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71期
古典神話到民俗祭儀 蔡浚勝融日常經驗於水印木刻
2022-11-16
【記者張倩怡高雄報導】黑白色的版畫像是把觀眾帶入神秘的東方世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學生蔡浚勝在11日至13日舉行的高雄漾藝術博覽會,展出一系列水印木刻(以下簡稱水木)的作品,以富有東方特色的版畫展現他心中的神話世界。這次博覽會展出以廟會舞龍為主題的〈弄龍〉,畫中的龍不同於現實中的舞龍,而是展現出噴火的模樣,蔡浚勝表示,除了讓人感受到是帥氣的龍外,更希望能展現生氣勃勃的感覺。談及靈感來源,他表示自己身為彰化子弟,從小便會去附近的廟宇普渡和拜拜,也因為愛看熱鬧而成為廟會常客。長大後的他更因緣際會參加子弟軒社(註),讓他更近距離接觸到廟會的繡旗等用具,帶來新的體驗,這些經驗與接觸到的神仙故事都成為他創作的靈感。註:子弟軒社為業餘性質北管社團,大部份皆為隸屬地方、以廟宇為中心的社團組織,在寺廟慶典時,子弟社團常在遊行中負責樂器演出。 舞龍為主題的作品〈弄龍〉源自蔡浚勝喜歡看廟會、追陣頭的的日常。 圖/蔡浚勝提供蔡浚勝的作品中也不乏東方神話主題,作品〈世間〉靈感來自道經《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中的「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慾海」,揭示世人總在愛情中掙扎,也意指世間太多誘惑,過度沉溺只會在慾望中迷失自我並虛度光陰。「我在缺愛的時候看到這段經文覺得很好笑就有了這次的創作。」他說,畫中兩人相擁著騎著動物,但動物和被擁抱的人都已成骷髏骨,最後徒留執迷不悟的另一人,表現出世人對愛情的執著。 作品〈世間〉靈感來自道經《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中一句話「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慾海。」 圖/蔡浚勝提供蔡浚勝本次展出六幅作品,當中有五幅是以水印木刻創作。他表示,整個東亞的版畫例如年畫、門神畫和浮世繪都以水木為主,「因為早期的神話故事都是以水木印出來,所以跟神話有關聯性的題材都會以此創作。」他說。觀眾葉家諭認為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確知道是屬於東方的創作,「媒材的選擇以及畫中的人物及龍都是與西方不同。」蔡浚勝認為廟會裡面的神像、繡旗等工藝也算是一種藝術,製作難度甚至更高,「那些東西都需要很扎實精煉的工藝,相反這世代的藝術太簡單了。」因此他將傳統民俗融入藝術作品,透過藝術分享自己看廟會、追陣頭的日常,讓傳統民俗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藝術家劉星佑說:「透過作品可以看見一位藝術家何等熱愛民俗活動,若想更深入地了解藝術家感受到的現場氛圍,不妨跟著藝術家,一起走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