-11-15
國際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校園
中教大成立邵族知識研究中心 推全民理解原民文化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84期
新北原民聯合文化活動 15族都原青年齊聚重拾傳統
焦點
2023-11-01
【記者丁盈瑄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以下簡稱原民局)於10月29日在板橋第一運動場舉辦「原住民族聯合文化活動」,響應聯合國訂定今年為「國際小米年」。原民局長Siku Yaway分享,「新北市的原住民能團聚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他希望活動能讓不熟悉部落的青年們接觸、傳承原住民文化。活動邀請目前居住在新北市的15個原住民族到場輪番上陣,展現多元祭儀。祭典主要是感謝祖靈過去保佑部落,同時祈求小米與獵物能豐收。現年21歲的陸軍阿美族青年陳承銘放假時,特地撥空來參與祭儀,他慎重地說:「小米是我們的作物,也是祭祀中和祖靈溝通的工具。」他在上場前灌下一大口小米酒,讓自己能跟祖靈對話,也順帶緩和緊張心情。 雖然天空不作美,但在祭儀開始前,族人在椰子殼上生火的煙裊裊上升,彷彿祖靈無論在哪,都與他們同在。 圖/丁盈瑄攝領袖一聲高呼,四位站在場中央的阿美族勇士擺出戰鬥姿勢。在一旁的阿美族青年賴旻彥表示,阿美族會按照年齡分階級,他目前19歲,是最低的階級,因此必須順從稍微年長的勇士哥哥們。賴旻彥表演後認為,「我們不只是穿上漂亮的族服而已,而是跟隨年長族人的腳步,將部落『祖靈的力量』傳揚到都市裡。」 陳承銘表示,在阿美族的部落中,阿美族共有九個階級,雖然勇士是倒數第二個階級,但也身兼打獵的責任,並且要當弟弟們的榜樣。 圖/丁盈瑄攝從家鄉移居到市區工作的太魯閣族青年呂文翔則感慨地說:「北部的(祭儀)很制式化,真正部落裡的是很盛大、嚴肅的。」不過他也坦言,如果都市裡沒有部落領袖般的召集人,族人其實很難相聚,遑論辦理大型的原住民活動。由於較少有機會團聚族人,都市原住民青年很難接觸到自身文化和族語。從小在新店長大的太魯閣族青年劉和勁感嘆,「求學時期身邊很少族人,在家也不會用族語溝通,學校更難有族語老師配合教學。」雖然綜合而言,北部的資源較發達,但不友善的環境無法讓他產生學習意願,甚至是對原住民文化的認同。 不論是從小在都市長大,或是搬來都市就學、工作的原住民青年,他們均分享過去被他人開過玩笑,甚至是被歧視的經驗。 圖/丁盈瑄攝同為泰雅族青年的原民局長Siku Yaway泛淚回憶起十多年前,「上一輩的族人來到城市後,教育環境與對他們的敵意,都讓原住民後代難以傳承部落文化。」為了促進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解決原住民青年身份認同的困境,Siku Yaway提及,未來會推出鼓勵大家學習族語的政策,或是給予在新北市工作的原住民補助,讓他們安居樂業。而陳承銘鼓勵,都市將來可以舉辦更多類似「國際小米年」的活動,比如不同族群間交流的競賽,讓都市的原住民青年更能融入社會,重拾自身的文化。
校園
第1618期
「後318」座談會 原青:要持續與政治對話
焦點
2016-03-24
座談會現場,滿席的原青專注聆聽經驗分享。圖/蘇韋宣攝【記者蘇韋宣台北報導】大雨傾盆卻不減原青的參與熱忱,咖啡廳內座無虛席,學生輪流與原住民立委、教授對話。原住民族青年陣線18日於「海邊的卡夫卡」,舉辦「後318‧原青異動的心」討論318太陽花運動結束後的兩年,原青應如何繼續參與政治,以及原運所面臨的困境。活動主辦人之一、法律科際整合所學生曾巧忻是排灣族青年,她說:「318是台灣的一個重要歷程,當時社會用行動向執政者、政策對話。」當時人民對立委監督失職不滿,至今台灣政治氛圍改變,政府對原住民的態度越漸友善,國會內的政黨組成也不同,但原住民仍要思考如何繼續監督國會。 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左一)出席座談會,與原青對談。圖/蘇韋宣攝分享會邀請到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她表示這個活動讓自己與青年之間保持對話,增進彼此了解。她也提到原運偶爾因為與社會重要議題相關而獲得關注,像是318學運時主流社會在反服貿,原住民族因為大多從事技術人員與服務業而參與抗議,但是他們的聲音卻被忽略了,因此她說:「原運要持續下去。」對此曾巧忻也提及,原住民的權益時常被遺忘,服貿影響觀光產業甚大,業者開發時經常大量收購原住民土地,他們的文化也容易在觀光業中被消費、商業化推銷出去,但是這些視角卻很少在318中被主流社會提起。