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學生自發安置校園浪貓 中國貓屋集中管理成挑戰
國際
第1802期
學生自發安置校園浪貓 中國貓屋集中管理成挑戰
2024-12-06
【記者黃伊晨報導】中國崑山杜克大學的學生因天氣轉冷,日益關注校內流浪貓的處境。為此,學生自發購買貓屋,在校園各處為貓咪提供庇護。然而,隨著貓屋數量增多,散落的貓屋逐漸引發管理問題。近期,學生組織DKU Animal Protection Academy (以下簡稱APA)與學校合作,將貓屋集中安置,並於學校社群發布貼文,希望學生協助在8日前將貓屋遷移至他們和學校討論出的集中地。 崑山杜克大學學生孫雅雯指出,部分校內學生熱衷於跟貓咪互動,並自發餵食貓咪,許多宿舍或大樓門口都會放置貓屋和貓糧,確保校內流浪貓不愁吃喝。然而,APA成員張童童表示,崑山氣候多雨,下完雨後的貓屋容易潮濕,也會滋生細菌。而大家放置的貓屋品質不一,散落在校園各處容易導致校園環境雜亂。貓屋放置在宿舍門口,也使不願意和貓互動的人被迫近距離接觸牠們。 面對貓屋散落的問題,APA開始與學校溝通,在該校其中一棟大樓邊找到一處遠離人群的安靜區域,此處不但有屋頂遮蓋防止貓屋淋雨潮濕,地勢較高也能防止積水損壞貓窩。APA成員弗拉基米爾・普列斯諾夫(Vladimir Presnov)則表示,團隊成員本來就會餵食和定時登陸流浪貓資訊,這次將貓屋集中,往後APA管理照顧校園流浪貓行動能更順暢。「貓窩集中放置也讓同學們更熟悉小貓的棲息場域,在想提供微薄之力的時候,能夠知道小貓的聚集地,更方便實施幫助。」孫雅雯道,這次的貓屋集中計畫也讓關心流浪貓的同學方便找到牠們。 APA於近日在社群上發布公告,呼籲大家協助移動貓屋。不過張童童提到,貼文發出後近一週都沒有學生主動遷移貓屋,組織在社群上的呼籲由於缺乏強制性,可能較難促使組織外的學生主動提供支持。弗拉基米爾・普列斯諾夫也提到,大多數的校內學生跟流浪貓的互動大多僅止於和貓咪遊戲,無法解決流浪貓健康問題,甚至會餵流浪貓一些不適合的食物,加重校內流浪貓的健康負擔。為了更有效地保護校內流浪動物,崑山杜克大學學生去年秋天學期開始籌備APA,希望能藉由學生組織的力量,將保護行動系統化。 APA的保護行動包括自發性的流浪貓照顧和管理,進行絕育手術、緊急醫療、教育活動,並建立貓咪資料庫等。張童童指出,學校部門在校內流浪動物管理上較為被動,往往不願投入額外資源處理,這次遷移貓屋行動也僅是同意APA提出的貓屋集中地點,並沒有提供其他的輔助。「這非常令人氣餒,畢竟這類型的學生社團在沒有足夠的經費或政策支持下,是很難運營的。」張童童說道。APA希望校方可以積極與學生團隊合作,促進全校師生關注流浪動物議題。
日本青年選舉參與度低 大學生組織望提升投票意願
國際
第1798期
日本青年選舉參與度低 大學生組織望提升投票意願
2024-11-08
【記者周元曦報導】日本於10月27日舉行眾議院大選,共1344人登記參選,角逐465個席次。為了提高長期低迷的青年投票率,致力改善青年低投票率的非政府組織「Mielka」10月26日於名古屋矢場公園舉辦投票節,吸引平時不熱衷於政治的年輕人前來參與。現任「Mielka」理事,來自東京外國語大學(東京外国語大学)的學生森田馨(Kaoru Morita)在受訪時說:「青年投票率低不是感覺,而是統計出的事實。」 由日本大學生組成的「Mielka」,認為年輕人的低投票率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持續推動各種教育活動來協助與輔導學生認識政治,促使學生去投票。「剛開放18歲投票時我很開心,因為能夠體驗『投票』這個行為。」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的日籍學生石倉理紗(Risa Ishikura)說道。日本自2016年始將選舉年齡下修至18歲,新政策推出幾年後,年輕人卻對投票不再有新鮮感,青年投票次數下降。據日本總務省統計,近次選舉的青年投票率都維持在40%以下,尤其2014年的日本眾議院選舉時降到最低,僅32.58%。 