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北一女「陪聊事件」—物化女性的是她們、他們,還是我們?
校園
第1741期
【社論】北一女「陪聊事件」—物化女性的是她們、他們,還是我們?
2020-12-23
12日傍晚,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慶落幕,身為學生家長的作家王蘭芬,愉快地於臉書分享當日所見的園遊會情景。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一場追究是否「物化女性」的爭論,悄悄地被引爆。這則貼文裡,讚許了其中一個名為「學姊給你愛」的攤位,攤位內容是由學姊提供聊天、拍照、打排球的收費服務。王蘭芬於文中寫道,「超級聰明,零成本、高收益。」然而不到一天,該內容被轉發到Dcard有趣版引起熱議。「北一女校慶擺攤『陪聊10分鐘45元』」、「小綠綠『陪聊5分鐘收費30元』」等聳動的標題,立刻佔據各大媒體版面。輿論蜂擁而至,血淋淋的批評快速地灌爆這些報導,指責這些女高中生及校方,「物化女生的永遠都是女生自己」、「陪聊完就帶出場陪睡了,學校這樣搞可以嗎?」這些言論看似是為「被物化的女性」打報不平,不過,實際上似乎不是如此。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慶園遊會裡的「學姊給你愛」攤位,引起各界熱烈討論。(圖/傅有萱攝) 根據北一女校長陳智源的回應,事實上,當初攤位的設計立意良善,僅是為了讓這些學姊們,提供學弟妹升學的諮詢服務。此事之所以在社會上吵得沸沸揚揚,還由提供聊天服務,延伸到「物化女性」、「陪聊到陪睡」等。產生這些想法的,並不是女高中生或校方,嚴格說起來,也非社會大眾的直觀感受,而是「媒體」間接導致的結果。事發當下,「女高中生提供聊天服務」被媒體冠上「陪聊」一詞。除此之外,眾多媒體的報導裡,不乏各種性暗示的導言。試想,一篇報導如使用「小綠綠陪聊」作為標題,文中引用網友認為該服務等於「聊色」等言論,閱聽人若是未經審慎思考,是否真的會認為此攤位在物化女性呢?其實,媒體對北一女無冤無仇,這麼做的可能原因,筆者認為為以下三項:一、因報導標題字數有限,故媒體將「提供聊天服務」簡稱成「陪聊」。二、「陪聊」一詞相較於「提供聊天服務」來得神秘,故若媒體賦予文章如此標題,或許可以吸引讀者點入連結「一探究竟」。三、媒體期望藉由「小綠綠」及「陪聊」等社會標籤,製造「標籤效應」,強化社會大眾對此事物化女性的觀感,提升報導討論度及話題性。 無奈的是,當所有人都急於檢討校方、檢討事件當事人,便完全忽略了這些社會標籤。 許多資深校友呼籲,社會大眾不應過度聯想、惡意批評,否則恐對當事人造成傷害。(圖/傅有萱攝)事件延燒至今,不少資深校友、專家學者紛紛跳出來,指出社會大眾不應將年輕學子的創意放大檢視甚至過度聯想,否則恐對當事人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筆者建議,除了事後的補救外,媒體更應記取前車之鑑,並在遭逢類似事件時做出改善。前端處理上,在公開平台轉貼照片及文章前,撰寫者不得加上聳動、具性暗示、帶攻擊性、標籤化的字眼與圖像,防止造成讀者往特定方向聯想;中端應對上,媒體應將「當事者之說明、理念」適度曝光,緩和大眾氣憤之情,亦嘗試提供另一個思考的角度,避免樂隊花車效果,產生單一走向之輿論;而後端補救上,各家媒體應減少相關報導數量,淡化社會大眾對事件的情緒,減少民眾關注、評論以減輕對當事人的傷害。媒體改革已被討論多時,然北一女事件猶如照妖鏡般,顯示台灣距離完善中立的媒體環境還有一段路要走。當現今媒體不斷喊著追求正義、保護弱勢,卻忘記了,其實最應當避免的,就是讓所有無情的惡意,強壓在這些北一女的學生身上。
盲人節倡視力保健 帶領民眾體驗視障者不便
生活
第1709期
盲人節倡視力保健 帶領民眾體驗視障者不便
2019-10-16
【記者李權洲台中報導】戴上特殊眼鏡,眼前五彩繽紛的世界變成模糊白茫的景象,人們只能依靠身旁的陪伴者,找出前進的方向。「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光公益協會」為響應國際盲人節,於12日舉辦大型園遊會活動,其中的「視障體驗」讓民眾藉由道具感受視障者生活的不便,進而體認到視力保健的重要性。 人們戴上特殊眼鏡,由活動志工協助其前行,體驗視障者生活之辛苦。 圖/李權洲攝每年的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旨在推動社會對盲人之關懷及提升盲人的生活品質。愛之光協會自2016年起在台中市區舉辦盲人節的推廣活動,其中的視障體驗讓民眾戴上降低配戴者視力的特殊眼鏡,在視力不佳的狀態下完成繪畫任務。民眾在戴上眼鏡後往往難以行走,必須要由志工陪同才能前進,此外,原本輕而易舉的塗鴉在失去視力的狀態下,也變得艱鉅許多。 視障體驗活動中,民眾先抽取一樣物品,在到達任務區後把抽到的物品畫出來。 圖/李權洲攝「戴上眼鏡後眼前完全是白茫茫一片,只能隱約看到光跟影子。」活動參與者、擁有百萬訂閱者的YouTuber「黃氏兄弟」其中的弟弟瑋瑋(本名黃挺瑋)說。他坦言自己當時因為看不到,失去方向感而感到迷茫。哥哥哲哲(本名黃雍哲)則覺得戴上眼鏡後降低了測量距離的能力,「很難判斷東西到底距離多遠。」兄弟倆也提到由於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常常會有長時間使用電腦的需求,因此更須重視眼睛的保護。哲哲表示自己用眼一小時就會起來走走,這時也會去提醒弟弟休息,「家人和朋友間可以互相提醒,確保不會用眼過度。」 黃氏兄弟上台分享視障體驗活動的過程和心得,同時向粉絲宣導護眼重要性。 圖/李權洲攝活動志工、嶺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廖維羿表示,他看到很多視障者在家人陪同下參與活動。他認為社會大眾多會對視障者感到同情,正因如此我們更須將這份同情轉為實際行動去協助他們,「像是過馬路時攙扶他們或是提醒前方行人有視障者通過等等。」參與活動的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學生、全盲視障者呂宗儒提到,現在給視障者使用的公共設施仍有些設計不良之處,對他們來說有些不便,「像是導盲磚有些是連到牆壁,我們會被誤導去撞牆。」他除了希望政府能改善基礎設施以外,也呼籲社會大眾要更重視自己的眼睛,「平常沒事多出來走走,不要被手機電腦綁架了。」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