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0期
動畫述親子關係 以蠟筆繪童年創傷
2020-09-30
【記者崔兆慧綜合報導】主角遠望母親在洗手台前不斷洗手的背影,卻不曾回頭望他一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學生張䕒澤創作的動畫《妳只在乎妳在乎的》,於9月26日在《滲透次元壁—臺日漫畫美學當代藝術特展》展出。透過蠟筆的筆觸,描寫患有強迫症母親帶給孩童的創傷。 主角自屋內望向窗外的雨天,即使嚮往自由,卻如籠中鳥一般掙脫不了母親的控制。導演大量使用低明度色系,表達主角壓抑的情緒。 圖/張䕒澤提供劇中主角打開錄音帶,傳出刺耳尖銳的聲音,勾起他痛苦的回憶。記憶中,母親正專注地整理著化妝台,每隻唇膏擺放的角度都不允許一絲偏差。張䕒澤說明,這部動畫的靈感來自於朋友的人生經歷,朋友的母親如同劇中的角色,極度愛乾淨,「有次天氣超冷,朋友母親還要求他在門口脫掉襪子洗腳後才能進門。」因此,張䕒澤設定主角母親不斷洗手的情節,造成「水」對主角產生壓抑感。 導演張䕒澤認為,「水」是劇中重要元素,象徵著抑鬱的感受,因此水貫穿整部動畫。 圖/張䕒澤提供動畫中,正在忙著洗手的母親無暇陪伴幼年的主角,為引起母親的注意力,主角玩起母親的唇膏,將身體和化妝台畫得凌亂不堪。母親發現後情緒突然失控,急迫地想把主角洗乾淨,也不斷擦拭化妝台上的塗鴉。張䕒澤說:「當父母親過於顧慮自己而無視孩子的需求,孩子通常都會在獲取關注的過程中受到更多的傷害。」 作品以孩子的觀點出發,包括直白的動畫名、手繪的設計,以及劇中畫面比例等,都以孩子的視覺來表達。 圖/張䕒澤提供劇中正在發怒的母親在主角眼中,身形已膨脹得填滿整個房間。張䕒澤提及,作品以孩子的角度出發,片名、繪製手法、傢具的視覺比例都是以孩子的視角呈現。低彩度的畫面除房間牆壁磁磚筆直排列,母親巨大的身形,更呈現主角受壓迫的視角。觀展民眾小胡(化名)說:「感受得到孩子的情緒很壓抑。」 為讓孩子活在自己的管控下,母親將童年的主角關進紅色線框內,主角蜷縮其中,身邊圍繞著滿滿的課本、傢具,漸漸長大成人。張䕒澤說明,紅框外的課本和傢具代表母親對主角生活上的箝制,隨著年紀增長,仍沒有反抗的勇氣。觀眾、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生紀晴倫認為,時間並不會減少孩子心裡的畏懼。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研究生生張䕒澤的作品《妳只在乎妳在乎的》,以朋友真實經歷為創作來源。 圖/張䕒澤提供動畫的最後,成年的主角在浴室門口望著年邁母親洗手的背影,張䕒澤提到,原本是想設計快樂的結局,主角上前關掉水龍頭,讓母親停止洗手。但他和指導教授討論後,認為童年的傷痛是無法輕易抹去的,「或許站在遠處靜靜望著,才是最安逸的方式。」張䕒澤進一步透露,提供故事靈感的朋友如今已經沒有和母親聯絡,「希望觀眾能夠知道,生活的累積會造成孩子成長的陰影。」
藝文
第1662期
反思人際 「塊莖」纖維展跳脫想像
2017-10-25
【記者薛惟中台南報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學生謝欣蓉、葉書聞等人以纖維創作,抒發對人際關係的反思。兩人作品在該所舉辦的展覽《塊莖》中展出。由於南藝大是全台唯二設有纖維藝術創作的學校,因此纖維藝術品可說是展覽的一大看點。其他參展學生黃彗恩指出,布料、紙張、植物,甚至金屬線條都是纖維,因此創作上不會受限。另一參展同學白綾釗也表示,纖維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像身上的衣服也是。」謝欣蓉織出作品〈解讀的過程〉,一匹藍白色塊分明的布料摺疊整齊並堆置牆邊,成條布料越趨破碎並向牆上延伸,藍白色塊也愈來愈小,最後色塊解離成混雜的線,紊亂地交雜並垂掛牆沿及地上。謝欣蓉以成塊布料化為幾縷纖維的意象,比喻人際溝通過程中,原本清楚傳達出的意見,經由對方重新解讀後,可能和原意相差甚遠。 〈解讀的過程〉由堆疊在地上的布料延伸至牆面、牆沿,除了與空間結合出新意,也象徵人解讀訊息的過程。 圖/薛惟中攝觀眾、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學生黃至理對〈解讀的過程〉運用空間的手法印象深刻。他表示,展覽中其他作品少有結合空間展現新意,「但這個作品有和空間互動,帶來跳脫傳統的想像空間。」同樣以人與人之間溝通作為主題,葉書聞則以紙纖維為媒材,創作〈我逝去的〉。她編織出數十個小巧、底部有開口的器皿,將其垂吊於空中,排列成矩形。她以容器代表人們互相承接情緒、想法,孔洞則比喻溝通時,對彼此傳達的訊息及情感總會有所遺漏,而無法完全理解對方。 葉書聞以防水的紙纖維編織出〈我逝去的〉,且依照展場空間懸吊並排列成矩形,在展場中格外引人注目。 圖/薛惟中攝葉書聞分享,〈我逝去的〉並沒有固定的樣貌,她會依據展覽空間,在作品擺放方式上做不同的嘗試。本次〈我逝去的〉是第三次展出,前一次於戶外展出時,她將作品懸掛並綑成一把,作品會隨微風吹拂而轉動,「還會有小鳥飛來,然後停在上面!」葉書聞說。觀展學生、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邵逸心表示,最喜愛〈我逝去的〉以漏洞處理人際關係的手法,不僅能呼應創作理念,也讓她十分有共鳴。她說:「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會有難過、生氣、遺憾的事,不可能所有美好都留下來。」回憶累積的過程,就如同作品創作理念,必會有所缺漏。 〈我逝去的〉作品外觀如一個個小竹籃,底部卻有故意留下的孔洞,象徵人溝通時接收訊息必會有所疏漏。 圖/薛惟中攝此次纖維組的展覽媒材多元,如紙、線材、紡紗以及棉布;技法亦多變,如梭織、刺繡、藍染、拼布。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教授吳佩珊指出,現代科技所製造的人造纖維十分容易取得,此次展覽便有許多作品是運用人工纖維來創作,而學生也都成功運用纖維特性來傳達自身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