就讀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研究所(京都工芸繊維大学大学院)學生K(化名)說道:「日本年輕人依靠父母撫養,對生活並無不滿,也對政治無感。」他解釋,就算少部分年輕人對社會現況感到不公,但真正願意去參與政治的人不多。剛畢業於千葉商科大學(千葉商科大学)的鮫島瀨名(Sena Samejima)更直接表示他不會去投票,他說:「日本社會高齡化,年長者佔大多數選票,年輕人總數太小,我們就算去投票也沒有意義。」他解釋,政治人物了解日本人口組成,獲得老年人的選票才是關鍵,只推出受老年人歡迎但不顧及年輕選民的政見,導致年輕人更不想投票。「上次東京知事選舉中,有一位候選人很受年輕人歡迎,但他還是沒有選上。」鮫島瀨名說道。 森田馨坦言教育也是造成年輕人不投票的主因,學校老師在課堂中避免提及政治,導致學生對政治缺乏認識與興趣。他補充,「Mielka」因此在選舉前,推出「Japan Choice」網站,集結各黨派資訊,提供選民「輿情圖」、「選舉導航」等功能分析各政黨政見與篩選出符合使用者期待的候選人。「我們希望讓年輕人認為選舉是有趣的,且容易理解的,以此激發他們去投票的意願。」森田馨說道。 「就算成效甚微,我們未來還是會持續教育更多年輕選民。」森田馨介紹「Mielka」的願景時表示。他表示,「Mielka」將繼續以講座、活動與網站等諸多形式,讓年輕選民意識到政治關乎自身權益,年輕選民會因此付諸行動,用投票來為現代年輕人創造社會影響力。
美政府漠視中美移民權 加大生募資援助
國際
第1692期
美政府漠視中美移民權 加大生募資援助
2018-12-13
【記者許容瑄綜合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學生會在11月28日通過決議,將捐款援助美墨邊境居住在篷車裡的中美洲移民。邊境移民餐風露宿,且處於十分困苦的環境,學生會決定撥款1500美元(約新台幣4萬6695元)給校內的「中美洲學生組織(Central Americans For Empowerment, CAFE)」,希望他們提供邊境移民健康與法律上的幫助。美國政府從10月底開始不斷放出消息,預計關閉美墨邊界通道以防止中美洲移民移入。11月30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再次強調將關閉美墨邊界,為此數百位中美洲移民走向美墨查帕拉爾(El Chaparral)跨界大橋抗議。美國政府亦派出軍力架起路障,總統川普表示,若中美洲移民持續非法湧入,美國政府不排除連同經濟合作一併封鎖。由於中美洲移民權益在美國長期受到冷落,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移民學生成立中美洲學生組織,替校內中美洲學生爭取權益,為少數族群發聲。組織除了定期舉辦讀書會、餐會等活動,更在寒假期間組織服務隊,回到中美洲家鄉的偏遠地區協助難民生活,並提供集資購買的日用品。中美洲學生組織透過臉書(Facebook)說明,他們會將此次學生會撥出的款項交給國際性的公益組織「自由移民(Freedom For Immigrants)」(註1)管理。 中美洲學生組織成員持續運用募得款項購買生活用品,送至美墨邊界,為邊境難民提供協助。 圖/中美洲學生組織官方粉專提供中美洲學生組織成員雅莉特.傑肯(Arlette Jacome)與卡利斯托.多尼斯.洛佩茲(Calixtho Donis Lopes)表示,美國長年介入中南美洲事務,強烈的帝國主義是導致移民成為邊境難民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有義務替難民們尋找臨時避難所,「政府『至少』應該允許移民進入美國,而不是打壓。」傑肯與洛佩茲也坦言,國家邊界不應被當作是殺戮、分離與暴力的代名詞。「移民與遷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不該被美國政府暴力的殖民式政策禁止。」