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新科技助防災害教育 防汛營盼提升學生行動意識
生活
第1799期
新科技助防災害教育 防汛營盼提升學生行動意識
2024-11-15
【記者周元曦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於9日至10日,與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和國立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合作,舉辦為期兩天的「桃園市政府113 年度防汛青年營」。活動旨在藉由邀請桃園大專院校學生,增加學生對於水利防災的關心與行動力,進而吸引桃園在地青年,在未來成為社區防汛志工的一員。 主辦方水務局副總工程司蘇鴻表示,每次風雨來臨,容易造成桃園地區淹水,因此學生學習如何防範十分重要。「目前桃園社區的防汛志工都是由已退休的叔叔阿姨擔任,所以主辦方希望,防汛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拓展到年輕人。」蘇鴻解釋道。營隊課程包含靜態與動態,前者包括認識水環境的講座,後者包括無人機操作、社區防災避難圖的設計以及戶外地形探勘。 營隊開始時,由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博士柯凱元帶領學生分組進行戶外地形探勘,尋找並拍攝隱藏的資源點與災害點。其中一組學生將一座小型滯洪池拍攝下來,並把照片貼在地圖上。照片旁亦註明滯洪池作為資源點,能在暴雨來臨時,控制洪水蔓延的速度。另外,​​其他學生以同樣模式,標註倒塌的樹木為災害點,並記錄樹木會成為逃難時的潛在阻礙。現就讀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學生孫鈺涵喜歡結交朋友,他認為活動中最有趣的就是此環節,「我們一起尋找哪裏危險、哪裏安全,過程可以增加同儕之間的相處時間。」他說道。 此外,活動強調「新科技」的運用,透過教導無人機,讓營隊學子有不一樣的體驗。只見操作的學生帶著初次使用的緊張,但臉上依然難掩興奮。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李旻宴表示,無人機可以在水災發生時,從天空視角分析災點的嚴重程度。除了新型科技的操作,活動還讓學生發揮創意。學生針對小孩、年長者與年輕人的不同需求,用膠帶與便條紙貼出一間避難收容所,甚至有組別在收容所中設立祈禱室,讓台灣社會上不同信仰的人們在遭遇水災時,能夠有一個提供心靈慰藉的場所。 李旻宴坦言,學校其實有很多防汛相關資源和講座,只是疏於宣傳。同時他認為網路上每個人都可以為防汛盡一份心力,「我們時常在網路上看到哪裡有淹水,但如果大家能即時更新退水情況,其實可以減少許多網路上的恐慌。」蘇鴻在談及未來願景時希望營隊能邀請不同年齡層,以及學習領域的民眾來參與,像是除了防災與工程學系的學生外,這次還有華語文學系等非防災專業科系的學生。營隊未來也將加入本地高中生及銀髮族。活動集結在地青年,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行動力,像是當學生們被問及是否願意成為防汛志工時,他們都保持正面態度。「如果未來有機會,我會想要擔任志工。」營隊學員之一的孫鈺涵笑著點頭說道。
【社論】南鐵強拆案:為了公益可以犧牲程序正義?
校園
第1732期
【社論】南鐵強拆案:為了公益可以犧牲程序正義?
2020-10-15
10月13日凌晨,長達八年的反南鐵抗爭迎來終結。媒體發布快訊,鐵道局強拆、學生與社運人士被警察架開、黃春香跪地痛哭,幾張照片共構南鐵案最後一幕,未料社群媒體下的留言更是落井下石:「拆的好!」、「拒遷戶自私自利」、「是釘子戶吧」⋯⋯將僅剩兩戶的拒拆陳、黃家,當成城市發展受阻的元兇。然而,那些仗著「為公共利益」開罵的人,是否了解拒遷戶面臨的權力不對等、程序不正義? 12日,學生聽聞當夜鐵路局可能執行強拆,因此於晚間9點在黃春香家集結,開會討論後續行動。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王崴漢提供 黃春香家屬於「半拆戶」,住家中有2/3被徵收、另1/3仍可使用。徵收界線恰好把家中的樓梯劃進範圍,是黃家爭議的關鍵點。黃春香家為兩棟相鄰的四層樓建築,共用樓梯作為連結。家中除了黃春香高齡99歲的母親以外,二至四樓共十數間房間出租。據黃春香在媒體上的發言,租戶中不乏弱勢族群,若強拆樓梯,不僅黃春香個人、租戶也將無家可歸。縱使鐵路局提出建造新樓梯的提案,卻忽略其可行性。