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跨代交流嘻哈文化 青銀共逐街舞冠軍
生活
第1715期
跨代交流嘻哈文化 青銀共逐街舞冠軍
2019-11-27
【記者李芸台北報導】早晨公園時常出現的土風舞曲響起,舞台上銀髮族隨著音樂跳起晨間舞蹈,忽然間音樂停頓、舞者動作戛然而止。「老師!我們要跳的是嘻哈!」台上年過半百的阿姨向台下自信地宣告。23日在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舉行的「第三屆青銀嘻哈街舞大賽」,從19歲的大學生到94歲的長者組隊共舞,角逐街舞冠軍。 青銀共舞使長者認識嘻哈元素,嘗試街舞舞風,使嘻哈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 圖/李芸攝舞台上長者穿起色彩鮮豔、風格前衛的服裝,一掃平時銀髮族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形象,伴隨強力節拍,與年輕人共同呈現精采街舞表演。雖然動作不似專業舞者靈敏,舞步伸展也受限身體條件,但他們表情投入音樂、渾身透出活力,絲毫不輸青年。參與長者不顯老態,驕傲地說出自身年紀,「我今年剛變成阿祖了!」參賽阿姨一說完立即引來熱烈喝采。 隊伍「復仇者媽咪」為去年冠軍,長者表現不輸年輕人,表情、動作皆到位。 圖/李芸攝為使長者青年能和諧呈現表演,舞蹈編排上需考量長輩身體狀況,練習時也需照顧到不同程度者。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的張凡郁為隊伍「Be young愛舞」的主要編舞者,他表示其中一位團員因膝蓋老化不能蹲下,所以特別幫他改動作、調整位置。同時,為了整合團員程度,他在練習初期會將音樂速度放慢,並個別指導。團員林月娥讚許地說:「凡郁總編真的很有細心耐心跟愛心!」 隊伍「Be young愛舞」為淡江大學學生與長輩合作,自行編舞、設計,雖然規模較其他隊伍小,動作卻一點也不馬虎。 圖/李芸攝不過長者們實力也不容小覷,張凡郁表示,他一開始僅編排簡易舞步,開始練習後才發現太小看媽媽們而提高難度。有的長輩不僅記舞步快速,跳起舞來更散發十足魅力。淡江大學英文學系的周陳瑞麟描述,團中媽媽有次做出一個充滿氣勢的轉頭動作,「超殺超性感!我們都嚇到!」他也分享年輕團員在練習過程中體會到長輩其實臥虎藏龍。 參賽者在舞蹈中加入戲劇橋段,長者青年各個表情到位,融入表演當中。 圖/李芸攝青銀嘻哈街舞大賽由私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安老所主辦,主要規則為每組至少須包含60歲以上長者和16到35歲年輕人各一名,比賽希望藉街舞為兩個世代間搭起橋樑。第三年擔任本賽評審的舞蹈老師黑嘉麗(藝名)觀察,比起首屆主要由年輕人跳舞,長者僅在一旁擺動作,今年長者的參與度更高,「評分1/3的比例都在長者的參與度,不希望長者被晾在旁邊,而是有參與的。」 青銀共舞為長輩和年輕人搭起橋樑,雙方多了對話的語言,更加了解彼此,打破跨代隔閡。 圖/李芸攝仁濟安老所所長陳維萍表示,比賽性質正式,並非僅為公益目的,「大家真的要把它當成目標,為了名次、榮譽,跨代間來努力。」他認為此形式較能吸引青年參與,為長久之計。他也提到透過比賽不僅能給予老年人機會自我實現,也能使年輕世代理解老一輩想法,「現在高齡化社會跨代間的理解一定更重要,年輕人不要只覺得阿嬤是會在捷運跟你搶位子坐的人,要突破那種觀念。」
