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800期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記者范瑞勻報導】國立臺南大學學生會10月29日舉辦「靜敬齋&懷遠齋戶外廣場」命名甄選活動,原定10月25日開始投票,並於11月11日公布得獎名單,卻因行政流程延誤而更動投票時間,也未準時公告結果。此舉造成多數投稿學生不滿,質疑學務處與學生會不重視學生權益。 校方為增加師生參與度舉行命名徵選活動,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學生投票,第二階段則交由評審評選,然而,投票及公布得獎名單時間卻未如期進行。參與投票與投稿的南大應用數學系學生張冠智認為,學生會作為承辦單位,未能積極與校方溝通,也無事先通知,「他們完全是在時間線以後,對我們來講已經遲交了,就是沒有做到很負責任的態度。」南大學生議長林彥良則表示,校方跳票與學生會消極回應嚴重影響學權,且校方並未公布兩階段票數,造成積極拉票的學生質疑黑箱。 談及舉辦此活動的理念,南大秘書室主任秘書李郁緻說明,校方希望能讓學生參與校園空間規劃,學生也能藉此展現創意與表達想法。對於延遲發布甄選結果,李郁緻解釋,校方第一次舉辦公開命名活動徵選,因此很重視活動公平性和品質,但因簽辦流程橫跨週末,導致公佈結果延遲一日,「其實不是遭遇什麼困難,主要就是因為整個校內公文的會辦,中間又剛好是週末的關係。」針對學生不滿情緒,李郁緻提到,對於無法如願通過而感到氣餒的學生,校方會持續加強溝通。 提及如何重拾學生信心,南大教育學系學生鄭皓中認為校方應遵守原定時程,若有變故也須事先說明,他建議校方公布各階段的得票數,減緩學生不滿。張冠智則指出,未來校方及學生會面對突發事件,需及時處理與宣傳,「例如火災了,要提醒學生不要接近場所,或是逃生避難等,就是學生會和校方要積極一點面對學生的相關事務。」林彥良則表示,校方若聽見學生聲音,應公告票數說服存疑的學生。對此,李郁緻回應,經過校方評估後,將於學校官網公布票數,未來舉辦相關活動時,也會即時更新進度,加強師生互動。
藝文
第1796期
融合手語及戲曲 《未命名》尋身分認同
2024-10-18
【記者李香霆報導】「如果我們對語言的認知,都可以跨出自己的邊界一點點,那這個世界會有什麼不一樣?」來自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的Co-create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邀請不同文化脈絡下的聽、聾表演者共創,以共融劇場的形式推出《語言邊界》展演。其中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的黃祺芳,與來自聾人家庭的手語翻譯員洪紫鳳,結合手語及戲曲,以作品《未命名》探討追尋身份源頭的糾結情感。 「有時候會覺得雖然我是客家人,但我身上卻沒有一個關於客家的深刻感覺。」儘管黃祺芳出身客家村落,但進入台灣戲曲學院學習客家戲曲後,才發現自己對於客家文化的陌生與疏離。加上從小學習的舞蹈和西方戲劇表演,與客家戲曲的身體表現截然不同,種種一切讓他對自我產生掙扎與迷惘。黃祺芳將這些想法帶進此次的共融劇場,告訴觀眾不必一味地尋求認同,理解和包容也同樣重要。 身為CODA(Child of Deaf Adults)的洪紫鳳,日常以口語與外界溝通,而手語則為他搭起與父母對話的橋樑。由於手語的思緒脈絡比起口語更為直接,讓他無法透過手語傳達出隱晦抽象的情緒,洪紫鳳說:「手語對我來說是很親密的語言, 可是我也深刻的感受到我有些思緒沒有辦法完整傳遞給爸媽。」兩種語言使用上的差異,有時也令洪紫鳳對於CODA的身份感到孤獨且存在隔閡。 有別於傳統利用舞台佈景去呈現故事背景,黃祺芳和洪紫鳳在本次表演中僅利用戲曲跟手語的肢體動作向觀眾描繪畫面。「我們想要找到彼此的共同語言,手語跟戲曲手勢好像就有某一種關聯性。雖然我們是不同文化背景,但我們想要試圖有些交集。 」黃祺芳說道。此外,為了在不同語境中,交織彼此的文化背景,黃祺芳和洪紫鳳採用即興的表演方式,讓觀眾抽取與他們生命經驗有關的字卡,隨機排演成一段段的情節,並以戲曲的身段與手語傳遞給觀眾。 直到最後一張字卡「跳舞」,狹小劇場中的燈光全滅,只剩下一道隱晦的橘紅色燈光。黃祺芳想藉由有如黃昏時分般的燈光設計,傳達《未命名》的內涵,「黃昏它其實是一個魔幻時刻,大地正不穩定地轉換空間,很像我們兩個人面對身份的不確定。」 