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以畫呈現獨處心境 聯合畫展詮釋風格多元
藝文
第1684期
以畫呈現獨處心境 聯合畫展詮釋風格多元
2018-10-17
【記者林莉庭新北報導】《無人之境》繪畫聯展,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四位學生辛禾妘、林殊羽、黃巧綺和時蘊萱共同展出,透過畫作傳達青少年獨處時的心理狀態,也呈現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聯展自3日開放至11月8日,《無人之境》主題由四位創作者共同決定,再各自根據自身思想與繪畫手法,呈現四種不同的詮釋方式。「我覺得《無人之境》包含許多想法,要怎麼解讀都可以。」林殊羽補充,展覽理念來自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的墓誌銘開頭:「不被這世界所理解。(Diesseitig bin ich gar nicht fassbar.)」正因為不被理解,所以他們回頭觀照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並以繪畫為媒介去表述。 台藝大書畫藝術系的四位學生在畢業前舉辦聯合畫展,展出四種風格截然不同的畫作。 圖/策展單位提供林殊羽指出,不被世界理解的感覺就像身心分離,身體在此,但心靈卻徘徊各處,只能將這種徬徨的心情寄託在繪畫上,他說:「繪畫對我而言是自我的藝術治療方式。」以畫作〈山水〉和〈共眠〉為例,林殊羽將自己比擬為綠繡眼,與背景的山巒和城市隔絕,對他而言綠繡眼代表脫離俗世,也是他對無人之境的解讀。另一幅林殊羽的畫作〈心〉,則以兩隻綠繡眼構成心臟的形狀,其身軀被肋骨遮擋,而身旁則散落鮮紅色的花瓣。綠繡眼於此表徵脫離束縛,即使身體為痼疾所困,他仍希望心靈能獲得自由。 林殊羽的畫作〈心〉,以綠繡眼的形狀代表心,同時也代表擺脫社會框架的渴望。 圖/林莉庭攝喜愛大自然和動植物的黃巧綺則說:「清閒的生活,對我來說無人之境的感覺就是那樣。」像是他為本次展覽設計的海報,靈感取自老家花蓮的山和天空。對黃巧綺而言,沉浸於大自然可以消除他的壓力,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也能更加單純。黃巧綺也將對世界的理解呈現在畫作〈映〉,表達青少年要踏入社會前擔憂卻堅定的意志,畫中梅花鹿比喻怕生卻也勇敢的自己,「這些都是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我選擇用繪畫呈現。」黃巧綺讓作品述說他對世界的想像。 黃巧綺透過〈映〉,呈現大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伴隨而來的畏懼與期待。 圖/林莉庭攝〈靜流〉為辛禾妘的作品,暗藍色的水流象徵社會紛擾,角落中純白色的鹿卻不被動搖,塑造出剛硬不屈的形象,辛禾妘期許觀者能經由畫作重新思考與社會互動的關係;時蘊萱則認為身處無人之境即為自我對話,作品〈毅〉象徵高潔與堅強的梅花,在白雪紛飛的背景裡屹立不搖,整體畫面呈現銀白的色調,讓觀者的心情沉靜下來。 〈靜流〉為辛禾妘的作品,以墨彩繪成,傳達在紛亂的社會中堅守自我的期望。 圖/林莉庭攝 展覽選在咖啡廳舉行,期盼營造輕鬆觀賞藝術的氛圍。 圖/策展單位提供《無人之境》聯展舉辦於「在一起」咖啡廳,事務長蘇于修從時蘊萱的作品〈圓融〉中人物低頭沉思的神情,反思自身當前面臨的煩惱,「從畫中會投射出自己現在正思考的事情。」觀展民眾洪家葳也對〈圓融〉精緻的畫風感到驚艷,他表示,畫中人物捧著希望的光,「有種黑暗中帶給人們希望的感覺。」 時蘊萱的作品〈圓融〉中人物頭上花朵的髮飾,代表平凡的希望,也是創作者對生活的想像。 圖/林莉庭攝
書法篆刻多變 鑿出文字美學
藝文
第1640期
書法篆刻多變 鑿出文字美學
2016-12-08
【記者周欣儒新北報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與泉州師範學院書法系,4日至10日於台藝大美術書畫大樓合辦《當代書法篆刻觀摩展》。兩系師生以手工篆刻藝術品,展現書畫藝術在電腦發達的時代無可取代的價值。 許宸家(左)、邱奕寧(中)、余玟陵(右)三人在邱奕寧的書法作品前合影。圖/周欣儒攝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邱奕寧,對多種篆刻樣態皆有深入研究。系列作品《半弄室印存》,調整每一個篆刻作品中的紅白比例,結合中西手法,時而奔放,時而收斂,呈現深厚功力。字體從古代的經文體到現代篆書,彷彿可以看到濃縮的篆刻史。邱奕寧表示,每一個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兒女,都是無價之寶。 邱奕寧作品《半弄室印存》,包含多種佈局、字體呈現,並將篆刻史濃縮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她深厚的功力。圖/周欣儒攝系列作品《道》以鳥蟲篆篆刻,雖複雜難懂,卻十分細緻清新,如溫婉嫻靜的大家閨秀,規矩中不失花俏。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許宸家表示,鍾情於戰國時代鳥蟲篆,利用《老子》的經典名句,展現作品的禪風。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進修部學生余玟陵,則用大膽、粗獷的風格,呈現典雅的情詩於系列作品《虛度時光》中,展現篆刻中的霸氣,獲得評審青睞。余玟陵表示,篆體字講究力度,但力氣較其他人小,所以每次比賽前都要練習很久,才能刻出滿意之作。 許宸家作品《道》,運用戰國時代的鳥蟲篆表現道家《老子》的經典名句。圖/周欣儒攝 余玟陵表示,喜歡將優美的情詩雕刻在作品上,此為作品《虛度時光》。圖/周欣儒攝傳統篆刻要求甚多,從印文選擇到裝裱必須花許多時間。首先,挑選印文時必須謹慎,若刻到一半發現挑錯文字,只能重新開始。接著,將印文的所有字濃縮於方寸之間,思考如何均勻呈現每一個字的形體。再使用毛筆、墨水將印稿描繪到石章上,利用平口刀鑿出作品。最後依篆刻作品的排列,決定使用紙張類型、裝裱方式,才能完整呈現。沒有涉獵篆刻的民眾欣賞篆刻時,通常注重是否能看懂字裡行間的意義,而非注意篆刻的視覺效果。例如運筆用刀的輕重、墨跡乾溼程度、作品的紅白分布、字體均勻度。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系辦公室助教林育正表示,欣賞篆刻作品時,對它們的想像不能只是寫字、刻字,應要跳脫是否看懂,觀察創作者如何運用工具巧妙的排列出方寸之間的大千世界。觀眾劉宜涵說:「看了展覽後,發現中國文字之美,除了想看懂文字、想了解外,更會因此想學。」 紅白色的部分為篆刻作品面拓印,而黑白色部分為石章非作品面經設計後,雕刻拓印而成。除了注重作品面外,更要注重各面的設計。圖/周欣儒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