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震盪之前》再現工廠景象 重組廢棄物緬懷消逝記憶
藝文
第1776期
《震盪之前》再現工廠景象 重組廢棄物緬懷消逝記憶
2022-12-22
〈偏軸華爾滋〉垂掛的炭筆隨旋轉軌跡在純白牆面劃下一道道黑色弧線,牆面如同一幅繪畫作品。 圖/何予攝【記者何予綜合報導】「在我的作品中,隨機性一直都蠻重要的,我希望它是浮動的,甚至是會壞掉的。」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的鄭文豪創作《震盪之前》,在2022臺北美術獎獲得入選獎。作品自12月10日至2月19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室3A、3B展出。鄭文豪重新組裝拾得廢棄物並結合動力裝置,重現過去家中工廠機台的身影與聲響,藉以緬懷隨時代淘汰的家庭記憶。麥克風架裝設著規律旋轉的馬達,上方以銅條綁著炭筆,隨著旋轉軌跡在純白的牆面上劃下一道又一道黑色弧線。展期間,鄭文豪會不定期更換動力裝置〈偏軸華爾滋〉炭筆並微調麥克風架擺放位置,讓痕跡慢慢佈滿純白的牆面。「重點是在空間中留下一些痕跡。」鄭文豪重視廢棄物隨時間消耗殆盡的過程,因此在作品中使用炭筆、陶土塊、泡泡水等物件,藉此讓物件隨時間與過程消耗的特性被呈現在展場中。 鄭文豪重視廢棄物隨時間消耗殆盡的過程,因此使用陶製指頭。陶土塊在敲擊琴鍵時會產生碎裂,每次敲擊的位置、精準度和重量都會隨時間發生變化。 圖/何予攝鄭文豪將馬達、中古鋼琴、大型機具拆卸下的風管組合成複雜的大型拼裝物〈暗渠迴旋〉,透過凸輪裝置(註)和陶土製手指在琴鍵上敲擊,不和諧的音符與馬達敲擊響鈸的聲響貫徹展間。他透過拼裝動力機械和樂器,呈現工廠消失前吵雜、混沌的環境聲。「一開始以為他要彈奏什麼曲子,仔細聽又沒有,可是會意識到他在高音和低音的安排上還是有一點順序。」現場觀眾劉書妤表示,樂器聲響以及運轉中的機械讓他聯想到規律運行的宇宙。註:凸輪透過設計的不規則輪廓曲線,可使從動件產生預期的運動規律或傳送動力,被廣泛運用於各種自動化機械裝置中。鄭文豪家中曾經營傳統產業工廠,後因產業轉型被迫淘汰,轉為經營中古鋼琴買賣。「工廠一樓大型機具在運轉的同時,二樓會有工整的音律在彈奏,聲響是非常混雜的。」鄭文豪透過此展將記憶與過往的感官經驗融入創作,將其轉化為作品〈暗渠迴旋〉,他表示,記憶中混雜的身體感受,遠大於拼裝藝術作品的複雜程度,「那個吵雜、混沌環境的消失,確實對我有影響。像是有個身體記憶消失了。」他說。 〈暗渠迴旋〉中撿拾來的物件雖被丟棄,卻仍留有部分功能。鄭文豪保留其剩餘功能性並重新組織其用途,例如兩側的拐杖和斷掉的木製椅腳仍作為支撐功能被使用。 圖/何予攝「我不是要把它重現出來,而是用我會的語言去表達消逝的部分。」鄭文豪以自己的成長背景作為材料,希望透過作品呈現出物件隨時間變得無用的過程,來回應自家工廠隨時代淘汰的過往。他也認為,即便廢棄物重新組裝後無法產生實用價值和意義,但當觀眾思考作品帶給自身的感受,這個存在狀態就是有意義的,「雖然它們被丟棄了,可是在這刻又被我拉回來。」他說。 炭筆留下的黑色線段如同五線譜,與空間中的聲音相互呼應。展期間,鄭文豪會不定期更換炭筆並微調麥克風架擺放位置,讓痕跡慢慢佈滿純白牆面。 圖/何予攝
雙巨手組成《怪手GUAI SHOU》系列 媒材差異映真實與消亡
藝文
第1769期
雙巨手組成《怪手GUAI SHOU》系列 媒材差異映真實與消亡
2022-10-27
【記者張倩怡台北報導】展場中,精美的藝術品琳琅滿目,巨大的怪手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應屆畢業生石梓廷,在21日至24日舉行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系列作品《怪手GUAI SHOU》中的〈惡魔的右手〉,系列的另一半〈神的左手〉則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長期展出。石梓廷說明,〈神的左手〉 、〈惡魔的右手〉靈感源自著名漫畫《獵人》中的一項念能力(註一),該招數內容為能力者右手觸碰物體後,左手即可複製出該物件,但複製品於24小時後就會消失。