在唯一的光源之下,舞者開始舞動肢體,沒有任何背景音樂,沒有統一的動作標準,兩位舞者各自勾勒著內心世界的呢喃。對於黃祺芳而言,他想像著客家八音的旋律,而洪紫鳳則回憶起兒時與媽媽互動的記憶。觀眾林郁如分享:「有種把耳朵關起來,用聾人的視角去看這個表演,會讓我更專注地去看舞者的動作和表情。」 演出除了融合兩位創作者的生命經驗,也透過戲曲中的肢體語彙和手語語言呼應本次展演主題《語言邊界》,在不同的語言之間找出共鳴。洪紫鳳說道:「我們不單只是所謂的手語和戲曲代表人,我們其實是把生命經驗帶到這裡,讓大家看到我們不一樣的生活背景在這個場合運用同樣的肢體元素,會如何創造出什麼火花。 」希望透過戲曲和手語表演相輔相成,連結不同文化間的互相理解。
國際
第1682期
性別平等 加國首立女性命名工程院
2018-10-04
【記者黃郁期綜合報導】加拿大商界領袖吉娜.蔻迪(Gina Cody)為促進女性學習工程,捐獻1500萬美金給母校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而該校為感念吉娜.蔻迪,9月24日宣布將以她的名字命名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此為加拿大首次以女性名字為名的工程學院。 吉娜.蔻迪,第一位在康考迪亞大學取得建築工程博士學位的女性學生,畢業後也成為多倫多CCI Group的執行長。 圖/康考迪亞大學提供吉娜.蔻迪認為教育對於女性十分重要。「女性能夠在社會上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是透過教育。」在接受康考迪亞校方採訪時,她表示母親的這句話令她印象深刻。她從伊朗家鄉的大學畢業後,便前往加拿大,因為獲得經濟援助得以繼續攻讀建築工程,也成為第一位取得康考迪亞大學建築工程博士學位的女性學生。吉娜.蔻迪畢業後持續在建築工程界發光發熱。她身為知名工程公司「CCI Group」的前任執行長,不僅是加拿大頂尖的工程師,也成為最優良的商業領袖之一。吉娜.蔻迪有感於學習工程時總是身為班上唯一的女性,因此希望透過捐獻資金給母校,鼓勵女性學習工程,也期盼促進其他少數族群學習中的平等、多元與包容。康考迪亞大學校長艾倫.沙波(Alan Shepard)對於吉娜.蔻迪的善舉表示感謝,並指出她將成為代表少數族群的一名指標性人物。「吉娜此舉能夠啟發新的世代。她將會吸引更多女性以及移民們進入原本不敢學習的領域。」艾倫認為她捐獻的資金可以幫助經濟條件不佳的學生追求更高的學位。關於這筆善款未來的用處,吉娜.蔻迪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阿米爾.阿西夫(Amir Asif)說:「善款最主要的用途是為了達成吉娜.蔻迪的理念——平等、多元與相互包容。我們會評估現在學院的情況,成立工作小組並研擬出促進性別平等的策略。」他表示自己非常期待未來的執行成效與狀況。即使至今,特定學習領域中的少數族群,仍然會面臨許多質疑或是負面的經驗。就讀吉娜.蔻迪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漢娜.赫克蘿(Hannah Halcro)便說:「在發表意見時,教授或同學會說『女士優先』,使得大家更聚焦於我與多數人性別的不同。」她認為學習工程的女性普遍感覺自己並不屬於工程學院的學生,時常需要他人的鼓勵,才能克服這樣的心理,進而認可學習工程的事實。 康考迪亞大學吉娜.蔻迪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上課期間,身為課堂中少數女學生正努力完成作品。 圖/康考迪亞大學提供類似的情形在台灣也屢見不鮮,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的謝榕鄉在女遠大於男的環境中學習也有相似經驗。他身為學習環境中的少數,也深有同感,「很多男生在選擇文科領域就讀時也會多加思考自己的決定。」謝榕鄉認為如果有吉娜.蔻迪這種突破框架的人物,將能鼓勵年輕學子,翻轉刻板印象,對於培育人才也有正面的幫助。 在吉娜.蔻迪捐獻1500萬美金之後,康考迪亞大學工程學院已重新命名為吉娜.蔻迪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 。 圖/康考迪亞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