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90期
雲科大重塑稻草綁紮傳統 藝術靈感活化大埤酸菜季
2023-12-20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2023雲林縣大埤鄉稻草酸菜季於16、17日熱鬧登場,市集活動結合當地的酸菜特產,首度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以下簡稱雲科大視傳系)創新在地稻穗循環再利用的傳統,製作稻草小小兵裝置藝術裝點廊道,為活動現場增添活潑特色。 活動在交流道底下空曠腹地舉辦,擺放經挑選造型獨特的稻草裝置藝術,展示的廊道可容納約15個作品。 圖/吳玟錡攝大埤鄉是全台稻米與酸菜產量之冠。有別於傳統農村直接焚燒稻梗,三結社區居民收割稻米後,會將剩下的稻梗製作成動物、生肖藝術品佈置村落。這次雲科大學生承接社區傳統,運用點線面造形概念,逐步完成稻草裝運、綁紮、塑形與噴漆上色,還融合藍染技術,增添作品層次感。 趙飛帆期待明年打造大埤鄉聖誕村,預計裝飾有稻草聖誕老公公、麋鹿、聖誕樹等,呈現稻草藝術作品的多樣性。 圖/趙飛帆提供「在學校都是用電腦設計,很珍惜能有跨媒材應用結合傳統技藝的實作經驗。」雲科大視傳系大四學生王虹翔是宜蘭人,他第一次到大埤鄉時,對高聳的稻穗、乾燥的土壤印象深刻,多雨的宜蘭讓稻草無法曬乾做成藝術品。與家鄉不同的稻田環境,讓他更深刻體會綁紮技藝的珍貴。 藝術廊道透過鏡射視覺原理,打造無限延伸的抽象幾何稻田,裝置融入LED燈光設計,營造夜晚浪漫光影,展現大埤鄉設計質感。 圖/趙飛帆提供雲科大視傳系助理教授趙飛帆表示,「稻草綁紮技藝有難度,裝置要紮得非常緊才不會因為小鳥啄食而崩解。」而三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迺勛也補充,稻草是含鹼天然媒材,不常接觸可能會皮膚過敏及發癢,學生忍耐不適、用心完成作品,令他十分感動。皆凸顯要在短時間學好頗為困難。而大學生源自生活的有趣靈感讓居民驚豔。其中,學生王家珉用紙碗結合稻草,做出小小兵穿比基尼的幽默造型,「大家平常壓力很大,希望做出讓人會心一笑的作品。」他開心表達,這是畢業前留下最美好的紀念,在地居民和學生互相學習是寶貴的收穫。黃迺勛也同意,由於三結社區人口結構老化,「早期在這裡很活躍的人都已步入高齡,更難推動社區發展。」他提到,期待在地稻草綁紮技藝、酸菜醃製工法,能透過活動推廣,代代傳承。 民眾套上塑膠鞋套,踩進鋪滿一層層芥菜的黑色桶子,左腳和右腳交替踩踏,有節奏感地讓鹽分滲入芥菜軟化組織。 圖/吳玟錡攝「平常走在大埤鄉路上沒有人賣酸菜,產季農民要透過活動才能接觸更多客人。」在地民眾王如璇分享,活動能建立農民與外地遊客的連結,未來如果民眾想要訂購,就可以直接跟農民聯絡,藉由遊客間互相推薦,造就大埤成為酸菜故鄉好口碑。 採收的芥菜大小不一,農民先將整朵芥菜分成所需的等份,再放進桶子裡逐層堆疊,讓民眾進行醃製酸菜的體驗。 圖/吳玟錡攝「我們是生產第一線,廠商會收購農產再包裝提高售價。」黃迺勛說明,全國九成的酸菜幾乎從大埤賣出,但很可惜農民並沒有品牌包裝概念。趙飛帆也強調,此次稻草酸菜季與大學合作導入設計思維,以包裝和品牌化區別以往單純販售農產品,地方產業才能永續發展,循環經濟結合文創運用,讓更多人看到大埤鄉的在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