基於此設定,製作兩件作品的媒材也有所不同,右手以木頭為骨架,左手則以鐵製作,以此表達真實和逐漸消亡兩種狀態。此外,他選擇以限地製作(註二)的手法,讓作品根據每次的場地展現「僅此一次」的樣貌。註一:念能力是《獵人》中最重要的能力設定。《獵人》裡將人體溢出的生命能量稱為「氣」,有意識地使用「氣」進行攻擊或防禦的能力則稱為「念」。註二:限地製作指為了特定地點而創造的藝術作品,按展覽場地去設定藝術品的形式。 在台北國際博覽會展出《怪手GUAI SHOU》系列作品中的〈惡魔的右手〉。圖/石梓廷提供「它神聖不可被複製的樣子,就回應了只有一個是真實的狀態。」石梓廷說。於藝博展出的巨大怪手是作品〈惡魔的右手〉,利用木材相較於鐵材不易腐朽的特質,表達真實物件恆久不變的概念,並以油畫手法描繪作品表面,完整地重現重機械怪手的紋理,栩栩如生的畫功甚至令現場觀眾以為是真正的怪手,觀眾陳長忻直言:「原本以為他是以現成物去加工,不知道是油畫。」 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怪手GUAI SHOU》系列作品中的〈神的左手〉。圖/石梓廷提供在高雄戶外展出的〈神的左手〉表面同樣以油畫的方式上色,但因媒材與地點的不同,此作品會隨著時間變化,呼應「贗品」會消失的設定,石梓廷說:「擬仿生鏽的繪畫因時間的進程,於載體上逐漸剝落而露出原本的鐵件,這逆反我們認知的『氧化』。」他也提到,直到作品完全拆除才是真的完成,「它是真的消亡掉,要不然在那之前就算是裡面的鐵生鏽,它也都是在完成它的歸化狀態。」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應屆畢業生石梓廷和觀眾介紹〈惡魔的右手〉上的油畫細節。 圖/張倩怡攝石梓廷仿擬生鏽的繪畫風格啟發自家中經營的鐵工廠,殘舊的硬體設備上生鏽和氧化痕跡成了他的繪畫語彙,他說:「創作者不要被既定框架侷限,任何媒材都能成為創作者的工具。」而談及作品〈神的左手〉逐漸腐朽的巧思是否呼應鐵工廠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現狀,石梓廷認為他的作品可以被任意解讀,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他也強調,夕陽產業一詞在他心中並非準確的稱呼,「人類都需要這些東西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東西是消亡的。」他說。〈惡魔的右手〉在藝博豎起的中指其實並非偶然,是因為他在忙碌準備展覽時遇上車禍,才決定將這些壓力透過作品宣洩出來。對此,雅逸藝術中心副總裁陳錫文則鼓勵藝術家表達立場,他說:「在創作上面,藝術家是絕對的上帝,他可以去決定自己的作品的樣貌跟走向。」他更認為,即便回過頭來面對市場批評或廠家的指教,藝術家至少在面對自己的作品時是自由的。
「都卜勒效應」辨材料瑕疵 崑山科大創頻率檢測法
新知
第1756期
「都卜勒效應」辨材料瑕疵 崑山科大創頻率檢測法
2021-11-03
【記者羅子恆綜合報導】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製造業,人工檢測、量表及游標卡尺等傳統方式漸被取代,但購置自動化檢測儀器的成本過於高昂,讓中小型廠商難以負荷。為此,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江智偉、孫書煌帶領團隊開發「以表面波頻率偵測材料表面瑕疵之方法」,希望能協助傳統工廠發展及轉型,該技術更在「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的殊榮。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研發團隊在「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以「表面波頻率偵測材料表面瑕疵之方法」獲得金牌。 圖/崑山科技大學提供目前主流的自動檢測技術包含AOI光學檢測技術(註一)與探傷儀,為資金充裕的工廠所利用,其中探傷儀透過投射聲波對回傳時間測量,以完成瑕疵檢驗。以上兩種方式除價格昂貴,也都須由專業人力操作,其成本相當可觀,還必須在事前設定無瑕疵模板。