政大民族系學生鄭宇荃本身並非原住民,因系所與本次議題相關而前來參加。她表示318時,新聞上幾乎看不到原住民的身影,參加今天的活動才知道他們並沒有缺席,至今仍在繼續對抗這個忽視他們的社會。318之後,原運青年還要繼續努力喚起社會的注意,也一直要面對部落裡異樣的眼光。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學生胡哲豪(Valagas Gadeljemen)是排灣族青年,他提出部落裡敢於發聲的年輕人,很容易被部落裡的長輩貼上標籤,成為異議份子。政大民族所副教授官大偉在與談中為部落壓力的問題解套。他提出現在許多都市中長大的原青,回到部落時會被質疑是不是族裡的一份子,遭到另眼看待。但是官大偉認為,原青不要因此把自己限制為「不能移動」,就算生活在部落中,也要與都市往來,形成政治、經濟的互動網絡。像是許多原青回到部落從事農業改革或行銷,一樣要將農產品往都市販售。分享會後,原青陣成員圍坐一圈,帶著剛獲得的想法,談論接下來每年舉辦的「共識營」,讓各地青年集結發想議題,規劃原運策略及相應行動。曾巧忻說:「要讓原運維持熱度,不要消散。」
藝文
第1601期
都市原青辦豐年祭 演出尋根經驗
2015-06-11
《啊!都祭·都計》開場,學生演出在都市生活的原住民,進行一年一度的豐年祭歌舞表演。 圖╱莊于德提供 【記者謝佳穎台北報導】世新大學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7日於管理學院大樓演出戲劇《啊!都祭‧都計》,成員拜訪新店溪州部落和中正國宅等都市內的原住民聚落,蒐集原民在異鄉失根的故事,再加上原住民青年演員北上讀書的經驗,改編成此劇。 「咿呀喝嗨呀—嗨呀咿嗨喲咿」一開場,中正國宅內的阿美族居民手牽手、圍成圈,高歌傳統歌曲,慶祝一年一度的豐年祭,卻遭到漢人鄰居嫌棄,並報警處理。飾演主角Kulas的景文科技大學環境與物業管理系學生Kulas(漢名李志勤)分享,自己就是中正國宅居民,「警察驅趕豐年祭是我的實際經驗。」他覺得,如果漢人可以在街上辦廟會、放鞭炮,為什麼原民不能舉辦自己的祭典,所以在劇中加入這段深刻的回憶。飾演漢人鄰居的世新觀光系學生Tebi(漢名周于婷)表示,自己身為原住民,卻要飾演不了解原民文化,甚至排擠原住民的角色,感到很難過。 劇中,主角Kulas在都市成長,對自己的文化一無所知,缺乏認同感。另一位原青Calaw背負父母的期望來台北念書,仍掛記部落的人事物,上大學後仍加入原民社團、回部落服務。受到Calaw影響,Kulas也想學習族語,開啟尋根之旅。但兩人母親卻都認為文化不能當飯吃,小孩應該在城市找份好工作。 演員Kulas說,當他意識自己是原民,想學族語時,爸媽卻覺得沒必要追溯文化,好好學習課業就好,劇中角色與母親的衝突正反映這段經驗。世新廣播電視電影系學生Sera(漢名張永政)飾演Calaw,他分享,自己上大學後只有豐年祭才會回家,但因為沒有參與籌備,感覺離部落文化越來越遠,所以將本次表演作為尋根的方式之一。 Sera表示,由於計畫成員缺乏舞台經驗,他們參與多場工作坊,在菲律賓原住民文化行動聯盟(Dap-ayan ti Kultura iti Kordilyera)講師的指導下,學習用傳統歌舞和戲劇,呈現原青尋根的議題。他說:「老師教我們觀察人如何『表達情緒』,例如表演生氣時,不是一瞬間就出現表情,應該在前幾句台詞就透露出些許不耐煩和微微的怒意。」 觀眾、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Kaniw(漢名楊植勳)分享,劇中離鄉求學、和部落朋友分開的場景都曾發生在他身上,而且和Kulas和Calaw一樣,他未來也很想回家鄉工作,感到很有共鳴。
生活
第1598期
原青吟古調鄉情流露
2015-05-21
尤天予吟唱魯凱族傳統組曲,以清亮的嗓音細膩詮釋對遠行情人的堅定心意,在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圖/高中屏攝 【記者高中屏台北報導】參賽者打赤腳緩步上台,鮮艷的傳統服飾在燈光照耀下更加奪目。拉拉裙擺、輕輕調整頭飾上的百合花,原住民青年吟唱祖先流傳下來的優美旋律。「第八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民族音樂大賽」決賽16日在台灣科技大學登場,12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原青帶來傳統古調及流行歌曲,最後由屏東大學教育系學生尤天予奪得冠軍。 尤天予手握麥克風,閉上雙眼融入旋律,時而微笑、時而皺眉,在吉他伴奏下細說等待戀人歸來的思念心情。