黃春香家若按照規劃拆除,將從原有的54平方米、60平方米縮小至19平方米、30平方米(不含樓梯),狹窄空間加上三角形格局,根本無法重建新梯。即便可行,重建期間黃春香、弱勢租戶的居住權也是問題。有人質疑,黃春香在7月21日、同時也是預告強拆日,已簽下自拆同意書,並提供兩個月的緩拆期,到10月本該強行拆除。部分媒體以「經充分協商」帶過黃春香簽同意書的過程,但人們未見的是,同意書擺在黃春香筆下之前,他經歷過什麼? 黃春香與陳致曉兩家為南鐵案僅剩的拒遷戶,13日凌晨約6時,鐵路局、警方進入黃春香家執行強拆。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王崴漢提供早在預告強拆日前,黃春香住家外被裝上四支監視器,鏡頭全對準黃春香家。名義上是「監看工區」,監視器卻在黃春香簽下同意書的隔天被拆下,之中巧合令人起疑。此外,黃春香自7月20日9點起,輪番與區長、鐵路局、轄區副分局長、不動產估價公司等人員協商,直至7月21日凌晨強拆行動前仍未取得共識。該日凌晨2點多,區長將黃春香帶離現場,3點多黃春香重新出現時,才簽下同意書。同意書,全名應為「地上物自行拆遷切結書」,簽署後,表示同意在9月20日前,會自己拆掉房子。協商過程刻意避開人群、媒體,能保證黃春香不受人情壓力勒索嗎?且經歷超過20小時的商討與抗爭後,黃春香當時的精神狀況仍有能力閱讀繁複的同意書內容嗎?據深入調查黃家抗爭數月、焦點新聞記者孫窮理所描述,黃春香與鐵道局對同意書中緩拆期的認知不同,前者為「兩個月協調」、後者為「兩個月自拆」,也因此有黃春香希望撤回同意書一事。在兩個月間,黃春香持續爭取「保留原梯」、要求協商,9月29日更北上交通部抗議,但鐵道局均以「方案不可行」為由拒絕,無視兩方的認知落差。有人說,抗爭的不過就是一個樓梯,但又何曾以黃春香的角度切入,只是希望保存一個樓梯、保留支撐家的最後一個骨架,為何鐵路局仍沒留下協商空間? 學生自12日半夜便守在黃春香家中,對強拆行動表示抗議,然而其後陸續遭警方架開。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王崴漢提供回溯到政策起源,民國98年,南鐵案實行確定從「原軌」改為「東移」,原為短暫徵收後還地於民的政策,改成永久徵收土地,正是居民們組起自救會、拯救家園的開端。八年後,僅存的兩戶拒遷戶面臨不正義的強拆,卻還被民眾公審為社會發展絆腳石。人們捍衛的公共利益究竟是什麼?輾壓黃春香的,不只是台鐵與警察,還有那些以進步建設為理由,任由權力壓迫弱勢者的社會。
月食祭結合在地特色 成大生推動左鎮創生
生活
第1732期
月食祭結合在地特色 成大生推動左鎮創生
焦點
2020-10-15
【記者吳季柔台南報導】夜色漸濃,台南左鎮二寮日出平台上,五張大長桌上擺設了金銅色的刀叉,燈光藏匿在竹筒中搖曳,月食饗宴正要開始。首屆台南左鎮月食祭是在地青年與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合作的成果,他們將左鎮在地農產設計成法式料理,並舉辦古道探險、月桃手作等活動,於9日與31日開設晚宴,每場限額20位以保證活動品質。 台南左鎮月食祭晚宴在二寮日出平台舉辦,將當地農產研發成法式料理,推廣左鎮特色文化。 圖/吳季柔攝月食祭由六位返鄉青年主辦,獲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支持,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協力,共同推廣左鎮特色文化。返鄉青年們選用葛鬱金與月桃等在地農產作為料理食材,從開發菜單到端盤上桌一手包辦。其中一道料理「香柚莎莎醬葛鬱金冷麵」,用葛鬱金粉製成彈牙麵條,淋上醬汁,並以高腳杯盛裝,獨特擺盤吸引全場目光。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負責晚宴場地的空間規劃,學生們利用盛產的赤竹製作竹椅與燈飾,焊接、鋪設電線,增加場地照明。二寮日出平台屬於西拉雅風景管制區,因此學生們佈置場地時都選擇不傷害環境且易拆卸的方式。活動發起人賴政達感性表示,預演時看到燈光亮起非常感動,「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晚宴時飄起細雨,團隊緊急將餐宴地點從露天平台改至二樓,賓客們也動手協助搬動桌椅,意外發現主辦單位為固定餐桌與燈飾,用麻繩緊緊纏繞桌腳,讓賓客大讚用心。 結束月桃編織手作活動,參與民眾在晚宴開始前抵達二寮日出平台欣賞夜景。 圖/吳季柔攝晚宴之外,主辦單位也精心規劃古道探險與月桃手作活動。古道探險邀請民眾走入農地,與社區居民對話,體驗農村日常。