崑山科大機械系博士生鍾天穎更強調,「AOI光學儀器需經過樣本學習才能應用,過程又會花費大量時間,對過小的瑕疵也時常無法辨識。」註一:AOI光學檢測技術主要由工廠人員在檢測儀器中設定無瑕疵表面的樣本,再與實際材料的表面拍照比對,只要拍出缺陷,就會定義為瑕疵品。 因此崑山科大研發團隊以探傷儀原理發想,改良需精密儀器輔助的時間變項,以頻率做為檢測目標。該想法主要取徑於都卜勒效應(註二),江智偉說明,當瑕疵物與聲源產生相對運動時,會產生與良好材料截然不同的頻率,藉此分辨材料好壞。註二:都卜勒效應是指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受到波的頻率與波源發出的頻率並不相同的現象。不只如此,該技術還能將瑕疵品的出現頻率、設備是否故障等相關資訊上傳至資料庫,並結合推播系統,使工廠廠長立即收到通知、即時處理。這項發明不僅節省人力資源,更避免材料浪費。此外,工廠廠長還能透過收集到的產品資訊進行產業升級,以及評估設備是否健全。 生產螺絲螺帽的聖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員蘇小姐(匿名)表示,現在的檢測技術主要透過光學儀器事先掃描,再由人員將兩者照片相比對,以此來辨別瑕疵,然這種方式卻難以觀測微小的缺陷。因此他認為,這項發明具有幫助性,「能將缺點事先挑出來,使整個製程變得更加順暢。」 然而,實際應用上仍有不足之處,鍾天穎說:「該技術遇外部震動會產生干擾,再加上工廠及實驗室的環境截然不同,因此難以進行模擬。」江智偉更補充道:「如何降低干擾、怎樣過濾聲波與訊號的處理都是需要再微調的部分。」他表示,未來也將推廣產學合作,盼能創造製造業紅利並提供傳統工廠轉型的資本。 該發明能針對螺絲、螺帽等五金材料進行檢測,在進入製程前就先淘汰,進而降低傳統工廠成本耗損。 圖/羅子恆攝
跨領域機器人賽 陸海空同場較勁
生活
第1685期
跨領域機器人賽 陸海空同場較勁
2018-10-24
【記者林子淇桃園報導】「TIRT(Taiwan International Robotics Tournament)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暨觀光工廠創客嘉年華」,19日至21日一連三天在桃園市舉行,其中比賽共匯集283所學校,吸引海內外超過1000組選手參賽。 學生比賽開始之前,拿著無人車在場上測試,希望可以在正式比賽有完美表現。 圖/林子淇攝本次的機器人國際邀請賽首度結合陸、海、空、創客(Maker)四大領域,舉行將近38項比賽,包括「無人車競速賽」、「人形機器人全能挑戰賽」、無人機「競速狂飆」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比賽就是「RFL(Robot Fighting League)機器人格鬥公開賽」及「相撲機器人競賽」。另外,「新創嘉年華」則進駐150組團隊,在體育館內設置「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及「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領域的攤位展覽。此外現場還有主打親子的萬人工作坊,提供DIY(Do It Yourself)課程,寓教於樂。 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逢春在場後接受採訪,並開心為參賽者加油。 圖/林子淇攝AI科技影響現代人的食衣住行,主辦單位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逢春說:「AI時代來臨,任何知識都需要再學習。」因此他希望藉由機器人國際邀請賽,探討桃園青年投入新創領域的相關議題,創造學生、青年與企業的媒合機會。 比賽正式開始前參賽者當場測試,小孩子目不轉睛地看著場內機器人揮舞手臂,圍在擂台邊不願離去。 圖/林子淇攝基金會成員簡旭昀也提到,無論是機器人比賽或是新創嘉年華,活動與產品的內容大多與教育相關,目的是讓各年齡層跟上AI的腳步,並透過活動體驗新科技,增加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彼此共同學習進步。 延伸閱讀:機器人足球賽 城市科大奪冠仿生機器人闖關競技 挑戰真人運動機器人划龍舟搏快 馬達成致勝關鍵迎人工智能時代 創客機器人改善生活無人操控 相撲機器人較高下決戰擂台 格鬥機器人激烈攻防無人機競技 國際飛手相互較勁 
