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兒童語言問題不是大隻雞慢啼一】親子互動好壞是關鍵
專題
第1677期
【兒童語言問題不是大隻雞慢啼一】親子互動好壞是關鍵
焦點
2018-05-09
【專題記者陳潔慧、廖翊庭、梁嘉容、徐安萱綜合報導】「兒童語言問題」近幾年愈發受到家長重視,孩子大舌頭、說話語句不完整,都成為家長心中的一顆大石頭。愈來愈多兒童接受語言治療,讓語言治療師供不應求,治療課程也常得排上大半個月。兒童語言問題是否真的受現代環境、社會型態影響,成為所謂的文明病?家長該如何判斷家中寶貝是否有語言問題?又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呢? 3C育兒容易使孩子缺乏語言刺激、降低親子互動,更可能傷害幼兒腦部,影響兒童語言發展。 圖/陳潔慧攝<b>「我的孩子只是發展比較慢」知名部落客子犬(筆名)有三個孩子,她認真經營社群,時常在臉書分享與三個寶貝的快樂時光。子犬最小的兒子將(綽號)這個月將滿三歲。看著活潑外向的將將,很難想像他半年前還是個羞於開口、語言發展較緩慢的孩子。將將一歲半時,就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開始學習說爸爸、媽媽、姊姊。但一歲半到兩歲半間,將將沒有順利通過幼兒園的語言測驗。幼稚園老師建議將將到醫院進一步評估檢查,子犬坦言,當時是「心疼大過於其他情緒」,也擔心孩子在學校跟其他同學互動產生隔閡。將將的語言問題在於不願意開口說話,無法使用完整的「主詞+動詞+受詞」句子表達想法。而且比起在家中,這樣的情況在陌生的環境,例如學校,又更加嚴重。子犬提及有些長輩或鄰居可能會用負面眼光看待,認為有語言問題的小孩「不正常」。但是子犬沒有受到各方壓力影響,帶著將將尋求語言治療。治療至今近半年,將將進步許多,子犬看在眼裡十分欣慰。這段期間,子犬與丈夫比之前投入更多時間陪伴將將。將將原本因為語言發展遲緩而不愛開口說話,現在也願意敞開心胸,變得更活潑、大方。而子犬在與朋友談及將將的狀況時,她才發現身旁許多友人的孩子其實也都有語言問題,只是多數人不願意分享自身經驗,對於語言問題都還保有擔憂與卻步...... 在兒子將將被判斷為語言發展遲緩後,子犬與丈夫投入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圖/子犬提供<b><b>什麼是兒童語言問題?在台灣,像將將一樣有語言問題的孩子,並非少數。根據台北市衛生局100年度統計顯示,接受治療中的發展遲緩兒童,語言治療比例佔24%、高達約2萬8千人次。而105年度,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盛行率更達一至二成,相當於每10個兒童,就有一到兩個需要接受語言治療。近年接受治療的孩童人數增加,除了顯示家長對於孩子成長的關心度提升,最重要是受現代環境與家長教育的影響。台語俗諺:「一眠大一寸」,形容孩子成長快速。其中語言發展是最明顯可見的,從嬰兒時期的牙牙學語,到一、兩歲時能說出簡單的詞彙,一點一滴的進步都令家長欣喜。過去家長面對孩子成長慢半拍,多半抱持「大隻雞慢啼」的心態,認為孩子長大就會正常。但在少子化、愈來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現代,讓父母日益重視家中寶貝的成長狀況。在發展遲緩症狀中,兒童語言問題是一門大學問。語言問題包羅萬象,以兒童為例,可大致分為語言發展(Language Development)以及言語能力(Speech Ability) 。語言發展著重孩子是否能用正確的語法、通順句子傳達正確語意;言語能力則包含構音與嗓音,構音問題就包括俗稱的「大舌頭」。新光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陳怡光提到,家長帶孩子求診時,語言治療師會依循標準化評估工具及指導手冊,為孩童做檢測。根據評估結果,按照個案的語言問題嚴重程度,再分為「正常」、「邊緣」及「遲緩」。