中美洲學生組織自行發起的募款活動也在近日達到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859元),「我們將持續運送物資給邊境移民,為中美洲移民做出貢獻。」 中美洲學生組織在近日所發起的募資金額已達到1000美元,組織表示將持續運送物資給邊境難民,圖為發起募款的海報。 圖/中美洲學生組織官方粉專提供註1:「自由移民(Freedom For Immigrants)」為美國社會人士所組成,組織發起人為律師克莉絲丁娜.緋歐(Christina Fialho)與文化人類學家克莉絲丁娜.曼斯婓爾德(Christina Mansfield),兩人皆為移民第三代,他們希望成立該組織,為國際移民提供協助。
馬學生組織反統考 獨中盼溝通達共識
國際
第1640期
馬學生組織反統考 獨中盼溝通達共識
2016-12-07
【記者陳思慧綜合報導】馬來西亞「半島馬來學生組織」(Gabungan Pelajar Melayu Semenanjung,GPSM)主席佔比利.莫哈默.伊薩(Zambri Mohd Isa)於11月27日會員大會開幕時,向馬國總理納吉.阿都.拉薩(Najib bin Abdul Razak)呼籲應拒絕承認獨立中學統一考試(Unified Examination Certificate,UEC)。馬國官方語言為馬來文,教育制度也以馬來文作為主要語言。獨中是馬國特有的教育制度,教學以中文為主,課程和評鑑考試也與馬國教育制度有差異。統考是獨中的評鑑考試,因制度不符合馬國教育政策而不獲當地國立大學承認。獨中畢業生、中國清華大學的謝沁文說:「馬國國立大學一直把統考生擋在門外,但卻有許多國際大學以優厚條件到馬國獨中招攬學生。」她表示,統考被國際大學認可就說明統考的程度已達到國際水平,因此馬國政府面對統考課題時採取故步自封的態度實在令人咋舌。根據「馬國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United Chinese School Committee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考試局調查顯示,統考已獲國際約200所大學承認,其中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以及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但伊薩認為,統考不符合國家教育政策和課程,執行過程更是由非教育部人員控管,公正性備受質疑。他說:「一個國家不應有兩種進入國立大學的考試體系,這會造成不公平的現象。」另外,伊薩也指出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教育制度會讓年輕華裔子弟失去身為馬國人的自覺。他指出統考的課綱並沒有納入馬國的歷史,因此統考生較缺乏愛國精神,進而導致馬國公民不團結。王位美以統考考試成績進入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Athlo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她回應道:「這是一項莫須有的指控,統考的課綱有完整的馬國建國歷史,因此獨中生非常清楚馬國國情而非如伊薩所言。」她表示,華裔國民選擇獨中教育是為了延續華人的母語,但這並不會讓獨中生失去國民意識。針對GPSM的言論,董總主席拿督劉利民說:「獨中統考文憑不但獲得世界眾多著名大學的承認,獨中生更能夠以統考文憑直接進入國際私立大學深造,因此獨中統考的學術水平絕對沒有問題。」他指出,馬國政府允許以國外教育文憑申請就學的國際學生進入當地國立大學深造,但唯獨馬國的統考成績遲遲不被國立大學承認。劉利民表示,如果有任何組織對統考有看法與意見,董總並不抗拒與他們交流。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