省人力成本 機器人發明展奪牌
新知
第1670期
省人力成本 機器人發明展奪牌
2017-12-20
【記者謝宜臻高雄報導】正修科技大學智慧型載具開發實驗室盼利用科技為服務業與工業解決人力問題,製作「廠區安全巡邏應變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兩項發明於「2017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分別奪下金牌與銀牌。廠區安全巡邏應變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皆具備防撞的感應功能,不會因人員或顧客不小心經過其行走軌道而碰撞。前者四周皆可裝設攝影機,具備室內定位、氣體偵測等功能。實驗室成員電機工程系碩士吳珉任表示,機器人可24小時待命,協助廠區人員巡邏檢查,確保工業生產環境的安全。機器人的雲端後台可整合資訊、判斷狀況,而若偵測到易燃氣體外洩,可透過遠端操控開啟滅火器以控制火勢,降低可能的人員傷亡及設備損壞。 廠區安全巡邏應變機器人(左)前面的偵測器若判斷氣體外洩,後側滅火器可透過遠端操控開啟,以利控制火勢。 圖/謝宜臻攝為解決餐廳服務人員流動或出缺席變化所造成的問題,並替代具重複性質的勞動工作,送餐機器人結合無線辨識功能,送達指定桌號,顧客取放餐點後,可依規畫路線回後場待命並充電。實驗室成員電子工程系碩士劉冠勛表示,團隊將來會加強機器人點餐、說笑話等更人性化的功能,並改善送餐能力,讓餐點能自動上桌。他補充,放置餐點的平台將設計成凹槽形狀,能穩定餐點的置放、減少食物溢出的可能。 送餐機器人到達送餐桌號時可自動開合,顧客取放餐點後,再依規畫路線返回待命並充電。 圖/謝宜臻攝劉冠勛說:「未來率先應用送餐機器人的地方會是主題式餐廳,例如星際大戰餐廳等。」他認為,使用機器人的概念須慢慢導入,期許能漸為台灣大眾所接受。實驗室指導老師、電子工程系教授張法憲表示,這兩種機器人是在「一例一休」的浪潮下誕生,整個系統的設置雖須耗資100多萬,但長期而言以每月薪資新台幣2萬5000元的人力成本來計算,少聘僱兩名人員即可在兩、三年後回本。 
劇現肥胖歧視 反思外貌價值
藝文
第1643期
劇現肥胖歧視 反思外貌價值
焦點
2016-12-28
  《月半物語》中有大量誇張的歌舞動作,搭配充滿趣味的歌詞,常引起觀眾捧腹大笑。圖/「愛樂劇工廠」提供【記者朱育瑩台北報導】「以貌取人的世界,誰想知道你的難處。」搭電梯超重、僅能穿大尺碼的衣褲和愛情受挫等,劇情刻意安排現實社會中常見對肥胖者的歧視,讓觀眾反思其嘲諷行為的荒謬之處。25日「愛樂劇工廠」於南海劇場演出音樂劇《月半物語》,以幽默詼諧的歌詞和橋段,娓娓唱出肥胖者遭世人用有色眼鏡看待的悲哀。 一胖一瘦的主角林亮月,面對相同選擇卻產生不同的想法,顯示出他的內心自我矛盾。圖/「愛樂劇工廠」提供「我要減肥!」開場時,臃腫的主角林亮月對著觀眾大聲宣示。他的出現總伴隨一位精瘦的男子,反倒更襯他的身材不佳。劇中,亮月在職場上總因身材遭受上級不平的對待,不願讓他升職或加薪,追求多年的女人亦只想藉他的感情獲取利益。於是他試圖減重,甚至只靠「想像力」果腹,希望能夠獲得正常的工作待遇,並且得到夢寐以求的愛情。 主角的朋友點起火柴,讓亮月像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藉想像火光裡的烤雞填飽肚子。圖/「愛樂劇工廠」提供月半除了是「胖」的拆字,也代表主角亮月在胖瘦體態的自我對話。從體重破百減至約70公斤,編導兼作詞鄭智文有感於社會肥胖者飽受歧視,「這個社會對每個職業有既定印象。假如是個年輕導演,最好還是瘦一點,看起來比較有年輕藝術家的感覺。」因此他以自身經驗出發,將沈澱後的心得呈現於舞台。直到戲的中後段,才點破一直圍繞在亮月身邊打轉的纖瘦男子,正是他減肥後的帥氣樣貌。然而,減重後的他,卻因事業和愛情兩得意,個性變得狂妄自大、甚至背叛多年摯友。