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國際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2024-11-08
國際
印度梅大學程未獲認證 護理系學生抗議持續升溫
焦點
2024-11-08
國際
達大附屬7學院控待遇不公 學生盼獨立成新校
焦點
2024-11-08
國際
馬來西亞租屋爭議頻傳 青年組自治會仍難自保
2024-11-08
國際
中國大學學歷貶值 失業率過高致青年就業壓力大
2024-11-08
國際
日本青年選舉參與度低 大學生組織望提升投票意願
2024-11-08
國際
港府欲整治假學歷 學生質疑政策治標不治本
2024-11-08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732期
陽明揭口腔癌診斷新依據 菸中致癌物為關鍵
2020-10-14
【記者陳卓希綜合報導】台灣口腔癌發生率是世界最高,且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十倍。有鑑於此,國立陽明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王湘翠團隊,針對男女生活習慣差異,研究抽菸、嚼檳榔與口腔癌的關聯,發現香菸燃燒產生的丙烯醛(Acrolein)為致癌關鍵,且檢測其於口腔中的含量,可作為判斷口腔癌的依據。此研究獲109年度台灣藥理學會「杜聰明博士年輕學者獎」。據民國84年《口腔病理學及口腔內科學雜誌》研究指出,嚼食檳榔的人,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8倍,抽菸加上嚼檳榔則會增至89倍,團隊研究首次釐清此加成現象背後的原因。王湘翠說明,香菸中的丙烯醛會在口腔與細胞內的DNA作用,產生DNA結合物(Acr-dG adducts),檳榔中的石灰則會讓口腔成鹼性,使其含量倍增。而口腔內的DNA結合物越多,代表丙烯醛的含量越高,會增加細胞變為癌細胞的風險。 抽菸會產生有害物質丙烯醛,造成口腔內DNA受損,還可能使細胞突變為癌細胞。 圖/陳卓希攝團隊研究顯示,同時有抽菸和嚼檳榔習慣的健康受試者,體內丙烯醛代謝物是純抽菸者的1.5倍,「有兩者習慣的口腔癌病人,丙烯醛更是再高出1.4倍,且會產生細胞突變。」研究成員、陽明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博士鄒瀚興提到,在台灣,九成以上吃檳榔的人會伴隨抽菸,此研究可配合檢測,對口腔病變發出早期警訊。 台灣九成以上嚼食檳榔者伴隨抽菸,而檳榔中的石灰會讓口腔成鹼性,使丙烯醛倍增。 圖/陳卓希攝「大部分的病患早期都看不出症狀。」王湘翠表示,此研究能輔助臨床的診斷。藉由刮取受試者的口腔黏膜,從中萃取DNA分子,再用抗體檢測丙烯醛的含量。他補充,過往都要等到出現白斑等徵兆,才會做初步檢驗,而此研究可用於健康狀態的民眾,及早發現癌症風險做預先防範。且團隊以少量DNA檢測丙烯醛含量,可免去辨識細胞的複雜過程,透過對照蒐集的口腔檢體,即可清楚辨識患病與否。口腔癌為一種常見的頭頸部癌症,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顯示,台灣每年有3000多人因口腔癌死亡,「頭頸癌的症狀相比其他癌症明確,但還是有半數的患者拖到第三、四期。」臺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政杰感嘆。他闡述,此研究如預防機制,能提早預估口腔癌發病的機率,進行早期診斷或戒除抽菸等行為,且藉由不侵入式的口腔檢測,能提高民眾檢查意願,可望改善台灣口腔癌的盛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探討過丙烯醛和口腔癌的關係。」王湘翠表示,抽菸是接觸丙烯醛的最主要管道,然丙烯醛也是環境中常見的污染物質,在汽機車廢氣、食品油炸等處都存在。他補充,未來希望能開發早期治療藥物,在發病前就阻斷癌症的發生,也期許透過研究讓民眾知道,哪些習慣會對人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