月桃編織是原住民的傳統工藝,在老師帶領下,一顆一顆月桃球型燈飾逐漸成型,民眾紛紛露出欣喜笑容。參與民眾黃美華認為,活動設計相當用心,讓遊客有機會深入了解左鎮。 參與民眾黃美華認真編織葉,他認為主辦單位相當用心設計活動,讓參與民眾得以深入了解左鎮。 圖/吳季柔攝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發起人兼秘書、成大建築學系學生杜昆翰從七月底加入月食祭籌備,主導晚宴場地的空間設計。他考量到經費限制,選用社區提供的赤竹以節省開銷,還能深化在地連結。杜昆翰坦言架設電路的技術最為困難,「我們都是學生,社區也缺少水電專業的成員。」他笑著說明,在平台工作時常常會有遊客指點,「雖然我們沒有特別去找到誰來教我們,但過程中學到很多。」杜昆翰過去參與社區服務課程,他有感服務行動往往隨著學期結束,於是透過相關課程的老師,聯絡上其他也想長期投入社區的學生,共同創辦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一定有一些人跟我一樣,一直想做但是就覺得沒機會。」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創辦人兼秘書杜昆翰負責晚宴場地的空間設計,也親手焊接電線與固定燈泡。 圖/吳季柔攝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的七位成員過去皆在左鎮服務,因此決定回到左鎮實踐理念。杜昆翰相當重視社區的情感連結,他表示因為成大協助左鎮居民已有五年之久,團隊才能在建立之初就順利進入社區。賴政達認同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對社區的付出,「當我們需要辦活動或是討論的時候,他們都很願意伸出援手。」他回憶,自己看過上百位學生來來去去,而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不一樣,他們因為認同左鎮選擇留下深耕,陪伴並協助社區發展。
成效低 東海廢除學生政黨法
校園
第1641期
成效低 東海廢除學生政黨法
2016-12-14
東大學生議會於7日二讀通過廢除學生政黨法,「東海學生行動聯盟」發表聲明以示支持。 圖/東海學生行動聯盟提供【記者吳禹潼綜合報導】東海大學身為全台唯一設有《學生政黨法》的大學,卻面臨空有法條無法實際實施的困境,學生議會7日二讀決定廢除該法;而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會與學生代表會則正積極籌劃《學生政黨法》以落實學生自治。東海《學生政黨法》將政黨政治的模式帶入學生自治,當時時任學生會會長林泰瑋指出政黨法的創立,代表學生議會希望透過制度的創立,讓政治群體的競爭制度化。但學生自治法規不等同於國家的法律制度,「並沒有強制性與權威,容易變成空中樓閣」,再加上很多制度運作的基礎不是出自於大多數學生的民主共識,因此難有約束力。目前東海校內唯一自稱學生政黨的「東海學生行動聯盟」也表示由於學生對《學生政黨法》了解甚少,再加上法條內容對於學生政黨的限制多於保障,因此至民國102年通過以來,並無任何學生政黨透過此法正式立案成立。《學生政黨法》規定學生政黨隸屬學生會社團部,且募款對象僅限校內學生及社團。東海學生行動聯盟黨主席朱翔遠直言若學生會執政黨與其他政黨理念不同,其他政黨就可能受到社團部的施壓;而募資對象不能和學生社團一樣向校外商家募款不具公平性,會影響學生政黨的運作。東海學生會社團部部長陳信秀提到校園內選舉為校園民主政治中重要的一環,若校園內設有組織能讓理想相近的學生們聚集,並透過完善法條保障政黨,學生就能藉由政黨的資源增進校內學生自治。「但能樂觀運作的前提是必須具備完善的規畫與學生們多元的聲音。」東海政治學系學生伍郁雯則認為學校的學生會與學生議會,都如同一個小型的社會,如果能夠擁有完善的《學生政黨法》,就代表學生自治進入更為成熟的民主生態。不過此制度是否能夠保持其原意被發展應用,的確需要慢慢觀察。台大學生代表會也從104年起舉辦擬定《學生政黨法》的公聽會。台大學生代表會學生代表廖俊翔則指出學生自治因為任期短、沒有薪水、失誤又會引發輿論,對一般學生本來就不太具有誘因,因此難以形成責任政治的環境。學生政黨的重點不像一般國家政黨政治,以取得政權為主要目的,而是將相似想法的學代聚在一起,推廣學生自治理念。台大學生會會長呂姿燕說明學生政黨法一直是台大學生自治參與者有意籌劃的法規,學生會及學代會也於此會期的常會上對相關的條文進行討論,但由於內容在實施上仍有困難之處,包括權責機關不夠明確,社團與自治組織也難以劃分目前仍在評估及討論的階段。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