陳怡光表示,在早期療育階段,家長一聽到孩子可能有異常情況,絕大多數會感到緊張、焦急,甚至挫折。「我不會說孩子有障礙,所謂障礙是Disability,代表有某些功能已經不行了。」因此,陳怡光傾向使用遲緩(Delay)這個詞,孩子的發展只是比同儕慢了一些,只要家長用耐心陪伴他們,語言問題就能妥善處理。<b>大隻雞慢啼? 缺乏互動是主因現代孩童的語言問題成因複雜,主要可歸結出兩點:家長的教養態度以及與孩子的互動刺激。適健復健科診所語言治療師連俐雯表示,家長的教養態度是孩子語言發展關鍵。少子化社會下,孩子生得少,導致家長過度寵溺孩子,讓孩子認為只要發出哭鬧喊叫的聲音,大人就會滿足他的需求。又或是隔代教養家庭中,老一輩認為只要孩子吃飽、健康、不要生病就好;甚至「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寵溺老么這些教養態度,都可能導致孩子語言刺激不足。陳怡光提及,常在路上看見許多熊孩子,以為用賴在地上哭鬧的方式,不需要語言溝通就能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語言發展普遍不佳,「因為用不到嘛,用哭的表達就好了。」因此,家長的教養方式與從小行為模式的塑造,對於孩子語言問題也是一大要害。另外,台灣現代家庭結構改變,雙薪家庭比例高達六成,父母忙於工作、沒有時間跟孩子互動。家長甚至將陪伴的工作交給「3C保母」,誤以為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播放兒歌、兒童節目,孩子就能從中學習語言。然而,3C育兒其實使孩子缺乏與發聲者的真實互動與模仿,少了互動的刺激,語言發展自然就慢了下來。「以《巧虎》來說,它是個很好的節目,但家長只丟給孩子看,卻不與孩子互動。」連俐雯表示,讓孩童單方面接受視聽媒介,對語言發展並無助益,最重要的是家長與孩子一齊觀看節目時,雙向的互動與反饋。陳怡光打趣地舉叛逆期青少年為例。面對家中叛逆期孩子,家長總會千方百計要跟這些青春期少年、少女互動,不斷追問小孩「要跟朋友去哪裡?」或是「不要一直滑手機」。陳怡光說:「但孩子有理你嗎?是不是還是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那這樣的『互動』有用嗎?」對於學齡前的小孩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陳怡光提及所謂的互動,從語意上來看是「有來有往」。以上述例子而言,家長那樣的做法叫做爸爸關心你、媽媽擔心你,卻沒有與孩子的互動跟回應。除了增加父母對小孩的語言刺激,其實也鼓勵家長要帶動孩子一起模仿跟發聲。 家長即使工作繁忙,每天也應撥出時間、培養親子共讀習慣。 圖/陳潔慧攝「親子互動才是孩童語言發展重要的推手。」許多家長受業者推銷話術產生迷思,希望利用有聲書、繪本等媒介,提升孩童的語言能力。但若只是讓孩子自己閱讀,難以達到學習語言的效果。連俐雯建議,家長應培養親子共讀習慣,透過良好的互動,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現在很多還幼兒還不會講話,就會自己滑Youtube來看了。」連俐雯也嘆道,3C育兒除了缺乏語言刺激、降低親子互動,更可能傷害幼兒腦部,影響兒童語言發展。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AAP,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於西元2016年的聲明指出,應完全禁止兩歲以前的孩童使用3C產品。若過度暴露於3C產品的環境下,可能導致專注力的缺乏、發展遲緩、學習能力受損。現今學齡兒童中更高達三分之一有發展遲緩問題。<b>【兒童語言問題不是大隻雞慢啼1】親子互動好壞是關鍵<b>【兒童語言問題不是大隻雞慢啼2】破解迷思<b> <b>家長應尋求專業<b> <b>把握孩子黃金治療期<b>【兒童語言問題不是大隻雞慢啼3】治療資源失衡<b> <b>影響孩子醫療權益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