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耆老傳古調 原民族歌詠文化傳承
生活
第1638期
耆老傳古調 原民族歌詠文化傳承
2016-11-23
【記者張寬逸台北報導】選手穿著鮮豔的服飾,嘴裡唱著高亢但又充滿濃濃部落情的族語歌曲。「第二十一屆北區大專學生原住民族族語歌唱比賽」19日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行,為熱愛原住民歌的學生提供舞台,以故事性為主軸將代代相傳的古調、族服和舞蹈結合,展現原住民文化與歌曲的感染力。比賽主題「耆老與歌」,強調族語歌曲與部落裡長輩之間的關係。總召集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生樂冷・羅法妮奧認為,部落的古調是由耆老口傳至今,所以歌與老人十分緊密。透過比賽,參賽者會學習不同的族語歌,同時成為學生回到部落的契機,跟長輩們學習古調,讓文化能繼續流傳下去。族語歌唱比賽除了為學生打造表演的舞台,也讓大學生認識原住民文化與部落的現況。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彼霖・伊得表示,身為太魯閣族的他,為了學習賽夏族文化而參加了他們的十年大祭。他說道:「看到賽夏族人對祭典的堅持和完整性,讓我非常感動。」原住民祭典保存不易,因為日本政府深怕祭典最後會演變成武裝抗議,所以停辦許多祭典,唯有少數像賽夏族願意跟政府協調,才將祭典順利流傳。由於原住民沒有文字,很多的神話、祖訓和聚會,都用樂舞傳唱,除了能保存族語,還具有辨別其他族群的差異。世新大學拿珊瑪谷社、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的黃劭文說道:「阿美族的歌是領唱的方式,像海浪一般。透過歡樂的吟唱,可以紓解身心上的勞累。」除了減輕身心疲勞的工作歌之外,祭典歌最能看出各族特色。彼霖提到,「賽夏族的祭典歌使用大量召喚的祭詞和答哀,希望祖先能到場,並消除賽夏族過去不對的行為。」和一般的歌曲比賽不同,族語歌唱比賽強調表演形式與故事性。榮獲冠軍的世新呈現阿美族農忙後的聚會,首先由女性演繹農忙的過程,再藉由唱歌忘去疲勞,最後是聚會的歡樂,圍圈的舞蹈、高亢的歌聲,一位男性族人領唱,其他人跟著附和,搭配成四部和音,將阿美族的文化完整呈現。 世新大學拿珊瑪谷社的表演「老人家的歌」,呈現農忙後聚會的情形,彼此唱歌互相慰勞。    圖╱張寬逸攝 輔仁大學努瑪社的表演的播種祭歌,所有人佇立並遙望遠方,展現出賽夏族祭典的莊嚴。    圖╱張寬逸攝 輔仁大學努瑪社在台上演出爺爺奶奶為孫子換上族服,提醒住在外面的年輕族人不要忘記族的文化。    圖╱張寬逸攝輔大的表演訴說年輕族人對是否該回到部落而感到迷惘,而這也是許多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即使早期台灣的社會結構對原住民極為歧視,都市的就業機會仍使他們選擇離開部落,久而久之便與部落疏遠,也讓他們的後代產生文化認同問題。彼霖認為,年輕族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文化,是因為民族意識未被點醒。接觸原住民社團能讓原住民大學生更加認識自我,至於是否回去部落,「取決於他們有沒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原青吟古調鄉情流露
生活
第1598期
原青吟古調鄉情流露
2015-05-21
尤天予吟唱魯凱族傳統組曲,以清亮的嗓音細膩詮釋對遠行情人的堅定心意,在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圖/高中屏攝 【記者高中屏台北報導】參賽者打赤腳緩步上台,鮮艷的傳統服飾在燈光照耀下更加奪目。拉拉裙擺、輕輕調整頭飾上的百合花,原住民青年吟唱祖先流傳下來的優美旋律。「第八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民族音樂大賽」決賽16日在台灣科技大學登場,12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原青帶來傳統古調及流行歌曲,最後由屏東大學教育系學生尤天予奪得冠軍。 尤天予手握麥克風,閉上雙眼融入旋律,時而微笑、時而皺眉,在吉他伴奏下細說等待戀人歸來的思念心情。尤天予解釋,演唱魯凱族古調最困難的就是轉音,傳統唱法和流行歌曲並不同,對不常接觸傳統歌謠的年輕人而言較難揣摩。此外,演繹歌曲的情感也很重要,「你的音多高、多準,若不能感動人就沒有意義。」 「就算很久沒回到部落,但只要有音樂和母語,我們就可以和老人家溝通。」尤天予表示,古調組曲中,有一段是奶奶教她唱的第一首母語歌,在舞台上演唱時想到外婆和奶奶就坐在台下聆聽便覺得很感動。 亞軍、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學生高偉勛穿著卑南族傳統綁腿褲,背著吉他自彈自唱創作曲〈來嘛,MuMu〉。「MuMu」是卑南族「祖母」的意思。高偉勛表示,家族中與他同輩的小孩都是奶奶帶大的,他想起小時候跟著外婆到處跑的回憶寫出這首歌。而歌曲中一句卑南語的歌詞「amana malaya’ picukap mu」,意思是「出去玩要記得穿鞋」,高偉勛解釋,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卻是小時候出門玩耍時奶奶最常掛在嘴邊的叮嚀。他將這句話寫進歌曲中,懷念童年時期細心照顧自己的奶奶。 中原大學生物環境工程系學生闇鴻麟吟唱排灣族傳統歌謠〈思念〉,唱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並感謝上帝使族人團聚,其滄桑低啞的成熟音色驚豔觀眾,奪得季軍。闇鴻麟表示,上大學之前都在部落生活,比起其他更早到外地求學的青年,他對母語較為熟悉,更能唱出古調的韻味。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希望藉比賽鼓勵原青關心自身文化,也讓更多人欣賞原民之美,「畢竟原住民文化是台灣的重要資產。」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