尤天予解釋,演唱魯凱族古調最困難的就是轉音,傳統唱法和流行歌曲並不同,對不常接觸傳統歌謠的年輕人而言較難揣摩。此外,演繹歌曲的情感也很重要,「你的音多高、多準,若不能感動人就沒有意義。」 「就算很久沒回到部落,但只要有音樂和母語,我們就可以和老人家溝通。」尤天予表示,古調組曲中,有一段是奶奶教她唱的第一首母語歌,在舞台上演唱時想到外婆和奶奶就坐在台下聆聽便覺得很感動。 亞軍、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學生高偉勛穿著卑南族傳統綁腿褲,背著吉他自彈自唱創作曲〈來嘛,MuMu〉。「MuMu」是卑南族「祖母」的意思。高偉勛表示,家族中與他同輩的小孩都是奶奶帶大的,他想起小時候跟著外婆到處跑的回憶寫出這首歌。而歌曲中一句卑南語的歌詞「amana malaya’ picukap mu」,意思是「出去玩要記得穿鞋」,高偉勛解釋,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卻是小時候出門玩耍時奶奶最常掛在嘴邊的叮嚀。他將這句話寫進歌曲中,懷念童年時期細心照顧自己的奶奶。 中原大學生物環境工程系學生闇鴻麟吟唱排灣族傳統歌謠〈思念〉,唱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並感謝上帝使族人團聚,其滄桑低啞的成熟音色驚豔觀眾,奪得季軍。闇鴻麟表示,上大學之前都在部落生活,比起其他更早到外地求學的青年,他對母語較為熟悉,更能唱出古調的韻味。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希望藉比賽鼓勵原青關心自身文化,也讓更多人欣賞原民之美,「畢竟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的重要資產。」
生活
第1596期
【原民傳統漸消逝 青年踏上尋根路專題】引言
2015-05-07
【專題記者/杜曜霖、盧俐妤、陳君宜、謝佳穎、陳詠俞、曾筠涵】傳統與現代、都市與原鄉等衝突,不斷衝擊著原住民青年。隨著族語、傳統祭典、神話傳說等部落文化漸漸消逝,新一代原青面臨失根危機。但他們並不氣餒,積極參與尋根行動,極力扭轉「黃昏民族」一說,保存與傳承部落生命故事。誠如作家鍾理和在《原鄉人》中所提到,「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生活
第1596期
原青歌舞快閃 籲大眾重視原民議題
2015-05-07
原住民青年在高雄中央公園快閃,身穿傳統服飾,舞蹈融合各族文化,例如老鷹飛翔。圖/曾筠涵攝【記者游育慈、曾筠涵高雄報導】身穿原住民族傳統服飾的青年現身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火車站、新崛江等鬧區快閃跳舞,其嘹亮歌聲引起全場注意,民眾也熱情的向他們揮手呼喊。義守大學大眾傳播系學生鄭亦秦2日發起「跳吧!大地的孩子!」快閃活動,希望藉此讓大眾重視原民議題,同時喚醒族人的族群意識。空曠的高雄中央公園忽然傳出原民樂團MATZKA的歌曲〈V-ao V-ao Ni〉,赤著腳的原青從四面跑入。他們牽著手,跳起融合各族元素的舞蹈,如阿美族的撒網動作、排灣和魯凱族的勇士舞、原民男性的戰鬥動作等,展現豐沛的生命力。當所有人舉起雙手模仿老鷹飛翔時,天空恰有一群鴿子飛過,引起民眾一陣驚嘆。同時,他們也高舉「土地是永遠的國」、「捍衛原民主權」兩面斗大旗幟,讓民眾了解這不是表演,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穿族服不是來表演的,而是原民文化本來就自然地存在社會中。」高雄大學東亞語文系學生林君語認為,穿著族服上街和一般人穿牛仔褲一樣平常,「這是很值得驕傲的的衣服,要抬頭挺胸地讓大家看到。」原青族服上的鈴鐺在行走間發出清脆聲響,參加快閃的義守觀光餐旅學院學生鄭孟軒說:「那是種驕傲的聲音,聽到就有種回家的感覺!」他離開部落去高雄念大學後才意識到原民文化正在流失,因此想要穿著傳統服飾上街,希望大眾看到後,會因為好奇或感動,更願意認識原民文化。此外,許多都市原民因怕遭歧視而不願承認身份。鄭亦秦表示,盼藉此喚醒族人的文化意識與信心,並在合作過程中交流文化,學習團結。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的中國交換生伍悠則覺得能遇到快閃很幸運,「讓我看到他們在捍衛自己的文化。」她不但全神貫注地看完全場,還向原青留下聯繫方式,希望能有機會去到東部親眼認識他們的文化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