演員、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學生羅尹彤表示,這齣戲想打破觀眾對肥胖者既定印象,「其實瘦不一定好,而是你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和溫暖的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導演表示,劇中的服裝雖以台灣60、70年代為概念,但對胖子的歧視至今仍未改變。圖/「愛樂劇工廠」提供觀眾、現職音樂老師陳麗芬認為,《月半物語》以喜劇的角度切入,劇本雜揉時代性、生活性以及台灣文化性,道出許多台灣社會年輕人在公司裡可能會遇見的問題。她也提到,劇中所使用的音樂巧妙融入許多古典或現代的素材,展現出靈活的創作。
守護歷史記憶 文資團體盼南瓶全區保留
生活
影音
第1605期
守護歷史記憶 文資團體盼南瓶全區保留
2015-10-23
【記者黃婕、洪與成台北報導】南港瓶蓋工廠守衛隊17日在南興公園舉辦願景說明會,現場除了音樂演出,也發表對瓶蓋工廠的願景,南港瓶蓋工廠守衛隊隊長林怡君說:「我們希望他可以復原這個濕地、復原這個埤塘,未來這邊就可以變成一個森林公園。」南港瓶蓋工廠從日治時期興建,至今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廠區裡不僅有許多老樹,還有一棟棟充滿塗鴉藝術的老式建築,成為多部電影的拍攝場景。不過,這樣的場景未來可能要消失了。台北市政府為了促進南港經濟發展,提出「東區門戶計畫」,當中包括開闢一條寬十公尺的道路,這條道路會直接穿過南港瓶蓋工廠,讓工廠面臨拆除危機。林怡君說:「南港瓶蓋工廠不只是台北市最後剩下的大型工業地景,也是最早設立的一個。當初南港有非常多產業,就是從這裡發端的。」為了讓廠區完整保留,民間團體發起多次請願與抗議,希望台北市政府能收回決策,但是政府依然無動於衷,表示計畫經過當地居民同意,才決定維持原計畫。林怡君表示,未來會持續與民眾溝通,希望藉由民間的力量,讓瓶蓋工廠順利保留。當地居民李素華:「我覺得這塊綠地是我們唯一可以保存下來的,目前來說,如果這塊地也被賤賣掉,或是被當成財團的大樓,那南港真的是一點文化都沒有了。」在守衛隊努力下,越來越多民眾了解瓶蓋工廠意義並投入守護行列。未來,守衛隊希望參考德國成功案例,將南港瓶蓋工廠規劃成文化園區,把南港的歷史記憶傳承下去。https://youtu.be/ZZaBcmOYczg 
拓印「扛棒」 再現工業區記憶
藝文
第1595期
拓印「扛棒」 再現工業區記憶
2015-04-30
李勇志拓印工業區工廠的招牌與標誌,並將其印製於大幅紙本上,展現台灣工業的文化。 圖╱曾筠涵攝【記者曾筠涵台北報導】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所學生李勇志4月24日於台北覓空間舉辦《工業盜版》個展。他半夜前往三重工業區,以墨水拓印工廠招牌與標誌,希望保留七〇年代台灣工業區原貌。展場掛滿一幅幅白底墨字的拓印作品,乍看有如中國水墨畫,近看則會發現聲寶、國際等工廠品牌的商標與中英文名稱。李勇志解釋,作品同時出現中文與西方文字,反映台灣文化融合的現況。此外,他不希望作品呈現印刷品工整的生硬感,因此拓印時以刷子或裝有咖啡渣的布包隨性拍打,呈現粗糙但自然的手繪質感。李勇志表示,父親是工廠廠長,他從小住在工業區,成長記憶中工廠的招牌林立,成為創作靈感。他提到,工人追求的是生活溫飽,不注重美感。他舉例,「詮德機械有限公司」專門生產製作糖果的機器,官方網站色彩繽紛,工廠環境卻十分灰暗,但正因不追求品味,工業區才能保持原貌。因此他以拓印創作,希望藉拓印還原舊貌的特性,保存舊時代的工廠文化。李勇志說,他曾向工廠申請創作許可,卻遭拒絕,只好避開人來人往的白天,在深夜進行拓印。李勇志說:「藝術不一定要有合理性。」適時脫離拘束,能激盪靈感。他常於半夜兩、三點,獨自在無人的工業區尋找適合的工廠,若招牌的位置太高,則須依靠超過兩公尺的摺疊工作梯,他甚至冒險站立階梯最高處。此外,招牌材質也會影響創作,他舉例,拓印空心招牌會發出較大聲響,可能會被警衛發現,因此須小心作業。除了將工廠標誌帶進展場,李勇志更於4月30日晚上帶領15位參與者,前往土城工業區夜遊,體驗深夜拓印招牌。他希望觀眾除了欣賞拓印作品,更可以親身感受工業區氛圍。
置頂