「塗」出自我 選手力求震撼觀眾視覺
生活
第1714期
「塗」出自我 選手力求震撼觀眾視覺
焦點
2019-11-20
【記者李芸新北報導】鮮豔的色彩噴灑上牆面,選手大力搖晃漆罐、俐落地畫出線條,伴隨微微刺鼻的油漆味,寫下個性鮮明的塗鴉文字。塗鴉文字比賽「Write Here, Write Now!」16日在明志科技大學創新大樓頂樓舉行,各方塗鴉老手、新血齊聚一堂,在這場盛會中互相交流,以街頭塗鴉彼此切磋。 泡泡字比賽為兩人一組,須事先分工一人拉字框、一人著色,雙方須現場抽出指定題目並在時限內完成。 圖/李芸攝此次塗鴉文字比賽為「Mess-Age」團隊於16、17日舉行之「Gate Ready Vol.2 第二屆鐵門塗鴉派對」系列活動重頭戲之一,包含手寫文字(Handstyle)個人賽以及泡泡字(Throw up)雙人團隊賽。比賽採對戰形式,雙方現場抽題並在時限中完成指定文字,再由評審分出勝負。比賽要求參賽者在短時間內設計字體造型、並穩定地控制力道,這些雖是基本塗鴉元素,卻十分考驗參賽者技巧。評審DZUS(藝名)說明,作品優劣的主要評判標準在塗鴉字型結構,有些人會因為緊張導致字型歪掉,平時必須充分練習,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噴出結構穩定的字型。 手寫文字比賽考驗參賽者簽字時的流暢和特色,由單純線條組成,在創作時更注重每一筆畫當中的基本功夫。 圖/李芸攝這次有許多塗鴉界新血在比賽中嶄露頭角,參與泡泡字團隊賽的LR(藝名)和細胞(藝名)皆是學生,兩人以絕佳默契拿下冠軍。比賽時由LR負責字型設計、以噴漆拉出字框,細胞則負責填色,兩人配合順暢,即使時間有限仍從容不迫地作畫。細胞表示,塗鴉和藝術不同,對就讀美術相關科系的他而言,藝術須包含自身理念與想法,塗鴉則注重帶給觀眾視覺震撼,「塗鴉就是塗鴉。」 塗鴉藝術源於城市巷弄,與繁榮市景融合成特殊的景象,展露出街頭文化特色。 圖/李芸攝參賽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的Lick(藝名)則解釋,由於街頭藝術常在公共空間違法作畫,所以過程講求快速,通常會利用半夜完成。他也認為塗鴉能釋放壓力,不像一般繪畫範圍受制於畫布,塗鴉客利用整個環境作畫,並嘗試在作品中融入在地元素,「你需要去了解當地的文化氣息,再去結合(塗鴉),塗鴉客會跟民眾產生共鳴。」 主辦單位接洽當地居民,讓創作者實際走入當地商圈創作,在地居民也能藉此機會近距離接觸街頭塗鴉。 圖/李芸攝活動主辦單位也和新北市泰山區當地居民接洽,讓創作者們在第二天進入當地商圈,在店家鐵門上創作塗鴉。Mess-Age的團隊負責人FASO(藝名)說明,在日本、美國都曾舉辦塗鴉藝術結合當地社區的活動。他希望能將本形式帶入台灣,使泰山區居民接觸塗鴉和藝術家的創作過程,進而推廣此文化。他認為台灣民眾富有包容心,自己在街頭作畫時,常會接收到鄰居阿公阿嬤的鼓勵。 台灣知名塗鴉藝術家Mr. OGAY繪出招牌人像,除了噴漆也以畫筆仔細描繪細節。 圖/李芸攝活動參與人、台灣知名塗鴉藝術家Mr. OGAY也提到,現今台灣接觸塗鴉藝術的門檻較10年前降低許多。他也會透過塗鴉傳達自身理念,將關注的社會議題、環境議題融入創作。他認為塗鴉和一般藝術最大的差別在於塗鴉不必經過審核,形式更為自由奔放,創作者能隨心所欲作畫,「所以也可以最真實的去傳達一些聲音。」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